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涩的念忆 被引量:5
1
作者 韦顺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0-91,共12页
关键词 韦丛芜 未名社 陀思妥也夫斯基 鲁迅先生 韦素 《罪与罚》 台静农 燕京大学 短篇小说集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韦素园的苏俄文学译介考察
2
作者 刘虎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14,共7页
作为五四后期新文学社团“未名社”的核心骨干力量和《莽原》半月刊的执行编辑,韦素园翻译出版了大量苏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助史料的挖掘、梳理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考察韦素园的苏俄文学译介情况,... 作为五四后期新文学社团“未名社”的核心骨干力量和《莽原》半月刊的执行编辑,韦素园翻译出版了大量苏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助史料的挖掘、梳理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考察韦素园的苏俄文学译介情况,可以发现他的文学译介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译介生涯早期作品较少,但发表了不少有关苏俄作家及作品的述评文章,体现了他深厚的苏俄文学研究功底。其二,“梭罗古勃情结”强烈。这表明他早期文学译介的风格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俄罗斯十九世纪末颓废派文学的特点,其色调悲观、阴暗,颓废气息浓厚。其三,未名社成立后,致力于革命进步文学作品和革命文艺理论的译介,对唤起民众的反压迫抗争意识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早期传播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素 未名社 苏俄文学 译介 梭罗古勃情结 革命文艺理论
下载PDF
张目寒与鲁迅的交往——从《鲁迅全集》两条注释谈起
3
作者 王玉 《上海鲁迅研究》 2023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张目寒和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往来频繁。《鲁迅日记》共有35次相关记录,其中,1924年9次,1925年20次,1926年1次,1929年5次。张目寒第一次出现在《鲁迅日记》中是1924年5月3日,最后一次是1929年7月3日,前后时间跨度为6年。这些日记还显示,... 张目寒和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往来频繁。《鲁迅日记》共有35次相关记录,其中,1924年9次,1925年20次,1926年1次,1929年5次。张目寒第一次出现在《鲁迅日记》中是1924年5月3日,最后一次是1929年7月3日,前后时间跨度为6年。这些日记还显示,张目寒给鲁迅寄信5次,鲁迅给张目寒写信亦有2次。此外,鲁迅在致李霁野、韦素园等未名社成员信中亦不时提到张目寒。不过,一些论著涉及张目寒的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以讹传讹。鉴于此,笔者多方搜集资料,试图厘清张目寒与鲁迅的交往及其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致李霁野 韦素 未名社 相关记录 《鲁迅日记》 时间跨度 搜集资料
原文传递
台静农传略 被引量:3
4
作者 韦文康 韦顺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0,共7页
关键词 台静农 未名社 鲁迅先生 韦丛芜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韦素 《歌谣》周刊 中文系 国民党 《地之子》
原文传递
韦素园及其诗文述评 被引量:3
5
作者 陆冰扬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7-20,共4页
文章第一部分叙述韦素园一生经历 ,重要写他与未名社的关系和鲁迅对他的影响。韦素园长期为病魔所困 ,但他坚持工作 ,关心同志 ,直至呼吸停止 ,死时年仅 31岁。第二部分述评韦素园的诗和文 ,着重指出韦素园诗文的真情实感 。
关键词 韦素 主持未名社 长期卧床 早逝 诗文
下载PDF
鲁迅在厦门时期思想与生活态度的变迁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全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12期4-9,共6页
鲁迅在厦门时期思想与生活态度的变迁张全之从1926年9月4号到1927年1月16号,鲁迅在厦门生活了四个多月。这四个多月的时间,在鲁迅一生中显得非常短暂,却成为鲁迅思想与生活的转折点。厦门当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相对... 鲁迅在厦门时期思想与生活态度的变迁张全之从1926年9月4号到1927年1月16号,鲁迅在厦门生活了四个多月。这四个多月的时间,在鲁迅一生中显得非常短暂,却成为鲁迅思想与生活的转折点。厦门当时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相对宁静的生活环境,使鲁迅有可能对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高长虹 生活态度 许广平 《莽原》周刊 厦门 进化论 鲁迅思想 实践形态 韦素
下载PDF
台静农传略 被引量:3
7
作者 严恩图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83-89,101,共8页
台静农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原名台传严,字伯简,除用台静农、静农发表著述外,尚有青曲、青辰、孔嘉、静者等笔名。先后出版的编、著有《关于鲁迅及其著作》、《地之子》、《建塔者》、《台静农短篇小说集》、《台... 台静农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原名台传严,字伯简,除用台静农、静农发表著述外,尚有青曲、青辰、孔嘉、静者等笔名。先后出版的编、著有《关于鲁迅及其著作》、《地之子》、《建塔者》、《台静农短篇小说集》、《台静农教授的书法》等。一九○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农历),台静农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一个尚属殷实的家庭。祖父幼时失去双亲,成为孤儿,曾流浪皖北,被人收为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短篇小说集 《莽原》 韦素 未名社 鲁迅 小说创作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蒋光慈与韦素园——同殉革命事业的同乡挚友 被引量:2
8
作者 江琼 潘应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6-79,共4页
皖西籍革命作家蒋光慈与韦素园少年时代就疾恶如仇、敢于抗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他们献身革命事业的开端。作为中国共产党秘密派往苏联"取经"的最早成员,他们取来革命... 皖西籍革命作家蒋光慈与韦素园少年时代就疾恶如仇、敢于抗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他们献身革命事业的开端。作为中国共产党秘密派往苏联"取经"的最早成员,他们取来革命火种、力驱社会黑暗。他俩同以革命文艺作品"为光明而奋斗鼓号",携手战斗,生命不息,事业不止!而立之年为革命事业殉道离世,为理想挥洒一腔热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光慈 韦素 革命事业 同乡挚友
下载PDF
论韦素园的文艺理论成就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学玉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3-15,49,共4页
"未名四杰"重要成员之一韦素园,"宏才远志,厄于短年"。他以抱病之身"实地劳作",甘为人梯,生前虽然未有诗文结集出版,但在文艺理论方面却有独到的思考,造诣很深。对此,学界一直未能给予高度重视。今年是... "未名四杰"重要成员之一韦素园,"宏才远志,厄于短年"。他以抱病之身"实地劳作",甘为人梯,生前虽然未有诗文结集出版,但在文艺理论方面却有独到的思考,造诣很深。对此,学界一直未能给予高度重视。今年是韦素园诞辰110周年、逝世80周年的特殊年份。文章拟对韦素园的文艺思想、文艺理论观点进行初步的挖掘、梳理、总结,一者以补缺漏,再者以示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名四杰 韦素 文艺理论
下载PDF
小镇青年与新文学——“未名四杰”早期经历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泰松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年第4期318-329,共12页
未名社成立于1925年8月,其成员包括鲁迅和安徽霍邱籍青年韦素园、李霁野、韦丛芜、台静农,以及河南籍青年曹靖华,是一个以文学翻译为主的文学社团。未名社的成立是由鲁迅建议的:"那时我正在编印两种小丛书,一种是《乌合丛书》,专... 未名社成立于1925年8月,其成员包括鲁迅和安徽霍邱籍青年韦素园、李霁野、韦丛芜、台静农,以及河南籍青年曹靖华,是一个以文学翻译为主的文学社团。未名社的成立是由鲁迅建议的:"那时我正在编印两种小丛书,一种是《乌合丛书》,专收创作,一种是《未名丛刊》,专收翻译,都由北新书局出版。出版者和读者的不喜欢翻译书,那时和现在也并不两样,所以《未名丛刊》是特别冷落的。恰巧,素园他们愿意绍介外国文学到中国来,便和李小峰商量,要将《未名丛刊》移出,由几个同人来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社团 乌合丛书 外国文学 曹靖华 台静农 韦素 未名社 早期经历
原文传递
引发成立“未名社”的《往星中》与鲁迅的“赞助人”身份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艳芬 《上海鲁迅研究》 2021年第3期191-204,共14页
关于未名社的成立背景,社团核心人物鲁迅在《忆韦素园君》中这样说过:“那时我正在编印两种小丛书,一种是《乌合丛书》,专收创作,一种是《未名丛刊》,专收翻译,都由北新书局出版。出版者和读者的不喜欢翻译书,那时和现在也并不两样,所... 关于未名社的成立背景,社团核心人物鲁迅在《忆韦素园君》中这样说过:“那时我正在编印两种小丛书,一种是《乌合丛书》,专收创作,一种是《未名丛刊》,专收翻译,都由北新书局出版。出版者和读者的不喜欢翻译书,那时和现在也并不两样,所以《未名丛刊》是特别冷落的。恰巧,素园他们愿意介绍外国文学到中国来,便和李小峰商量,要将《未名丛刊》移出,由几个同人自办。小峰一口答应了,于是这一种丛刊便和北新书局脱离。稿子是我们自己的,另筹一笔印费,就算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合丛书 外国文学 赞助人 未名社 韦素 北新书局 李小峰 成立背景
原文传递
韦素园的人格魅力与文学才华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琼 李国宏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6-19,共4页
现代皖西籍作家韦素园是"五四"后期文学社团未名社的骨干,"未名四杰"之一。在他30年追寻人生意义的生成过程中,逐步塑造了完美人格,彰显了生命价值。他克勤致勉,脚踏实地,默默地为自己的文学理想而奋斗,留下了虽不... 现代皖西籍作家韦素园是"五四"后期文学社团未名社的骨干,"未名四杰"之一。在他30年追寻人生意义的生成过程中,逐步塑造了完美人格,彰显了生命价值。他克勤致勉,脚踏实地,默默地为自己的文学理想而奋斗,留下了虽不是很多却弥足珍贵的作品,显露了他对文学理论的真知灼见和他的艺术才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素 完美人格 生命价值 文学成就
下载PDF
可以击败的时光老人——悼霁野恩师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漱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3-59,共7页
可以击败的时光老人——悼霁野恩师●陈漱渝去年冬天,当我获悉霁野师荣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时,十分为他高兴,并默默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不料今年五月四日凌晨,霁野师竟在他的天津寓所安然辞世。霁野师在他的译诗集《妙意曲》... 可以击败的时光老人——悼霁野恩师●陈漱渝去年冬天,当我获悉霁野师荣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时,十分为他高兴,并默默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不料今年五月四日凌晨,霁野师竟在他的天津寓所安然辞世。霁野师在他的译诗集《妙意曲》的序言中曾经感叹:“在时光老人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名社 鲁迅研究 鲁迅先生 台静农 鲁迅博物馆 韦丛芜 韦素 高长虹 国民党 文化大革命
下载PDF
病隙中的碎笔——论未名社作家韦素园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艳芬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6-58,62,共4页
皖籍现代未名社作家韦素园的文学创作大部分完成于1926年底病后,在内容上主要以病患者的独特视角,呈现由于疾病引发的各种心理体验,包括病患者的生命意识和爱情心理等。韦素园于病隙中的碎笔,既是二十世纪中国疾病文学的构成,也是读者... 皖籍现代未名社作家韦素园的文学创作大部分完成于1926年底病后,在内容上主要以病患者的独特视角,呈现由于疾病引发的各种心理体验,包括病患者的生命意识和爱情心理等。韦素园于病隙中的碎笔,既是二十世纪中国疾病文学的构成,也是读者窥视患病作家内心世界的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素 疾病 病患者 爱情
下载PDF
谈韦素园的散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昭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45-48,共4页
被鲁迅称为未名社“骨干”的韦素园,不仅以踏实肯干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而且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当艰难,肺病缠身的情况下,翻译了大量的东欧、苏俄文艺作品,并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散文、诗歌。已发表的散文有:《晚道... 被鲁迅称为未名社“骨干”的韦素园,不仅以踏实肯干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而且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当艰难,肺病缠身的情况下,翻译了大量的东欧、苏俄文艺作品,并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散文、诗歌。已发表的散文有:《晚道上——访俄诗人特列捷阔夫以后》(1925年1月16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创作 现代散文 现代文学 韦素 诗人 少女 作家 鲁迅 自叙传
下载PDF
鲁迅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光辉一页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荻涌 《新文化史料》 1998年第4期38-41,共4页
鲁迅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光辉一页袁荻涌鲁迅毕生都十分重视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他亲手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创办过介绍外国文艺的刊物,并且自己办出版社出版域外作品。20至30年代,鲁迅先后办过7个出版社。这些出版社... 鲁迅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光辉一页袁荻涌鲁迅毕生都十分重视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工作,他亲手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创办过介绍外国文艺的刊物,并且自己办出版社出版域外作品。20至30年代,鲁迅先后办过7个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存在的时间都不长,但却译介了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出版史 未名社 外国文学作品 木刻艺术 俄苏文学 文艺作品 《第四十一》 瞿秋白 韦素
原文传递
自述经历(上)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靖华 苏玲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9,148,共11页
关键词 鲁迅先生 一二·九运动 韦素 国民革命 国民党 莫斯科 未名社 列宁格勒 苏联顾问 鲁迅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一株悄然早谢的丁香——韦素园简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锡玮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4期57-61,共5页
这里有一株白色的丁香, 干枯地在春风里开放。 枝间生了几簇稀疏的嫩叶, 枝头还是去年惟悴的模样。 ——韦素园:《白色的丁香》 半个多世纪以前,在旧中国那贫瘠多灾荒漠的土地上,有一株干枯惨白的丁香默默地凋谢了!它,就是不为世瞩目... 这里有一株白色的丁香, 干枯地在春风里开放。 枝间生了几簇稀疏的嫩叶, 枝头还是去年惟悴的模样。 ——韦素园:《白色的丁香》 半个多世纪以前,在旧中国那贫瘠多灾荒漠的土地上,有一株干枯惨白的丁香默默地凋谢了!它,就是不为世瞩目而被鲁迅称为“宏才远志,厄于短年”的现代作家和文学翻译家韦素园。 韦素园译作甚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素 丁香 散文小品 鲁迅散文 作家 忧国 《春雨》 作品 忧民 语丝派
下载PDF
“未名四杰”故乡采风录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乃蕴 《江淮文史》 1995年第3期86-98,共13页
关键词 韦丛芜 韦素 未名社 台静农 鲁迅先生 陀思妥也夫斯基 霍邱县 中国现代文学史 四杰 社会主义
下载PDF
鲁迅对文艺活动的另一种探索——北新书屋
20
作者 高方英 《上海鲁迅研究》 2020年第3期-,共15页
1927年1月18日午后,鲁迅到达广州,寓宾兴旅馆。19日,鲁迅在孙伏园、许广平的帮助下移入中山大学。初到广州,鲁迅对广州的印象不错。据1月26日致韦素园信中说:"这里很繁盛,饮食倒极便当;在他处,听得人说如何如何,迨来一看,还是旧的... 1927年1月18日午后,鲁迅到达广州,寓宾兴旅馆。19日,鲁迅在孙伏园、许广平的帮助下移入中山大学。初到广州,鲁迅对广州的印象不错。据1月26日致韦素园信中说:"这里很繁盛,饮食倒极便当;在他处,听得人说如何如何,迨来一看,还是旧的,不过有许多工会而已,并不怎样特别。但民情,却比别处活泼得多。"①这里讲了三点:一是经济兴盛、生活便利;二是在革命方面,除出现工会外其他还没有多少变化;三是民情活泼。在住了半年多后,鲁迅对广州好感依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广平 韦素 文艺活动 孙伏 鲁迅 中山大学 民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