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凸显文物的非物质文化属性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效能
被引量:
1
1
作者
梁柳婵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8X期196-197,共2页
文物是人类劳动、智慧和精神的结晶,是向社会公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最直接的物证。文物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大属性,文物的价值和社会教育功能都是通过非物质文化属性来体现的。因而,要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效...
文物是人类劳动、智慧和精神的结晶,是向社会公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最直接的物证。文物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大属性,文物的价值和社会教育功能都是通过非物质文化属性来体现的。因而,要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效能就必须要充分凸显文物的非物质文化属性,利用文化部门的宣传教育优势,结合旅游业的宣传推广,植根学校和社会教育,才能达到提高公众文化素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非
物质
文化
属性
社会教育
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论纲
被引量:
16
2
作者
安学斌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7,共11页
20世纪末以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蓬勃兴起、成就巨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成为影响深远、深入持久的文化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和突出的显学。从保护实践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体系构建、创造性转化和...
20世纪末以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蓬勃兴起、成就巨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成为影响深远、深入持久的文化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和突出的显学。从保护实践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体系构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生态恶化、传承断代、应用扭曲、文化客体化等问题。从学术研究看,从早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概念辨析,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实证个案调查,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性、规律等元问题的理论探讨仍不充分、不深入,说明我们的认知水平、学术向度、理论创新等都还存在较大局限与差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人本属性、实践属性、历史属性、文明属性、非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等特有属性,它们之间是并存共生、同频共振的,深刻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及其关系,有助于全面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本清源与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属性
人本
属性
实践
属性
同频共振
守正创新
原文传递
传统声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研究——以贵州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
14
3
作者
毛琳箐
康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6,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表达了特定人群精神文化、艺术审美等的“活”的文化形态,声音是保持其活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声景观是由声音和空间两要素构成的抽象景观形态,兼有二者共同的文化与社会特征,是非物质与物质的对话。本文以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表达了特定人群精神文化、艺术审美等的“活”的文化形态,声音是保持其活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声景观是由声音和空间两要素构成的抽象景观形态,兼有二者共同的文化与社会特征,是非物质与物质的对话。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声景观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探讨贵州侗族传统村落声景观的文化属性、活态属性和非物质属性等基本属性,依此作为判定传统声景观是否可归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与文化表现;通过对其历史传承价值、精神认知价值、审美艺术价值以及经济社会价值等核心价值分析,确定了传统声景观对于村落活态保护的文化与现实作用。传统声景观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是人的活动空间和行为模式的结合,须将其纳入传统村落保护范畴,以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空间与文化的整体性与活态性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声景观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属性
与价值
整体性保护
活态传承
贵州侗族村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凸显文物的非物质文化属性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效能
被引量:
1
1
作者
梁柳婵
机构
恩平市博物馆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8X期196-197,共2页
文摘
文物是人类劳动、智慧和精神的结晶,是向社会公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最直接的物证。文物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大属性,文物的价值和社会教育功能都是通过非物质文化属性来体现的。因而,要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效能就必须要充分凸显文物的非物质文化属性,利用文化部门的宣传教育优势,结合旅游业的宣传推广,植根学校和社会教育,才能达到提高公众文化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文物
非
物质
文化
属性
社会教育
功能
Keywords
Cultural relics non-material resources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分类号
G26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论纲
被引量:
16
2
作者
安学斌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7,共11页
基金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中国70年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研究”(ZDZB201909)
云南省万人计划“文化名家”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世纪末以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蓬勃兴起、成就巨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成为影响深远、深入持久的文化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已成为学术热点和突出的显学。从保护实践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体系构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生态恶化、传承断代、应用扭曲、文化客体化等问题。从学术研究看,从早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概念辨析,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实证个案调查,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性、规律等元问题的理论探讨仍不充分、不深入,说明我们的认知水平、学术向度、理论创新等都还存在较大局限与差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人本属性、实践属性、历史属性、文明属性、非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等特有属性,它们之间是并存共生、同频共振的,深刻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及其关系,有助于全面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本清源与守正创新。
关键词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属性
人本
属性
实践
属性
同频共振
守正创新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传统声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研究——以贵州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
14
3
作者
毛琳箐
康健
机构
石家庄铁道大学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天津大学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黔东南苗侗族聚居区声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17YJCZH128)。
文摘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表达了特定人群精神文化、艺术审美等的“活”的文化形态,声音是保持其活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声景观是由声音和空间两要素构成的抽象景观形态,兼有二者共同的文化与社会特征,是非物质与物质的对话。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声景观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探讨贵州侗族传统村落声景观的文化属性、活态属性和非物质属性等基本属性,依此作为判定传统声景观是否可归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与文化表现;通过对其历史传承价值、精神认知价值、审美艺术价值以及经济社会价值等核心价值分析,确定了传统声景观对于村落活态保护的文化与现实作用。传统声景观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是人的活动空间和行为模式的结合,须将其纳入传统村落保护范畴,以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空间与文化的整体性与活态性传承。
关键词
传统声景观
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属性
与价值
整体性保护
活态传承
贵州侗族村落
Keywords
traditional soundscape
attribute and valu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egral preservation
living inheritance
Dong villages in Guizhou
分类号
C122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凸显文物的非物质文化属性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效能
梁柳婵
《改革与开放》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论纲
安学斌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6
原文传递
3
传统声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研究——以贵州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毛琳箐
康健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