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诗词中“觉”和“睡觉”的读音与词义演变 被引量:7
1
作者 吴道勤 《中国韵文学刊》 2009年第3期102-106,118,共6页
古典诗词中"觉"和"睡觉"的最早语义为"寤"("睡醒")。其后"寤"义之"觉"递次衍化出了作量词的"睡眠单位"义和作名词的"睡眠状态"义。而具"睡眠行... 古典诗词中"觉"和"睡觉"的最早语义为"寤"("睡醒")。其后"寤"义之"觉"递次衍化出了作量词的"睡眠单位"义和作名词的"睡眠状态"义。而具"睡眠行为"义之动宾式离合词"睡觉"的产生,则是动词"睡"与名词"觉"重新组合的产物。其成词年代,大约肇始于宋,定形于元,广泛流行于明代以后。表"寤"和由"寤"义衍化而来的"寤"系之"觉"的读音,原本一律音"古孝切",南宋时为区别词义,"寤"义之"觉"改读"古岳切",其馀不变。这种区分,除后来具体读音稍有改变,一直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睡觉 音义演变
下载PDF
广州话禁止词“咪”为“唔使”合音证
2
作者 王毅力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咪”是广州话中常见的表禁止或劝阻的否定副词。根据方言调查语料和方言历史文献,从音义两方面证明广州话禁止词“咪”确实是来自否定结构“唔使”的合音。合音形式“咪”原本和否定结构“唔使”里的“使”一样读阴上调,今读阳上调是... “咪”是广州话中常见的表禁止或劝阻的否定副词。根据方言调查语料和方言历史文献,从音义两方面证明广州话禁止词“咪”确实是来自否定结构“唔使”的合音。合音形式“咪”原本和否定结构“唔使”里的“使”一样读阴上调,今读阳上调是根据合音形式的声母为次浊而作出的声调调整;历史上的“唔使”兼有必要性否定和禁止性否定两种用法,“唔使”合音为“咪”是在禁止祈使句中实现的,合音词“咪”继承的是“唔使”的禁止性否定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词 “咪” “唔使” 合音词 音义演变
下载PDF
《广韵》所记“方言”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红花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24,共6页
《广韵》一书中标明为“方言”的词语共68条,其中24条在今本扬雄《方言》及郭璞注中找不到。文章考察这24条方言词在文献和现代方言中的踪迹,试图说明其音义演变及使用区域的转移。
关键词 《广韵》现代方言 注文 扬雄 郭璞 音义演变 文献《方言》
下载PDF
“丧”字音义演变考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莉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3,共6页
文章利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梳理出了"丧"字音义的发展源流,认为"丧"字先后经历了词义构词和变调构词两个阶段,其词义与语音的分化不同步。"丧"字原始词与中古如字音不对应,是语言发展规律的例外。... 文章利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梳理出了"丧"字音义的发展源流,认为"丧"字先后经历了词义构词和变调构词两个阶段,其词义与语音的分化不同步。"丧"字原始词与中古如字音不对应,是语言发展规律的例外。这些都表明"丧"字的变调构词是汉语的自然语言现象,而非经师人为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 音义演变 词义构词 变调构词
原文传递
《红楼梦》满文化词音义演变及语言转用规律——以“档子”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发明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9期139-141,共3页
《红楼梦》是一部宏伟巨著,自产生以来,就海内外人士对其研究程度之深,研究范围之广来说,目前为止,还没有别的作品能出其右。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相当多的成果都是从文艺学角度来研究的,而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特别是从... 《红楼梦》是一部宏伟巨著,自产生以来,就海内外人士对其研究程度之深,研究范围之广来说,目前为止,还没有别的作品能出其右。在这些研究成果中,相当多的成果都是从文艺学角度来研究的,而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特别是从满语角度来分析研究的则更是寥寥无几。作为一部产生于清朝乾隆中期的作品,成书时满汉融合导致语言由接触、渗透,继而最终满族改用了汉语,所以,这部作品中必定还遗存一些满语词,其中又保留着满族人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试就《红楼梦》中一些满文化语词的音义演变来探讨满汉语言转用规律,以期为民族接触后的语言演变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为作品分析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满族文化 满语词汇 音义演变
下载PDF
论助词“价”源于“个”
6
作者 张世方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5,共10页
助词“价”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中的用法已有较为系统、细致的归纳描写,但其来源研究仍不充分。本文从文献材料和方言语料中“价”与“个”在形式、功能上的一致性或发展继承关系,以及语音上歌麻韵的分合关系等角度入手进行考察,... 助词“价”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中的用法已有较为系统、细致的归纳描写,但其来源研究仍不充分。本文从文献材料和方言语料中“价”与“个”在形式、功能上的一致性或发展继承关系,以及语音上歌麻韵的分合关系等角度入手进行考察,认为来自中古假摄二等麻韵的“价”字是唐宋以来使用广泛的助词“个”在音义演变过程中的记音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词“价” 助词“个” 来源 音义演变
原文传递
汉英词汇音义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保培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基于语言共性和汉英比较,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角度演绎性地推理语言的理据性,认为语言起源于拟声,随后语义分化,语音随之改变,但无论是音变还是义变都有规律可循。汉英词汇音义演变的规律包括:语义的分化,音近义通;转喻性范畴层级移位引... 基于语言共性和汉英比较,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角度演绎性地推理语言的理据性,认为语言起源于拟声,随后语义分化,语音随之改变,但无论是音变还是义变都有规律可循。汉英词汇音义演变的规律包括:语义的分化,音近义通;转喻性范畴层级移位引起语义的扩大或缩小;语义的引申转移是隐喻认知机制的结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比较 理据性 音义演变 转喻 隐喻
下载PDF
“两”的音义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克中 周作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7,共3页
关于汉语词汇发展中发生的变调构词现象,清代的学者们大都认为是汉代以后的经师或韵书作者"强生分别",他们的理由是"不合于古音"、"周秦盖无是例",这种看法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就"两"来说,&qu... 关于汉语词汇发展中发生的变调构词现象,清代的学者们大都认为是汉代以后的经师或韵书作者"强生分别",他们的理由是"不合于古音"、"周秦盖无是例",这种看法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就"两"来说,"两"由数词发展到量词,首先是词义发生了变化,或者说功能发生了变化。表数量的"两"用得比较多,用作量词的"两"也渐渐发展出用以计量多种具有成双特点的事物,"两"这个词(音义结合体)在语言中负担过重,语言中就用改变语音的办法加以区别。不过,这些量词发展到现在,情况有所不同:计量鞋子现在用"双"不再用"两";计量车辆现在用"辆",读去声;计量布匹不再用"两",有些字典或词典会注出去声的旧音;作为重量单位的"两"现在仍在使用,读上声,不读去声,而古书注解中也没有见到把它注为去声的用例,因此,作重量单位的"两"可能没有发生变调构词,仅仅是表数量的"两"由词义引申而产生的词义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义演变 变调构词 词义构词
下载PDF
“土”部《广韵》外音字音义探析
9
作者 刘根辉 杨帆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2,共6页
《广韵》是《汉语大字典》标注字音的重要依据,其所收一部分字在其后历代字书和韵书中增加了《广韵》之外的读音,这些字音有的保留至今,有的后来消失。《大字典》收"土"部"《广韵》外音字"83个,造字声符读音的类推... 《广韵》是《汉语大字典》标注字音的重要依据,其所收一部分字在其后历代字书和韵书中增加了《广韵》之外的读音,这些字音有的保留至今,有的后来消失。《大字典》收"土"部"《广韵》外音字"83个,造字声符读音的类推、简化字或俗字借用、形似音近字借用、异体字音义分化、用作复音词构词成分等是《广韵》外音字新增音义的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部 《广韵》外音字 音义演变
原文传递
“招展”对“招飐”的历时替换考
10
作者 陈智 徐时仪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10-116,共7页
论述“招展”对“招飐”的替换原因及过程。“招展”对“招飐”的替换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招飐”从宋代成词开始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前都是通词,后来随着南北官话的融合,大致在元末产生于南系官话的“招展”渐渐替换掉“招飐”成... 论述“招展”对“招飐”的替换原因及过程。“招展”对“招飐”的替换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招飐”从宋代成词开始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前都是通词,后来随着南北官话的融合,大致在元末产生于南系官话的“招展”渐渐替换掉“招飐”成为通词,并一直沿用至今。“招展”对“招飐”的替换,从语音上讲是因为“飐”与“展”的声韵逐渐趋同而造成的两词混用,从语义上讲是隐喻引申以及认知联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飐 招展 历时替换 南北融合 音义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