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下) |
于润洋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16
|
|
2
|
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上) |
于润洋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80
|
|
3
|
什么是音乐学分析:一种研究方法的探求 |
姚亚平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8
|
|
4
|
音乐作品的诠释学分析与文化性解读——肖邦《第一即兴曲》作品29的个案研究 |
杨燕迪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3
|
|
5
|
于润洋音乐学分析思想探究 |
姚亚平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4
|
|
6
|
从“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分析学”——“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刍议 |
陈鸿铎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1
|
|
7
|
言说音乐的三种术语及隐喻——为导师于润洋教授80寿辰而作 |
宋瑾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28
|
|
8
|
音乐形态学分析、音乐学分析与民族音乐学分析--传统音乐研究的不同方法论视角及其文化语境的比较 |
杨民康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1
|
|
9
|
音乐学分析:从文本到话语──西方音乐作品研究方法的哲学背景 |
李诗原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0
|
|
10
|
丁善德两首新疆舞曲的音乐学分析 |
高拂晓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05 |
7
|
|
11
|
性别研究在音乐学中的现状及研究方法 |
王丽莉
|
《艺术教育》
|
2007 |
7
|
|
12
|
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学写作”——《悲情肖邦》研讨会相关讨论后续 |
孙月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3
|
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分析述评(上)——从曲式分析到音乐学分析 |
赵仲明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4
|
关于“分析”的若干话题分析 |
姚亚平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5
|
曲式分析、音乐分析、音乐学分析、音乐分析学术语辨析 |
陈畅
|
《艺术评鉴》
|
2023 |
3
|
|
16
|
音乐学分析的可能性 |
谢嘉幸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7
|
方法:在实践中开创,在交流中开拓(下) |
王晡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18
|
拉威尔《以海顿之名而作的小步舞曲》的音乐学分析 |
王常科
|
《音乐世界》
|
2024 |
0 |
|
19
|
“沃采克之死”——歌剧《沃采克》第三幕第四场音乐学分析 |
傅薪颖
|
《音乐生活》
|
2024 |
0 |
|
20
|
于润洋“音乐学分析”再探究 |
姚亚平
|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