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图像学成果使音乐史研究获益——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四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可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4-210,I0003,共8页
“图像”指塑像、肖像、圣像,也包含有图形程式的意义等,图像研究是诠释视觉化再现及其意义。而图像学是关于图像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意味着从解释学层次来理智地洞察图像研究的一切事项。音乐图像的研究可以弥补文字记载之不足,有助于了... “图像”指塑像、肖像、圣像,也包含有图形程式的意义等,图像研究是诠释视觉化再现及其意义。而图像学是关于图像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意味着从解释学层次来理智地洞察图像研究的一切事项。音乐图像的研究可以弥补文字记载之不足,有助于了解乐器学、表演方式、音乐家生平和文化史等方面。中国音乐史研究与音乐图像学研究的结合,使音乐艺术在各特定时代、各地区文化活动成为生动的写照,透过音乐图像所表现的事项,有助直观地了解与认识某一时代、某一历史场景的政治文化背景和民俗生活风貌。因此,音乐图像学成果是中国音乐史研究之基础,且具有深远的、不可估计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图像 音乐图像 音乐图像 中国音乐史研究
下载PDF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音乐图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璇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4,共6页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窟顶藻井音乐图像中包含着许多乐器,这些乐器呈中心对称式排列,是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的组合,是传统乐器、外来乐器和佛教法器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外音乐的交流融合及北魏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
关键词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 音乐图像 乐器
原文传递
古今对话,音画互文:多维探析花山岩画与铜鼓的音乐文化符号释义及应用
3
作者 韦相如 《黄河之声》 2024年第8期40-43,共4页
广西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遗留下来的遗迹,其绘制年代早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绘有人物近两千个,另有众多的动物、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等图形,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 广西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遗留下来的遗迹,其绘制年代早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绘有人物近两千个,另有众多的动物、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等图形,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铜鼓是壮族先民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带有象征意义的乐器,而花山岩画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并将铜鼓绘制在身,无疑是研究铜鼓艺术和挖掘其背后核心文化的重要视觉资料。因此文章从音乐图像学方向入手,结合所学音乐史研究方法论,对花山岩画中的铜鼓图形进行音乐图像释义与解读,探索花山岩画作为文化载体其背后隐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分析铜鼓作为乐器的象征意义及美学。挖掘花山岩画、铜鼓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核心元素,打造富有左江流域壮族特色的文旅符号,推动左江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文化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广西壮族铜鼓等壮族优秀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岩画 铜鼓 音乐图像
下载PDF
汉代宫廷仪式音乐的图像学研究
4
作者 朱宛莹 孙颖 《乐器》 2023年第8期75-79,共5页
汉代是自秦建立后产生的第一个文化高峰,繁荣稳定的环境和统治者兼收并蓄的态度成为音乐文化迅速发展的沃土,使之呈现出雅俗并重,相互交融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宫廷音乐在继承前朝雅乐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更多新的内容,被用于不同的宫廷仪... 汉代是自秦建立后产生的第一个文化高峰,繁荣稳定的环境和统治者兼收并蓄的态度成为音乐文化迅速发展的沃土,使之呈现出雅俗并重,相互交融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宫廷音乐在继承前朝雅乐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更多新的内容,被用于不同的宫廷仪礼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二重证据法为基础,将汉代宫廷仪式音乐研究置于音乐图像学的范畴进行,通过对文献资料以及图像实物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这一时期匮乏的文献资料所带来的局限性,为音乐研究带来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音乐 宫廷音乐 汉画像 音乐图像
下载PDF
散乐中的单杖细腰鼓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华斌 《音乐传播》 2015年第4期24-28,共5页
通过对历代文献中的乐舞记载和古墓葬、石窟、民俗文物中以乐舞为主要内容的考古学图像资料的梳理分析,尤其是对河南荥阳发现的北宋朱三翁石棺上的乐舞图像的详细分析可知,在历史悠久且多有流变的"散乐"传统中,腰鼓往往占有... 通过对历代文献中的乐舞记载和古墓葬、石窟、民俗文物中以乐舞为主要内容的考古学图像资料的梳理分析,尤其是对河南荥阳发现的北宋朱三翁石棺上的乐舞图像的详细分析可知,在历史悠久且多有流变的"散乐"传统中,腰鼓往往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源于域外的单杖细腰鼓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后,很快生根发芽,不论是在宫廷还是民间,都经常在典礼仪式或日常娱乐活动中发挥其艺术与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戏剧音乐 散乐 乐舞 腰鼓 音乐图像 音乐考古 中国器乐
下载PDF
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的音乐图像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美燕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3-19,共7页
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的产生年代及生产地,前人的说法大异其趣,至今仍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日本音乐学者林谦三根据琴腹的铭刻而提出断言,这张琴是中国唐代期间(618-907)所斲制的琴,谢孝苹则质疑林氏的断言;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则认为日本... 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的产生年代及生产地,前人的说法大异其趣,至今仍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日本音乐学者林谦三根据琴腹的铭刻而提出断言,这张琴是中国唐代期间(618-907)所斲制的琴,谢孝苹则质疑林氏的断言;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则认为日本学者的研究很少关注遍布于琴身表面的精美图像,而他透过图像学的分析,提出这样乐器无疑地是来自中国。然而,这张琴不是用来弹奏,而是被当作珍品来保存,这是"一张唐朝之前,更可能是六朝后期(220-588)的古琴。"此外,郑珉中将金银平文琴与十五张传世唐琴做比较后,发现这张琴在整体形制、髹漆工艺、装饰与铭刻……等各方面皆不同于今日所见唐琴的情况,而指出这张琴只能是日本的作品。笔者先辨析与讨论前人的研究成果,再从金银平文琴的音乐图像加以检视而提出新的观点。最后,在比对琴面上嵇康抚琴,阮咸拨阮与阮籍饮酒听乐的图像与南京西善桥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的相似之处,及检视日本的"竹林七贤图",笔者认为金银平文琴有可能是中国所制,其斲制的目的不在于演奏,而在作为玩赏的珍宝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平文琴 音乐图像 竹林七贤图 林谦三 高罗佩 郑珉中
下载PDF
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晓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101,共17页
敦煌壁画保存着自北凉至蒙元时期丰富的音乐图像,其中包含关于中国古代乐器、乐队、乐舞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而通过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考证,对增补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有裨益。同时,对敦煌壁画中音乐图像真实性的讨论也... 敦煌壁画保存着自北凉至蒙元时期丰富的音乐图像,其中包含关于中国古代乐器、乐队、乐舞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而通过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考证,对增补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有裨益。同时,对敦煌壁画中音乐图像真实性的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确定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音乐史中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讲,二者目的是统一的。音乐图像是壁画的组成部分,而画稿又是壁画绘制的基础。从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入手,以分析和对比的方式探讨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可以印证音乐图像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画稿 经变画 音乐图像
下载PDF
采撷·阐释·自觉——百年音乐史研究中图像应用历程与展望
8
作者 陈欣 张铭浩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前统计百年来产生了227种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可分为20世纪20-30年代“书本”到“书本”、40-70年代“以音乐为中心”、80-90年代多重证据相互辅助和2000年以来学科交叉四个阶段。图像资料在百年来著作中的应用,从第一部叶伯和《中国... 目前统计百年来产生了227种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可分为20世纪20-30年代“书本”到“书本”、40-70年代“以音乐为中心”、80-90年代多重证据相互辅助和2000年以来学科交叉四个阶段。图像资料在百年来著作中的应用,从第一部叶伯和《中国音乐史》中已有开端,到21世纪成为学术自觉。对应音乐史著作的分期,百年来音乐图像的应用历程可总结为“采撷”“阐释”“自觉”的特征。从音乐图像应用的理论阐释上,又可归纳为最初从图示形象到舞台形式、从表演形式到音乐形态、从古今结合形象到古乐复原音像、从学科交叉展示形象到中华音乐文化特质解读等几种图像研究指向。随着音乐图像的发现、公布、整合,图像资料还会在音乐史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为微观音乐表演研究注入更多新材料,并逐渐形成音乐图像研究的中国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 音乐图像 中国古代音乐 历程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礼乐为用的融通与转向——东北地区秦汉乐舞图像研究
9
作者 史文露 王安潮 《音乐生活》 2023年第4期10-15,共6页
古代东北行政划分与现今有些不同,它不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1]秦汉时期辽宁音乐遗存较为丰富,其原因是秦朝统一天下后,想与东北更好地融通,以此而与东北聚居的少数民族不断交流、互通,从而使其音乐... 古代东北行政划分与现今有些不同,它不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1]秦汉时期辽宁音乐遗存较为丰富,其原因是秦朝统一天下后,想与东北更好地融通,以此而与东北聚居的少数民族不断交流、互通,从而使其音乐文化呈现出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景象.辽宁地区作为东北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已发现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夏商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等早期先民音乐文化踪迹.辽宁作为东北地区距离秦汉中央集权最近的行政区域,使其与中原音乐文化交流更多.因此,秦汉东北地区的音乐图像遗存相对更为丰富,保存也更为好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新石器时期 红山文化 秦汉时期 乐舞图像 夏商时期 中央集权 音乐图像
原文传递
《百苗图》音乐图像中的民俗文化探究
10
作者 陈瑾(文/图) 彭胜康(文/图) 《今日民族》 2023年第6期38-42,共5页
《百苗图》不是一本书,它是清朝陈浩《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系列抄本的总称,文献记载:“《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原任八寨理苗同知陈浩所作。”清朝嘉庆年间,陈浩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任职,他在系统地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深人的田野调查... 《百苗图》不是一本书,它是清朝陈浩《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系列抄本的总称,文献记载:“《八十二种苗图并说》,原任八寨理苗同知陈浩所作。”清朝嘉庆年间,陈浩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任职,他在系统地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深人的田野调查后,运用82个具体的条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浩 《百苗图》 音乐图像 民俗文化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当地少数民族 种苗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击弦古钢琴发展历史与形制变革考(上)
11
作者 高海翔 刘文荣 《乐器》 2023年第6期20-23,共4页
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和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因为与钢琴(Forte piano)结构类似、演奏方式类似,被普遍认为是钢琴的早期形态,但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在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与钢琴是存在很大不同的。本文聚焦于击弦古钢琴,采用... 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和拨弦古钢琴(Harpsichord)因为与钢琴(Forte piano)结构类似、演奏方式类似,被普遍认为是钢琴的早期形态,但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在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与钢琴是存在很大不同的。本文聚焦于击弦古钢琴,采用音乐图像研究、文献梳理等研究方法,梳理其发展的历史,探究其形制的变革,最后进一步讨论对古乐器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弦古钢琴 乐器形制 乐器历史 音乐图像
下载PDF
证事与证史:中国石窟壁画音乐形象史料认识的方法论视角
12
作者 刘文荣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26-36,共11页
石窟壁画中存在有大量的乐器图像内容,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石窟壁画乐器图像的研究要以史挖图、以图叙史、以图明史、以图补史,积极搜寻古代音乐文化在石窟壁画中的历史遗留,并发挥图像即时直观历史印... 石窟壁画中存在有大量的乐器图像内容,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石窟壁画乐器图像的研究要以史挖图、以图叙史、以图明史、以图补史,积极搜寻古代音乐文化在石窟壁画中的历史遗留,并发挥图像即时直观历史印证的作用。如以例证,石窟壁画音乐史料中记载的龟兹鸡娄鼓与鼗鼓的兼奏、横笛等乐器,对中国石窟壁画音乐形象进行了历史还原,强调挖掘石窟壁画乐器图像存在的真正历史价值,重塑了石窟壁画乐器图像研究的新取向和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图像 形象史料 以史挖图 以图明史
下载PDF
龙门石窟中的音乐图像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春莲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30-32,共3页
龙门石窟中生动的音乐图像包蕴了深刻的佛教文化和音乐文化内涵。姿态最美的伎乐天造像是佛国世界中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其所具的空间位置只能围绕在佛像的周围;图中所显示的18种乐器,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古代乐器的形制、演奏姿态以及当... 龙门石窟中生动的音乐图像包蕴了深刻的佛教文化和音乐文化内涵。姿态最美的伎乐天造像是佛国世界中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其所具的空间位置只能围绕在佛像的周围;图中所显示的18种乐器,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古代乐器的形制、演奏姿态以及当时社会音乐生活所反映的审美倾向;向世人彰显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外国音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发展,进而产生各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后的辉煌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中原文化 佛教文化 音乐图像
下载PDF
莫高窟第172窟南北两壁中音乐图像探析
14
作者 尚敏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6期173-179,共7页
盛唐时期的莫高窟艺术,既延续了唐代以前的石窟艺术传统,同时也呈现出盛唐独特的特点和风采。在第172窟中,南壁和北壁各绘制了一幅《观无量寿经变》,明显可以看出是由两位不同的画家完成的。第172窟的壁画在技艺和画面逼真程度方面,都... 盛唐时期的莫高窟艺术,既延续了唐代以前的石窟艺术传统,同时也呈现出盛唐独特的特点和风采。在第172窟中,南壁和北壁各绘制了一幅《观无量寿经变》,明显可以看出是由两位不同的画家完成的。第172窟的壁画在技艺和画面逼真程度方面,都堪称盛唐莫高窟的杰出代表。此洞窟内南北壁都呈现相同主题的经变画,同时还描绘了多种不自鸣鼓乐器。因此,通过比较研究同一洞窟内相同主题的经变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以第172窟为代表的盛唐莫高窟中音乐意象的普遍和独特性,这也为深入了解莫高窟的整体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壁画 第172窟 音乐图像
下载PDF
宋代莆仙妈祖音乐的文化发展及文人阶层的影响
15
作者 杨旻蔚 杨汝斌 《妈祖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73-81,共9页
妈祖信仰发源于宋代莆仙地区。本文以史料、方志结合图像为考据,梳理宋代传世的妈祖诗歌、碑文以及相关音乐图像资料,围绕妈祖祭祀由民间祭祀向官方祭祀过渡的重要转折点,对妈祖信仰早期音乐内容做综合考辨。
关键词 宋代 妈祖 音乐图像 莆仙地区
下载PDF
成都“五代十国”墓葬音乐图像研究
16
作者 苏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墓葬音乐图像是考古过程的重大发现,对研究国家礼乐制度、丧葬习俗、乐舞艺术、文化交流等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成都五代十国墓葬以1915年许璠墓志铭为起点,至今已发现前蜀、后蜀70余座。其中,前蜀高祖王建墓、后蜀宋王赵廷隐墓、后... 墓葬音乐图像是考古过程的重大发现,对研究国家礼乐制度、丧葬习俗、乐舞艺术、文化交流等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成都五代十国墓葬以1915年许璠墓志铭为起点,至今已发现前蜀、后蜀70余座。其中,前蜀高祖王建墓、后蜀宋王赵廷隐墓、后蜀宋琳墓共出土54件音乐图像,集中展现了成都五代十国墓葬音乐景况。从形制来看,通过壁画、陶俑、浮雕等媒介再现音乐场景,以形态模仿确定指代关系是符号学在艺术图像中的一种延伸。从组合功能看,成都五代十国墓葬音乐图像是在世俗欢愉的宴饮歌舞音乐基础上,兼顾礼乐用器和增加宗教个性夙愿组合成形,体现人生终极意义为宗旨的文化构架和信仰体系。从区域考古成果溯源可见,乐器发展历程中的政治意义和文化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五代十国 墓葬 音乐图像
下载PDF
敦煌《观无量寿经变》礼乐图像与唐礼乐互参
17
作者 高海翔 《黄河之声》 2023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敦煌石窟中存在多铺创作于唐代的《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其创作时间跨度大、创作风格各异,但其壁画内容中关于乐舞仪轨的描绘大都取材于当时的宫廷礼乐。本文通过壁画的图像内容与文献记载两者互为参考,来探讨唐代礼乐制度的特点。
关键词 《观无量寿经变》 唐代礼乐 敦煌壁画 音乐图像
下载PDF
汉传佛经中的“琉璃琴”初探——兼以云冈石窟第六窟“耶输陀罗入梦图”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美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165,共5页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汉传佛经的译述流行,其中有关于"琉璃琴"的记载,前人多以为佛教经文中的"琉璃琴"即是古印度的维那(vīnā),同时,在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洞窟所见的凤首箜篌,也是得自古印度维那的传承。文...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汉传佛经的译述流行,其中有关于"琉璃琴"的记载,前人多以为佛教经文中的"琉璃琴"即是古印度的维那(vīnā),同时,在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洞窟所见的凤首箜篌,也是得自古印度维那的传承。文章结合古印度佛教洞窟遗址图像,对照古印度维那及丝绸之路的佛教洞窟中的凤首箜篌来加以考察,并以云冈石窟第六窟的"耶输陀罗入梦图"为例,重新省思汉传佛经中"琉璃琴"与维那、凤首箜篌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佛教 琉璃琴 维那(vina) 凤首箜篌 音乐图像 音乐考古
下载PDF
1998年中国音乐考古资料与研究成果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晓洁 李幼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9-96,共8页
文章对 1998年度刊布的中国音乐文物资料 (涉及乐器实物与乐舞图像 )、音乐考古研究成果 (涉及出土乐器研究、乐舞图像内容考辨、音乐文物的文化属性研讨、音乐考古学家的思想研讨等多个侧面 )和音乐考古专题学术活动等方面 ,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音乐考古 综述 音乐文物 音乐图像 信息 学术活动
全文增补中
谈谈使用图像类音乐文物资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唐代乐俑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清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2期9-17,共9页
近年来,图像类音乐文物资料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在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图像类音乐文物资料不能直接引用,应先对其进行考辨,否则在研究中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其次,在使用图像类音乐文物资料作交叉学科研... 近年来,图像类音乐文物资料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在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图像类音乐文物资料不能直接引用,应先对其进行考辨,否则在研究中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其次,在使用图像类音乐文物资料作交叉学科研究时,必须全面把握有关考古资料,如墓葬是否被盗,出土的图像类音乐文物资料是否完整等,这是做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条件。同时,在探讨问题之前,还要掌握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避免在研究中出现词不达意、生拉硬套、逻辑错位、削足适履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图像 文物 图像考辨 图像运用 乐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