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首都功能疏解视角下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琼 王勇博 安帅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8期1-2,共2页
非首都功能疏解是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产业转移实现非首都经济功能的疏解,促使津冀承接非首都经济功能中的制造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转移,从而实现京津冀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在分析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 非首都功能疏解是缓解北京"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产业转移实现非首都经济功能的疏解,促使津冀承接非首都经济功能中的制造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转移,从而实现京津冀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在分析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阐明了京津冀在制造业协同发展中的不同定位,并结合京津冀在整合过程中所发挥的各自优势,进一步提出了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 功能疏解 京津冀制造业 协同发展
下载PDF
雄安新区的科学定位与绿色发展路径 被引量:68
2
作者 常纪文 《党政研究》 2017年第3期22-24,共3页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具有良好的区位基础和生态环境基础。雄安新区建设定位于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打造贯彻...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具有良好的区位基础和生态环境基础。雄安新区建设定位于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应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绿色发展 首都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 经济特区
下载PDF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内涵、影响机理及其疏解思路 被引量:45
3
作者 张可云 蔡之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6-123,共8页
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被认为是保持北京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和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明确指出非首都功能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非首都功能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北京自身和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影响,对目前几种流行的疏解北京非... 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被认为是保持北京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和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明确指出非首都功能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非首都功能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北京自身和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影响,对目前几种流行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思路进行分析,并指出这些思路存在三个误区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应该坚持的两大基本原则。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应该秉持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京津冀 可持续发展 协同发展 疏解北京首都功能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的“困境”与河北的“角色” 被引量:32
4
作者 安树伟 肖金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共7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难点在河北。寄希望于通过"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来治理北京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是不可能的。要通过提升北京周边中小城市的功能,逐步缩小河北中小城市与北京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水...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难点在河北。寄希望于通过"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来治理北京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是不可能的。要通过提升北京周边中小城市的功能,逐步缩小河北中小城市与北京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进而起到拦蓄进入北京人口和产业的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并不仅仅是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而是承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战略区、环渤海地区科学发展的核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推进区、世界级都市圈的重要支撑区等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核心功能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
下载PDF
北京非首都功能中制造业的疏解承接地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邓仲良 张可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4-102,共9页
基于修正的MTOPSIS模型和产业承接指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建立了产业承接地的选择方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的制造业为例,利用2013年天津与河北各市的产业数据,对天津和河北11个地级市的规模以上工业进行了测算,定量确定了北京... 基于修正的MTOPSIS模型和产业承接指标,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建立了产业承接地的选择方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中的制造业为例,利用2013年天津与河北各市的产业数据,对天津和河北11个地级市的规模以上工业进行了测算,定量确定了北京产业疏解承接地的综合承接能力和产业比较优势。研究表明,沧州、邢台和唐山、廊坊、衡水可分别为北京石油加工业、金属加工业、造纸业、纺织业的产业承接地。北京非首都功能中的制造业疏解目的地得到了明确,为京津冀地区产业承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深层次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 综合承接能力 产业承接指标 空间和产业维度
原文传递
基于敏感度模型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时序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孙威 毛凌潇 唐志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19-1830,共12页
利用北京市2012年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构建了敏感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最终使用变动1%对某一产业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根据经济敏感度系数,北京应该优先疏解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等8个产业部门。假设上述产业部门全部... 利用北京市2012年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构建了敏感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最终使用变动1%对某一产业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根据经济敏感度系数,北京应该优先疏解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等8个产业部门。假设上述产业部门全部疏解,对北京市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为1.06%,对应的产业增加值减少186.4亿元。2根据就业敏感度系数,北京应该优先疏解木材加工品和家具、纺织品等8个产业部门。假设上述产业部门全部疏解,对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影响为1.31%,对应的就业人数减少12.0万人。3根据综合敏感度系数和首都核心功能定位,北京应该疏解的产业部门依次是批发和零售、化学产品、食品和烟草、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煤炭采选产品等19个产业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疏解 首都功能 北京市
原文传递
雄安新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思考 被引量:19
7
作者 武义青 柳天恩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9,共6页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准确识别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前瞻分析雄安新区...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准确识别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前瞻分析雄安新区功能需求的基础,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需要做好"七个结合",抓紧制定承接方案和配套政策,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标准,增强承接"引力",高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北京 首都功能 区域功能定位 功能疏解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城市病 新区建设
下载PDF
北京核心功能内涵、本质及其疏解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可云 沈洁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9,共8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北京聚集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这是造成"大城市病"的深层次原因。因此,疏解非首都功能被视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实现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明确区分了首都...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北京聚集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这是造成"大城市病"的深层次原因。因此,疏解非首都功能被视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实现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明确区分了首都功能和北京核心功能,认为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属于首都功能,而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属于北京核心功能。利用相关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的功能集聚程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北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核心功能优势不突出,非核心功能聚集程度过高。针对这一问题综合分析疏解非核心功能的优势与不足、核心功能的本质与疏解可行性,提出"精准定位、多管齐下、协同疏解"等疏解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解 首都功能 核心功能 京津冀
下载PDF
大城市病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建忠 詹圣泽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4,共7页
本文通过探索大城市病的主要表现特征与危害,证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史为鉴,从而避免北京等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区域资源错配路径和方法依赖,避免"摊大饼"覆辙,对科学布局产业链、规范实施产业政策、严... 本文通过探索大城市病的主要表现特征与危害,证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史为鉴,从而避免北京等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区域资源错配路径和方法依赖,避免"摊大饼"覆辙,对科学布局产业链、规范实施产业政策、严格资源环境保护利用、控制无序扩张等有积极意义。突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路径对策,强调中央顶层设计和实施好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重要性,科学确立疏解的战略重点,统筹调控好北京城区发展,科学实施产业升级、转移和退出机制,确保通州行政副中心外迁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病 北京 首都功能疏解 京津冀一体化
原文传递
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初探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久文 夏添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4,共10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交通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环境质量出现较大改善,产业协同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逐步打牢。作为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疏解北京非首...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交通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环境质量出现较大改善,产业协同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逐步打牢。作为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重道远。北京"大城市病"的矛盾凸显,产业升级面临巨大压力,减量发展需要有新的思维。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加快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加快构建环境共治与补偿的制度机制,加快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功能疏解 雄安新区建设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国平 《前线》 CSSCI 2020年第1期59-62,共4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控北京人口、促进产业转移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以首...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控北京人口、促进产业转移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阶段。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一核两翼”新格局,在生态、交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将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首都功能疏解 一核两翼 十四五
下载PDF
功能转型背景下城市存量空间更新中的空间治理--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沈昊婧 荆椿贺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城市发展中的功能转型带来存量空间更新中空间治理的现实需求,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采用案例研究法,解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后存量空间的再生产过程及其空间治理的内在运作机制。研究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了政府、市场、... 城市发展中的功能转型带来存量空间更新中空间治理的现实需求,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采用案例研究法,解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后存量空间的再生产过程及其空间治理的内在运作机制。研究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文化对城市空间生产的作用机制概念模型,发现存量空间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空间治理的迫切需求;作为场所的空间具有潜在价值,吸引多元利益主体的高频互动和博弈,共同改变作为场所的空间,并再生产作为社会关系表现的存量空间。在城市存量空间治理中,需合理约束政府对空间增值的控制力,同时强化规划对空间引导的政策作用,推动资本和社会在空间生产中的协作,合理引导和发挥文化的空间性价值,从而实现存量空间更新中的空间善治和精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空间 城市更新 空间治理 空间生产 首都功能疏解
原文传递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思考与刍议——基于“新都市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4
13
作者 夏添 孙久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78,共10页
从集聚的两面性切入"首都城市病"问题,反思疏解集聚的必要性。在回顾城市发展史和总结"新都市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认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应先搞清北京集聚背后的功能因素。通过国际横向对比和国内纵向对比发现... 从集聚的两面性切入"首都城市病"问题,反思疏解集聚的必要性。在回顾城市发展史和总结"新都市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认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应先搞清北京集聚背后的功能因素。通过国际横向对比和国内纵向对比发现,北京存在核心首都功能不强,发展不够紧凑;非核心首都功能和非首都功能冗余,城市增长出现低效率化。因此,将"新都市主义"理论中国化,提出北京未来的疏解思路:TOD模式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 新都市主义 首都功能 TOD模式
下载PDF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4
14
作者 叶振宇 傅行行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5期53-61,共9页
雄安新区获批设立以来,国内官员、学者和国外机构围绕新区的优势条件、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与未来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国内外经验借鉴、问题风险等方面发表了看法,许多观点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或参考价值(1)。通过对这些... 雄安新区获批设立以来,国内官员、学者和国外机构围绕新区的优势条件、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与未来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国内外经验借鉴、问题风险等方面发表了看法,许多观点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或参考价值(1)。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雄安新区的发展条件、发展定位、规划建设、内生发展及现实问题和潜在风险,同时也可以看出国家开发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意图和紧迫性。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和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必将肩负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引领时代发展,带动京津冀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功能疏解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产业对接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于化龙 臧学英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7-73,共7页
非首都功能疏解是缓解首都"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常态下首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更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先导。通过产业转移实现非首都经济功能的疏解应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先行步骤。天津作为京津冀都市群... 非首都功能疏解是缓解首都"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常态下首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更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先导。通过产业转移实现非首都经济功能的疏解应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先行步骤。天津作为京津冀都市群重要的增长中心,与首都北京有着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并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能够承接非首都功能中的高端制造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型企业转移。为推动京津产业对接,天津应努力克服产业对接中可能产生的发展压力、环境差异与利益冲突等困难,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一体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举措,为京津产业对接创造良好条件,并通过京津产业对接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疏解 产业转移 京津产业对接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杜立群 和朝东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6期17-20,共4页
功能疏解是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梳理北京的城市功能体系的演化机制以及内部构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功能优化、疏解和重组策略。首先根据全市就业情况分析了城市功能的基本状况,接着通过梳理建国以来城市功... 功能疏解是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梳理北京的城市功能体系的演化机制以及内部构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功能优化、疏解和重组策略。首先根据全市就业情况分析了城市功能的基本状况,接着通过梳理建国以来城市功能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了功能繁衍与城市增长的内在机制。随后基于对城市功能体系大的构成以及内部环节的划分提出了城市功能体系优化的原则,并对近期准备疏解的4类功能进行了详细解析。在此基础上,对功能疏解后的城市功能重组进行了展望。最后,从实施角度提出了确保功能疏解与重组顺利实现的政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城市功能体系 演变 首都功能疏解 重组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形态模拟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曾曾 赵志龙 张贵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5-216,共12页
本文以北京市2005年和2010年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为基础,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了北京市2015、2020、2025和2030年4期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应用街道尺度的人口数据对模拟精度进行了验证;在模型可靠性良好的基础上,从产业疏解推动人... 本文以北京市2005年和2010年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为基础,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了北京市2015、2020、2025和2030年4期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应用街道尺度的人口数据对模拟精度进行了验证;在模型可靠性良好的基础上,从产业疏解推动人口疏解的角度出发,结合北京市各街道各产业从业人口数据、产业疏解方向和中心城区人口疏解目标,确定了北京市各街道人口疏解的权重,并由此预测了2020年北京市中心城区人口疏解15%后的人口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表明:(1)2005-2010年,北京市约90%的公里网格人口密度等级为1级,集中在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和房山区,而人口密度在10级以上的区域集中在西城区和东城区;(2)在无人口疏解政策影响下,2015-2030年北京市公里网格人口分布呈现出低人口密度区域减少、中高人口密度区域增加的态势;(3)在人口疏解政策影响下,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分布从集中于中高密度等级转向集中于中低人口密度等级。中心城区最高人口密度等级的数值呈下降态势,并且高人口密度等级的区域占比也呈下降态势。除东城区外,其余5个中心城区的人口集中于人口密度等级为5-8级的区域。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人口管理、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公里网格 CA-Markov 首都功能 北京市
原文传递
首都功能核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凤春 王效科 +1 位作者 郑华 马东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5,共5页
根据北京市节水型区创建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域的用水水平和节水现状,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针对区域的节水潜力,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经济社会特征为出发点,研究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还存... 根据北京市节水型区创建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域的用水水平和节水现状,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针对区域的节水潜力,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经济社会特征为出发点,研究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还存在着节水管理体制和计划用水管理制度不健全、节水监控管理水平不高、节水宣传不够等问题,在公共服务业、居民家庭、园林绿化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因此从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设、借助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各行业节水管理、加强节水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节水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支撑首都功能核心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紧缺 节水型社会 首都功能疏解 首都功能核心区
下载PDF
基于联系度、均衡度、融合度的京津冀协同状况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叶堂林 毛若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40,共11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其进展与成效、未来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短板都广受关注。运用统计数据和企业大数据,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基于联系度、均衡度、融合度三个方面的测度。结果表明:在联系度方面,京津联系最为密切,河北石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其进展与成效、未来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短板都广受关注。运用统计数据和企业大数据,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基于联系度、均衡度、融合度三个方面的测度。结果表明:在联系度方面,京津联系最为密切,河北石家庄、唐山两市在区际联系中优势明显;在均衡度方面,京津冀教育、医疗、创新均衡度均呈上升态势,经济均衡度有所下降,居民生活均衡度变化不显著;在融合度方面,京冀融合度较高等。在此基础上,可提出京津冀充分均衡发展、高质量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联系度 均衡度 融合度 雄安新区 首都功能
下载PDF
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津冀承接平台的完善思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系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金杰 周立群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4,共6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一战略核心,逐步明晰了非首都功能承接平台"2+4+46"的大格局,各承接载体的建设全力推进并已显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承接平台较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能力不足,自... 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一战略核心,逐步明晰了非首都功能承接平台"2+4+46"的大格局,各承接载体的建设全力推进并已显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承接平台较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能力不足,自身机制不活,软环境改善滞后等问题。协同发展战略要实现新突破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夯实三地承接平台和载体,使之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坚实依托和有力支撑。具体言之,当下需重审各园区定位,统筹优化承接格局,适时整合承接平台;找准有效承接的对接点,实现北京科技创新与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聚力重点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对接首都总部机构,营造标准高、机制新、生态优的服务体系;"对标"雄安新区,构建支持、对接、融合发展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 首都功能疏解 承接平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