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芳柏 王旭刚 +1 位作者 周顺桂 刘承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43-1351,共9页
综述了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的结构、形态及其转化;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异化铁还原作用下的有机氯转化过程。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转化与脱氯转化过程。氧化转化包括暗态下的化学氧化与光化学氧化过... 综述了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的结构、形态及其转化;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异化铁还原作用下的有机氯转化过程。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转化与脱氯转化过程。氧化转化包括暗态下的化学氧化与光化学氧化过程;脱氯转化包括脱氢卤化、加氢脱氯、脱双卤、二聚脱氯与亲核置换脱氯等反应过程。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主要受胶体界面pH、Eh、水溶性有机物、金属离子、铁氧化物形态与铁还原细菌等的显著影响。有机氯非生物转化的化学-微生物耦合机制、复合污染条件下重金属对界面有机氯非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红壤胶体界面有机氯污染的综合调控技术方法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有助于推动土壤胶体界面环境化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胶体 铁氧化物 有机氯 非生物转化 界面
下载PDF
土壤pH影响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潘亚男 王娅静 +1 位作者 曹文超 郭景恒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5期19-24,99,共7页
氧化亚氮(N_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也是21世纪内平流层臭氧(O_3)的首要分解者。在过去约150年间,大气中N_2O的浓度持续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化肥和有机肥料刺激下土壤中N_2O的大量排放。因此,理解土壤中N_2O的排放机制与影响因素,已经成... 氧化亚氮(N_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也是21世纪内平流层臭氧(O_3)的首要分解者。在过去约150年间,大气中N_2O的浓度持续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化肥和有机肥料刺激下土壤中N_2O的大量排放。因此,理解土壤中N_2O的排放机制与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估算N_2O排放清单和制定N_2O减排政策的关键科学问题。土壤pH是影响N_2O排放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但目前对其相对重要性和影响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基于已有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原位观测和室内培养研究中土壤pH与N_2O排放之间的统计结果,发现多数研究中N_2O排放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从生物硝化、生物反硝化和非生物过程3个方面探讨了土壤pH影响N_2O排放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土壤PH 反硝化 硝化 非生物转化
下载PDF
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对新污染物去除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飞宇 李安婕 +2 位作者 王丽丽 李倩 顾继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9,共9页
近年来,一些检出水平低但风险水平较高、处理难度较大的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在各类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中频繁被检出。以生物脱氮为主体工艺的生物处理单元可同步去除氨氮及ECs,但ECs在其中的去除途径复杂,去除机理有待... 近年来,一些检出水平低但风险水平较高、处理难度较大的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在各类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中频繁被检出。以生物脱氮为主体工艺的生物处理单元可同步去除氨氮及ECs,但ECs在其中的去除途径复杂,去除机理有待明确,ECs降解中间产物的毒性效应也应引起重视。基于此,分析了影响ECs在生物脱氮工艺中去除效率的关键因素,从生物及化学角度阐述了自养菌、异养菌及活性氮物质在ECs去除过程中的作用,系统地讨论了ECs的去除途径,同时对中间产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行了初步讨论,评估了不同类型生物脱氮工艺去除ECs的可行性,以期为应用脱氮工艺同步去除氨氮及ECs提供参考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工艺 新污染物 共代谢 非生物转化 协同作用 产物毒性
原文传递
微生物协同Al-π静电力去除水中环丙沙星
4
作者 蔡武 高靖雨 +2 位作者 吕来 邢学辞 胡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226,共8页
抗生素滥用引起的抗生素和抗性基因(ARGs)残留在水处理中仍旧是个难题,并引起了人们对于健康风险的关注.本文以Al_(2)O_(3)为填料构建上流式生物滤池去除废水中的环丙沙星(CIP),平均去除率达到62.4%,并使ARGs在微生物体内的积累减少了约... 抗生素滥用引起的抗生素和抗性基因(ARGs)残留在水处理中仍旧是个难题,并引起了人们对于健康风险的关注.本文以Al_(2)O_(3)为填料构建上流式生物滤池去除废水中的环丙沙星(CIP),平均去除率达到62.4%,并使ARGs在微生物体内的积累减少了约10.0%.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与CIP的络合可以增强Al_(2)O_(3)表面形成的Al-π静电力.在Al-π静电力的作用下,吸附在Al_(2)O_(3)表面的CIP中的电子离域并被微生物捕获,从而使CIP裂解生成非抗菌性小分子有机物,减弱了CIP对微生物的胁迫效应并重构了Al_(2)O_(3)表面的群落结构.微生物与Al-π静电力间的协同作用是应对抗生素和ARGs残留引起的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Al_(2)O_(3) 抗性基因 Al-π静电力 非生物转化
原文传递
酸度对林丹水解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相梅 彭平安 +2 位作者 黄伟林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5-489,共5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林丹的环境行为,采用安瓿瓶-震荡器研究水体系,对不同酸度条件下林丹水解反应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酸度是影响林丹转化速率的重要因素.以pH值~7.4为界分为两部分,pH值<~7.4为酸性和中性催化,反应周期长(半衰期>1000d),... 为了更好地理解林丹的环境行为,采用安瓿瓶-震荡器研究水体系,对不同酸度条件下林丹水解反应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酸度是影响林丹转化速率的重要因素.以pH值~7.4为界分为两部分,pH值<~7.4为酸性和中性催化,反应周期长(半衰期>1000d),检测到的产物少(只有五氯环己烯),是与酸度无关的零级反应;pH值>~7.4为碱性催化,随着pH值的升高,水解速率从pH8.30的0.0057d-1增加到pH12.02的46.58d-1, 是OH-的一级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产物的分布也与酸度相关,1,2,4-三氯苯和1,2,3-三氯苯是中间产物五氯环己烯和OH-的二级反应产物, 1,3,5-三氯苯的形成受pH值影响最大,从pH8.30的次要产物(1%)成为pH12.02的主要水解产物之一(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度 林丹 水解 环境行为 非生物转化 水污染化学
下载PDF
自然界中铁硫化物矿物对含氯有机化合物降解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相梅 彭平安 +2 位作者 黄伟林 傅家谟 盛国英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4期46-52,共7页
含氯有机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缺氧环境下对含氯有机化合物的非生物转化是自然界自我调控的过程之一 ,而广泛存在于这一环境中的铁硫化物矿物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 含氯有机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缺氧环境下对含氯有机化合物的非生物转化是自然界自我调控的过程之一 ,而广泛存在于这一环境中的铁硫化物矿物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反应机理角度回顾了铁硫化物矿物作为有机氯污染物主体还原剂的研究现状 ,并对进一步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研究重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作用 铁硫化物矿物 含氯有机化合物 非生物转化 环境地球化学
下载PDF
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的消失
7
作者 石万聪 《增塑剂》 2001年第3期10-22,共13页
本文介绍含C1-C13烷基的18种苯二甲酸酯的物理化学性质,他们在环境中的分布状况,生物转化,非生物转化,生物富集历程以及在环境中的演变。
关键词 苯二甲酸酯 物理化学性质 环境分布 生物转化 非生物转化 生物富集历程
原文传递
天然水体中阿特拉津的光解机理研究
8
作者 阙丽华 马丽娟 +1 位作者 丁蕾 陈琳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88-288,共1页
光解是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水体中非生物转化的重要过程之一。除草剂阿特拉津由于在环境中相对稳定且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在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经常被检测到,是一种内分泌干扰剂。本实验研究了天然水体中普遍存在的腐殖酸(Humic Acid,HA)... 光解是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水体中非生物转化的重要过程之一。除草剂阿特拉津由于在环境中相对稳定且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在地表水和饮用水中经常被检测到,是一种内分泌干扰剂。本实验研究了天然水体中普遍存在的腐殖酸(Humic Acid,HA)和铁对阿特拉津光降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天然水体 光解机理 非生物转化 有机污染物 相对稳定 渗透性 除草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