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太白红杉顶芽与分枝格局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王孝安
赵相健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616-262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0 0 70 0 83 )~~
-
文摘
野外调查发现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枝条顶芽死亡比例较高 ,顶芽死亡对分枝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可形成 3种分枝类型 : 型、 型和 型。对 3种分枝类型枝条的芽数量、计盒维数以及植冠不同部位的分枝类型比例、顶芽死亡比例、主侧枝平均枝长和主侧枝总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芽数量 : 型 (115 .3) < 型 (15 4 .8) < 型 (2 0 9.9) ;计盒维数 : 型(1.30 5 ) < 型 (1.4 0 0 ) < 型 (1.5 37) ;顶芽死亡比例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提高 ,而冠层东南西北 4个方向的顶芽死亡比例无显著差异 ;主侧枝平均枝长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加 ,而主侧枝总数量则逐渐降低 ;由于风、光照、坡度和坡向的影响 ,冠层4个方向间的主侧枝平均枝长和总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 型分枝使植冠半径扩大 , 型分枝快速扩展植冠的横向空间 , 型分枝在扩展空间的基础上并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占据。研究表明太白红杉枝条中一定比例的顶芽死亡增加了分枝形态的多样性 ,表现出顶芽和分枝格局的环境适应性 。
-
关键词
太白红杉
计盒维数
顶芽死亡
分枝格局
-
Keywords
Larix chinensis
Box-counting dimension
death of apical buds
branching pattern
-
分类号
S79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1年生泡桐不同部位顶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 2
-
-
作者
王艳梅
刘震
牛晓锋
-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65,共5页
-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A220001)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12300410087)
-
文摘
在河南省郑州市以1年生毛白33泡桐为试验材料,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梢枝顶芽、上部侧枝、中部侧枝和下部侧枝的顶芽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梢枝顶芽、上部侧枝顶芽、中部侧枝顶芽及下部侧枝顶芽IAA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趋势为"降低-升高-降低",只是上部侧枝顶芽IAA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能会推迟;2)梢枝顶芽、上部侧枝顶芽和下部侧枝顶芽GA3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双峰"形;而中部侧枝顶芽GA3含量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3)不同部位顶芽ABA含量均是先升高,之后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趋于稳定状态;4)泡桐不同部位顶芽ZR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不同部位顶芽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及抑制作用;5)8月15日—9月15日,IAA,GA3,ZR,ABA及(IAA+GA3+ZR)/ABA比值均呈下降趋势,表明促进生长类激素与导入休眠类激素均较低,泡桐顶芽和其他邻近组织相比其竞争优势在逐渐丧失,内源激素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本研究结果初步探明顶芽死亡与内源激素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探讨泡桐死亡机理奠定基础。
-
关键词
泡桐
内源激素
酶联免疫
顶芽死亡
-
Keywords
Paulownia
endogenous hormones
ELISA
terminal bud death
-
分类号
S718.43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短日照诱导白花泡桐顶芽死亡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顺福
王慧敏
房丽莎
刘震
-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8,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南方系冬休眠类型树木冬芽休眠机理的研究”(20080466002)。
-
文摘
【目的】对短日照诱导的白花泡桐顶芽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探究其顶芽死亡的分子机制,为解决泡桐“冠大干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5℃恒温条件下,对白花泡桐1年生苗进行短日照(SD)处理,在高生长期(SDa)、高生长停止期(SDb)、顶芽死亡发生期(SDc)3个时期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11个差异基因的表达量,同时结合转录组信息进行验证。【结果】白花泡桐顶芽3个时期转录组测序共得到57.47 Gb数据,使用DESeq2软件进行3个时期样品间比较,共筛选出差异基因44397条,其中注释到7大数据库(NR、NT、GO、EggNOG、KEGG、UniProt、Pfam)的基因为37076条(83.51%)。3个时期的差异基因在KEGG上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对顶芽死亡发生的SDc时期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上差异基因的分析得出:脱落酸(ABA)激素信号的响应因子ABF下调表达,乙烯(ETH)激素信号的响应因子ERF1上调表达,油菜素内酯(BR)激素信号上编码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的TCH4和细胞周期特异蛋白基因CYCD3上调表达,这些基因与大多数植物芽休眠过程中表达情况不同。qRT-PCR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在基因表达量差异倍数上存在偏差,但整体趋势一致,可以证明转录组结果的可靠准确。【结论】白花泡桐顶芽死亡发生期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ABF、ERF1、TCH4和CYCD3基因的表达情况,使其在高生长停止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活动仍在继续进行,此时顶端分生组织分化的叶原基展开的幼叶脱落而无法形成芽鳞包裹,导致顶芽未向休眠芽方向发展而死亡。
-
关键词
白花泡桐
顶芽死亡
短日照
激素信号转导通路
转录组
-
Keywords
Paulownia fortunei
terminal bud death
short day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
transcriptome
-
分类号
S718.43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泡桐顶芽死亡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王艳梅
马天晓
刘震
-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122,共6页
-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12300410087)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A220001)
-
文摘
幼年期泡桐顶芽越冬死亡,翌年多利用侧芽以假二叉分枝的形式生长,造成"冠大干低",严重影响桐材产量与质量。了解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机理及研究进展,对木本植物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对可能导致泡桐顶芽死亡的原因及机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泡桐顶芽死亡与顶芽生长发育状况、温度、水分、光周期、平埋、内源激素及程序性死亡之间的关系,并对引起泡桐顶芽死亡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
关键词
泡桐
顶芽死亡
机制
-
Keywords
Paulownia spp
terminal bud death
mechanism
-
分类号
S718.43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