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文献来源医案构建中药网络分析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并基于靶点网络分析核心组方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目的基于文献来源医案构建中药网络分析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并基于靶点网络分析核心组方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为文献来源,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文献中的处方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和聚类分析,得到核心组方,分析治疗DM合并IS的中药组方规律;从TCMSP数据库检索药物成分以及相应的靶点,从OMIM、TTD、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DM和IS的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及MCODE插件得到核心组方有效成分及关键靶点;随后进行靶点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纳入文献144篇,处方239首,涉及中药194味,其中黄芪的使用频次最高(103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组合6组;得到的核心组方由9味中药组成;核心组方有效成分有槲皮素、水蛭素A、二氢辣椒素、花生四烯酸等;关键靶点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3、转录因子JUN(transcription factor Jun,JUN)、细胞肿瘤抗原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SRC原癌基因(SRC proto-oncogene,SRC)、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又称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HRAS原癌基因(HRAS proto-oncogene,HRAS)、凝血酶原F2(coagulation factor Ⅱ,F2)等;GO和KEGG分析显示核心组方治疗DM合并IS与癌症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等信展开更多
目的 探讨在真实世界中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人群特征及联合用药情况,并通过构建靶点网络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调取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am,HIS)数据库中使用过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患者信息,使...目的 探讨在真实世界中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的人群特征及联合用药情况,并通过构建靶点网络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调取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am,HIS)数据库中使用过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患者信息,使用SAS9.2及R软件对其使用人群特征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通过分析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结局以判断其有效性,并与未使用鹿瓜多肽的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结局进行对比分析;Clementine 12.0对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按照置信度排序;利用CNKI、TCMSP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4050例骨关节炎患者中,46~65岁年龄段最多(2248例,55.51%),其次为66~75岁年龄段(850例,20.99%),其中女性患者占多数(2657例,70.35%)。4050例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8%,对比未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鹿瓜多肽注射液疗效更好。关联规则显示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关节炎常与激素(倍他米松)、抗生素(头孢唑啉)、抗炎镇痛药(骨肽注射剂)、补肾壮骨剂(金天格胶囊)、活血化瘀剂(脉血康胶囊)合并用药。靶点网络分析得到核心成分棕榈酸、肉豆蔻酸、色氨酸、维生素A等10种;核心靶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PPARG)、髓过氧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磷酸酶C(receptor-type tyrosine-protein phosphatase C,PTPRC)等9个,其中分子对接较好的组合:维生素A与丝裂原活化蛋�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文献研究及靶点网络方法挖掘经验用穴足三里穴、中脘穴防治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内实验验证。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间CNKI、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足三里穴、中脘穴治疗疾病的文献...目的:利用文献研究及靶点网络方法挖掘经验用穴足三里穴、中脘穴防治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内实验验证。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间CNKI、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足三里穴、中脘穴治疗疾病的文献,获取穴位治疗疾病的靶点,构建穴位-靶点网络图;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应激性溃疡的疾病作用靶点,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应激性溃疡大鼠模型,观察足三里穴、中脘穴预针刺对应激性溃疡大鼠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72篇,共涉及317个靶点;PPI蛋白互作获得53个关键蛋白;KEGG通路富集得到54条信号通路,涉及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大鼠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抑制剂组均可显著改善大鼠胃黏膜溃疡情况,降低TLR4、Myd88、NF-κB、NLRP3、IL-1β的水平(P<0.01,P<0.05)。结论:足三里穴、中脘穴防治应激性溃疡的机制可能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LR4、Myd88、NF-κB、NLRP3、IL-1β等关键靶点有关。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大血藤治疗高脂血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借助PubMed和CNKI检索“大血藤化学成分”或“红藤成分”进行资料收集和化合物筛选,用Origin Pro 2021软件对涉及中药的功效类别等进行频数分析,用SPSS...[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大血藤治疗高脂血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借助PubMed和CNKI检索“大血藤化学成分”或“红藤成分”进行资料收集和化合物筛选,用Origin Pro 2021软件对涉及中药的功效类别等进行频数分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Swiss ADME平台来预测候选化合物的吸收度和类药性的相关参数。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来收集预测到的所有靶点,以“hyperlipidemia”“dyslipidemia”等为关键词检索Genegards、Drug Bank Database等数据库中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去重和校正靶点名称,取活性成分和高脂血症靶点交集,进而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来进行网络可视化并筛选核心靶点基因。通过DAVID 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交集靶点作用机制,并绘制气泡图等进行可视化。[结果]通过数据挖掘对大血藤的用药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味以温性、寒性和苦味、辛味为主,归经方面以肝、脾为主,配伍以当归、甘草、红花等关联密切,研究结果与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用药规律一致。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了43个活性成分和相应靶点133个,关键靶点涉及类视黄酸受体α(RXRA)、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90 kDa热休克蛋白αA1(HSP90AA1)、蛋白激酶Bα(AKT1)、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雌激素受体1(ESR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A、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1(NR3C1)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437个(P<0.01),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57条信号通路(P<0.05)。[结论]大血藤可以通过多个活性成分干预血脂异常中的多个靶点、多个环节,从多维、系统的层面参与调控血脂代谢和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大血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文献来源医案构建中药网络分析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并基于靶点网络分析核心组方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为文献来源,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文献中的处方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和聚类分析,得到核心组方,分析治疗DM合并IS的中药组方规律;从TCMSP数据库检索药物成分以及相应的靶点,从OMIM、TTD、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DM和IS的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及MCODE插件得到核心组方有效成分及关键靶点;随后进行靶点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纳入文献144篇,处方239首,涉及中药194味,其中黄芪的使用频次最高(103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组合6组;得到的核心组方由9味中药组成;核心组方有效成分有槲皮素、水蛭素A、二氢辣椒素、花生四烯酸等;关键靶点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3、转录因子JUN(transcription factor Jun,JUN)、细胞肿瘤抗原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SRC原癌基因(SRC proto-oncogene,SRC)、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又称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1、HRAS原癌基因(HRAS proto-oncogene,HRAS)、凝血酶原F2(coagulation factor Ⅱ,F2)等;GO和KEGG分析显示核心组方治疗DM合并IS与癌症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等信
文摘目的:利用文献研究及靶点网络方法挖掘经验用穴足三里穴、中脘穴防治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内实验验证。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间CNKI、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足三里穴、中脘穴治疗疾病的文献,获取穴位治疗疾病的靶点,构建穴位-靶点网络图;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应激性溃疡的疾病作用靶点,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应激性溃疡大鼠模型,观察足三里穴、中脘穴预针刺对应激性溃疡大鼠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72篇,共涉及317个靶点;PPI蛋白互作获得53个关键蛋白;KEGG通路富集得到54条信号通路,涉及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大鼠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抑制剂组均可显著改善大鼠胃黏膜溃疡情况,降低TLR4、Myd88、NF-κB、NLRP3、IL-1β的水平(P<0.01,P<0.05)。结论:足三里穴、中脘穴防治应激性溃疡的机制可能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LR4、Myd88、NF-κB、NLRP3、IL-1β等关键靶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