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10
1
作者 陈芳蓉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44,共4页
世界非遗的申报如火如荼,中国现已成为拥有世界非遗最多的国家。如何向全世界翻译和介绍非遗,使这些文化遗产能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已成为新的翻译课题。中国的非遗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翻译时难点颇多。文章分析了其... 世界非遗的申报如火如荼,中国现已成为拥有世界非遗最多的国家。如何向全世界翻译和介绍非遗,使这些文化遗产能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已成为新的翻译课题。中国的非遗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翻译时难点颇多。文章分析了其中的三大难点:民族特色鲜明的非遗名称翻译、文化专有项的翻译以及从汉语意合到英语形合的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对翻译策略和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 文化交流 文化专有项
下载PDF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02
2
作者 宋俊华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2期1-8,共8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就是要确保非遗的生命力。非遗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的世代传承的活的精神实践,代际性、实践性、活态性、情境性是其本质特点。要确保非遗的生命力,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就是要确保非遗的生命力。非遗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的世代传承的活的精神实践,代际性、实践性、活态性、情境性是其本质特点。要确保非遗的生命力,就确保非遗能够按照自己所是的方式存在和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非遗的存在生态和人们对待非遗的观念。数字化技术进入非遗保护,不只是非遗的一种存储、展示、宣传和教育的外在手段,而且具有内化为非遗自身方式的合法性和可能性。数字化技术只有真正内化成非遗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方式,才能真正发挥确保非遗生命力的作用,这是非遗数字化保护发展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保护 合法性 可能性
下载PDF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被引量:79
3
作者 刘锡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近年来,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随着"生产性保护方式"口号的提出,"产业化"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备受学界、商界(包括旅游业)和政界的关注,赞成和反对两种观点的对立格局业已形成。对于非遗"产业化"保护... 近年来,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随着"生产性保护方式"口号的提出,"产业化"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备受学界、商界(包括旅游业)和政界的关注,赞成和反对两种观点的对立格局业已形成。对于非遗"产业化"保护模式,持赞成立场者,大体是地方的主政者和商界(包括旅游业);持反对立场者,大多数出自人文学界。笔者认为,"非遗"概念下的"传统技艺"类以商业经营的方式获取可持续发展是可行的,但商业化经营不等于产业化。"非遗"保护要从历史错误中吸取教训,更要切忌"一窝蜂"的产业化。从产业化倒退到个体手工业并不是耻辱,而是必然。凡是以牺牲传统技艺及其文化蕴涵为代价的所谓产业化,都是不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化 产业化 保护模式 争议
下载PDF
“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3
4
作者 刘晓春 冷剑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1,共8页
随着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开展,传承主体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有所增强,相关企业获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其生存条件也得到改善,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得到进一步重视,参与者的转型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市场开拓有新进展,在生产过程中适当... 随着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开展,传承主体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有所增强,相关企业获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其生存条件也得到改善,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得到进一步重视,参与者的转型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市场开拓有新进展,在生产过程中适当的机械化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保护对象有待进一步厘清,现代化生产对传统工艺有明显的冲击,原材料危机开始显现,优秀人才断层严重,政府缺乏具体有效措施,支持力度不够。尽管如此,无论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内在属性,还是其外在所处的生存现状,生产性保护都值得提倡;但是,生产性保护并不等同于产业化,并且需要妥善处理本真性、整体性、传承与创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保护 传承人 核心技艺
原文传递
协同设计“触动”传统社区复兴——以“新通道·花瑶花”项目的非遗研究与创新实践为例 被引量:51
5
作者 张朵朵 季铁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29,共4页
本文围绕社会创新中的协同设计方法展开,将之视为实现非遗项目文化与经济平衡发展,"触动"传统社区复兴,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湖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花瑶花"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为典型案例,从如何通过协同... 本文围绕社会创新中的协同设计方法展开,将之视为实现非遗项目文化与经济平衡发展,"触动"传统社区复兴,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湖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花瑶花"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为典型案例,从如何通过协同设计的介入与社区居民共享价值,搭建地方性知识平台,进而在"生产性保护"基础上所进行的非遗产品以及商业模式开发等几方面,阐释了协同设计的价值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设计 共享价值 生产性保护 社区复兴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 被引量:49
6
作者 江伟 周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0-204,共5页
近年来,江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江苏非遗文创产品,为当地带来的文化传播效应与景区经济效益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下的江苏文创产品开发为背... 近年来,江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江苏非遗文创产品,为当地带来的文化传播效应与景区经济效益逐渐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下的江苏文创产品开发为背景,将无锡灵山拈花湾特色文创产品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从文旅融合、需求导向、研学拓展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分析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非遗视域下江苏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为江苏特色文创产品提供一些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文创产品 旅游景区 开发策略
下载PDF
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 被引量:42
7
作者 刘锡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口承文化。其保护的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杰出的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历史上杰出传承者的出现,则是以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开放政策为条件的。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口承文化。其保护的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杰出的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历史上杰出传承者的出现,则是以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开放政策为条件的。我国政府构建了由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组成的保护体系,每一个名录项目,都有相应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支撑。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传承人的权益却仍然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人 传承人权益 传承模式 保护方式 保护体系
下载PDF
互联网+文创:走出传统非遗创新性发展的困境——以湖南木偶艺术为例 被引量:39
8
作者 刘文良 谢佳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8-95,共8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非遗保护和文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名列世界第一,具有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诸如湖南木偶艺术等优秀的非遗资源,不仅是中国的民族记忆,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然而其传承却普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非遗保护和文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名列世界第一,具有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诸如湖南木偶艺术等优秀的非遗资源,不仅是中国的民族记忆,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然而其传承却普遍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困境。立足新时代,基于"互联网+"的产业新需求,通过个性化定制、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包装、VR/AR技术应用等创新手段,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探索一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让文创产品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国非遗享誉全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创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37
9
作者 张毅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1期147-153,共7页
“非遗重新进入生活”是传统工艺继续传承和发展的必然,在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必须厘清非遗传统工艺及其创新设计与文创产品设计、现代产品设计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才能正确处理好非遗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承与... “非遗重新进入生活”是传统工艺继续传承和发展的必然,在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必须厘清非遗传统工艺及其创新设计与文创产品设计、现代产品设计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才能正确处理好非遗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承与创新。创新设计的传统工艺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并促使其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最好的传承发展;而从“传统工艺”文化元素出发进行整合性创新设计的文创产品,源于传统工艺文化元素,以传统文化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将对传统工艺的普及与传承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汲取“传统工艺”文化元素的现代产品设计,将会以其独具魅力的“非遗传统工艺项目”文化元素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起到积极作用,三者都是非遗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形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文创产品设计 现代设计 创新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非遗文化产品创新开发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陶丽萍 李技文 俞钰凡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文化产品的创新开发不仅关系着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更对乡村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非遗文化产品的开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应围绕产品生产、品牌打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文化产品的创新开发不仅关系着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更对乡村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非遗文化产品的开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应围绕产品生产、品牌打造、市场拓展和价值链产业链延伸四个方面,以"文化性价值"为核心,打造特色非遗产品;拓宽目标市场,开发多样化系列产品;以市场为标尺,构建非遗个性品牌;注重价值链和产业链延伸,打造非遗衍生产品,进行非遗资源保护性开发,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在非遗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重视树立现代创新理念和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和提升,进行差异化和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性价值 创意 品牌 特色文化产业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化的自愈机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举文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共12页
随着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在过去半个世纪的稳步提高,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经历了从困惑到自觉,再到自信的转变。无疑,当前的"非遗"运动成为此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文化内在的自愈机制:在文化冲突和融合... 随着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在过去半个世纪的稳步提高,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经历了从困惑到自觉,再到自信的转变。无疑,当前的"非遗"运动成为此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文化内在的自愈机制:在文化冲突和融合中,以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为根本,以共存求共生,以杂糅而包容,以同化异,融异生新。这样的自愈机制也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其基础是多元信仰的宇宙观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这样的机制目前也在经历全球化进程的历史性检验。对此,如果从中国文化的传统和历史角度看,面对的是充满生机的未来;如果从一神论信仰的价值观体系看,面临的是严重冲突。而当这两种价值体系的博弈从日常生活的差异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对决时,则会充满危机,甚至是存亡的危险。对历史事件和日常实践的研究可以揭示和论证中国文化的自愈机制,以期对认识中国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发生与发展的进程本身有所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愈机制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本土化
原文传递
非遗时代民俗学的实践回归 被引量:33
12
作者 户晓辉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0,共15页
只有从实践科学的立场才能看出,非遗保护和公共民俗学都从内部彰显出民俗学本身的实践属性,都是民俗学内在实践目的的部分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不仅重新激活了民俗学的实践意识和自由意志,也给我们重拾学... 只有从实践科学的立场才能看出,非遗保护和公共民俗学都从内部彰显出民俗学本身的实践属性,都是民俗学内在实践目的的部分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不仅重新激活了民俗学的实践意识和自由意志,也给我们重拾学科求民主、争自由的古典理想并且回归德国浪漫派为民俗学设定的实践理性起点或自由意志提供了契机。非遗时代民俗学的实践回归实际上就是返回民俗学的自由意志或实践理性起点,重建实践民俗学。这是学科整体的应然,是学科本然的、客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中国社会迫切的客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志 实践民俗学 回归
原文传递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文良 邵煜涵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7-75,共9页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力发展非遗文创事业,有助于弘扬非遗文化内在价值、唤起人们非遗文化保护意识和拓宽非遗文化传播路径。当前非遗文创的设计与开发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力发展非遗文创事业,有助于弘扬非遗文化内在价值、唤起人们非遗文化保护意识和拓宽非遗文化传播路径。当前非遗文创的设计与开发尚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思路。通过化繁为简的方式彰显非遗文化元素,以个性化符号诠释非遗地域特色,依托媒体联动打造产品体验和营销新空间,是当前非遗文创产品创新开发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彰显 符号诠释 媒体联动
下载PDF
“文创兴镇”视野下非遗小镇发展路径探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立波 张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82-87,共6页
以"文创兴镇"的新方式对由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民俗节庆等主导形成的非遗小镇进行改造,在小镇内居民与外部社会力量相互合作下,将文化创意、现代设计与前沿科技融入非遗小镇创新发展之中。立足于特色小镇的"产、城、人、... 以"文创兴镇"的新方式对由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民俗节庆等主导形成的非遗小镇进行改造,在小镇内居民与外部社会力量相互合作下,将文化创意、现代设计与前沿科技融入非遗小镇创新发展之中。立足于特色小镇的"产、城、人、文"功能融合,"文创兴镇"推动非遗小镇发展的系统路径主要包括:促进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和创造转化,加快高端要素的开放整合与高效利用,推动产业发展的特色主导和融合集聚,促进城镇空间的景观优化和文创营造等,以此实现非遗小镇在内容、要素、产业、空间等层面的文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 “文创兴镇” 文化创意
下载PDF
基于跨界打造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家飞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53-259,共7页
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在保护它的基础上进行活态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法阐述非物质文化的成因、历史、分布与类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现... 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在保护它的基础上进行活态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法阐述非物质文化的成因、历史、分布与类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现代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点,归纳其中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包含3种较合适的途径,即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工业化及标准化、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化。跨界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媒体可以激活非遗的影响力,体验可以促进非遗的聚集效应,使非遗IP创造出跨界的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 跨界 设计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回望与思考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魁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第1期32-40,共9页
二十年来中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历程,有助于分析非遗的基本内涵,以及与保护传承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论述非物质文化的本质特点,指出传承人问题是非遗保护的核心问题,保护非遗事象的基质本真性是非遗生命延续的真髓和灵魂。中国非遗... 二十年来中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历程,有助于分析非遗的基本内涵,以及与保护传承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论述非物质文化的本质特点,指出传承人问题是非遗保护的核心问题,保护非遗事象的基质本真性是非遗生命延续的真髓和灵魂。中国非遗保护传承的当代实践在现实社会历史条件下创造出宝贵和有效的经验,使传统文化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本真性 公产意识与契约精神 当代实践
下载PDF
基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非遗传播:内容策展、参与文化与赋权 被引量:26
17
作者 袁梦倩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7期87-98,共12页
抖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非遗传播平台,基于短视频平台的非遗传播,不仅为保护与活化非遗开拓了新的路径,也在媒介融合中重塑了一种新的网络文艺样态。短视频平台上不同的内容策展者以一种交互式的机制参与到非遗传播与网络文艺生产中。平... 抖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非遗传播平台,基于短视频平台的非遗传播,不仅为保护与活化非遗开拓了新的路径,也在媒介融合中重塑了一种新的网络文艺样态。短视频平台上不同的内容策展者以一种交互式的机制参与到非遗传播与网络文艺生产中。平台以技术和社会互动的力量为非遗传播赋权,为非遗传承人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但非遗传播与文艺生产的权力也存在结构性分化的问题,网红经济和马太效应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了短视频平台的非遗传播与文艺生产,影响了非遗传承人在短视频平台上更为深度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内容策展 参与文化 赋权 网络文艺
下载PDF
符号学语意下非遗视觉元素创新衍生设计探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齐海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95-199,共5页
目的以传承和创新为主旨,在符号学语意下探讨非遗视觉元素创新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传承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民间智慧与美学思想,形成基于民族文化深度思考的设计创新构建。方法从非遗的视觉层面入手,依据现代符号学的语意特征,分为“非遗... 目的以传承和创新为主旨,在符号学语意下探讨非遗视觉元素创新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传承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民间智慧与美学思想,形成基于民族文化深度思考的设计创新构建。方法从非遗的视觉层面入手,依据现代符号学的语意特征,分为“非遗视觉元素符号提取转译”、“非遗视觉元素符号衍生设计”两大方面,结合前沿设计案例,探析非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途径。结论非遗是民族艺术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东方美学精神,更是现代设计的创意源泉。在创新溯源的思考下,探寻多种途径的非遗视觉元素衍生设计方法,不仅使现代设计彰显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能有效实现非遗项目自身的传承发展与重获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视觉元素 衍生设计
下载PDF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非遗保护机制创新 被引量:25
19
作者 宋俊华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4期57-64,共8页
可持续发展是非遗保护的核心难题。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源头上创新非遗保护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非遗供给的保守、僵化及与需求的错位,导致了非遗生产与供给活力不足、流通不畅,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可持续发展是非遗保护的核心难题。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源头上创新非遗保护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非遗供给的保守、僵化及与需求的错位,导致了非遗生产与供给活力不足、流通不畅,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导致了非遗保护政策边际效应的递减态势。因此,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非遗供给的结构、内容与机制,把非遗保护纳入社区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等文化供给体系中,创新非遗保护机制,激发非遗生产活力,打通供给与需求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是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保护 机制 创新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三种可视化工具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文庭孝 刘晓英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7,共7页
文章从可视化和知识图谱角度,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基础,借助SATI、Citespace、Ucinet和VOSviewer软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和趋势进行了总体分析。选择的可视化项目主要有: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 文章从可视化和知识图谱角度,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基础,借助SATI、Citespace、Ucinet和VOSviewer软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和趋势进行了总体分析。选择的可视化项目主要有: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非遗研究作者合作较少、机构合作稀少、关键词聚类簇不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展领域、注重应用,才能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