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部间隙感染为首发症状的区域性牙发育不良1例及文献回顾
1
作者 蒋子晨 纪雅宁 苏吉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ROD)是一种局部乳恒牙发育异常,具有独特的鬼影样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为牙齿萌出延迟、形态异常,牙周软组织反复肿胀等,对患者影响深远。本文报告1例因面部肿胀就诊的2岁患儿,通过病史、口腔检查、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ROD)是一种局部乳恒牙发育异常,具有独特的鬼影样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为牙齿萌出延迟、形态异常,牙周软组织反复肿胀等,对患者影响深远。本文报告1例因面部肿胀就诊的2岁患儿,通过病史、口腔检查、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其病理特征、可能发病机制、多学科诊治特点,帮助临床医师深入了解这类罕见病,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 面部间隙感染 鬼影牙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60
2
作者 徐金标 孙鑫 魏军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32-1834,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8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感染部位、感染源、细菌培养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表现以及治...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8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感染部位、感染源、细菌培养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58例患者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和眶下间隙最为多见,分别占36.21%、15.52%;感染来源以牙源性感染为居多,共35例占60.34%;影像学检查结果23例脓肿和35例蜂窝组织炎;细菌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占22.41%,其对抗菌药物均敏感;经治疗痊愈5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达98.27%,出现并发症2例,分别是并发败血症和并发边缘性骨髓炎,经积极治疗痊愈。结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应结合各种辅助诊断方法快速、准确作出诊断,采用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积极给予有效抗菌药物、对症、控制感染等处理,局部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面部间隙感染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探讨 被引量:38
3
作者 孙玉荣 苑芳胜 邵明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32-3034,共3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并探讨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123例和对照组117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感染部位、...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并探讨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123例和对照组117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感染部位、感染源,再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以颌下间隙感染率最高,为37.91%,其次眶下间隙为23.33%;感染源以牙源性感染率最高,为59.17%,其次腺源性感染为26.25%;共培养出1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9株占42.47%,革兰阴性菌107株占57.53%;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7%、对照组为82.05%,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2,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引流术能够有效提高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面部间隙感染 脓肿切开引流术 高压氧
原文传递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冰 刘宁宁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探究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感染和纵隔感染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75岁,中...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探究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感染和纵隔感染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75岁,中位数年龄为54岁,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持续治疗。结果: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例,极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例,17例患者共有62个并发症,8例患者伴有系统性疾病,脓肿在入院后中位数6.125 h切开,植入封闭负压引流,多学科联合治疗,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须准确诊断,早期切开,多学科支持联合治疗,封闭负压引流植入后脓液引流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颈深部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下载PDF
14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丛丙峰 丁明超 +5 位作者 许方方 付琳 商洪涛 田磊 赵晋龙 刘彦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44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男女比为1.18∶1;60岁以上人群(34.02%)为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为首要致病原因(65.97%);单间隙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44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男女比为1.18∶1;60岁以上人群(34.02%)为好发人群;牙源性感染为首要致病原因(65.97%);单间隙感染70例(48.61%),多间隙感染74例(51.39%),下颌下间隙在单间隙感染患者和多间隙感染患者受累间隙所占比率分别为31.43%和30.81%。合并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以气道梗阻最为常见(16.67%)。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以牙源性引起的间隙感染最为常见,应及早有针对性(特别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面部间隙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涛 李建虎 +3 位作者 许志鹏 张鹏 焦惠民 徐红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9-812,共4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03~2016-10我科治疗的15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资料,收集、分析其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53例患者中,眶下间隙、咬肌间隙和颌...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03~2016-10我科治疗的15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资料,收集、分析其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53例患者中,眶下间隙、咬肌间隙和颌下间隙感染分别为29. 41%、24. 84%和15. 03%;病因中牙源性、腺源性感染分别为62. 74%和20. 92%;共检出病原体401株,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占44. 89%为主;需氧菌感染38. 1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14. 96%,肺炎链球菌感染8. 98%;厌氧菌感染占16. 96%,以普氏菌多见(7. 9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硫脒、环丙沙星敏感;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普氏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眶下及咬肌间隙感染多见;牙源性是感染的主要因素;以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需氧菌感染;临床治疗中应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特点 病原菌
下载PDF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和费用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巧荣 石磊 +1 位作者 路兴华 蒋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3期-,共4页
目的:探索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将156例确诊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独负压封闭引流组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3组,每组5... 目的:探索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将156例确诊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独负压封闭引流组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3组,每组52例。分别在治疗后开始观察各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情况、治疗第8天时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平均费用。结果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6.06±0.23)d,评价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16.13±2.8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46±4.68)、(28.60±3.50)d和单独负压封闭引流组的(7.43±0.75)、(22.67±4.34)d,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213、8.451,P<0.05)。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和单纯负压引流组患者的总治愈率均为100.00%(52/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负压封闭引流组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患者住院日为(8.20±1.49)d和(7.45±0.42)d、抗生素费用为(5068.34±1074.68)元和(5001.00±456.00)元、住院费用为(9457.43±647.23)元和(9249.00±367.00)元,较对照组的(18.40±5.89)d、(21000.43±2036.48)元和(31000.66±2711.36)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221、29.434、81.220,P<0.01)。结论使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加间断给氧,临床治愈率高,创腔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更快,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 高压氧治疗 治愈率 住院费用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韩小东 安金刚 +2 位作者 张益 贺洋 巩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住院治疗的糖尿病(43例,同时给予控制血糖的治疗)与非糖尿病(8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统计学分析使用T检验、卡...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住院治疗的糖尿病(43例,同时给予控制血糖的治疗)与非糖尿病(8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统计学分析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P=0.000),易发生多间隙感染(P=0.035),入院血糖较高(P=0.000)。2组间在抗生素的变更、切开引流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与非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差异,由于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且感染间隙较多,应予以特殊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脓肿
下载PDF
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胡银徐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68-69,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254例,按年龄分为两组,将60岁以上患者150例作为老年组,22~59岁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因素、患牙来源、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数量、发... 目的 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254例,按年龄分为两组,将60岁以上患者150例作为老年组,22~59岁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因素、患牙来源、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数量、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例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老年组由牙源性因素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率为96.7%,对照组为93.3%。老年组患牙来源主要为残根及残冠(占60%),对照组患牙来源主要为智齿(占55.7%)。老年组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数量和住院天数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老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由牙源性因素造成,患牙来源主要为残根及残冠,口腔颌面部受累间隙多,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治疗中应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口腔 面部间隙感染 牙疾病
下载PDF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春旭 梁新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颌面部间隙感染为常见的颌面部感染之一,感染可循潜在筋膜间隙扩散引发多间隙感染,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下面就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扩散途径、微生物学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面部间隙感染 疏松结缔组织炎 脓肿 微生物学
下载PDF
31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丁磊 曹俊 +2 位作者 鲁勇 胡黎萍 徐明耀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及转归,总结流行病学分布及治疗经验。结果牙源性感染(70.4%)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56.6%的入院...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及转归,总结流行病学分布及治疗经验。结果牙源性感染(70.4%)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56.6%的入院患者病程超过1周。多间隙感染(70.4%)较单间隙感染(29.6%)更常见。60岁以上患者为患病最高的年龄段(38.9%)。血液链球菌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细菌培养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34.2%)。下行性纵隔炎是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78.1%的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合并抗生素治疗。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B超、CT及MR等影像学检查对于间隙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经验性抗生素使用合并脓肿切开引流仍是感染患者的首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1
12
作者 史庆辉 赵莉莉 谢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间隙感染及肿瘤的超声表现,并对误诊及漏诊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90例中,87例间隙感染53例有脓腔形成,全部经...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间隙感染及肿瘤的超声表现,并对误诊及漏诊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90例中,87例间隙感染53例有脓腔形成,全部经手术切开引流及穿刺证实;2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鳃裂囊肿伴感染。超声表现:①间隙感染回声较肿瘤回声强,95%(83/87)的间隙感染为暗淡/中等光点,而肿瘤2例回声均为无明显光点;②肿瘤周围组织一般不肿胀,回声正常;而间隙感染与周围组织无明显边界,软组织肿胀明显;③间隙感染病变区血流少占87%(76/87),肿瘤内血流均较多;④抗炎治疗后复诊,病变区会明显缩小,血流也会减少,回声增强;肿瘤患者抗炎治疗后均无改变。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间隙感染符合率高达92.2%,对于颌面部间隙感染与肿瘤伴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检查费用低,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间隙感染 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管理(一)——经验用药策略 被引量:20
13
作者 赵小珩 郭威孝 +7 位作者 张浚睿 王晓娟 陆斌 曹强 李云鹏 牛强 林瑶 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由于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滞后,往往需采取经验性用药。本文通过统计分析93例间隙感染病例中致病菌的分布、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治疗过程中抗生素使用、病情转归情况等资料,为更加合理地应用抗菌素提出了建议...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由于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滞后,往往需采取经验性用药。本文通过统计分析93例间隙感染病例中致病菌的分布、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治疗过程中抗生素使用、病情转归情况等资料,为更加合理地应用抗菌素提出了建议。非重症间隙感染初期建议使用"头孢呋辛+奥硝唑",重症/危重间隙感染患者应早期应用"亚胺培南/亚胺培南+奥硝唑"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然后结合阶段性治疗结果行降阶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头孢呋辛 头孢哌酮 亚胺培南
下载PDF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冯永强 杜小铭 王津惠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3期1974-1976,共3页
口腔颌面部存在许多筋膜间隙,其中充填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如不能准确掌握感染病灶、部位及范围,用药不合理,或未能及时有效切开引流,感染可循潜在筋膜间隙扩散引发多间隙感染,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就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好发... 口腔颌面部存在许多筋膜间隙,其中充填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如不能准确掌握感染病灶、部位及范围,用药不合理,或未能及时有效切开引流,感染可循潜在筋膜间隙扩散引发多间隙感染,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就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好发部位、诊断方法、微生物学研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间隙感染 脓肿 CT 磁共振成像 微生物学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临床感染特点及相关预防措施 被引量:20
15
作者 何吉琼 李婷燕 +3 位作者 王怡丹 欧洪波 李帮辉 万里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调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感染特点,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16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脓液标本,注入疱肉培养液管中,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 目的调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感染特点,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16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脓液标本,注入疱肉培养液管中,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6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眶下间隙、颌下间隙和咬肌间隙感染为主,分别占31.7%、23.0%和13.7%;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占61.5%,其次为腺源性感染和外伤性感染,分别占19.3%和10.6%;共分离出病原体423株,以需氧-厌氧混合菌感染为主,占45.4%;需氧菌感染占33.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占11.3%;厌氧菌感染占21.5%,以普氏菌最常见,占9.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为22.9%;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为8.6%和9.5%;普氏菌、梭杆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为6.5%和11.5%;放线菌对多粘菌素E最为敏感,耐药率为26.7%。结论医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以眶下间隙感染为主,牙源性感染是主要病因,需氧-厌氧混合菌感染最为常见,临床应根据其药敏和相关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病原菌 预防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理念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占绘华 雷孟艳 王艳菊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3期3662-3664,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优质护理活动开展前后各3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 目的探究并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优质护理活动开展前后各3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41.23±3.27)分和(41.15±3.37)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48.78±3.46)分和(49.83±3.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理念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疼痛程度及脓肿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易辉 胡方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疼痛程度及脓肿大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0例,依据冲洗引流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冲洗脓肿部位切开引流组(常规组,60例... 目的探讨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疼痛程度及脓肿大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0例,依据冲洗引流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冲洗脓肿部位切开引流组(常规组,60例)和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组(研究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脓肿大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59/60),显著高于常规组81.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脓肿直径显著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能够有效缓解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疼痛程度,缩小患者脓肿大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疼痛 脓肿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郑先雨 程继光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966-196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结果,提高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预防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该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患者35例,通过对感染的来源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对口腔颌面部... 目的通过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结果,提高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预防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3年5月在该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患者35例,通过对感染的来源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治疗建议。结果该组中34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儿转院治疗。结论根尖周炎、牙周炎、冠周炎的及时治疗控制,是预防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关键;若形成脓肿,及时切开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切开引流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孟海峰 李鹏冲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52-253,共2页
目的: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8~2002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65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来源、起始部位、易联合感染的间隙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56例痊愈,9例出现并发... 目的: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8~2002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65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来源、起始部位、易联合感染的间隙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56例痊愈,9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8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早期积极治疗,发生多间隙感染后,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选尉敏感抗生素、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诊断和治疗 口腔颌面部 切开引流 痊愈 并发症 敏感抗生素 水平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冬仙 李琴琴 +3 位作者 王杨红 白皓天 张建锋 王玉贵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091-1093,共3页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颌面部解剖组织结构之间存在较多潜在性筋膜间隙,局部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向周围软组织腔隙蔓延,使多个间隙受累。颌面部彼此相通的疏松结缔组织为炎症进一步扩散至颅...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颌面部解剖组织结构之间存在较多潜在性筋膜间隙,局部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向周围软组织腔隙蔓延,使多个间隙受累。颌面部彼此相通的疏松结缔组织为炎症进一步扩散至颅内、纵隔等位置提供有力的条件,从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危及生命。由于一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个间隙,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有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感染患者 临床特点 间隙 面部间隙感染 严重并发症 口腔颌面外科 疏松结缔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