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原生态”和“学院派”之争的观察与思考 |
金兆钧
|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6
|
|
2
|
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
刘聪
|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
2001 |
23
|
|
3
|
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新收获——王志信近年作品初探 |
冯志莲
|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
2002 |
26
|
|
4
|
网络音乐的多文化视角研究 |
胡斌
|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
2002 |
28
|
|
5
|
屈家营“音乐会”的调查与研究 |
薛艺兵
吴犇
|
《中国音乐学》
|
1987 |
18
|
|
6
|
在创建中国声乐学派的道路上──贺周小燕教授八十寿 |
居其宏
|
《人民音乐》
|
1998 |
14
|
|
7
|
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彭丽媛音乐会之后 |
金铁林
|
《人民音乐》
|
1991 |
14
|
|
8
|
“山歌社”成立的前前后后——在中国现代音乐史研讨会上的发言 |
谢功成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9
|
|
9
|
曾志忞——不应被遗忘的一位先辈音乐家 |
陈聆群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1983 |
19
|
|
10
|
深入浅出 雅俗共赏——在“尚德义教授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
傅庚辰
|
《人民音乐(评论)》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11
|
民间吹打的乐种类型与人文背景 |
|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8
|
|
12
|
无调性与曲作的个性及其他──我在台湾“省交”’95“作曲研习营”讲了些什么 |
黄安伦
|
《人民音乐》
|
1995 |
16
|
|
13
|
走出“现代音乐” 追求自己的路 |
陈其钢
|
《人民音乐》
|
1998 |
15
|
|
14
|
马思聪之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述略 |
陈聆群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5
|
|
15
|
琵琶协奏曲《春秋》创作札记 |
唐建平
|
《人民音乐》
|
1996 |
13
|
|
16
|
叩响现代之门——华夏室内乐团的艺术构想与实践 |
李西安
|
《人民音乐》
CSSCI
|
1999 |
13
|
|
17
|
齐尔品与中国的音乐 |
张已任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1982 |
17
|
|
18
|
一石激起千层浪——“谭盾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座谈会简述 |
|
《中国音乐学》
|
1985 |
17
|
|
19
|
“吹鼓手”一词的社会学释义——“音乐会”与“吹打班”的比较研究 |
张振涛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0 |
14
|
|
20
|
从《音乐杂志》看国乐改进社──兼谈刘天华的国乐思想 |
梅雪林
|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