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异同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旭 鲁晓华 +1 位作者 刘兰英 杨雅松 《西部医学》 2012年第2期319-320,323,共3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异同性。方法将1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组,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两组病人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①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病人与腔隙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异同性。方法将1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组,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两组病人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①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病人与腔隙性脑梗死相比,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P=0.033)。②有心房纤颤的脑梗死病人中,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P=0.002)。结论为了避免分类偏倚,在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以及非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时,不采用TOAST分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脑梗死 脑梗死
下载PDF
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袁培铎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1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方法选择邓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腔隙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非腔隙组。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方法选择邓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腔隙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50例,作为非腔隙组。观察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异同。结果腔隙组中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酗酒、吸烟因素所占比例分别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均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腔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酗酒及吸烟、高水平C反应蛋白均可成为中青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在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青年 脑梗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脑白质区域非腔隙性梗死灶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丽红 来锦 +3 位作者 王嗣欣 胡亚军 高燕军 米艳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区域非腔隙性梗死灶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30例脑白质区域非腔隙性梗死患者的头颅MRI以及主动脉弓、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MRI示12例单侧基底节区片状异常信号中,DSA表现为一侧... 目的探讨脑白质区域非腔隙性梗死灶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对30例脑白质区域非腔隙性梗死患者的头颅MRI以及主动脉弓、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MRI示12例单侧基底节区片状异常信号中,DSA表现为一侧颈内动脉(ICA)起始部闭塞或高度狭窄9例,一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高度狭窄2例,无明确血管病变1例。6例基底节以及侧脑室旁白质区域病灶中,一侧ICA起始部闭塞或高度狭窄3例,一侧ICAC5段闭塞1例,一侧MCAM1段闭塞2例。4例侧脑室旁或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域病灶中,一侧ICAC6段闭塞1例,一侧MCAM1段高度狭窄2例,无明确血管病变1例。8例皮质下上型或皮质下侧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一侧ICA起始部闭塞或高度狭窄6例,双侧ICA起始部闭塞1例,一侧MCAM1段高度狭窄1例。结论脑白质区非腔隙性梗死灶的发生与ICA系统大血管的狭窄或闭塞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 脑梗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吕旭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3期234-235,共2页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将2019.06-2020.06本院收治的LI患者50例设为LI组,选取同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非腔隙性脑梗死(NLI)患者52例设为NLI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分析LI主要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结果:男性、≥60岁、肥...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将2019.06-2020.06本院收治的LI患者50例设为LI组,选取同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非腔隙性脑梗死(NLI)患者52例设为NLI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分析LI主要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结果:男性、≥60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以及既往卒中等均是LI主要危险因素。LI组MRI评分及全因死亡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卒中复发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男性、≥60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烟以及既往卒中属于LI主要危险因素,LI患者的短期预后良好,远期预后还需日后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关系分析
5
作者 王爱敏 《医药论坛杂志》 2009年第14期65-66,共2页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AC)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将215例缺血性脑卒中分为LAC组与NLAC组,将LAC组分为非糖尿病(A组)及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病程<10年为B1组,≥10年为B2组。结果LAC组与NLAC组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AC)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将215例缺血性脑卒中分为LAC组与NLAC组,将LAC组分为非糖尿病(A组)及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病程<10年为B1组,≥10年为B2组。结果LAC组与NLAC组糖尿病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显著高于A组(P<0.01),发病年龄显著低于A组(P<0.01)。B2组死亡率显著高于B1组(P<0.05),发病年龄显著低于B1组(P<0.05),两组多发梗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对LAC与NLAC影响的差异不大。糖尿病病程愈长,LAC发病年龄愈早,多发梗死率愈高,预后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梗死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出血性脑梗死25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郭荣云 郭文娥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S1期526-527,共2页
关键词 出血脑梗死 临床分析 脑梗死 血液再灌注 大面积梗死 梗死 占位效应 心源栓塞 中动脉 细胞保护剂
下载PDF
经头部CT扫描检出的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与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洪涛 张振馨 +5 位作者 高山 温洪波 王子时 肖新华 刘爱民 徐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头CT扫描检出的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与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病例组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在两病例组间分布的差异。方法对一个有2085例的回顾性出生队列研究人群中所检出的52例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49例无症状腔隙性脑梗... 目的探讨经头CT扫描检出的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与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病例组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在两病例组间分布的差异。方法对一个有2085例的回顾性出生队列研究人群中所检出的52例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49例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分别与1908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然后在两病例组间进行危险因素的比较分析;以及两病例组间危险因素数量的比较分析。结果Logis-tic多元回归发现年龄、性别、糖尿病、酗酒、卒中家族史、颅内动脉狭窄是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高血压、吸烟是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比较显示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在两病例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02)。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组的危险因素数量多于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组(P=0.009)。结论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与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存在差异,血管机制可能也有不同,糖尿病和颅内动脉狭窄更多见于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病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有症状脑梗死 危险因素 比较研究
下载PDF
CT显示无症状腔隙性与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小玲 冯广森 +1 位作者 阮君 裴高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0-814,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以及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这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异同.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体检者共1989例,检查出48例无... 目的 通过对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以及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这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异同.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体检者共1989例,检查出48例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A组)以及51例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B组)分别与1862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再在两病例组间进行危险因素分布的比较以及数量的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得到年龄、高血压及吸烟是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糖尿病、酗酒、卒中家族史及颅内动脉狭窄(P<0.05).组间比较显示糖尿病和颅内动脉动脉狭窄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x2=17.603,P=0.008;颅内动脉狭窄:,x2=19.319,P=0.005).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数量明显多于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09). 结论 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和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而血管机制有所不同,糖尿病及颅内动脉狭窄在有症状非腔隙性脑梗死中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 有症状脑梗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短期病死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冬梅 余叶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0-813,共4页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短期病死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照脑梗死发生前是否正在服用磺脲类药物分为磺脲组(SU组)和非磺脲组(NSU组)。其中根据SU组患者入... 目的观察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短期病死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照脑梗死发生前是否正在服用磺脲类药物分为磺脲组(SU组)和非磺脲组(NSU组)。其中根据SU组患者入组前是单用磺脲类药物控制血糖还是联合其它降糖药控制血糖分为单药亚组和联合用药亚组;NSU组根据降糖药种类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组。比较SU组与NSU组患者之间、单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及NSU各亚组与SU组之间入院时基本临床资料、短期病死率及入院时、入组2周/出院时、入组12周时3个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得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SU组26例,NSU组72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入组2周/出院时、入组12周时NIHSS、MRS、BI三个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SU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任一NSU亚组与SU组相比,上述主要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U组单药亚组和联合用药亚组上述主要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无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磺脲类药物 脑梗死
原文传递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记忆障碍的临床特征(英文)
10
作者 王琳 申玉珍 +1 位作者 郭霞 冯向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3期2536-2538,共3页
背景:急性脑血管病(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ACVD)常致记忆功能损害,但其亚型、病灶部位与记忆障碍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仍是不清楚的。目的:研究ACVD的记忆障碍的临床特征。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和标准对照回顾性研究。地点... 背景:急性脑血管病(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ACVD)常致记忆功能损害,但其亚型、病灶部位与记忆障碍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仍是不清楚的。目的:研究ACVD的记忆障碍的临床特征。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和标准对照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地点为本院神经内科心理检测室。大坪医院神经内科1997-01/2000-06收治的57例住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女19例,男38例。年龄37~91岁,平均60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方法:用“韦氏记忆量表”测定ACVD患者的瞬间、短时、长时记忆和记忆商,检查者为第一作者。主要观察指标:韦氏记忆量表瞬间、短时、长时记忆分量表的量表分和记忆商。结果:各疾病组记忆总量表、短时和长时记忆量表分以及记忆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出血组与缺血组,左、右大脑半球和双半球,单灶腔隙、单灶非腔隙和多灶腔隙梗死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单灶非腔隙梗死组、出血组、右半球和双半球组以中重度损害为主。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明显记忆损害,且主要是短时和长时记忆损害,对瞬间记忆影响相对较小。病变部位对记忆损伤程度无明显影响,缺血性卒中病灶数和面积对记忆功能损害影响也无明显差异,但单灶非腔隙性梗死的记忆损害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 记忆障碍 临床特征 诊断 单灶脑梗死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