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國陶器文字材料略述——燕陶文的考藏歷史、主要類别及書法藝術風格探賾
1
作者 楊爍 《书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77,194,195,共24页
論文首先對燕國陶器文字材料的發現、考藏歷史進行了梳理,并且着重對清末民國時期陳介祺、吴大澂、潘祖蔭及羅振玉四位學者在燕陶文材料的發現、考藏細節上進行了梳理與分析。其次,論文對目前所能見到的燕陶文材料按照具體格式内容進行... 論文首先對燕國陶器文字材料的發現、考藏歷史進行了梳理,并且着重對清末民國時期陳介祺、吴大澂、潘祖蔭及羅振玉四位學者在燕陶文材料的發現、考藏細節上進行了梳理與分析。其次,論文對目前所能見到的燕陶文材料按照具體格式内容進行了簡單的分類與介紹。最後,論文結合具體的燕陶文拓本材料,從字體形態及整體面貌出發,對不同類别燕陶文材料的書體風格及藝術價值進行了歸納、分析與總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陶文 鑒藏 字體特徵
原文传递
陸游的文章觀
2
作者 王建生 《新宋学》 2016年第1期227-238,共12页
陸游對文章的類别、體用、才情等的看法,簡單而實用,體現了士大夫實用主義的文章觀。在南宋較爲成熟的文章學語境中,無論是體例的構建還是理論的闡發上,陸游有關“文章”觀念的闡述,算不上細密嚴整;但他却能始終如一.
关键词 評論 有關 觀念 陸游 體用 文章
原文传递
西北漢簡“烽”及相關問題論考
3
作者 王錦城 《简帛研究》 2022年第2期309-334,共26页
烽是一種籠狀的圓形器物,由草和布製作而成,且主要是由布製成。烽上有“紐”和“鋗”兩種相關的器具。“紐”是烽上用以提起或繫掛的部件,“鋗”或通“捐”,指圓環。所謂的“烽[巩土]”,或是用以存放烽的小土屋。烽用“烽索”懸掛在“... 烽是一種籠狀的圓形器物,由草和布製作而成,且主要是由布製成。烽上有“紐”和“鋗”兩種相關的器具。“紐”是烽上用以提起或繫掛的部件,“鋗”或通“捐”,指圓環。所謂的“烽[巩土]”,或是用以存放烽的小土屋。烽用“烽索”懸掛在“烽干”上,用轆轤升降。烽是用於白天的一種烽火信號,不需要點燃。就烽在漢簡中的稱謂來看,可以有“地蓬”“旁蓬”“塢上蓬”“亭上蓬”“堠上蓬”“直上蓬”“纍舉蓬”“河蓬”等諸多不同的類别。與烽相關的還有“烽火曲函”和“烽火圖板”,前者具體所指不明,後者可認爲是標有烽火用具放置位置的圖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制 升舉 使用
下载PDF
多重他者:太平天國戰争時期的身份政治
4
作者 金環 《岭南学报》 2020年第1期-,共18页
在太平天國戰争(1851—1864)期間及其結束後,"他者"這一概念被用來煽動與表述暴力,並且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多種意義。本文集中於十九世紀與太平天國相關的話語與表述,來探討"他者"這一概念所藴藏的政治、道德以及... 在太平天國戰争(1851—1864)期間及其結束後,"他者"這一概念被用來煽動與表述暴力,並且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多種意義。本文集中於十九世紀與太平天國相關的話語與表述,來探討"他者"這一概念所藴藏的政治、道德以及文化内涵。首先,通過討論太平天國和清政府的政治宣傳,作者探究這兩個敵對政權如何各自構建其政治敵人。對於太平天國的身份建設而言,宗教與政治敵人的確立尤爲重要。其次,作者關注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筆記小説中處於政治與社會邊緣的人物。這些人物穿越政治邊界,也因此在太平天國與清政府話語中所規定的"我們"與"他者"之外形成了"第三類别"。這些短篇故事中的作者對這些邊緣角色做出道德評價,因而將他們置於另一種與"他者"相關的敘事規範之中。最後,在奇幻與想像的疆域裏,企圖建構與調整政治與道德"他者"的努力被徹底質疑。總體而言,本文以在太平天國戰争之中及其結束後所産生的文學與文化爲對象,探討"他者"這一概念的多義性與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國戰争 政治話語 身份 第三 “自我即他者”
下载PDF
南宋《通鑒》學著作考論
5
作者 林日波 《古籍研究》 2021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司馬光纂《資治通鑒》爲時人所重,增强了宋人的史學意識。“靖康之變”迫使具有憂患意識的朝野忠正之士在直面政治現實的同時,希圖從史料淵藪中找尋歷史經驗來化解民族危機;南宋後期,理學官學化地位確立,理學家提倡經史參讀,影響了科舉... 司馬光纂《資治通鑒》爲時人所重,增强了宋人的史學意識。“靖康之變”迫使具有憂患意識的朝野忠正之士在直面政治現實的同時,希圖從史料淵藪中找尋歷史經驗來化解民族危機;南宋後期,理學官學化地位確立,理學家提倡經史參讀,影響了科舉試策的内容,朝廷愈發看重學子分析前朝史事,汲取經驗的能力。因此,南宋《通鑒》學著作繁盛,踵纂、補遺、節要、事類、改編、考釋、論斷,不一而足,呈現出全面、多樣的特點,且向通俗性、實用性方向發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資治通鑒》 《通鑒》學 《通鑒》
原文传递
漢文的文體類别--以駢體文爲論述重點
6
作者 【日】古川喜哉(著) 鄭東君(譯) 楊勇(譯) 《骈文研究》 2019年第1期73-84,共12页
一般認爲劉勰的《文心雕龍》最先明確提出文章分類,將文章分爲二十一類。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將文章分爲三十九類。之後各家的文體類别都是在《文心雕龍》和《文選》的基礎上增删而已。趨於繁冗複雜的,如徐師曾的《文章明辨》,分類... 一般認爲劉勰的《文心雕龍》最先明確提出文章分類,將文章分爲二十一類。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將文章分爲三十九類。之後各家的文體類别都是在《文心雕龍》和《文選》的基礎上增删而已。趨於繁冗複雜的,如徐師曾的《文章明辨》,分類多達百餘種。趨於簡潔的,如姚鼐的《古文辭類纂》,精簡爲十三類。日本的長澤規矩也氏的《中國文學概觀》將散文分類歸納爲八種類别。諸橋轍次氏編著的《大漢和辭典》將散文分爲六類,韻文分爲九類。駢體文介於韻文與散文之間,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的三十九種文體分類中,除賦、詩、騷、七這四類韻文以外,其餘三十五種都是駢體文。發端於魏晋、盛興於齊梁時期的駢體文,在唐代受到奉韓柳二大家爲宗的古文愎興派的抨撃,在宋代使用範圍有所縮小,明代趨於式微,清代有所愎興,民國時期略有痕跡,其後成爲歷史,但駢體文具有獨特的形式美和音韻美,其作爲文藝作品的價值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文 文體 駢體文
下载PDF
傳統書法批評詞語之審美參照系初探
7
作者 叢文俊 《书法研究》 2016年第3期1-14,共14页
傳統書法批評詞語審美參照系是一個新課題,很有挖掘潛力。本文初步揭示了古人在書面表達中藉助文學修辭手法,把天地萬物、人事物理所示之種種"意象"與書法美感風格進行關聯式描述,並使之成爲藝術通感和傳統大文藝觀觀照下的... 傳統書法批評詞語審美參照系是一個新課題,很有挖掘潛力。本文初步揭示了古人在書面表達中藉助文學修辭手法,把天地萬物、人事物理所示之種種"意象"與書法美感風格進行關聯式描述,並使之成爲藝術通感和傳統大文藝觀觀照下的書法審美參照系。對書面表達中習見之經驗性詞語的"意象"趨同、類化與别異問題,對詞語本身被作爲審美參照系現象,清代碑學失誤在詞語"意象"上的諸多表現,一並進行了梳理和論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審美參照系 意象 文學啓蒙 藝術通感 大文藝觀 化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