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治疗急性期面瘫100例的体会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江莹 刘晓新 吴明达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期面瘫用电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电针浅刺面部穴位和对照组常规取穴。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 88% ,进步 12 % ;对照组痊愈率 6 8% ,进步 32 % ,痊愈时间 30天左右 ;治疗组89% ,对照组 4 0 % ,痊愈时间 5 0天以上治疗... 目的 :观察急性期面瘫用电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电针浅刺面部穴位和对照组常规取穴。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 88% ,进步 12 % ;对照组痊愈率 6 8% ,进步 32 % ,痊愈时间 30天左右 ;治疗组89% ,对照组 4 0 % ,痊愈时间 5 0天以上治疗组 11% ,对照组 6 0 % ,治疗组痊愈率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尤其是治疗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治疗 急性期面瘫 面部穴位
下载PDF
穴位割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06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万高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面部穴位 治疗 敷法 中药膏剂 患侧 疗效
下载PDF
贝尔面瘫患者急性期头面部穴位红外热像图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申斌 于川 +4 位作者 余威 支小晶 见国繁 刘福奇 许世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21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贝尔面瘫患者急性期头面部穴位红外热像图改变特征。方法采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了50例贝尔面瘫患者与50例健康人头面部穴位体表温度,并用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温度数值,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群左右两侧面部穴位... 目的研究贝尔面瘫患者急性期头面部穴位红外热像图改变特征。方法采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了50例贝尔面瘫患者与50例健康人头面部穴位体表温度,并用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温度数值,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群左右两侧面部穴位体表皮肤温度分布基本对称,双侧温度差小于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贝尔面瘫患者左右两侧面部穴位体表温度分布呈不对称性,双侧温度相差均大于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侧穴位温差与面肌瘫痪程度相关,瘫痪程度越重者,双侧温差越大。结论贝尔面瘫患者急性期面部穴位红外热像图存在改变,可根据变化指导临床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面瘫 急性期 红外热像图 面部穴位
下载PDF
基于Web的针刺面部穴位定位、处方学习和虚拟仿真系统的研发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旭明 彭昊宇 +2 位作者 方琢 徐凌宇 朱政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51-56,共6页
为了满足广大中医学生和中医爱好者的需求,研发了一款基于Web的针刺面部穴位定位、处方学习和虚拟仿真系统的软件。该软件通过建立虚拟仿真面部穴位定位坐标系统,应用信息融合算法获取多个专家对每个面部穴位点定位的"最佳精准值&q... 为了满足广大中医学生和中医爱好者的需求,研发了一款基于Web的针刺面部穴位定位、处方学习和虚拟仿真系统的软件。该软件通过建立虚拟仿真面部穴位定位坐标系统,应用信息融合算法获取多个专家对每个面部穴位点定位的"最佳精准值",采用人工智能模式匹配方法为上传的新图片进行穴位的自动定位、获取"专家对穴位定位的近似最优值"等,从而让"专家"与用户在网上随时随地进行交互,实现对面部穴位与针灸处方的学习、成绩评定,以及"专家"对上传图片进行仿真定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针刺 面部穴位 学习定位 虚拟仿真
下载PDF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25) 常见疾病的火针疗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麟鹏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15期87-88,共2页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人体腧穴或患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具有温通经络、扶正助阳、祛邪引热的功效,临床可单独或与其他针法结合应用。1常用器具和基本操作方法1.1常用器具火针根据临床的需要分... 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人体腧穴或患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具有温通经络、扶正助阳、祛邪引热的功效,临床可单独或与其他针法结合应用。1常用器具和基本操作方法1.1常用器具火针根据临床的需要分为粗、中粗、细3类。细火针针体直径不超过0.5mm,适用于面部、四肢等皮肉浅薄部位。中粗火针直径0.8mm,除面部穴位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痛点和病灶周围均可应用。粗火针直径1.1mm或更粗,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淋巴结核、痈疽、乳痈、臁疮、腱鞘囊肿、皮肤病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常见疾病 面部穴位 病灶部位 治疗方法 温通经络 基本操作 淋巴结核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治疗概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松涛 尹林玉 刘思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504-506,共3页
三叉神经痛临床特点是面部发作性的剧烈疼痛.现就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1.1 针灸治疗 一般采用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方法,取穴特点多以近部选穴为主,配合远部选穴或辨证选穴,亦有根据全息理论以头针、耳针、足... 三叉神经痛临床特点是面部发作性的剧烈疼痛.现就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中医治疗 1.1 针灸治疗 一般采用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方法,取穴特点多以近部选穴为主,配合远部选穴或辨证选穴,亦有根据全息理论以头针、耳针、足针、腕踝针、第2 掌骨桡侧取穴为主者[1].临床多取下关、颊车、地仓、颧髎、合谷、翳风、阳白,风寒盛加风池、风门疏风散寒止痛,风热盛加大椎、曲池清热散风.针刺取穴第1 支痛取鱼腰、下关为主,可配阳白、上星、合谷、内庭等穴;第2、第3 支痛取四白、下关、地仓、夹承浆、合谷、内庭等.其中头面部穴位取患侧,合谷、内庭取双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辨证选穴 针刺取穴 临床特点 针灸治疗 面部穴位 剧烈疼痛
下载PDF
三叉神经第三支及第二支与中枢神经核团的联系(面部穴位抑制内脏痛的实验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陶之理 王良培 温宝珠 《解剖学报》 CAS 1980年第2期168-175,228,共9页
为了初步探讨针刺麻醉作胃大部切除手术时,针刺面部穴位(人中、承浆、新穴Ⅱ)对内脏痛反应有抑制效果的形态学基础,我们用实验形态学的方法做了下面的工作:分别损毁猫单侧三叉神经第Ⅲ支,第Ⅱ支及其相应的神经节,用改良Fink和Heimer溃... 为了初步探讨针刺麻醉作胃大部切除手术时,针刺面部穴位(人中、承浆、新穴Ⅱ)对内脏痛反应有抑制效果的形态学基础,我们用实验形态学的方法做了下面的工作:分别损毁猫单侧三叉神经第Ⅲ支,第Ⅱ支及其相应的神经节,用改良Fink和Heimer溃变染色法染色,观察一级溃变纤维进入脑干后的联系。当损毁三叉神经第三支或是第二支及其相应的神经节后,其溃变纤维可下降至颈髓第三节的后外束及后角胶状质细胞,在脑干部分终止于同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网状结构、孤束及孤束核、巨细胞核及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此外,蓝斑细胞及缝隙核区亦可见到少量溃变纤维。以上实验结果初步证明了三叉神经第三支及第二支与巨细胞核、网状结构、孤束核有着形态学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认为是针刺面部穴位抑制内脏痛反应的形态学基础。蓝斑及缝隙核与三叉神经的联系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以上的实验形态学研究,对针刺面部穴位抑制内脏痛的效果提供了依据,对初步阐明针麻原理中体表内脏相关的学说,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溃变 纤维 神经节 脊髓 面神经 面部穴位 内脏痛 神经核团 中枢
下载PDF
针刺面部局部穴位在淡化法令纹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燕燕 张泓鑫 欧阳八四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7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局部穴位在淡化法令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参与面部祛皱(淡化法令纹)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使用洁面、按摩及补水等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共治疗10周。治疗结束后... 目的:观察针刺局部穴位在淡化法令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参与面部祛皱(淡化法令纹)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使用洁面、按摩及补水等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共治疗10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淡化法令纹的效果。结果:治疗10周后,观察组优良率为75.0%(21/28),高于对照组的53.6%(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面部局部穴位有助于淡化法令纹,改善面部状态,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法令纹 面部穴位
下载PDF
针药按摩治疗面瘫106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邬秀风 乔环宇 +2 位作者 乔正中 朱晓峰 王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48-149,共2页
1 临床资料本组106中,男42例,女64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所有病例均经检查由神经科、针灸科确诊,诊断确切,面瘫症状、体征明显可见。
关键词 面瘫 穴位按摩 面部穴位 按摩治疗 太阳穴 症状 体征 临床观察 神经科 恢复期
下载PDF
面部穴位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桂荣 郭丽楠 王秀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415-41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配合面部穴位按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配合面部穴位按摩,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1个月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康复训练配合面部穴位按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配合面部穴位按摩,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1个月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42例(70.0%),进步16例(26.7%),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著进步34例(56.7%),进步18例(30.0%),总有效率86.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面部穴位按摩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但其是否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康复训练 面部穴位按摩
原文传递
头面部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病人的睡眠障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玉龙 《现代康复》 CSCD 1998年第2期104-105,共2页
中风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使用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多,影响病人的康复功能训练。作者尝试用头面部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中风病人的睡眠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痊愈和显效分别达35.5%和42.1%,并就其作用机制作了探讨,认为头面部穴位... 中风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使用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多,影响病人的康复功能训练。作者尝试用头面部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中风病人的睡眠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痊愈和显效分别达35.5%和42.1%,并就其作用机制作了探讨,认为头面部穴位按摩改善中枢神经的血供和增强机体免疫机能在治疗上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穴位按摩 治疗 中风 睡眠障碍 康复
下载PDF
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面部特定穴位刺激对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6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面部特定穴位刺激对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择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180例。将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面部特定穴位刺激对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择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180例。将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仅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口腔运动联合面部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儿的每日摄入奶量比、日均体重增长及过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日均摄入奶量比、日均增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过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联合面部特定穴位刺激可以改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缩短喂养过渡时间,提高日均摄入奶量比和日均增长体重,从而改善喂养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运动干预 面部穴位刺激 新生儿 经口喂养困难
下载PDF
面部穴位透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国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5期117-119,133,共4页
目的 探究面部穴位透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临床资料,基于针刺方法分组,是观察组(n=41例,面部穴位透刺+温针灸)、对照组(n=41例,常规针... 目的 探究面部穴位透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临床资料,基于针刺方法分组,是观察组(n=41例,面部穴位透刺+温针灸)、对照组(n=41例,常规针刺+温针灸)。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面部神经麻痹程度(H-B)和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面部神经麻痹程度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结论 面部穴位透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恢复期的相关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恢复期 面部穴位透刺 温针灸
下载PDF
埋线薰洗按摩法治疗Bell面瘫68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利民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30-931,共2页
目的 :观察微创综合疗法治疗 Bell面瘫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6 8例采用微创治疗 ,即患侧足三里穴埋线、中药薰洗热敷、面部穴位按摩 ,对照组 3 0例常规针刺配中药内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1 %,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目的 :观察微创综合疗法治疗 Bell面瘫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6 8例采用微创治疗 ,即患侧足三里穴埋线、中药薰洗热敷、面部穴位按摩 ,对照组 3 0例常规针刺配中药内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1 %,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提示 :该法简单经济、创伤小、痛苦小、疗效好、毒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瘫痪 穴位埋线疗法 中药熏洗法 面部穴位按摩
下载PDF
神经阻滞疗法综合治疗头痛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保华 刘新霞 +1 位作者 郝建英 张领召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头痛的方法。方法根据神经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应原理,利用头面部穴位与神经的关系选择头面部神经阻滞穿刺点。采用低浓渡的局麻药、少量激素、维生素复合液;先行头面神经阻滞,再行一侧星状神经节阻滞,隔...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头痛的方法。方法根据神经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应原理,利用头面部穴位与神经的关系选择头面部神经阻滞穿刺点。采用低浓渡的局麻药、少量激素、维生素复合液;先行头面神经阻滞,再行一侧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头面部穴位神经阻滞:采用头面部穴位神经接近法,根据病情选择1~6个穿刺点不等,常选的穴位穿刺点有:风池穴、风府穴、太阳穴、攒竹穴、眉中穴或阿是穴(痛点)等。此处分别为枕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的分枝和病变部位。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颈6横突神经接近法。结果53例头痛患者经1个月随诊治疗观察:痊愈43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6%,无效0例;治疗后所有患者即时显效,均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头痛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有头清目明之轻快感。偶见一过性喉返神经阻滞,无其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低浓度的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少量激素、微生素复合液与头面部穴位神经接近法和气管旁颈6横突星状神经节接近法神经阻滞综合治疗头痛的方法,能达到有效地治疗头痛的目的,具有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是治疗头痛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疗法 星状神经节 面部穴位 气管旁颈6横突 治疗头痛
下载PDF
磁与健康长寿穴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黄帝内经中讲:“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关键词 百会穴 面部穴位 足三里穴 足三里 合穴 针刺穴位 实验针灸学 经络感传 经络现象 长寿穴 磁医学 督脉 奇经八脉 关元穴
下载PDF
针灸治疗眼病验案3则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礼和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83-1384,共2页
关键词 睛明穴 直刺 面部穴位 针刺方向 鱼腰 三阴交 捻转提插 宗脉 阴谷 天柱 丝竹空 平刺 承泣 四白 胞轮振跳 八法(中医) 补法 经络 经筋 提插泻法
下载PDF
针刺术和孔穴封闭在眼病的止痛效果初步观察
18
作者 冯葆华 朱德全 常季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59年第4期95-96,90,共3页
前言自从1958年秋季我院开展针灸学习后,我科开始应用针刺疗法。根据我们的初步经验,证实针刺术确有迅速消除疼痛的效果。同时结合穴位进一步展开孔穴封闭疗法,同样获得良好效果。兹将106例患者的疗效分析报告于后,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四白穴 面部穴位 候气 眼病 针刺术 穴位
下载PDF
声发射技术在经络感传检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谟训 许冠荪 +2 位作者 汪克明 王焕忠 朱维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1年第6期1-3,共3页
经络感传是经络系统在功能活动时所表现的一种最为常见的、而且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的现象,它的一般特征和某些规律性变化已被人们初步掌握,但用客观的方法将其显示则仍在探索和研究之中。由于它对揭示经络实质和闸明针麻原理等方面都... 经络感传是经络系统在功能活动时所表现的一种最为常见的、而且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的现象,它的一般特征和某些规律性变化已被人们初步掌握,但用客观的方法将其显示则仍在探索和研究之中。由于它对揭示经络实质和闸明针麻原理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故乃是项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感传 传递过程 循行 传递速度 经络现象 经穴 合谷穴 曲池穴 经络系统 迎香穴 面部穴位 肌组织 肌肉组织 穴位 声发射技术
下载PDF
眼部保健美容法
20
作者 魏慧■ 《科技广场》 2002年第6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中指 双眼球 攒竹穴 面部穴位 面部皱纹 指端 祛风明目 眼眶 承泣穴 睛明穴 四白穴 疏肝利胆 眼部 保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