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2
1
作者 邢金云 任秀梅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面瘫 临床报道
下载PDF
特殊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51
2
作者 曹榕娟 邱晓虎 谢晓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观察特殊透刺与常规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7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脱落2例;对照组48例,脱落4例。观察组行与瘫痪肌束呈45°角透刺,阳白透头维、阳白透上星、... 目的:观察特殊透刺与常规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7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脱落2例;对照组48例,脱落4例。观察组行与瘫痪肌束呈45°角透刺,阳白透头维、阳白透上星、丝竹空透鱼腰、牵正透迎香、迎香与颊车互透;对照组行常规透刺法治疗,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与颊车互透、牵正透地仓、四白透迎香。两组各连接3组电针(观察组选用阳白与丝竹空、阳白与牵正、迎香与颊车;对照组选用阳白与攒竹、地仓与颊车、牵正与四白),采用断续波,频率为1 Hz,以患者耐受为度,并辅以患侧耳周穴(翳风、颊车、牵正)TDP照射,均配合患侧翳风、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穴直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5 d,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H-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74.5%(35/47),对照组愈显率为47.7%(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殊透刺(与瘫痪肌束呈45°角的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优于普通透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顽固性周围性 特殊透刺 与瘫痪肌呈45°角透刺 常规透刺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针刺合谷穴对面瘫治疗作用的红外热像观察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栋 彭悦 +3 位作者 魏正岫 温宝珠 高惠合 孟竞璧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2-34,共3页
依据“面口合谷收”的取穴原则,作者使用红外热像方法,对面瘫患者进行了针刺合谷穴前后的面部温度变化观察,借以了解针刺治疗的效果。现察结果显示:65例面瘫患者所得到的面部22个部位1430对温度数值,针刺后有75.8%为升温效应,10.1%无... 依据“面口合谷收”的取穴原则,作者使用红外热像方法,对面瘫患者进行了针刺合谷穴前后的面部温度变化观察,借以了解针刺治疗的效果。现察结果显示:65例面瘫患者所得到的面部22个部位1430对温度数值,针刺后有75.8%为升温效应,10.1%无变化,14.1%为降温效应。针刺后全面部,左右侧面部及其他19个部位温度的升高都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后面部以口鼻部位的升温幅度最大,针刺后并可使健、患侧面部的温度接近平衡。以上说明,合谷穴与面口有紧密联系,针刺合谷穴对病患部具有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作者认为,红外热像方法作为针刺治疗面瘫效果的判定指标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合谷穴 红外热像 面瘫 治疗
下载PDF
面瘫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4
作者 邓永安 郭家奎 +3 位作者 于金栋 王东平 孙熙罡 林翠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7-1410,共4页
面瘫临床评价方法可分为功能评价量表、神经电生理检测及面瘫计算机评价系统三大类。常用功能评价量表包括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GS)、Burres-Fisch面神经评分系统、Nottingham系统、Sunnybrook面瘫分级系统(SFGS)、面神经麻痹程... 面瘫临床评价方法可分为功能评价量表、神经电生理检测及面瘫计算机评价系统三大类。常用功能评价量表包括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GS)、Burres-Fisch面神经评分系统、Nottingham系统、Sunnybrook面瘫分级系统(SFGS)、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及临床面瘫评价(Fa CE)量表等。常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面肌电图(EMG)、神经电图(ENo G)、瞬目反射(BR)、神经兴奋性试验(NET)等。计算机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根据传感器的不同,主要分为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计算机评价系统及基于生物医学图像识别技术的计算机评价系统。本文从评价的敏感性、稳定性、准确性、易操作性及经济学等角度对上述常用面瘫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临床评价 方法 综述
下载PDF
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文献中医证、治特点数据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志丹 梁薇 杨艳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90年代至今的周围性面瘫中医药治疗的方法选择、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经络腧穴运用、治疗时程的特点,总结其总体趋势和不足。方法:回顾1991年6月-2012年12月之间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计算各种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90年代至今的周围性面瘫中医药治疗的方法选择、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经络腧穴运用、治疗时程的特点,总结其总体趋势和不足。方法:回顾1991年6月-2012年12月之间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计算各种治疗方法、中医辨证、经方运用、经络腧穴、治疗时程选择的文献频数,统计分析其总体趋势。结果:中药内服、针灸(包括电针)及与西药同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占的比重较大;急性期面瘫仍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并分为风寒和风热,其中风寒略多于风热;针灸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禾髎、合谷;足少阳胆经阳白;足太阳膀胱经攒竹;手少阳三焦经丝竹空、翳风;手太阳小肠经颧髎;足阳明胃经下关、颊车、地仓;足厥阴肝经太冲;经外奇穴鱼腰、太阳、牵正。99.46%文献报道中针灸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或隔日1次,78.49%的文献报道该病在30~45天痊愈。结论: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药治疗呈现以中西药物内服、针灸火罐并举的特点,该病的辨证在急性期以风寒和风热外袭为主,慢性期以气血不足为主;方药的选用以经方为主,其中牵正散是最主要的方剂;针灸所用经络以面部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的穴位为主。针灸治疗频率以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为宜,该病大多数在30-45天可以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面神经炎 针灸 辨证论治 文献研究 数据分析
下载PDF
日本面瘫研究的十年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任重 《日本医学介绍》 1989年第4期181-184,共4页
1978年在新泻成立日本面神经研究会已经十年,1981年日本面神经研究会会报创刊,近十年来在这方面进展很快,现就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基础研究(一)解剖面神经核位于脑干,另有5个亚核,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电生理等方法证实各亚核之间... 1978年在新泻成立日本面神经研究会已经十年,1981年日本面神经研究会会报创刊,近十年来在这方面进展很快,现就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基础研究(一)解剖面神经核位于脑干,另有5个亚核,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电生理等方法证实各亚核之间,不仅有神经纤维联系,而且与脑干中的其他许多神经核也有神经纤维联系,所以能支配面肌作出许多微妙而生动的表情动作,并参与味觉、感觉、泪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面神经 损伤 障碍
下载PDF
高玉瑃治疗面瘫经验撷要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艳君 崔林华 +7 位作者 袁军 何立 谢占清 薛维华 李梅 张振伟 高玉瑃 康锁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9-482,共4页
介绍高玉瑃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与治疗特色。高教授临证取穴重视阳明,从经筋、经脉、脏腑不同层次指导辨证取穴;推崇巨刺,补虚泻实;针刺手法轻浅徐缓,意在用针调气泻健侧补患侧,损其有余而达到补其不足;注重留针时间,区分补泻。... 介绍高玉瑃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与治疗特色。高教授临证取穴重视阳明,从经筋、经脉、脏腑不同层次指导辨证取穴;推崇巨刺,补虚泻实;针刺手法轻浅徐缓,意在用针调气泻健侧补患侧,损其有余而达到补其不足;注重留针时间,区分补泻。从阳明论治取穴、针刺手法、留针时间等关键因素入手治疗面瘫,以使脾胃健运,经脉调和,气血调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高玉瑃 面瘫 针刺 巨刺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被引量:31
8
作者 管遵惠 郭翠萍 丁丽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198,共2页
分析了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提出了 可能导致面瘫后遗症的因素。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双侧取穴,注重手法,刺激适度,慎 用激素等方面,对防治面瘫后遗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面瘫 针灸疗法 无效病例 原因分析 后遗症 防治
下载PDF
面瘫病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朝侠 张庆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0期1597-1600,共4页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以面部肌肉部分或完全性瘫痪为特征,可由先天发育异常与后天损伤所致。近年来,关于面瘫的病因研究很多,早期明确病因,对面瘫的治疗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面瘫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脑血管病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的古代治疗面瘫腧穴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孙天晓 奉书薇 +2 位作者 任玉兰 李平 范石林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其处方的优化。方法:在全面收集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基础上,构建古代面瘫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复杂网络二分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的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特点,并对处方优化... 目的: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其处方的优化。方法:在全面收集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基础上,构建古代面瘫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复杂网络二分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的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特点,并对处方优化进行研究。结果: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核心穴位多以水沟、地仓、颊车、合谷、风池、足三里、内庭、听会、承浆、上关为主。核心穴对多以地仓、颊车、水沟、风池、内庭、合谷、足三里、列缺、上关、二间之间相互配伍。优化处方核心组成以听会、风池、风市、悬钟、地仓、颊车、足三里、大椎、百会、曲池、肩髃、发际为主,选穴分布多以胃经、大肠经、督脉为核心。头面部腧穴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选穴配伍多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以交会穴使用最频繁。结论:局部选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首选,特定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处方中的核心用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社团划分 面瘫 配伍特点 处方优化
原文传递
电针断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体敏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观察电针断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患者分为断续波组 (治疗组 )和连续波组 (对照组 ) ,两组取穴及疗程均相同。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痊愈率为 86 % ,对照组为 5 7%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 5 ) ,两组... 目的 观察电针断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患者分为断续波组 (治疗组 )和连续波组 (对照组 ) ,两组取穴及疗程均相同。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痊愈率为 86 % ,对照组为 5 7%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 5 ) ,两组痊愈病例的治疗次数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说明电针断续波治疗面瘫见效快 ,疗程短 ,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断续波 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 中医
下载PDF
弥可保和维生素B_(12)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7
12
作者 侯群 陈眉 +1 位作者 黄晓明 王珏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839-841,共3页
目的 :比较弥可保和维生素B12 (VB12 )治疗周围性面瘫 (PFP)的疗效。方法 :以 30例弥可保治疗患者及 39例VB12 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治疗前后分别按改良Portmann评分法 (RPA)计算积分 ,用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潜伏期及波幅 ,并计算患... 目的 :比较弥可保和维生素B12 (VB12 )治疗周围性面瘫 (PFP)的疗效。方法 :以 30例弥可保治疗患者及 39例VB12 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治疗前后分别按改良Portmann评分法 (RPA)计算积分 ,用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潜伏期及波幅 ,并计算患健侧比例。结果 :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二组间的RPA积分及患健侧潜伏期比例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 :弥可保及VB12 治疗PFP均有明显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可保 维生B12 面瘫 面神经电图 治疗
下载PDF
《内经》经筋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丽美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经络 痹症 面瘫
下载PDF
针灸治疗面瘫选穴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素飞 孟智宏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期59-62,共4页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广泛关注。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颇具特色与优势。本研究对面瘫的分类、治疗依据以及针灸治疗面瘫常用的局部选穴、临近选穴和远端选穴进行整理和综述,并尝试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广泛关注。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颇具特色与优势。本研究对面瘫的分类、治疗依据以及针灸治疗面瘫常用的局部选穴、临近选穴和远端选穴进行整理和综述,并尝试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针灸 腧穴 综述
下载PDF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15
作者 唐晓敏 丁锐 王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8期2054-2056,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72例周围性面瘫病人按照就诊时的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针灸组、静止期针灸组和恢复期针灸组,对各组进行针灸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72例周围性面瘫病人按照就诊时的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针灸组、静止期针灸组和恢复期针灸组,对各组进行针灸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5);治疗后急性期针灸组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静止期针灸组、恢复期针灸组(P<0.05或P<0.01),治疗后静止期针灸组面神经功能评分高于恢复期针灸组(P<0.05)。急性期针灸组疗效痊愈率高于静止期针灸组、恢复期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静止期针灸组疗效痊愈率优于恢复期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且越早进行针灸治疗,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针灸 面神经功能评分
下载PDF
针灸对中风面瘫面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周舒心 叶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面瘫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风后面瘫患者,收治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针灸辅助治...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面瘫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风后面瘫患者,收治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针灸辅助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面神经功能分级(MHBN)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IgA、IgG、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HBN分级患者Ⅰ级61.67%、Ⅱ级40.00%、Ⅲ级6.67%,对照组MHBN分级患者I级40.00%、Ⅱ级45.00%、Ⅲ级13.33%、Ⅳ级1.67%,研究组的MHBN分级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静态D1、静态D2、微小D1、噘嘴D2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静态D1、静态D2、微小D1、噘嘴D2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常规基础治疗对中风后面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及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风 面瘫 神经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艳君 王志栋 +4 位作者 谢素春 李艳红 张丽华 吕占强 王晔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28期3177-3180,共4页
面瘫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祖国医学文献中将其称之为"口眼?斜""口僻""口?"等,现代医学则称其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面瘫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6~34/10万人每年,患病率为... 面瘫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祖国医学文献中将其称之为"口眼?斜""口僻""口?"等,现代医学则称其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面瘫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6~34/10万人每年,患病率为258/10万人每年,据此我国每年将至少有335万人患此病[1]。该病影响了患者容貌,一旦患病,患者非常苦恼,求治心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面瘫
下载PDF
外伤性面瘫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9
18
作者 樊忠 樊兆民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52-54,共3页
外伤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的1/3,其中80%为颞骨骨折,其次为中耳乳突手术损伤等所致。治疗面瘫是耳鼻咽喉科医师重要的任务之一,临床上首先应确定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然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诊断一、损伤的程度按损伤病理分度... 外伤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的1/3,其中80%为颞骨骨折,其次为中耳乳突手术损伤等所致。治疗面瘫是耳鼻咽喉科医师重要的任务之一,临床上首先应确定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然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诊断一、损伤的程度按损伤病理分度。I度(神经失用):神经鞘膜损伤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外伤性面瘫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面瘫与面部温度对称性关系的热像图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栋 高惠合 +1 位作者 温宝珠 魏正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71-173,184,共4页
为增加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评价指标,探讨简便、直观、无创的热像图方法评定病变程度和恢复程度的可能性,本文对384例患者进行了面部热像图的观察和随访。结果显示:(1)面瘫患者面部热像图表现为双侧明显不对称;(2)面部双侧温... 为增加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评价指标,探讨简便、直观、无创的热像图方法评定病变程度和恢复程度的可能性,本文对384例患者进行了面部热像图的观察和随访。结果显示:(1)面瘫患者面部热像图表现为双侧明显不对称;(2)面部双侧温度差值定量化统计显示,病程短、病变重者面部双侧温度差明显地大于病变轻和病程长且恢复者;(3)病变期面部双侧温度差明显地大于痊愈后;随恢复程度的增加,面部双侧温度对称性加强,双侧温差值减小。结果表明,面部双侧温度差值与病变程度和恢复程度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用该温度差和面瘫患者面部热像图的直观分析,进行面瘫病变程度和恢复状况的评价是可行并有实用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红外热像图 面部温度
下载PDF
不同波型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20
作者 阮晨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7期795-79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22例、治疗2组25例、治疗3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各组取穴相同,治疗1组采用连续波电针,治疗2组采用疏密波电针,治疗3组采用断续波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22例、治疗2组25例、治疗3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各组取穴相同,治疗1组采用连续波电针,治疗2组采用疏密波电针,治疗3组采用断续波电针,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88.0%、82.6%,对照组为62.5%,各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治疗1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断续波在恢复期早期对面肌功能恢复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连续波 疏密波 断续波 针刺疗法 Sunnybrook评分 面瘫 周围性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