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和L-肌肽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晓艳 王际英 +5 位作者 马晶晶 刘云 李宝山 孙永智 王世信 张利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4,共9页
实验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14.00±0.02)g]为研究对象,采用2×4双因素设计,设2个VE水平(0和75 mg/kg)和4个L-肌肽水平(0、50、100和200 mg/kg),研究VE和L-肌肽对其生长、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血清生化指标的... 实验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14.00±0.02)g]为研究对象,采用2×4双因素设计,设2个VE水平(0和75 mg/kg)和4个L-肌肽水平(0、50、100和200 mg/kg),研究VE和L-肌肽对其生长、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共分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6尾鱼,实验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1)在饲料中添加75 mg/kg VE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0.05),L-肌肽添加量≤100 mg/kg对实验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量为200 mg/kg时鱼体WGR、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0.05);(2)VE和L-肌肽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VE 75 mg/kg水平下,L-肌肽添加量为50和100 mg/kg时血清GSH-PX活性最高,L-肌肽添加量为100和200 mg/kg时血清CAT活性最高且与添加量为50 mg/kg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00 mg/kg肝脏T-AOC和SOD活性达到最高且50 mg/kg组的SOD与100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主效应结果显示,VE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SOD及肝脏CAT活性(P<0.05),L-肌肽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P<0.05);(3)VE和L-肌肽对血清补体C3和LZM活性交互作用显著,在75 mg/kg VE水平下,L-肌肽添加量为50 mg/kg时,补体C3水平最高(P<0.05),主效应显示,VE和L-肌肽对血清总蛋白(TP)影响均不显著(P>0.05);(4)添加VE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T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添加L-肌肽显著降低了血清TG含量,且在L-肌肽50 mg/kg时达到最低。综合考虑大菱鲆幼鱼[(14.00—39.43)g]的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血清生化指标得出,在实验配方条件下(鱼油70 g/kg,大豆卵磷脂10 g/kg),添加VE 75 mg/kg时,L-肌肽的适宜添加量为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L-肌肽 VE 抗氧化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性能
下载PDF
闽西南黑兔和伊高乐商品兔非特异性免疫性能比较
2
作者 刘公言 刘阳 +3 位作者 杨丽萍 孙海涛 白莉雅 高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77-79,87,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异地饲养的第2代闽西南黑兔血清中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评价异地饲养闽西南黑兔的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以期为闽西南黑兔的抗病性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日龄闽西南黑兔血清中补体(C_(3)、C_(4))和免疫... 通过测定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异地饲养的第2代闽西南黑兔血清中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评价异地饲养闽西南黑兔的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以期为闽西南黑兔的抗病性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日龄闽西南黑兔血清中补体(C_(3)、C_(4))和免疫球蛋白(IgM、IgG)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150日龄闽西南黑兔血清中C_(3)含量显著高于70日龄闽西南黑兔(P<0.05),150日龄闽西南黑兔血清中C_(4)、IgM和IgG的含量显著低于70日龄闽西南黑兔(P<0.05);幼龄(70日龄)闽西南黑兔和伊高乐商品兔血清中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成年(150日龄)闽西南黑兔血清中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系)兔血清中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闽西南黑兔血清中C_(4)和IgG的含量显著高于伊高乐商品兔(P<0.05),这将为今后的家兔育种工作提供有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南黑兔 伊高乐商品兔 日龄 性别 非特异性免疫性能
下载PDF
5种海藻在刺参幼参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艳 乔洪金 +4 位作者 黄炳山 王成强 李培玉 李宝山 王际英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0-167,共8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0.02±0.03)g]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变化,评价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铜藻(Sargassaumhorneri)、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海带渣... 本研究通过分析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0.02±0.03)g]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变化,评价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铜藻(Sargassaumhorneri)、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海带渣、石莼(Ulva lactuca L.)及混合藻粉在刺参幼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了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鼠尾藻和混合藻粉组刺参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极显著高于其他各藻粉组(P<0.01),海带渣组刺参的WGR和SGR最低,肠体比(IBR)和脏体比(VBR)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藻粉对刺参存活率(SR)影响不显著(P>0.05);2)不同藻粉对刺参体壁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影响不显著(P>0.05);3)鼠尾藻和混合藻粉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海带、海带渣和石莼组,海带渣组最低(P<0.01);藻粉对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刺参粪便的酸不溶性灰分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4)鼠尾藻组和混合藻粉组刺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海带渣组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刺参的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添加任一海藻均未达到替代鼠尾藻的饲喂效果,但多种海藻混合添加,其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与单独添加鼠尾藻效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鼠尾藻 海藻粉 生长性能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