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心瓣膜疾病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鹤萍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66-968,共3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瓣膜 临床试验 脑卒中 心律失常 抗栓治疗 瓣膜病
原文传递
华法林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松年 荆凌华 李兰英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6年第5期229-230,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调节剂量的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7例60-75岁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治疗组每日口服华法林1次,调节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 2.... 目的观察调节剂量的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7例60-75岁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治疗组每日口服华法林1次,调节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 2.0-3.0。阿司匹林治疗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分两次。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 0.94%,阿司匹林治疗组的年发生率3.9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皆为少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大量出血病例。结论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调整剂量的华法林比阿司匹林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老年 瓣膜病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心房颤动卒中抗凝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长生 宁曼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 人口老龄化 随访调查 瓣膜病 北京地区
下载PDF
2017 ACC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围手术期抗凝管理决策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峰 胡大一 +1 位作者 方全 沈珠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281-1287,共7页
心房颤动(AF,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该患病风险始于40岁并随后增加,持续至85岁;其他健康人群AF发生率近18%。多数AF患者推荐抗栓治疗,以降低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风险。对血栓风险因素进行风险... 心房颤动(AF,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该患病风险始于40岁并随后增加,持续至85岁;其他健康人群AF发生率近18%。多数AF患者推荐抗栓治疗,以降低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风险。对血栓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积分(CHA2DS2-VASc积分系统):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糖尿病、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血管疾病、女性;对积分≥2分的个体优选口服抗凝剂(OAC)而非抗血小板治疗。虽然这些风险因素的相关意义仍存在争议,但CHA2DS2-VASc积分较CHADS2积分可更好预测血栓栓塞事件,尤其较低积分患者(如CHADS2积分0-1分),因此CHA2DS2-VASc成为临床决策制定的优选积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凝剂 房颤患者 管理决策 围手术期 瓣膜病 积分系统 持续性心律失常 短暂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联合用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程晓静 付蓉 +2 位作者 郭丽丽 潘华 高悦顺 《中国医药》 2011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螺内酯与厄贝沙坦对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对左心房内径、脑钠肽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14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47),胺碘酮加螺内酯组(n=4...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螺内酯与厄贝沙坦对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对左心房内径、脑钠肽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14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47),胺碘酮加螺内酯组(n=47),胺碘酮、厄贝沙坦、螺内酯组(联合用药组,n=48),3组均服用胺碘酮,胺碘酮加螺内酯组在应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联合用药组在应用胺碘酮、螺内酯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观察3组治疗6、12、18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脑钠肽变化以及治疗3、6、12、18、24个月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6个月后3组左心房内径、脑钠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个月后胺碘酮加螺内酯组、联合用药组的左心房内径、脑钠肽值明显小于胺碘酮组(P<0.05),联合用药组左心房内径、脑钠肽值明显小于胺碘酮加螺内酯组(P<0.05);治疗3、6个月后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低于胺碘酮加螺内酯组、联合用药组,治疗6个月后胺碘酮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胺碘酮加螺内酯组、联合用药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大于胺碘酮组(P<0.05),联合用药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大于胺碘酮加螺内酯组(P<0.05).结论 胺碘酮、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实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和脑钠肽值的升高,在胺碘酮、螺内酯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则使上述疗效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病 胺碘酮 螺内酯 窦性心律 左心房内径 脑钠肽
下载PDF
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现状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辛建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200-1202,共3页
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约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AF发病率为0.6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推测,我国目前AF患者已达800万,其中65%以上为非瓣膜AF[1]。
关键词 房颤患者 瓣膜病 基层医院 华法林 抗凝 心律失常 住院患者 调查结果
下载PDF
华法林抗凝强度的监测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华 马长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年第6期526-528,共3页
关键词 抗凝强度 华法林 持续性心律失常 监测 瓣膜病 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窦性心律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螺内酯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程晓静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0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组,各55例,2组都服用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减为400mg/d,第3周减为200m...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组,各55例,2组都服用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减为400mg/d,第3周减为200mg/d,然后200mg/d维持,联合组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2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安全性。结果治疗期间有3例退出研究,治疗6个月后2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个月后联合组的左心房内径为(35.61±1.78)mm,小于胺碘酮组[(37.23±1.58)mm](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4.32%、87.65%,低于联合组93.86%、8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85.32%显著大于胺碘酮组72.18%(P〈0.05)。结论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病 胺碘酮 螺内酯 窦性心律
下载PDF
急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基线NT-proBNP对胺碘酮复律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邓水清 黄小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胺碘酮用于急性阵发性房颤(acute atrial fibrillation,AF)复律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2年7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明确诊断为AF...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胺碘酮用于急性阵发性房颤(acute atrial fibrillation,AF)复律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2年7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明确诊断为AF(非瓣膜病)的68例患者,所有患者排除禁忌后均给予胺碘酮复律治疗,根据复律后转复情况分为2组,即成功转复组(n=57)与转复失败组(n=11)。对比2组症状与体征(心悸、胸痛)、心电图表现(是否合并ST段压低)、既往病史(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房颤持续时间和基线NT-proBNP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F患者胺碘酮复律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胸痛、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ST段压低、房颤持续时间、合并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转复组心悸发生率为28.07%、NT-proBNP水平为(229.43±7.24)pmol/L,优于转复失败组的63.64%、(679.99±8.67)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存在心悸症状、NT-proBNP是影响AF患者应用胺碘酮转复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胺碘酮对AF(非瓣膜病)患者复律治疗安全有效,入院时存在心悸症状、基线NT-proBNP水平是预测胺碘酮复律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胺碘酮 房颤 复律 瓣膜病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抗凝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涛 杨艳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92-294,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患者发生脑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风险.以华法林为代表的口服抗凝药治疗早已证实可显著降低上述风险[1-6].此后多种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也陆续被证实用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相比华...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患者发生脑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风险.以华法林为代表的口服抗凝药治疗早已证实可显著降低上述风险[1-6].此后多种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也陆续被证实用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相比华法林具有相当或更优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7-9].抗凝治疗已成为房颤处理策略中的首要环节[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 维生素K拮抗剂 口服抗凝药 心律失常 瓣膜病
原文传递
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伟利 王桂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8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螺内酯加胺碘酮)32例及单用组(单用胺碘酮)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胺碘酮,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6个月...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68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螺内酯加胺碘酮)32例及单用组(单用胺碘酮)36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胺碘酮,合用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6个月,观察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的左心房内径较单用组减小[(36.3±6.56)mm比(45.2±7.4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复发率28.1%(9/32),单用组复发率52.8%(1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胺碘酮可抑制左心房结构重构,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胺碘酮 瓣膜病 心房颤动 阵发性
下载PDF
小剂量胺碘酮转复非瓣膜病房颤的疗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自平 朱润硕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转复非瓣膜病的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27例住院非瓣膜病的房颤患者,常规予以阿斯匹林75 mg,每日1次,2周;口服胺碘酮0.2,每日3次,1周,0.2,每日2次,2周,复律后维持量0.2,每日1次或隔日1次。服药前常规检查...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转复非瓣膜病的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27例住院非瓣膜病的房颤患者,常规予以阿斯匹林75 mg,每日1次,2周;口服胺碘酮0.2,每日3次,1周,0.2,每日2次,2周,复律后维持量0.2,每日1次或隔日1次。服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测左房内径,服药后3、7、14日检查心电图。结果:20例患者转复为窦律,成功率74.1%,2例在3天内转复,14例在3~7天内转复,3例在第7~14天转复,1例在14~21天转复,成功复律房颤患者病程平均为2.13±3.75月,未成功复律患者为6.55±5.52月(P<0、001);前者左房内径35.11±6.12mm,后者为46.12±8.83(P<0.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转复非瓣膜病的房颤成功率高,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胺碘酮 瓣膜病 房颤 疗效 安全性 阿斯匹林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下载PDF
不同强度抗凝在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治疗中的效果
13
作者 张妍 吴庆 钟小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09-0013,共5页
鉴于国内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心脏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本文针对探究不同强度抗凝在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 为保障研究真实性和研究结果的可参考价值选取我院临床中的真实病例,随机抽取我院的40例老年非瓣膜... 鉴于国内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心脏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本文针对探究不同强度抗凝在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 为保障研究真实性和研究结果的可参考价值选取我院临床中的真实病例,随机抽取我院的40例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时间选定范围为2021年12月份到2022年12月份期间由心脏内科确诊、收治,以上真实病例为本文研究工作所开展的观察对象,我院接受正式治疗时间作为本文的随机分组依据,前者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剩余的后者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则设定为本文的观察组,每组中各自具有20例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低抗凝强度(1.60~2.00)华法林为本文前者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方式,标准抗凝强度(2.00~2.50)华法林进行治疗为本文后者的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采取方式和标准,对于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同时我院护士团队在输出护理服务的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 在针对纳入到本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两种强度抗凝治疗均取得了一定效果,从中可看出标准强度抗凝治疗方法对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的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观察结果也佐证,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强度抗凝治疗模式的效果良好且优于本文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不同强度抗凝治疗在针对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效果方面具有差异性,其中标准强度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物 老年患者 瓣膜病 慢性房颤
下载PDF
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悦顺 程晓静 +3 位作者 张红 付蓉 郭公慧 吴昭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观察三组栓塞、出血和上腹部不适...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观察三组栓塞、出血和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结果低、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栓塞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血栓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华法林抗凝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强度华法林抗凝组(P<0.05);三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降低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 心房颤动 栓塞 华法林 阿司匹林
下载PDF
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的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达军 高乐 何国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86-4187,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强度抗凝治疗预防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抗凝治疗合适强度。方法:将160例高龄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抗凝治疗组(INR=2.0-3.0)及低抗凝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强度抗凝治疗预防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抗凝治疗合适强度。方法:将160例高龄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抗凝治疗组(INR=2.0-3.0)及低抗凝治疗组(INR=1.5-2.0),每组80例。观察两组病例1年内血栓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标准抗凝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较低抗凝治疗组明显降低(OR=0.279,95%CI0.104-0.747,P=0.008),出血事件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21)。结论:标准强度抗凝治疗预防高龄非瓣膜病慢性房颤血栓栓塞较低强度抗凝治疗更有效,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病 华法林 抗凝
下载PDF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达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9期154-155,共2页
目的分析高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4例高龄(≥80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入院患者再次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 目的分析高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4例高龄(≥80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入院患者再次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血总发生率为10.81%,对照组为16.2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外周动脉栓塞、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死亡等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疗效显著,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 心房颤动 瓣膜病 高龄 安全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中心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令抗栓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斌 王亚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4期2000-2003,共4页
目的了解2010年欧洲心房颤动(房颤)指南颁布以来,临床实践中非瓣膜病房颤住院抗栓治疗的现状,评估华法令应用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据住院记录收集一般资料、疾病特点、临床并发症及抗栓治... 目的了解2010年欧洲心房颤动(房颤)指南颁布以来,临床实践中非瓣膜病房颤住院抗栓治疗的现状,评估华法令应用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据住院记录收集一般资料、疾病特点、临床并发症及抗栓治疗,并按CHA2DS2-VASc积分评估抗栓治疗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535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7.15±10.52)岁,女性68.04%。其中5.23%的患者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而71.40%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CHA2DS2-VASc≥1分的患者,118(22.26%)例未应用任何抗栓药物。2011年,2012年及2013年3个年度比较,华法令的依从性缓慢提高。年龄≥65岁患者464例,接受华法令的26例(5.6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χ2=4.21,P=0.04)、中风史(χ2=4.77,P=0.03)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χ2=4.38,P=0.04)是华法令抗栓治疗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仅中风史(OR=4.67,P=0.04)是华法令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实践中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令抗凝治疗依从性与指南要求差距甚远,而抗血小板治疗广为临床接受。年龄、中风史等出血危险因素是华法令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病 心房颤动 抗栓治疗 华法令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情况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玉辉 余兰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4期50-52,共3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波,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无序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耳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产生心房附壁血栓。与普...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波,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无序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耳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产生心房附壁血栓。与普通人群比较,房颤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这主要是由于房颤患者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研究结果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15%~20%脑栓塞的发生是由于房颤,在老年人群中房颤并发栓塞的比例更高,由其导致的脑栓塞为非房颤患者的5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老年人群 抗凝治疗 瓣膜病 持续性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 心房附壁血栓 血液流动速度
下载PDF
利伐沙班结合优质护理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赵葳 方心月 +2 位作者 史秋寅 张婉婉 赵冬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5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结合优质护理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24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结合优质护理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24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两组均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随访1、3、6个月栓塞发生情况、出血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情况、治疗后INR达标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N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伐沙班结合优质护理能提高非瓣膜病房颤患者INR达标率,有效降低患者出血及栓塞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利伐沙班 心房颤动 瓣膜病
下载PDF
CHADS_2评分及其衍生评分在冠心病中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晓红 李为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77-378,381,共3页
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两种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的预测模型,对患者卒中风险分层及抗凝治疗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中大部分评分项目亦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 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两种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的预测模型,对患者卒中风险分层及抗凝治疗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中大部分评分项目亦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有学者将该评分系统应用范围扩展至冠心病人群,为早期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患者 评分系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房颤患者 预测模型 瓣膜病 抗凝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