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467
1
作者 贺学君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本文针对中国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存在的盲目性、机械性、片面性和近利性等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原则、主体、价值以及民俗学者的立场,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被引量:416
2
作者 黄永林 谈国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5,共7页
文章认为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 文章认为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共享提供了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空间。建议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深度开发与运用要从六个方面着手:即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构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即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平衡,数字化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技术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技术 文化生态 文化产业
下载PDF
论“文化空间” 被引量:333
3
作者 向云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88,共8页
"文化空间"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或主要的样式来表述与认定的。这使"文化空间"同时具有了一种类型学的意义。首先"文化空间"的意义、性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具有同一性;其次&q... "文化空间"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或主要的样式来表述与认定的。这使"文化空间"同时具有了一种类型学的意义。首先"文化空间"的意义、性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具有同一性;其次"文化空间"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其存在的核心价值和理论依据在于它完整地、综合地、真实地、生态地、生活地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学
下载PDF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62
4
作者 刘魁立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4,共10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人 悖论 整体性原则 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下载PDF
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引量:251
5
作者 程大力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武术 体育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武术文化 现代化转型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被引量:244
6
作者 刘魁立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8,19,共9页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然而,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和抢救珍贵的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保护和抢救过程中,应贯穿整体性原则:既要保护文化事象本身,也要保护它的生...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然而,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和抢救珍贵的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保护和抢救过程中,应贯穿整体性原则:既要保护文化事象本身,也要保护它的生命之源;既要重视文化的"过去时"形态,也要关注它的"现时"形态和发展;既要重视文化的价值观及其产生的背景和环境,又要整合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利益诉求;还要尊重文化共享者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等。这是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抢救工作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整体性原则 文化共享 尊重 民族文化 民族民间文化 价值观 利益诉求 保护 协调
下载PDF
传承与传承人论 被引量:219
7
作者 刘锡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4-36,共1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化是靠传承而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对非物遗产所下的定义强调的是“世代相传”和在社区、群体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并有“持续的认同感”,与我国学界传统上理解的民俗(民间文化)强调其作者和传承者的身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化是靠传承而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对非物遗产所下的定义强调的是“世代相传”和在社区、群体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并有“持续的认同感”,与我国学界传统上理解的民俗(民间文化)强调其作者和传承者的身份有所差异。传承大致有四种方式:群体传承;家庭(或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传承人 文化进化 延续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9
8
作者 程乾 凌素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66-1172,共7页
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的重要路径。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2 376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台湾地区除外)。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呈带状、组团状分布,分... 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的重要路径。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2 376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台湾地区除外)。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呈带状、组团状分布,分布不均衡。从全国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组团状分布在东部(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而西部相对稀少,呈现西疏东密的空间分布;从南北看,南方分布数量与密度均大于北方,且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带。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地理大环境的影响,物产丰富和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二是与人类的宜生环境和民族性地域性有关;三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地处边疆,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文化传统不易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析 地域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引量:194
9
作者 高丙中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83,共7页
本文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文化的概念联系的基础上,回顾了传统日常生活的文化形式与公共文化的关系从同一到排斥再到相融的变化历程,其中特别论述了遗产的社会命名作为非物质文化成为公共文化的机制及其问题,并展望了民族固有的... 本文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文化的概念联系的基础上,回顾了传统日常生活的文化形式与公共文化的关系从同一到排斥再到相融的变化历程,其中特别论述了遗产的社会命名作为非物质文化成为公共文化的机制及其问题,并展望了民族固有的非物质文化在今后的国家公共文化构成中的更宽广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文化 文化形式 日常生活 文化构成
下载PDF
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 被引量:188
10
作者 彭冬梅 潘鲁生 孙守迁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文化遗产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尤其是中国,才刚刚起步。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 文化遗产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尤其是中国,才刚刚起步。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必要性,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方法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最后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数字化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例,探讨中华民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及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信息技术 虚拟现实 虚拟博物馆
原文传递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185
11
作者 黄永林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建、虚拟现实和可视化展示技术、新媒体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传播的作用,以及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等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 被引量:172
12
作者 白晋湘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对如何根据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特性进行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容,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启示;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对如何根据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特性进行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容,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启示;分析了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有限性、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商业利益矛盾等困境;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职能管理机构和分级保护体系;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制保护机制;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提高馆藏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水平;开展普查工作,建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数据库;重点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中"人"的保护与关注;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形式保护与文化空间保护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体育 文化 保护 中国
下载PDF
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被引量:155
13
作者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6,共7页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首先,节日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节日庆典纳入保护范围,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传统节日有三大传统:反映节日物质生活层面的传统;反映节日社会生活层面的传统;体现节日精神生活方面的传统。最后,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因此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民俗文化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被引量:148
14
作者 乌丙安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98-100,共3页
众所周知,现当代中国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惨重的扫荡和破坏。经过近几年国际、国内多方面的努力,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到各民族、民间、各界,上上下下终于形成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 众所周知,现当代中国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惨重的扫荡和破坏。经过近几年国际、国内多方面的努力,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到各民族、民间、各界,上上下下终于形成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的保护工作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缺欠。其中主要问题之一是,在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文化空间类项目只有50项,仅占9.65%,显然很不平衡,不符合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真实国情。而文学艺术类的文化表现形式有333项,反映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或轻视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和重视或偏向艺术遗产保护的倾向。其中尤其明显的是忽视民俗文化空间的节日文化和庙会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当务之急,在2007年度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和审批工作中,应当把密切联系着亿万民众生活和心理愿望的民俗文化空间的遗产保护列为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文化空间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 被引量:149
15
作者 马晓娜 图拉 徐迎庆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42,共22页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成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在整个数字技术环境中包含一系列活动,涉及记录、保存、展示、传播等数字化实践工作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本文对非...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成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在整个数字技术环境中包含一系列活动,涉及记录、保存、展示、传播等数字化实践工作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做了较为细致的梳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数字化的概念界定入手,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采集、记录、保存、保护、展示、传播等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具体技术手段,数字博物馆与数据库等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运行形态,讨论了在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方向对这一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需求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数字化 数字技术
原文传递
谁的原生态? 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 被引量:146
16
作者 刘晓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被生产、被建构的陌生化过程,使非物质文化越来越远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对"...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被生产、被建构的陌生化过程,使非物质文化越来越远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对"原生态"的追求,与民俗学探求本真性以及民俗学浪漫主义传统有密切关联。民俗学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包括探讨媒介化民俗的真实性以及探讨民俗文化本身的真实性两个方面,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集中在后者;民俗学浪漫主义传统是尚古主义、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在当代社会中则主要表现为挖掘独特的地方文化,通过与现代都市文化相比较的文化反差,运用具有巨大差异性的文化元素刺激人们对地方文化的消费欲望,地方则建构了自我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作为活化石的民俗,只有当人们抛弃了原生态的幻象,以传承、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民俗的时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才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态 本真性 浪漫的民族主义 民俗学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147
17
作者 宋俊华 王明月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6期1-9,共9页
社会和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越发重视,数字化保护已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点。通过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然而,当前数字化保护存在"重技... 社会和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越发重视,数字化保护已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点。通过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然而,当前数字化保护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面临着忽视地方性、难以展现非遗活态性、重形式轻意义等文化问题。应倡导一种"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赋予传承人和拥有者参与数字化保护的权利,让他们参与进来,数字化保护才有可能够完成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历史使命,并逐渐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保护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技术 参与式发展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 被引量:142
18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7,共12页
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国际社会对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文化表达与民众实践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这长达30... 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国际社会对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文化表达与民众实践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这长达30年的历程背后,人们关于"人类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重视和共识,也随着概念化过程的不断拓展而得以深化。因此,从概念到实践,来回顾国际社会和相关学界做出的不懈努力,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者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文化表达形式 文化空间 概念化过程
原文传递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34
19
作者 郭玉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7,共7页
从传统武术的传承特征与文化安全,传统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商业武术影视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与发展等方面,总结传统武术的最新研... 从传统武术的传承特征与文化安全,传统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商业武术影视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与发展等方面,总结传统武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极大地拓宽武术的研究视域,提升对武术的认识高度;保护传人成为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当务之急;传统武术的发展应有别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文化回归"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尊 现代化 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探析 被引量:140
20
作者 赵悦 石美玉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9期84-93,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遗产旅游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若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或者说若要将其推向旅游市场,就必须面对三个基本问题,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开发、由谁来开发、如何开发。为此,文章选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遗产旅游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若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或者说若要将其推向旅游市场,就必须面对三个基本问题,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开发、由谁来开发、如何开发。为此,文章选取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上述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与上述问题相应的三大矛盾,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开发主体之间的矛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故而文章对其进行了多侧面的跟进研究,希冀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从而进一步探索其解决的办法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矛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