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行于地下:20世纪80年代新村和光化门的音乐制作
- 1
-
-
作者
Keewoong Lee
何琦隽
-
机构
韩国圣公会大学
韩国圣公会大学东亚研究所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全球传媒学刊》
2016年第2期104-111,共8页
-
基金
2007年韩国研究财团人文韩国事业支持的成果(KRF-2007-361-AM0005)
-
文摘
长期以来,地点被认为是音乐叙事化的基本组成部分。然而,在韩国的流行音乐话语中,它却常常缺位。本文旨在探究其原因,并通过聚焦1980年代的地下音乐来建立地点与流行音乐的联系。本文认为,有两处地点对韩国地下音乐的兴起至关重要。一为新村,一个破落的大学城,因其廉价的房租而曾经广受艺术家和创意者欢迎。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建立录音棚,聚会玩耍,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和艺术家个体。音乐是建立品位共同体的重要媒介。另一为光化门,是城市和国家的中心,在这里,年轻艺术家进入音乐行业,体现专业主义,并培养商业敏感度。1980年代的韩国地下流行音乐,就是不断流动的艺术家通过这两个地点而联结的产物。
-
关键词
地点
地下音乐
艺术家自身
生活方式
音乐创业者
-
Keywords
place
underground music
artist self
lifestyle
music entrepreneurs
-
分类号
J609.312.6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