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于地下:20世纪80年代新村和光化门的音乐制作
1
作者 Keewoong Lee 何琦隽 《全球传媒学刊》 2016年第2期104-111,共8页
长期以来,地点被认为是音乐叙事化的基本组成部分。然而,在韩国的流行音乐话语中,它却常常缺位。本文旨在探究其原因,并通过聚焦1980年代的地下音乐来建立地点与流行音乐的联系。本文认为,有两处地点对韩国地下音乐的兴起至关重要。一... 长期以来,地点被认为是音乐叙事化的基本组成部分。然而,在韩国的流行音乐话语中,它却常常缺位。本文旨在探究其原因,并通过聚焦1980年代的地下音乐来建立地点与流行音乐的联系。本文认为,有两处地点对韩国地下音乐的兴起至关重要。一为新村,一个破落的大学城,因其廉价的房租而曾经广受艺术家和创意者欢迎。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建立录音棚,聚会玩耍,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和艺术家个体。音乐是建立品位共同体的重要媒介。另一为光化门,是城市和国家的中心,在这里,年轻艺术家进入音乐行业,体现专业主义,并培养商业敏感度。1980年代的韩国地下流行音乐,就是不断流动的艺术家通过这两个地点而联结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点 地下音乐 艺术家自身 生活方式 音乐创业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