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难点与对策 |
陈芳蓉
|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
2011 |
110
|
|
2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
宋俊华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5 |
102
|
|
3
|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
刘锡诚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79
|
|
4
|
“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
刘晓春
冷剑波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3
|
|
5
|
协同设计“触动”传统社区复兴——以“新通道·花瑶花”项目的非遗研究与创新实践为例 |
张朵朵
季铁
|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1
|
|
6
|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 |
江伟
周敏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9
|
|
7
|
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 |
刘锡诚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42
|
|
8
|
互联网+文创:走出传统非遗创新性发展的困境——以湖南木偶艺术为例 |
刘文良
谢佳林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39
|
|
9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承与创新 |
张毅
|
《文化遗产》
CSSCI
|
2020 |
37
|
|
10
|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非遗文化产品创新开发研究 |
陶丽萍
李技文
俞钰凡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36
|
|
1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化的自愈机制 |
张举文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3
|
|
12
|
非遗时代民俗学的实践回归 |
户晓辉
|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3
|
|
13
|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策略研究 |
刘文良
邵煜涵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0 |
30
|
|
14
|
“文创兴镇”视野下非遗小镇发展路径探究 |
张立波
张奎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28
|
|
15
|
基于跨界打造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 |
王家飞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27
|
|
16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回望与思考 |
刘魁立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0 |
27
|
|
17
|
基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非遗传播:内容策展、参与文化与赋权 |
袁梦倩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1 |
26
|
|
18
|
符号学语意下非遗视觉元素创新衍生设计探析 |
齐海涛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25
|
|
19
|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非遗保护机制创新 |
宋俊华
|
《文化遗产》
CSSCI
|
2016 |
25
|
|
20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三种可视化工具的比较分析 |
文庭孝
刘晓英
|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