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动工况下主动卷收器参数对乘员离位位移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胡远志 朱鸿旭 +3 位作者 曾宪菁 王振飞 徐紫红 蒋成约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5-620,共6页
主动控制卷收器(ACR)能改善乘员的离位位移并降低二次碰撞的风险。为探究制动工况下ACR对乘员的影响,首先进行志愿者实车道路试验和试验数据的乘员运动响应分析,并建立了包括主动人体模型的仿真模型。模型对标后搭建Kriging近似模型并采... 主动控制卷收器(ACR)能改善乘员的离位位移并降低二次碰撞的风险。为探究制动工况下ACR对乘员的影响,首先进行志愿者实车道路试验和试验数据的乘员运动响应分析,并建立了包括主动人体模型的仿真模型。模型对标后搭建Kriging近似模型并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ACR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头部质心和第一胸椎(T1)的离位量分别减小了55%和73.44%,且回弹阶段各部位加速度明显减小,预紧力和乘员离位量呈负相关趋势,且与制动前触发相比,制动后触发ACR时,预紧时间的变化对乘员离位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卷收器 实车试验 主动人体模型 预紧参数
下载PDF
100MN橄榄式缠绕液压机结构设计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罡 李文龙 +2 位作者 董祥义 张文宠 李建辉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减轻重量和缩小体积一直都是重型模锻液压机设计的关键问题。根据自然界的橄榄结构,设计完成一种新式100 MN橄榄式钢丝缠绕模锻液压机。提出一种新的大型液压机捆绑结构设计理念,并给出缠绕层参数的设计方法;结合有限元法对新式液压机... 减轻重量和缩小体积一直都是重型模锻液压机设计的关键问题。根据自然界的橄榄结构,设计完成一种新式100 MN橄榄式钢丝缠绕模锻液压机。提出一种新的大型液压机捆绑结构设计理念,并给出缠绕层参数的设计方法;结合有限元法对新式液压机的结构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通过现场加载实验,完成液压机关键部位实际变形量与仿真变形量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橄榄式捆绑结构设计在提高液压机可靠性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其重量和体积;预应力数值计算方法可作为钢丝缠绕层参数的设计依据,同样也适用于传统缠绕技术;在工作状态下,新型橄榄式缠绕液压机结构可满足强度设计要求;在相同工作压力下,梁体伸长量的实验实测数值略大于仿真值,活塞杆伸出长度实测数值也较仿真结果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式液压机 钢丝缠绕结构 预紧参数 结构特性 加载实验
原文传递
自动紧急制动下乘员坐姿对离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占宇 沈亚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85,共8页
针对未来智能车辆上乘员坐姿多样化,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应用会对乘员造成碰撞前的离位现象,对乘员施加主动预紧,研究不同坐姿下安全带对乘员的保护性能。通过建立主动人体模型、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相结合的约束系统模型,构建乘员前... 针对未来智能车辆上乘员坐姿多样化,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应用会对乘员造成碰撞前的离位现象,对乘员施加主动预紧,研究不同坐姿下安全带对乘员的保护性能。通过建立主动人体模型、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相结合的约束系统模型,构建乘员前倾、后倾4种坐姿,设定主动预紧器中预紧力和预紧时刻的参数范围,以乘员头、胸、背的离位距离为研究目标,建立Kriging代理模型,并采用NSGA-Ⅱ优化算法对主动预紧器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坐姿下通过优化算法得到的最优预紧力和预紧时刻,运用Madymo仿真计算离位距离结果与预测值的误差在7%以内,乘员在制动时的离位距离有所改善。OOP1和OOP2坐姿中离位距离与预紧力呈负相关,OOP3和OOP4坐姿与预紧时刻呈现正相关,前倾角度大的坐姿预紧力越大,后倾坐姿则反之,预紧时刻触发越早对4种乘员坐姿的约束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紧急制动 乘员坐姿 离位 预紧参数
下载PDF
大型锻压设备承弯组合结构临界预紧参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晓传 金淼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以承弯组合结构的临界预紧参数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分析了弯曲模型和压缩模型中间截面处x方向的应力,并将其与Airy应力函数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由于应力函数在边界条件处的不完全满足导致产生了误差。由此提出引入梁长的放... 以承弯组合结构的临界预紧参数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别分析了弯曲模型和压缩模型中间截面处x方向的应力,并将其与Airy应力函数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由于应力函数在边界条件处的不完全满足导致产生了误差。由此提出引入梁长的放大比例因子从而弱化边界条件的影响,并分析确定了放大比例因子只与跨高比有关,修正了临界预紧参数计算方程,并与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修正方程的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最小误差为5. 4%,最大误差为9. 4%,能够较好地对承弯组合结构的临界预紧参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为承弯组合结构临界预紧参数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弯结构 预紧组合 临界预紧参数 跨高比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