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7
1
作者 云红 张怡 +1 位作者 郑薇 于洪霞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采取查阅病历、延续性护理记录、造口门诊就诊记录的方式,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收...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粪水性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及预防措施。方法采取查阅病历、延续性护理记录、造口门诊就诊记录的方式,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的患者的资料共161例,分析粪水性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61例研究对象中,粪水性皮炎发生43例,占26.7%。肠造口存在位置不当、周围皮肤不平整、排便出口肠黏膜低或平于皮肤的患者粪水性皮炎的发生率高于肠造口不存在这些问题的患者(P <0.01);BMI偏高患者粪水性皮炎的发生率高于BMI正常的患者(χ^2=3.938,P <0.01);接受专科护士个性化指导的患者发生粪水性皮炎的比例明显低于未接受个性化指导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25,P <0.01)。结论术前由患者和家属、肠造口专科护士及医生三方共同帮助患者选择理想的造口位置;术中医生缝合造口时,保证肠造口周围皮肤平坦,注意近端造口黏膜高于皮肤且排便开口不能偏向一侧;术后住院期间专科护士根据患者的造口特点给予个性化护理指导,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造口用品、提高护理技能;出院后加强延续性护理,预防粪水性皮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口术 护理工作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粪水皮炎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胥彬 刘贤 +2 位作者 康瑾 何姗姗 徐竹林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10期1718-1722,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依据是否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将其分为观察组(根治术后予以预防性回肠造口,n=86)、...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依据是否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将其分为观察组(根治术后予以预防性回肠造口,n=86)、对照组(根治术后未予以预防性回肠造口,n=84)。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实验室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补液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吻合口瘘愈合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前白蛋白(P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基础上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可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直肠癌根治术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直肠癌 胃肠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一针法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垒 单长岭 +3 位作者 肖志强 杨迎新 张志国 苗同林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一针法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实施方式的不同,... 目的探讨改良一针法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实施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一针法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组(改良组,n=32)与传统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组(传统组,n=2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包括根治术共需手术时间(低位前切除+预防性回肠造口术)、造口还纳术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吻合口漏及造口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过程顺利,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3~4个月完成造口还纳术。改良组根治术共需手术时间、造口还纳术手术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及造口狭窄、造口肠坏死病例。两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造口回缩、造口旁疝、造口脱垂、造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改良一针法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操作更为简单,有助于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可缩短造口还纳术所需要的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一针法造口术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峻阁 王哲学 +3 位作者 杨明 马晓龙 刘正 陈海鹏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第5期443-448,454,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223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2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标本是否从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出,分为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n=114)和非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n=109)。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及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还纳手术相关指标及造口还纳间隔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非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相比,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手术时间较短【169.0(136.0,207.8)min vs.211(179,250)min,Z=-5.755,P<0.001】、术中出血量较少【30(20,50)m L vs.50(50,100)m L,Z=-5.382,P<0.001】。非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术后腹部辅助切口出血4例(3.7%)、切口感染2例(1.8%)、切口疝1例(0.9%);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无腹部辅助切口,切口相关并发症0例,两组切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8,P=0.006)。非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40例(36.7%)发生造口相关并发症,其中造口旁疝8例(7.3%),脱垂1例(0.9%),造口回缩1例(0.9%),狭窄1例(0.9%),出血3例(2.8%),肉芽肿1例(0.9%),造口周围皮炎17例(15.6%),真皮溃疡4例(3.7%),浅表黏膜皮肤分离4例(3.7%);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发生造口相关并发症31例(27.2%),其中造口旁疝5例(4.4%),造口回缩1例(0.9%),出血1例(0.9%),造口周围皮炎21例(18.4%),真皮溃疡3例(2.6%),两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9,P=0.128)。非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有102例(93.6%)患者行造口还纳术,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有102例(89.5%)患者行造口还纳术,两组造口还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4,P=0.272)。与非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组相比,回肠造口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造口还纳
下载PDF
改良与传统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5
作者 卢京鹏 高鹰 +1 位作者 张晓明 张海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成功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及二期还纳手术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每组82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成功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及二期还纳手术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每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及造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还纳手术时间短,造口旁疝发生率、总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造口手术时间、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造口术后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还纳术中出血量、首次术后住院时间、还纳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效果相近,改良术式的二次还纳手术时间短,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癌根治术 镜检查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改良回肠造口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斌 张金强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95-1196,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采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进行分组,仅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采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进行分组,仅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75例),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的胃肠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补液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的指标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而言,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还能推动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镜直肠癌根治术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胃肠功能
下载PDF
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冯海龙 邢林帅 +3 位作者 雒红涛 许召君 王高翔 赫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5月我院63例中低位直肠癌NOSES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根据造口方式... 目的探讨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3年5月我院63例中低位直肠癌NOSES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根据造口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改良回肠造口术,n=31)和对照组(常规襻式回肠造口,n=32),比较2组造口时间、造口还纳手术时间、术后造口早期并发症(造口渗漏、周围皮炎、疼痛、周围trocar孔感染、出血、缺血坏死、水肿、周围皮肤黏膜分离及近端肠梗阻)和远期并发症(造口狭窄、回缩、脱垂、旁疝)、肿瘤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63例均顺利完成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及造口还纳手术。观察组造口手术时间中位数7(6,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3(21,24)min(Z=-6.853,P=0.000);观察组造口还纳手术时间(63.2±5.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93.5±4.7)min(t=-23.109,P=0.000)。2组均无造口出血、坏死。观察组造口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4%(2/31)vs.65.6%(21/32),χ^(2)=21.766,P=0.000];观察组造口周围trocar孔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31)vs.53.1%(17/32),P=0.000]。2组均无造口狭窄发生;造口旁疝3例,其中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2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对照组1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脱垂。5例并发症均在二次还纳手术中得到及时治疗。63例随访6~60个月,均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结论中低位直肠癌NOSES中应用改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安全、可行,操作简便,有一定的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经自然道取标本手术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炎症指标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厉冰 王静 +1 位作者 刘婕 王静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采取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横结肠组(43例,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和回肠...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采取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横结肠组(43例,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和回肠末端组(43例,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末端组的排气时间、肠蠕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长显著短于横结肠组(P<0.05)。回肠末端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回肠末端组的Wexner评分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术后,回肠末端组的干扰素γ(IFN-γ)、前列腺素E2(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出院时,回肠末端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横结肠组,直肠最大静息压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可有效保障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直肠手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三针法联合新创打结方式在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秋霞 王战会 +3 位作者 李东亮 孙宗斌 王海全 孙生安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5期95-97,101,共4页
目的探讨三针法联合新创打结方式在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普外科行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打结方式的不同将其分... 目的探讨三针法联合新创打结方式在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普外科行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打结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三针法联合新创打结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打结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造口狭窄、造口分离发生率及打结缝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造口狭窄、造口分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打结缝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针法联合新创打结方式相比传统打结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造口狭窄、造口分离的发生率,并且能够缩短打结缝合时间,效果显著,方法简便,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创打结方式 三针法 造口狭窄 造口分离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中低位直肠癌
下载PDF
一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戳孔处行预防性回肠攀式造口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春菊 陆翠玲 +2 位作者 李娟 林森 侯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308-309,共2页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操作清晰、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术后吻合口瘘是其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10%~20%[1],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操作清晰、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术后吻合口瘘是其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10%~20%[1],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1]。而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安全、有效,可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2],发生率仅为3.5%[3]。我科于2016年12月收治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回肠攀式造口术,通过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护理
下载PDF
肠液回输对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前切除及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观察
11
作者 吕鹏 于向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8-20,共3页
探究肠液回输对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前切除及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低位直肠癌患者,共计60例,参照组患者在入院以后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研究组添加肠液回输治疗,比较治... 探究肠液回输对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前切除及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低位直肠癌患者,共计60例,参照组患者在入院以后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研究组添加肠液回输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恢复有效率更高,治疗后大便失禁评分更低,与参照组比较,P<0.05。对比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患者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肠液回输,可改善术后肛门功能,预防大便失禁,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镜直肠癌根治术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肠液回输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12
作者 雍秀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225-227,共3页
总结了63例直肠癌前切除术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术前、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术前情志心理干预、术后造口的观察护理以及造口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及处理方法。并通过延伸护理服务、定期跟踪,针对患者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对策... 总结了63例直肠癌前切除术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术前、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术前情志心理干预、术后造口的观察护理以及造口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及处理方法。并通过延伸护理服务、定期跟踪,针对患者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造口并发症发生,同时保证患者二期手术(闭瘘)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俊 李德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33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Ⅱ期开放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情况、免疫功能、炎性应激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对照组IgM、IgA、IgG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IgM、IgA、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IL-6、CRP、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不仅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还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情况和免疫功能,下调炎性应激指标水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 低位直肠癌 镜直肠癌根治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根治性手术结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用于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
14
作者 侍超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8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另外给予直接低位吻合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另外给予直接低位吻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炎性应激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可增强其免疫功能,改善炎性应激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手术 预防性回肠造口术Ⅰ期开放治疗 低位直肠癌
下载PDF
用两种预防性造口术对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患者进行保肛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庆 杨旭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7期86-87,共2页
目的:对比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及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对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诊治的8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2例患者分... 目的:对比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及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对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诊治的8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2例患者分为A组(n=41)和B组(n=41)。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对A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对B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毕至首次排便的时间、术后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后,B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及术毕至首次排便的时间均短于A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A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其术后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与对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相比,对其进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肛门功能的恢复,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 肛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