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44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和菌种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琳媛 白会会 +3 位作者 刘朝晖 张展 宗晓楠 李婷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以及不同菌种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9年1月~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沙堡弱琼脂培养基分...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以及不同菌种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9年1月~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沙堡弱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及科玛嘉假丝酵母菌培养基进行真菌种类鉴定。分析比较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并分析不同组真菌对临床常用药物(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结果: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共分离得到544株假丝酵母菌菌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417株(76.65%),127株非白假丝酵母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95株。与非白假丝酵母菌组患者相比,白假丝酵母菌组患者的白细胞数目增加、优势菌群中阴道加德纳菌比例及Nugent评分升高,且菌群密集度和菌群多样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菌株对制霉菌素均敏感,白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和氟康唑更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6.40%和80.34%,而非白假丝酵母菌则对咪康唑和伊曲康唑更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7.17%和4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白假丝酵母菌组和非白假丝酵母菌组VVC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不同,各组菌株对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酵母菌 阴道微生态 酵母菌 酵母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苦参凝胶对阴道内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研究
2
作者 张心 白会会 +3 位作者 张莉 范琳媛 尚翔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1期834-837,共4页
目的:观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的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苦参凝胶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不同类型VV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VVC患者阴道分泌物来源白假丝酵母菌咪康唑敏感菌株、白假丝酵母菌咪康唑耐药、非白假丝酵母菌咪康唑... 目的:观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的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对苦参凝胶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不同类型VV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VVC患者阴道分泌物来源白假丝酵母菌咪康唑敏感菌株、白假丝酵母菌咪康唑耐药、非白假丝酵母菌咪康唑敏感株、非白假丝酵母菌咪康唑耐药各30株。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方案,测定其对苦参凝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情况。结果:苦参凝胶对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包括咪康唑耐药菌株在内的所有VVC临床菌株均具有抑制作用。白假丝酵母菌咪康唑敏感MIC为1.56~6.25mg/mL,耐药MIC为1.56~6.25 mg/mL;非白假丝酵母菌咪康唑敏感MIC为1.56~12.5mg/mL,耐药MIC为3.125~12.5 mg/mL。在白假丝酵母菌中,咪康唑敏感组的MIC(3.18±1.56)与耐药组(3.85±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白假丝酵母菌中,咪康唑敏感组的MIC(5.99±2.25)与耐药组(7.19±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咪康唑敏感组中,白假丝酵母菌MIC(3.18±1.56)与非白假丝酵母菌(5.99±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咪康唑耐药组,白假丝酵母菌(3.85±1.52)与非白假丝酵母菌(7.19±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苦参凝胶能有效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尤其是对于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更好,对于咪康唑耐药的VVC菌株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提示苦参凝胶治疗VVC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酵母菌 酵母菌 酵母菌 咪康唑耐药 苦参凝胶
下载PDF
全国1200例VVC致病菌的常见抗真菌药物MIC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白会会 宗晓楠 +1 位作者 范琳媛 刘朝晖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了解全国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复苏2015年全国45家医院于妇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的VVC菌株1200例。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目的了解全国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复苏2015年全国45家医院于妇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的VVC菌株1200例。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27-A3方案,测定其对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5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情况。结果(1)在培养的1200例VVC致病菌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1.17%(974/1200),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83%(226/1200)。在非白假丝酵母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最多,占13.25%(159/1200)。(2)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不同MIC值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5.220、66.912、217.150、281.004、21.175,P<0.0001)。(3)对于克霉唑,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低值比例更低,而非白假丝酵母菌的MIC高值比例更高。对于咪康唑,非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低值比例更低,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高值比例更高。(4)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均较高,MIC≥64μg/mL比例分别为73.41%和50.88%;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于制霉菌素MIC低值比例均较高,MIC≤1μg/mL比例分别为79.67%和76.11%。(5)白假丝酵母菌对于伊曲康唑耐药性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MIC≥16μg/mL比例分别为43.12%和25.66%。结论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已成为白假丝酵母菌以外的VVC第2大致病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全国VVC患者对氟康唑耐药性较高,白假丝酵母菌致VVC患者对克霉唑和制霉菌素敏感度较高,非白假丝酵母菌致VVC患者对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敏感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酵母菌 酵母菌 酵母菌 抗真药物 最小抑浓度
下载PDF
阴道分泌物分离出葡萄牙假丝酵母菌一株报告
4
作者 刘慧 卢发强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葡萄牙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在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由葡萄牙假丝酵母菌(Candida lusitaniae,CL)引起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患者。本例患者为40岁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前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反复... 葡萄牙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在临床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由葡萄牙假丝酵母菌(Candida lusitaniae,CL)引起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患者。本例患者为40岁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前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反复半年。将患者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革兰染色、瑞氏染色,镜检找到真菌孢子,CHROMagar显色平板鉴定为光滑假丝酵母菌,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为CL。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提示,CL实验室诊断易与其他假丝酵母菌混淆,为防止漏报或错报,对于难治病例需要考虑少见菌株感染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鉴定 葡萄牙酵母菌 酵母菌 科玛嘉显色培养基 免疫荧光染色
下载PDF
早产儿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高危因素及伴发疾病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玉惠 刘田田 +1 位作者 Pannalal Patel 刘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6057-6058,共2页
目的:探讨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及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早产儿危险因素及伴发疾病的不同,为早期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于长春市妇产医院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产儿,根据血液或尿培养... 目的:探讨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及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早产儿危险因素及伴发疾病的不同,为早期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于长春市妇产医院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产儿,根据血液或尿培养的结果分为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组,分析两组之间的危险因素。结果:104例确诊的真菌感染的早产儿中,54例感染白假丝酵母菌,50例感染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及非白假丝酵母菌发生率分别为1.53%及1.42%,病死率为18.51%及34.00%,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胎龄、发病月份、巨细胞病毒感染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胎龄≥34周及秋冬季时易感染非白假丝酵母菌,CMV感染及春夏季节易感染白假丝酵母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酵母菌 酵母菌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深圳市人民医院连续13年真菌血症病原谱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娟 吴伟元 刘雪燕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807-810,共4页
目的调查深圳市人民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谱。方法收集2004-2016年深圳市人民医院真菌血症患者血液分离的真菌,使用VITEK-2、VITEK-MS系统并结合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2004-2016年共发生真菌血症295例,分离296... 目的调查深圳市人民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谱。方法收集2004-2016年深圳市人民医院真菌血症患者血液分离的真菌,使用VITEK-2、VITEK-MS系统并结合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2004-2016年共发生真菌血症295例,分离296株真菌,假丝酵母菌占89.9%(266/296)。最常见前5位真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36.1%,107/296)、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种复合群(19.3%,57/296)、热带假丝酵母菌(13.9%,41/296)、光滑假丝酵母菌种复合群(11.8%,35/296)和菌膜假丝酵母菌(4.7%,14/296);非白假丝酵母菌占53.7%(159/296)。69.8%(206/295)真菌血症来自重症医学科(ICU)(89例)、新生儿科(33例)、血液科(30例)、胃肠外科(29例)和呼吸科(25例)。结论假丝酵母菌是真菌血症最重要的病原菌,其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比过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症 酵母菌 酵母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