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7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林桐梅 赵慧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NPAF)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80例复律成功的NP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单独口服胺碘酮;联合组40例在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NPAF)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80例复律成功的NP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40例单独口服胺碘酮;联合组40例在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前和治疗1、6、12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1、3、6、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另选取同期住院的高血压和冠心病并窦性心律患者40例为非心房颤动组,于入院时检测其hs-CRP。结果:胺碘酮组37例患者和联合组35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前两组心房颤动患者(胺碘酮组及联合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房颤动组[胺碘酮组(12.75±5.33)mg/L;联合组(13.06±5.28)mg/L;非心房颤动组(4.27±1.59)mg/L。t=9.6149,10.052,P均<0.01],胺碘酮组与联合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78,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6、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胺碘酮组[联合组(7.92±4.05)mg/L,(5.44±2.80)mg/L,(3.27±1.35)mg/L;胺碘酮组(11.58±5.16)mg/L,(9.17±4.24)mg/L,(7.29±3.61)mg/L。t=3.3351,4.3783,6.1893,P均<0.01]。治疗3、6、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3个月:94.29%vs 75.68%,6个月:88.57%vs 67.57%,12个月:77.14%vs 51.35%,P均<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瑞舒伐他汀抗炎作用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持续 瓣膜 瑞舒伐他汀 胺碘酮
下载PDF
CETP TaqIB、KCNE1 S38G和eNOS T-786C基因多态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力辛 杨炜宇 +2 位作者 张怀勤 陶志华 段成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6-492,共7页
目的研究浙江省汉族人群胆同醇酯转运蛋白基因TaqIB(CETP TaqIB)、心肌缓慢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Iks)β亚单位基因S38G(KCNE1 S38G)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T-786C(eNOST-786C)遗传多态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易感性的关... 目的研究浙江省汉族人群胆同醇酯转运蛋白基因TaqIB(CETP TaqIB)、心肌缓慢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Iks)β亚单位基因S38G(KCNE1 S38G)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T-786C(eNOST-786C)遗传多态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取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47例,病区对照14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鉴定CETP TaqIB、KCNE1 S38G和eNOST-786C遗传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1)CETPB1等位基因频率在非瓣膜性房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63,95%CI:1.247~2.492,P=0.002);(2)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BMI等混杂因素之后,CETP TaqIB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子降维法分析表明,CETP TaqIB、KCNE1 S38G和eNOST-786C存在交互作用,3个基因多态性同时存在危险度优势比为CETP TaqIB单独存在时的1849倍。结论CETP B1等位基因是非瓣膜性房颤遗传易感性的独立危险因子。CETP B1等化基因、KCNE1 S38G等位丛因和eNOST-786C等值基因同时存在可能增加非瓣膜性房颤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 多因子降维法 单核旨酸多态 基因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华法林周剂量给药策略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宇 周宏林 +3 位作者 朱素燕 毛丹 张力 崔翰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8-373,共6页
目的: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评估两种不同华法林给药策略的抗凝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有抗凝指征、首次给药1周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未达标的16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周剂量组(n=82)和日剂量组... 目的: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评估两种不同华法林给药策略的抗凝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有抗凝指征、首次给药1周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未达标的16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周剂量组(n=82)和日剂量组(n=81)。周剂量组按每周总剂量调整华法林日剂量(每日剂量可不同),日剂量组按每日固定剂量给予华法林。研究主要终点包括两组INR达到稳定时间(连续3次INR达标≥2次)、INR在目标范围时间的百分比(TTR)、TTR达标率、亚治疗(INR<1.5)和超治疗(INR>4)INR百分比,次要终点为随访期间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周剂量组和日剂量组INR稳定时每日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0)mg vs(2.7±1.1)mg,P=0.349]。周剂量组INR达到稳定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日剂量组[(11.7±11.9)周vs(19.3±19.1)周,P<0.01]。周剂量组平均TTR[(55.6%±26.0%)vs(45.0%±25.5%),P<0.01]、TTR达标率(45.1%vs 27.2%,P<0.05)均显著高于日剂量组。周剂量组亚治疗(18.3%vs 23.1%,P<0.01)和超治疗INR百分比(2.0%vs 3.0%,P=0.100)均低于日剂量组,但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周剂量组血栓栓塞事件(1.2%vs 9.9%,P<0.05)、总体不良事件(3.7%vs 17.3%,P<0.0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日剂量组,出血事件(2.4%vs 7.4%,P=0.269)虽也较日剂量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与华法林每日固定剂量给药策略相比,周剂量给药策略能显著提高抗凝治疗的疗效,更快地达到目标INR,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瓣膜 心房颤动 抗凝 剂量调整 疗效
下载PDF
利伐沙班对高原地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新兰 杨丽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90-293,共4页
高原地区因高寒、低压、低氧饱和度等特点,人群疾病谱及病因机制方面有别于非高原地区人群,针对性地对高原疾病进行研究,提高高原地区人群健康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非瓣膜性心脏病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 高原地区因高寒、低压、低氧饱和度等特点,人群疾病谱及病因机制方面有别于非高原地区人群,针对性地对高原疾病进行研究,提高高原地区人群健康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非瓣膜性心脏病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性疾病,高原地区人群因长期低氧代偿,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增高,血液黏稠度上升^([2])。在此基础上因房颤继发体循环血栓形成的概率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 利伐沙班 凝血功能 脑栓塞
下载PDF
小剂量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桂青 王石林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96-197,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病人中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脑卒中为房颤的主要危害,抗凝治疗预防卒中非常重要。高危卒中风险的房颤病人长期应用华法林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危险性[1]。
关键词 房颤病人 华法林 瓣膜 利伐沙班 脑卒中 小剂量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赛燕 宗晓梅 +3 位作者 李彬 董超群 丁婷婷 卢中秋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10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83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衰弱问卷、Barthel指数评定... 目的调查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10月在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83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衰弱问卷、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Padua风险评估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衰弱前期和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39.9%和28.4%,仅有31.7%患者无衰弱。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Barthel指数得分和Padua得分是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高。高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左心房内径增大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更易出现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心房颤动 瓣膜 老年人 护理
原文传递
东亚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顾蓉 邹焱 +2 位作者 惠杰 邬青 戴阿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71-976,共6页
目的:探索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东亚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和CBM数据库,收集东亚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相关研究,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 目的:探索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东亚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和CBM数据库,收集东亚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相关研究,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比较INR 1.50~1.99组(低强度组)和2.0~2.5组的栓塞与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发现,低强度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并未增加[OR=1.12,95%CI:0.84~1.49,P=0.43],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OR=0.72,95%CI:0.56~0.93,P=0.01];进一步比较低强度组与标准强度组(INR 2.0~3.0),结果显示,低强度组的栓塞事件仍未增加[OR=1.30,95%CI:0.97~1.75,P=0.08],而出血事件[OR=0.62,95%CI:0.48~0.80,P<0.01],甚至致命性出血事件发生率[OR=0.58,95%CI:0.38~0.88,P=0.01]显著降低。另外INR 2.6~3.0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2.0~2.5组[OR=0.67,95%CI:0.46~0.97,P=0.04]。结论:低强度(INR 1.50~1.99)是华法林治疗的有效范围,且比较安全,而INR 2.6~3.0时出血风险较大,故东亚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时,其INR维持在1.5~2.5是较理想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 华法林 抗凝治疗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新型口服抗凝剂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梁飒 黄锐 +1 位作者 郑雅格 黄从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69-772,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且予以抗凝治疗的患者5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264例,2016年25... 目的分析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且予以抗凝治疗的患者5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264例,2016年252例。统计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并发症,比较NOAC与华法林的应用情况。结果从2015年到2016年,NOAC用药率从4.5%增加至18.7%(χ~2=25.331,P=0.001),阿司匹林用药率从39.4%下降至20.6%(χ~2=21.510,P=0.001),华法林和氯吡格雷保持相对稳定(33.0%vs.36.9%,χ~2=0.886,P=0.347;12.9%vs.13.1%,χ~2=0.005,P=0.942)。服用NOAC及华法林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2)分vs.(2.0±1.5)分,t=2.877,P=0.005;(1.1±0.8)分vs.(1.5±1.0)分,t=2.904,P=0.004;(61.1±12.5)岁vs.(66.0±9.9)岁,t=2.768,P=0.007]。结论2015—2016年NOAC的应用率快速增长,而且其主要用于具有较低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及更年轻的患者;华法林的应用率保持稳定,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应用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 新型口服抗凝剂 华法林 CHA2DS2VASc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梗死的影像学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冯少丹 吴钢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6期470-474,共5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类型及相关发病因素,以探讨脑梗死发生的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和门诊的心房颤动并发...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类型及相关发病因素,以探讨脑梗死发生的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和门诊的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NVAF和瓣膜性心房颤动(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VAF)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类型和相关因素的联系,探讨NVAF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机制。结果VAF和NVAF脑梗死相同的危险因素有:心功能衰竭、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前者与过快的心室率关系密切(Χ^2=7.87,P〈0.01),后者则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密切(χ^2=8.80,P=0.003;χ^2=17.75,P〈0.01;Χ^2=4.06,P〈0.05;Χ^2=6.50,P=0.01);两者发生脑梗死的类型分布比例不同,前者以主干脑梗死为主(Χ^2=23.98,P〈0.01),后者类型多样,包括主干脑梗死、皮层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并以分水岭脑梗死多见(χ^2=15.08,P〈0.01)。结论NVAF脑梗死以分水岭脑梗死表现多见,且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相关,提示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其发生脑梗死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 脑梗塞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规范性抗凝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绍侠 吴文丽 +2 位作者 于红梅 范东娜 昝朝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8期505-50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健康教育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的影响。方法用数字表法将确诊的NVAF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记录基本资料,均给予常规宣教和治疗。将研究组随机均分为两个亚组,对知识讲座组患者和(或... 目的研究不同的健康教育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的影响。方法用数字表法将确诊的NVAF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记录基本资料,均给予常规宣教和治疗。将研究组随机均分为两个亚组,对知识讲座组患者和(或)家属进行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知识讲座和交流,知识手册组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以及两个亚组间12个月后规范性抗凝、缺血性卒中、其他动脉栓塞、大出血、微量出血、死亡等方面的差异,比较两亚组资源耗费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规范性抗凝率(40.53%)高于对照组(15.96%)(χ2=28.11,P<0.01)。研究组缺血性卒中率(2.63%)低于对照组(7.45%)(χ2=4.49,P<0.05)。两组间动脉栓塞率、大出血率、微量出血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知识讲座组人均花费时间[(10.8±1.0)min]比知识手册组[(1.0±0.5)min]长(P<0.01),知识手册组人均成本[(5.1±1.1)元]比知识讲座组[(1.8±0.5)元]高(P<0.01)。(3)12个月后知识讲座组规范性抗凝率(47.96%)高于知识手册组(32.61%)(χ2=7.33,P<0.01),两组缺血性卒中、其他动脉栓塞、大出血、微出血、死亡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详尽、正确的抗凝教育和指导能提高NVAF患者规范性抗凝率,并减少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知识讲座的教育方式耗费时间更长,但更能提高患者的规范性抗凝率,为建立心房颤动规范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 健康教育 规范 抗凝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尿酸、红细胞比容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春鸽 梁二鹏 +9 位作者 王现青 吴灵敏 宋卫锋 陈珂 赵永辉 付海霞 马继芳 臧小彪 郑黎晖 姚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华中阜外医院拟行心脏射频消融术并符合标准的84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SUA以及Hct等...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华中阜外医院拟行心脏射频消融术并符合标准的84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病史资料、SUA以及Hct等化验指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进行CHA_(2)DS_(2)-VASc评分。对Hct水平进行分类:高Hct(男≥49%,女≥44%),正常Hct(男42%~49%,女37%~44%),低Hct(男≤42%,女≤37%)。依据既往病史及头颅CT或MRI检查,将入选患者分为卒中组(171例)和非卒中组(674例)。分析房颤脑卒中与各潜在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卒中组年龄、BMI、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D-二聚体、B型利钠肽前体、左心房内径、CHA_(2)DS_(2)-VASc评分明显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与非卒中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卒中组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均更高(均P<0.001)。卒中组SUA高于非卒中组[(293.2±70.2)μmmol/L∶(375.0±72.6)μmmol/L],而Hct水平明显低于非卒中组[(42.0±4.7)%∶(39.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OR=1.025,95%CI:1.017~1.032,P<0.001)和低Hct(OR=3.327,95%CI:1.476~7.500,P=0.004)是房颤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确定SUA水平的最佳截点值为321.5μmol/L,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67~0.835),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9%。结论:高SUA(≥321.5μmol/L)和低Hct水平(男≤42%,女≤37%)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瓣膜 脑卒中 血尿酸 红细胞比容
原文传递
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育 黄鹤 黄从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89-391,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卒中是房颤患者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显著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研究表明,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部位,瓣膜性房颤患者约60%的血栓起源于左心耳,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的血栓来自左心耳....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卒中是房颤患者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显著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研究表明,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部位,瓣膜性房颤患者约60%的血栓起源于左心耳,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的血栓来自左心耳.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左心耳 脑卒中 封堵术 预防 房颤患者 血栓形成 瓣膜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安欣 黄海韵 +4 位作者 王文婷 蒋新凤 姚青 宋治远 郭燕丽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并发症,以及因其引起的心腔大小和心功能改变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在LA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5例在我院行LAAC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别于LAAC...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并发症,以及因其引起的心腔大小和心功能改变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在LA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5例在我院行LAAC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别于LAAC术前及术后48 h、3~6个月、1年检测其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LAD)、舒张末期左室前后径(LVDd)、收缩末期右房横径(RAT)、舒张末期右室前后径(R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舒张末期容积(EDV)及每搏输出量(SV),分析不同时间点各参数的差异。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5例房颤患者成功完成LAAC 202例(98.5%),与术前比较,术后48 h LVEF、LVFS、SV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5例患者中,术后封堵器相关血栓形成17例(8.4%),心包积液4例(2.0%),封堵器周边残余分流29例(14.4%,分流束间距均<5 mm),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封堵器脱落和移位。结论超声心动图在LAAC术前检测、术中引导及术后随访中均有重要价值,是确保LAAC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瓣膜 心功能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规范化管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娟华 程晓讨 张珠凤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8-9,共2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有显著增高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t,1。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为脑栓塞,非瓣膜病房颤者的栓塞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而...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有显著增高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5%t,1。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为脑栓塞,非瓣膜病房颤者的栓塞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而华法林是目前明确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和栓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患者 华法林 规范化管理 抗凝治疗 瓣膜 老年 瓣膜病房颤 脑栓塞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逸轩(综述) 董倩(审校)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前,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被推荐用于高卒中风险、不能耐受长期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不仅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前患者的筛选、左心耳形态和大小的观测,以及术中封堵器选择和置入过程... 目前,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被推荐用于高卒中风险、不能耐受长期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不仅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前患者的筛选、左心耳形态和大小的观测,以及术中封堵器选择和置入过程的实时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术后封堵器位置和心功能的评估,其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已经成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必不可少的术中影像学监控手段。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房颤动 瓣膜 左心耳封堵术 经皮介入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红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7期8-11,共4页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的NVAF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伐沙班组及华法林组各92例。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钠片治疗,利伐沙班...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诊治的NVAF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伐沙班组及华法林组各92例。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钠片治疗,利伐沙班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年。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事件、栓塞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年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治疗前,INR高于治疗前,且利伐沙班组长/高于华法林组(P<0.05或P<0.01)。利伐沙班组患者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为3.26%,低于华法林组患者的11.96%(χ^(2)=4.948,P=0.026)。利伐沙班组患者栓塞事件总发生率为2.17%,低于华法林组的11.96%(χ^(2)=6.704,P=0.010)。华法林组与利伐沙班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4%vs.14.13%,χ^(2)=0.046,P=0.830)。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华法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瓣膜 利伐沙班 华法林
下载PDF
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联用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抗凝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栋梅 丁美幸 吴晓珂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0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及微粒(MPs)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60)。研究组采用小剂量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及微粒(MPs)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60)。研究组采用小剂量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均连续治疗、观察6个月。检测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及MPs促凝活性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再次入院、栓塞、出血及死亡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6个月的血小板计数、磷脂酰丝氨酸(PS)阳性(PS^+)血小板、总MPs及血小板释放的微粒(PMPs)水平降低,同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及MPs促凝血时间延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血小板计数、PS^+血小板、总MPs及PMPs水平降低,同期PT、APTT、血小板及MPs促凝血时间延长(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及微粒促凝活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利伐沙班 阿司匹林 老年 瓣膜 心房纤颤 血小板 微粒 促凝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铎 李燕玲 +5 位作者 张展 王鑫 昂文成林龙珠 马玉娇 候路雲 谢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545-548,共4页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评估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对检测左心耳血栓和预测卒中事件至关重要。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腔内超声心动图、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评估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对检测左心耳血栓和预测卒中事件至关重要。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腔内超声心动图、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为主的传统影像学技术,和以新型分子靶向示踪剂结合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脏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流体力学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为左心耳的结构功能评估以及左心耳血栓的检测提供着重要客观依据。本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的解剖、功能、左心耳及其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 左心耳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利伐沙班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进才 马溶智 马珍珍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就诊于我院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龄NVAF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1...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就诊于我院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龄NVAF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1例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归为观察组,余91例应用华法林抗凝归为对照组。随访记录两组抗凝期间血栓事件、出血等不良反应以及凝血功能和心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出血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COX风险模型发现,年龄及华法林是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利伐沙班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龄NVAF患者疗效不劣于华法林,但安全性显著高于华法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 利伐沙班 心功能不全 高龄 疗效 安全
下载PDF
北京城区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阿司匹林剂量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左惠娟 苏江莲 +2 位作者 林运 袁宝弘 姚崇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8-400,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患病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均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但预防效果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抗血小...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患病危险是无房颤者的5-6倍。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均为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但预防效果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抗血小板治疗应用广泛,但阿司匹林剂量多在300mg/d以下。国外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脑卒中 心房颤动患者 预防效果 阿司匹林 瓣膜 北京 剂量 抗血小板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