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1例,采用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患者随访...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1例,采用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患者随访至溶栓后1个月,根据溶栓后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后出血组69例与未出血组21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长、吸烟、收缩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NIHSS与GCS评分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长、溶栓前凝血酶原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溶栓后24 h GCS评分是患者溶栓后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OR=23.318.0.238.17.099、4.561.0.004.0.258,P=0.038、0.021、0.038、0.027、0.006、0.04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长是预测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重要因素(AUC=0.833.0.795.0.714,均P=0.000)。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较差、急性脑梗死时间较长则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应重点关注并尽早进行干预。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床旁超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明确膈肌超声指标对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危重医学科诊治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患者符...目的:通过床旁超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明确膈肌超声指标对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危重医学科诊治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筛查条件后进行自主呼吸试验1h。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采用床旁B型超声评估患者膈肌指标,包括吸气末膈肌厚度( diaphragmatic thickness at the end of inspiration, 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 diaphragmatic thickness at the end of expiration, DTee)、膈肌增厚分数( 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 DTF),同时记录浅快呼吸指数及其他生理参数。对符合临床撤机标准者进行撤机。统计分析膈肌超声指标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分别评价DTF和浅快呼吸指数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4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25例,撤机失败18例。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的撤机前参数如年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机械通气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分钟通气量、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膈肌静态指标DTei、 DTee在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撤机成功组撤机前的DTF (39.66±13.22)%vs.(23.84±8.85)%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以DTF≥30%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84%,特异度83.33%, ROC曲线下面积0.872(95% CI:0.759-0.985)。撤机成功组撤机前的浅快呼吸指数(62.74±26.05) vs.(98.89±35.44)显著低于撤机失败组( P<0.05)。以浅快呼吸指数≤105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92%,特异度38.89%, ROC 曲线下面积0.804(95% CI:0.669-0.940)。结论膈肌超声指标DT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选择和�展开更多
子宫内膜癌(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部分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已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预计2014年美国将有52630例新发EC,8590例将死于EC。EC患者多数就诊时为早期并能得到及时治疗,因此预后较好。对于早期EC患者,美国国...子宫内膜癌(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部分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已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预计2014年美国将有52630例新发EC,8590例将死于EC。EC患者多数就诊时为早期并能得到及时治疗,因此预后较好。对于早期EC患者,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强调应行全面分期手术,并根据手术病理分期确定辅助治疗方案。然而,对于低危和Ⅰa期患者是否需要常规行淋巴结切除术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有学者认为,规范的淋巴结切除术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而且具有治疗意义,可减少术后盆腔复发;也有学者认为,对Ⅰ期患者行淋巴结切除术不能带来任何生存获益,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若能发现敏感的EC肿瘤标志物,则可为术前准确评估与不良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风险进而为选择手术方式、指导预后及术后检测肿瘤复发提供参考。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EC肿瘤标志物是传统的CA125检测,但有研究报道,仅11%-33%的EC患者表现为血清CA125水平升高,并且在许多妇科良性疾病中其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人附睾分泌蛋白E4(human epididymal secretory protein E4,HE4)是1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EC患者血清HE4水平高于健康妇女,但有关HE4与E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HE4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CA125检测对评判EC不良预后及评估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1例,采用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患者随访至溶栓后1个月,根据溶栓后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后出血组69例与未出血组21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长、吸烟、收缩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NIHSS与GCS评分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长、溶栓前凝血酶原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溶栓后24 h GCS评分是患者溶栓后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OR=23.318.0.238.17.099、4.561.0.004.0.258,P=0.038、0.021、0.038、0.027、0.006、0.04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长是预测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重要因素(AUC=0.833.0.795.0.714,均P=0.000)。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较差、急性脑梗死时间较长则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应重点关注并尽早进行干预。
文摘目的:通过床旁超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明确膈肌超声指标对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危重医学科诊治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筛查条件后进行自主呼吸试验1h。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采用床旁B型超声评估患者膈肌指标,包括吸气末膈肌厚度( diaphragmatic thickness at the end of inspiration, 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 diaphragmatic thickness at the end of expiration, DTee)、膈肌增厚分数( 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 DTF),同时记录浅快呼吸指数及其他生理参数。对符合临床撤机标准者进行撤机。统计分析膈肌超声指标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分别评价DTF和浅快呼吸指数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4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25例,撤机失败18例。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的撤机前参数如年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机械通气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分钟通气量、氧合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膈肌静态指标DTei、 DTee在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撤机成功组撤机前的DTF (39.66±13.22)%vs.(23.84±8.85)%显著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以DTF≥30%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84%,特异度83.33%, ROC曲线下面积0.872(95% CI:0.759-0.985)。撤机成功组撤机前的浅快呼吸指数(62.74±26.05) vs.(98.89±35.44)显著低于撤机失败组( P<0.05)。以浅快呼吸指数≤105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92%,特异度38.89%, ROC 曲线下面积0.804(95% CI:0.669-0.940)。结论膈肌超声指标DT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选择和�
文摘子宫内膜癌(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部分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已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预计2014年美国将有52630例新发EC,8590例将死于EC。EC患者多数就诊时为早期并能得到及时治疗,因此预后较好。对于早期EC患者,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强调应行全面分期手术,并根据手术病理分期确定辅助治疗方案。然而,对于低危和Ⅰa期患者是否需要常规行淋巴结切除术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有学者认为,规范的淋巴结切除术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而且具有治疗意义,可减少术后盆腔复发;也有学者认为,对Ⅰ期患者行淋巴结切除术不能带来任何生存获益,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若能发现敏感的EC肿瘤标志物,则可为术前准确评估与不良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风险进而为选择手术方式、指导预后及术后检测肿瘤复发提供参考。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EC肿瘤标志物是传统的CA125检测,但有研究报道,仅11%-33%的EC患者表现为血清CA125水平升高,并且在许多妇科良性疾病中其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人附睾分泌蛋白E4(human epididymal secretory protein E4,HE4)是1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EC患者血清HE4水平高于健康妇女,但有关HE4与E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HE4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CA125检测对评判EC不良预后及评估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