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用话筒记录 用声音述说——浅谈电视纪录片中同期声的叙事功能 |
李晓峰
|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2
|
什么是虚构性? |
尚必武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3
|
虚构与非虚构叙事中的作者自我 |
谭君强
|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新媒体时代非虚构写作的叙事嬗变——以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为例 |
罗徐楚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5
|
非虚构叙事中的“视差之见”——以《生死十日谈》和《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为例 |
宋瑶
刘中树
|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非虚构叙事规约与“非性别本位”的女性书写——新时代中国的女性非虚构文学论 |
孙桂荣
|
《社会科学文摘》
|
2023 |
0 |
|
7
|
纪实文学的非虚构叙事及其主体诉求——以“故宫三部曲”为例 |
王晖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8
|
论《边地尘烟》中的史学意识书写和民族共同体建构 |
刘邦朝
|
《普洱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新闻散文化与纸媒竞争力——再论集成报道 |
张立伟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0
|
生存方式的非虚构叙事——评张炜新作《爱的川流不息》 |
池楚昀
郝敬波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1
|
非虚构叙事与时代精神 |
孙春旻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12
|
后真相语境下非虚构叙事兴起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探究 |
华进
张小淇
|
《东南传播》
|
2020 |
2
|
|
13
|
对平凡人生的真实记录——影评纪录片《四个春天》 |
李鹂璞
崔颖
|
《新闻传播》
|
2019 |
2
|
|
14
|
“非虚构小说”的不可能性 |
李骞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5
|
媒介域转型期间非虚构叙事的价值及其问题探析 |
杨雨欣
|
《新闻研究导刊》
|
2021 |
1
|
|
16
|
论《罗杰·弗莱传》中的非虚构叙事 |
吴庆宏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7
|
民族的显影与历史的追溯--阿来影视创作的非虚构叙事 |
欧阳一菲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8
|
《聊斋志异》中的非虚构叙事 |
张同胜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9
|
有思想的非虚构:李鸣生报告文学论 |
丁晓原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20
|
中国故事的非虚构叙事分析 |
朱丹妮
|
《新闻论坛》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