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际传播的符号回归——网络表情符号emoji在社交媒体爆红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美静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7-51,共5页
网络时代,智能手机与社交软件的普及使网络表情成为网络人际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根据网络表情符号emoji在社交软件中的爆红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传播技术的进步、使用者的模仿及社会认同心理、传播效果的矛盾性与... 网络时代,智能手机与社交软件的普及使网络表情成为网络人际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根据网络表情符号emoji在社交软件中的爆红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传播技术的进步、使用者的模仿及社会认同心理、传播效果的矛盾性与模糊性。在一般人来看,网络表情符号是高科技的新产物,有人甚至认为其引起的效应可能在网络上发展为一场代替文字的革命;但在研究人员看来,它更像是一种对原始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oji 表情符号 人际交流 言语传播
下载PDF
非语言传播缺失下的网络人际传播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英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74,共2页
从传播的意义表达系统层面看,网络人际传播之不同于直接性人际传播的关键在于非语言传播的相对缺失。由于许多场域性信息均在非语言系统里,而非语言又不容易媒介化,导致网络人际传播的间接性至少在情感层面的传播效果上远不及直接性人... 从传播的意义表达系统层面看,网络人际传播之不同于直接性人际传播的关键在于非语言传播的相对缺失。由于许多场域性信息均在非语言系统里,而非语言又不容易媒介化,导致网络人际传播的间接性至少在情感层面的传播效果上远不及直接性人际传播。不过,如果非语言传播完全像在直接性人际传播中一样进入网络人际传播,也许会导致我们依托于网络的人际传播之梦也因此被惊醒乃至击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人际传播 直接性人际传播 言语传播
下载PDF
当前网络人际传播研究述略——从网络言语传播与非言语传播谈起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春平 彭铁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2-45,共4页
当前网络言语传播研究的特色与成就在于从纯语言的角度总结了网络言语的形式、风格与特色,而网络非言语传播研究则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其类别与传播功能。其不足是借现有的非言语传播的理论来解释网络人际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现象。这... 当前网络言语传播研究的特色与成就在于从纯语言的角度总结了网络言语的形式、风格与特色,而网络非言语传播研究则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其类别与传播功能。其不足是借现有的非言语传播的理论来解释网络人际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现象。这两方面研究最大的缺失在于:就语言论语言,就符号论符号,忽略了新的传媒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人际传播 言语传播 言语传播
下载PDF
口语传播中的非言语传播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晓晖 韩雪峰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5,共3页
口语传播是指通过"说话"来制造意义的过程。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还不断地进行着非言语传播。非言传播在口语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口语传播 言语传播 言语行为
下载PDF
舞蹈形体训练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谢丹 《南昌高专学报》 2004年第2期75-76,共2页
在舞蹈课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运用"非言语方式"进行示范的。这种"非言语方式"其实就是一种艺术语言。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天然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还必须学会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知识,... 在舞蹈课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运用"非言语方式"进行示范的。这种"非言语方式"其实就是一种艺术语言。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天然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还必须学会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训练。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给学生造成骨胳和肌肉的损伤,还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教学 形体训练 言语传播 解剖学 运动力学 运动医学
下载PDF
“言语传播”与“非言语传播”的符号学辨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立春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1,共3页
"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是传播学中一块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丰富的人类传播符号系统中,以语言符号系统为分界点,有区别地研究各种人类传播现象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符号系统在人类传播中可能带来的不同效果,同时也... "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是传播学中一块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丰富的人类传播符号系统中,以语言符号系统为分界点,有区别地研究各种人类传播现象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符号系统在人类传播中可能带来的不同效果,同时也对我们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提供具体而详细的理论支撑。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中国"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传播 言语传播 语言 言语 符号
下载PDF
从非言语传播视角反思尼尔·波兹曼的批判理论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亿本 蒋晓丽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3-16,59,共5页
非言语传播符号是传播符号的一类,同样具有符号的意指关系,其表意机制包括独立表意,互文表意和隐喻表意。非言语传播不仅是传递事物的表面现象,同样可以传递丰富的深层次内涵,具有理性特征。鉴于此,尼尔·波兹曼批判视觉传播的肤浅... 非言语传播符号是传播符号的一类,同样具有符号的意指关系,其表意机制包括独立表意,互文表意和隐喻表意。非言语传播不仅是传递事物的表面现象,同样可以传递丰富的深层次内涵,具有理性特征。鉴于此,尼尔·波兹曼批判视觉传播的肤浅和非理性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传播 表意机制 批判理论
原文传递
出镜记者有声语言的表达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超 钟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84,共4页
出镜记者的传播方式是人格化、全息化传播,在该传播系统中,有声语言表达是出镜记者的立身之本,具有风格的独有性、语体的口语化和叙述的贴近性等特点。基于电视媒介的线性传播、拟人际传播特征,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在策略上需兼顾三... 出镜记者的传播方式是人格化、全息化传播,在该传播系统中,有声语言表达是出镜记者的立身之本,具有风格的独有性、语体的口语化和叙述的贴近性等特点。基于电视媒介的线性传播、拟人际传播特征,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在策略上需兼顾三种关系:表达准确与恰当使用模糊语言的统一、语言简练与适当信息冗余的统一、有声语言与非言语传播的统一,以此提升出镜报道的有声语言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镜记者 有声语言 模糊语言 冗余信息 言语传播
下载PDF
非言语传播的四次转型分析——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参照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亿本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60,共4页
非言语传播的演变历程,是一种历时性过程,同时,又共时性存在,成为不同的非言语传播类型。文章历时性地考察非言语传播不同阶段的传播特点,期待给当前共时性存在的不同非言语传播类型的实务以启发和参照。
关键词 言语传播 四次转型 历时性分析 共时性参照
下载PDF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的非言语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亚琪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第24期124-125,203,共3页
言语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手段。人类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还有服装饰物、时间选择、空间应用、副言语等非言语方式同样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甚至比言语沟通应用更为广泛。本文运用传... 言语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进行社会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手段。人类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还有服装饰物、时间选择、空间应用、副言语等非言语方式同样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甚至比言语沟通应用更为广泛。本文运用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非言语传播的视角,对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人物非言语传播的行为和方式进行分析,深度探究人类非言语传播与人物内部的心理情况变化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传播 体语传播 言语 心理变化
下载PDF
小说《芳华》中的非言语传播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婕 《东南传播》 2018年第4期143-145,共3页
言语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唯一手段。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衣装饰物、居所布置、时间选择、空间运用、副言语等非言语的行为和方式,同样起着传情达意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从非言语传播的视角,对小说... 言语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唯一手段。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衣装饰物、居所布置、时间选择、空间运用、副言语等非言语的行为和方式,同样起着传情达意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从非言语传播的视角,对小说《芳华》中刘峰与何小嫚的人物体语、物的非言语传播以及副言语进行分析,进而探析非言语传播与人物心理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传播 体语 言语 心理变化
下载PDF
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语言符号传播的优势——以“公祭轩辕黄帝大典”和“上巳节成人礼”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成越洋 班佼佼 《东南传播》 2015年第6期48-50,共3页
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渐注重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关注和传播,民俗文化活动中包含大量利用不同种类的非语言符号进行的非言语传播,表达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信仰及道德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上巳节成人礼大典为例,通过对语言... 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渐注重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关注和传播,民俗文化活动中包含大量利用不同种类的非语言符号进行的非言语传播,表达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信仰及道德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上巳节成人礼大典为例,通过对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和媒介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民俗活动中非语言符号的特征及非言语传播的重要性。加强对民俗文化活动中非言语传播信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语言符号 言语传播
下载PDF
网络主持的非言语传播:表意认知与意涵深耕
13
作者 刘旭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14期139-141,共3页
在传统思维中,言语传播的地位毋庸置疑,呈现出语言文字独大的视听传播景观,而非言语传播因其隐匿性、多义性及场域限定性等特点,传播效力于无形中消弭。如今,新媒体凭借独特的优势深刻改变了社会话语结构,非言语符号在主持传播活动中的... 在传统思维中,言语传播的地位毋庸置疑,呈现出语言文字独大的视听传播景观,而非言语传播因其隐匿性、多义性及场域限定性等特点,传播效力于无形中消弭。如今,新媒体凭借独特的优势深刻改变了社会话语结构,非言语符号在主持传播活动中的角色赋予也正在随着媒介的延伸而不断升级。作为众多表意机制中的一环,非言语传播通过对信息的再创造与再阐释,发掘各种非言语符号的潜力,进而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深度、广度和精准度。本文首先对网络主持的非言语传播进行多元解读,其次分析网络主持非言语传播的表意认知和意涵深耕,从而为网络主持的非言语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主持 言语传播 表意认知 意涵深耕
下载PDF
全媒体语境下加强主持人非言语传播研究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越洋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13,共3页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到来。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了在全媒体语境下,随着传播载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的深刻变化,主持人非言语传播信息表现形式更丰富、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引起受众关...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到来。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了在全媒体语境下,随着传播载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的深刻变化,主持人非言语传播信息表现形式更丰富、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引起受众关注,传播效果也更显著。结合目前国内对主持人非言语传播的认知现状,指出全媒体语境下加强主持人非言语传播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提升主持人非言语传播能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语境 主持人 言语传播
下载PDF
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传播
15
作者 王琦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57,共2页
如今.随着新闻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一批极具个性魅力的主持人脱颖而出,成为了节目的“标志”和“品牌”。个性化传播效应正悄然地引领着新闻节目占领市场、吸引受众。一、个性化传播及其传播元素所谓“个性化传播”,既包含言语传播,... 如今.随着新闻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一批极具个性魅力的主持人脱颖而出,成为了节目的“标志”和“品牌”。个性化传播效应正悄然地引领着新闻节目占领市场、吸引受众。一、个性化传播及其传播元素所谓“个性化传播”,既包含言语传播,又包含非言语传播。也就是说.这种传播或沟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节目主持人 个性化传播 言语传播 个性魅力 节目形式 “品牌” 传播效应 多样化
原文传递
时间、空间在说话——中美两国走向和解历史瞬间的非语言视角分析
16
作者 李梓潇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01-102,共2页
在外交这种涉及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的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传播的"差异性"和"隐蔽性"更具有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考察价值。在"中美走向和解"的历史瞬间,双方的外交实践体现着中美两国在不同文化系统影响下时... 在外交这种涉及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的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传播的"差异性"和"隐蔽性"更具有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考察价值。在"中美走向和解"的历史瞬间,双方的外交实践体现着中美两国在不同文化系统影响下时间系统的"无意识"的差异与空间系统的"有意识"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言语传播 文化系统 中美关系
下载PDF
老子非言语传播思想的内涵、功能及其当代启示
17
作者 谢清果 杨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8-15,共8页
运用非言语传播理论来系统解读老子"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深刻内涵,既是对语言霸权的拒斥,同时也展现出老子以"不言"的方式"言"的独特表达方式,进而探讨了老子对非言语传播功能的深刻认知,同时结合近现... 运用非言语传播理论来系统解读老子"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深刻内涵,既是对语言霸权的拒斥,同时也展现出老子以"不言"的方式"言"的独特表达方式,进而探讨了老子对非言语传播功能的深刻认知,同时结合近现代社会实践简要论述其当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不言 言语传播 功能
下载PDF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非言语传播——以严光为个案
18
作者 宋明好 荣健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09-112,123,共5页
在借助于文字表达之前,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传播在更大程度上依靠非言语传播方式,其作用不仅仅可以补充语言,而且富含语言难以表达的意义。后汉时隐士严光,其非言语行为传达了丰富的隐逸文化信息,彰显了高尚的人格和遗世独立的文化精神,... 在借助于文字表达之前,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传播在更大程度上依靠非言语传播方式,其作用不仅仅可以补充语言,而且富含语言难以表达的意义。后汉时隐士严光,其非言语行为传达了丰富的隐逸文化信息,彰显了高尚的人格和遗世独立的文化精神,具有强烈而持久的传播效果,对后世的隐逸文化,特别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文化 言语传播 严光
下载PDF
非言语线索:读懂处在交流中真实的你我——以一期电视相亲纪实专题片为例
19
作者 方刚 汪梅子 《今传媒》 2012年第3期75-76,87,共3页
在一个普通的两人对话中,口头言语渠道占据了35%的信息意义,这意味着超过65%的意义是通过非言语方式进行传播。在人际交往中,交流双方可以不说话,但不可能不传播,我们都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情况下使用非言语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本文以... 在一个普通的两人对话中,口头言语渠道占据了35%的信息意义,这意味着超过65%的意义是通过非言语方式进行传播。在人际交往中,交流双方可以不说话,但不可能不传播,我们都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情况下使用非言语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本文以收视率较高的2011年8月15日江苏卫视特别制作的一期相亲纪实专题片《不见不散》节目中男女嘉宾的非言语行为为例,体现了非言语传播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传播 电视相亲专题片 两性交往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的非言语传播
20
作者 王建华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8-222,共15页
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试从非言语传播的视角,对《红楼梦》中的人物体语、居室陈设、器物意象进行分析,并进而探析非言语传播与人物性格塑造的内在联系。在众多人物体语中,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体语是最为传神的,并各有自己标志性的... 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试从非言语传播的视角,对《红楼梦》中的人物体语、居室陈设、器物意象进行分析,并进而探析非言语传播与人物性格塑造的内在联系。在众多人物体语中,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体语是最为传神的,并各有自己标志性的体语传播。建筑的居住空间和室内陈设不仅是人物的生活场所,而且作为媒介,更是人物个性的生动体现。在曹雪芹笔下,所有的"物"都被人的情绪、意象,都在无言地诉说着爱恨情愁和人生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传播 体语 陈设 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