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南部地壳结构的重力模拟及伸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
3
1
作者
程子华
丁巍伟
+2 位作者
董崇志
方银霞
唐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对南海南部地壳结构研究有助于揭示南海完整的演化历史。本研究对南海南部获取的两条多道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解释,并对重力数据进行了壳幔密度反演。其中NH973-1测线始于南海西南次海盆,覆盖了南沙中部的北段;NH973-2测线始于南海东...
对南海南部地壳结构研究有助于揭示南海完整的演化历史。本研究对南海南部获取的两条多道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解释,并对重力数据进行了壳幔密度反演。其中NH973-1测线始于南海西南次海盆,覆盖了南沙中部的北段;NH973-2测线始于南海东部次海盆,穿越礼乐滩东侧。反演结果显示,莫霍面埋深在海盆区10-11 km,陆缘区15-21 km左右,洋壳向陆壳莫霍面深度迅速增加。海盆区厚度在6-7 km,为典型的洋壳;陆缘区地壳厚度在15-19 km,为减薄型地壳。进一步研究表明(1)在西南次海盆残余扩张脊之下,莫霍面比两侧略深;(2)在礼乐滩外侧海盆区有高值重力异常体,推测为洋壳与深部岩浆混合的块体;(3)南沙区域上地壳存在高密度带,且横向上岩性可能变化。南海南部陆缘未发现有下地壳高速层,有比较一致的构造属性和拉张样式,为非火山型陆缘。我们对两条测线陆缘的伸展因子进行了计算,发现上地壳脆性拉伸因子与全地壳拉伸因子存在差异,其陆缘的拉张模式在纵向上是不均匀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模拟
南海南部
非
火山
型
拉伸因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科学实验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
74
2
作者
李家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93-3003,共11页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411700)首次在南海南部大陆边缘及西南次海盆开展长排列大震源多道地震、海底地震仪(OBS)折射/反射地震等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合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动力模拟等的综合研究,形成如下重要认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411700)首次在南海南部大陆边缘及西南次海盆开展长排列大震源多道地震、海底地震仪(OBS)折射/反射地震等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合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动力模拟等的综合研究,形成如下重要认识:南海海盆新生代发生了早、晚两期海底扩张.早期扩张发生于33.5~25 Ma,经过1.5 Ma的调整,晚期扩张发生于23.5~15.5 Ma.早晚两期扩张均为由东向西传播的渐进式扩张,构造上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特点.南海新生代南、北陆缘沉积盆地从断陷到坳陷的构造转型时间存在差异,并分别与海盆晚期扩张和早期扩张的结束时间相对应.南海新生代陆缘张裂变形具有随深度变化的特点,海盆的洋壳深部和上地幔顶部存在磁化现象,地幔没有明显的速度异常.南北大陆边缘均属非火山型大陆边缘,虽然北部陆缘东段存在下地壳高速层,但没有发现向海反射层,而共轭对比应沿NW-SE向进行.南海新生代南北陆缘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存在系统差异,总体上"外油内气"呈环带分布,南部陆缘盆地具有更优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南海中生代南北陆缘均为华南块体的一个部分,受到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联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渐进式扩张
随深度变化拉张
非
火山
型
陆缘
油气潜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被动大陆边缘:从大陆张裂到海底扩张
被引量:
9
3
作者
曹洁冰
周祖翼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30-736,共7页
被动边缘是研究大陆张裂、破裂到海底扩张的关键。ODP103、149、173航次对伊比利亚—纽芬兰非火山型共轭边缘的研究,证实了洋陆过渡带和低角度拆离断层的存在,其中洋陆过渡带中广泛出现蛇纹岩化地幔橄榄岩,钻探结果支持不对称单剪模式。...
被动边缘是研究大陆张裂、破裂到海底扩张的关键。ODP103、149、173航次对伊比利亚—纽芬兰非火山型共轭边缘的研究,证实了洋陆过渡带和低角度拆离断层的存在,其中洋陆过渡带中广泛出现蛇纹岩化地幔橄榄岩,钻探结果支持不对称单剪模式。ODP104、152、163航次对挪威—格陵兰东南火山型共轭边缘的调查,揭示了典型的向海倾斜反射层(SDRS)的特征,反映了岩浆活动在边缘形成中的主导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大陆从张裂到破裂到洋底扩张过程的一系列学术问题,需要在IODP阶段继续对共轭被动边缘以及包括冲绳海槽和南海在内的典型地区,通过钻探、采样和观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型
被动边缘
非
火山
型
被动张裂
大陆张裂
海底扩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洋-陆转换带类型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
8
4
作者
郭玲莉
李三忠
+4 位作者
赵淑娟
刘博
索艳慧
王倩
周在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0-328,共9页
洋-陆转换带是被动陆缘的特殊构造,是伸展背景下大陆岩石圈与大洋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对于理解和认识大洋和大陆的地球动力过程、机制尤为关键。基于不同的被动陆缘类型,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被动陆缘的洋-陆转换带分类及特征,同时...
洋-陆转换带是被动陆缘的特殊构造,是伸展背景下大陆岩石圈与大洋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对于理解和认识大洋和大陆的地球动力过程、机制尤为关键。基于不同的被动陆缘类型,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被动陆缘的洋-陆转换带分类及特征,同时探讨其成因机制。根据大陆边缘类型,洋-陆转换带可以划分为四类,火山型被动陆缘中以海倾反射层和下地壳高速体为特征的洋-陆转换带、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出露的洋-陆转换带、异常减薄洋壳组成的洋-陆转换带、强烈减薄陆壳为主的洋-陆转换带。洋-陆转换带成因模式取决于不同类型被动陆缘的伸展破裂过程,火山型被动陆缘起源于主动的火山裂谷,通过热作用来减薄岩石圈的底部进而发生地幔熔融,产生溢流玄武岩,浅表形成海倾反射体,下地壳表现为高P波速度异常且巨厚的高速体。非火山型陆缘的岩石圈横向伸展与深度相关,岩石圈变形既有均一纯剪切变形(均匀伸展)也有不对称的简单剪切变形(拆离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转换带
火山
型
被动陆缘
非
火山
型
被动陆缘
岩石圈伸展破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被动大陆边缘张裂特征与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
被引量:
2
5
作者
万志峰
施秋华
蔡嵩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31,共6页
大陆边缘研究是板块构造运动史重建、地球环境演变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火山型(volcanic passive margins)与非火山型(magma-poor passive margins)大陆边缘作为被动大陆边缘的2种基本类型,在结构特征、演化过程、洋陆过渡带等方...
大陆边缘研究是板块构造运动史重建、地球环境演变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火山型(volcanic passive margins)与非火山型(magma-poor passive margins)大陆边缘作为被动大陆边缘的2种基本类型,在结构特征、演化过程、洋陆过渡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形成机制、构造过程、沉积特征等方面显著不同。向海倾斜的基底反射层(SDRS)以及其下高速异常体是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的典型标志,而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以低角度拆离断层(S反射面)为主要标志。我国南海地处三大板块与两大构造域的结合部,构造特征复杂,北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一直备受争议。以国外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多尺度构造综合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型
被动大陆边缘
非
火山
型
被动大陆边缘
南海北部陆缘
构造属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PM和NVPM对南海北部被动陆缘类型的探讨
6
作者
吴通
杨林龙
+2 位作者
任建业
雷超
徐菲菲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年第4期170-175,178,共7页
发育于被动陆缘背景的深水盆地是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NVPM)和火山型被动陆缘(VPM)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发育于被动陆缘背景的深水盆地是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NVPM)和火山型被动陆缘(VPM)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这两类被动陆缘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并探讨南海北部陆缘发育特征及类型,深化了对全球典型被动陆缘深水盆地结构构造特征的认识,同时为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
火山
型
被动大陆边缘
火山
型
被动大陆边缘
南海北部
洋陆转换带
原文传递
远场地震在台湾南部的触发非火山型微震颤
7
作者
张赟昀
唐启家
黄敬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3-645,I0001,共14页
选取2011—2016年发生的38次震中距大于1000 km的MW≥7.5地震震后3小时的连续波形资料,利用人工检视方法对这38次地震是否触发了我国台湾地区的非火山型微震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这38次地震中有4次远震触发了非火山型微震颤,事...
选取2011—2016年发生的38次震中距大于1000 km的MW≥7.5地震震后3小时的连续波形资料,利用人工检视方法对这38次地震是否触发了我国台湾地区的非火山型微震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这38次地震中有4次远震触发了非火山型微震颤,事件持续300—500 s不等。利用网格搜寻方法对此4次微震颤事件进行了定位,确定震中位于台湾中央山脉南段,震源深度为21—53 km。结合研究区内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分析认为是由于远震产生的面波改变了研究区内的瞬时应力,进而导致断层蠕滑触发了微震颤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
火山
型
微震颤
动态应力
面波触发
中国台湾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岩浆型被动陆缘研究进展及其深水盆地发育特征
8
作者
韩晓影
任建业
+1 位作者
杨林龙
刘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作为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深水盆地发育于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背景,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非...
作为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深水盆地发育于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背景,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详细介绍了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与构造单元的划分,从横向和纵向上描述了其深水盆地沉积特征,并简单探讨深水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对非岩浆型被动陆缘研究进展及其深水盆地发育特征的总结,以期有助于深化对国内被动陆缘深水盆地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的认识,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
火山
型
被动大陆边缘
深水盆地
构造特征
沉积特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南部地壳结构的重力模拟及伸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
3
1
作者
程子华
丁巍伟
董崇志
方银霞
唐勇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6066)
国家海洋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T1202)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003)联合资助
文摘
对南海南部地壳结构研究有助于揭示南海完整的演化历史。本研究对南海南部获取的两条多道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解释,并对重力数据进行了壳幔密度反演。其中NH973-1测线始于南海西南次海盆,覆盖了南沙中部的北段;NH973-2测线始于南海东部次海盆,穿越礼乐滩东侧。反演结果显示,莫霍面埋深在海盆区10-11 km,陆缘区15-21 km左右,洋壳向陆壳莫霍面深度迅速增加。海盆区厚度在6-7 km,为典型的洋壳;陆缘区地壳厚度在15-19 km,为减薄型地壳。进一步研究表明(1)在西南次海盆残余扩张脊之下,莫霍面比两侧略深;(2)在礼乐滩外侧海盆区有高值重力异常体,推测为洋壳与深部岩浆混合的块体;(3)南沙区域上地壳存在高密度带,且横向上岩性可能变化。南海南部陆缘未发现有下地壳高速层,有比较一致的构造属性和拉张样式,为非火山型陆缘。我们对两条测线陆缘的伸展因子进行了计算,发现上地壳脆性拉伸因子与全地壳拉伸因子存在差异,其陆缘的拉张模式在纵向上是不均匀一的。
关键词
重力模拟
南海南部
非
火山
型
拉伸因子
Keywords
gravity modeling
crustal structure
magma-poor
stretching factor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科学实验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
74
2
作者
李家彪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93-3003,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411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028006)联合资助
文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411700)首次在南海南部大陆边缘及西南次海盆开展长排列大震源多道地震、海底地震仪(OBS)折射/反射地震等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合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动力模拟等的综合研究,形成如下重要认识:南海海盆新生代发生了早、晚两期海底扩张.早期扩张发生于33.5~25 Ma,经过1.5 Ma的调整,晚期扩张发生于23.5~15.5 Ma.早晚两期扩张均为由东向西传播的渐进式扩张,构造上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特点.南海新生代南、北陆缘沉积盆地从断陷到坳陷的构造转型时间存在差异,并分别与海盆晚期扩张和早期扩张的结束时间相对应.南海新生代陆缘张裂变形具有随深度变化的特点,海盆的洋壳深部和上地幔顶部存在磁化现象,地幔没有明显的速度异常.南北大陆边缘均属非火山型大陆边缘,虽然北部陆缘东段存在下地壳高速层,但没有发现向海反射层,而共轭对比应沿NW-SE向进行.南海新生代南北陆缘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存在系统差异,总体上"外油内气"呈环带分布,南部陆缘盆地具有更优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南海中生代南北陆缘均为华南块体的一个部分,受到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联合控制.
关键词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渐进式扩张
随深度变化拉张
非
火山
型
陆缘
油气潜力
Keywords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survey, Spreading propagation, Depth-dependentstretching, Magma-poor rifting, Hydrocarbon potential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被动大陆边缘:从大陆张裂到海底扩张
被引量:
9
3
作者
曹洁冰
周祖翼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30-736,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边缘海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编号:G2000046704)资助
文摘
被动边缘是研究大陆张裂、破裂到海底扩张的关键。ODP103、149、173航次对伊比利亚—纽芬兰非火山型共轭边缘的研究,证实了洋陆过渡带和低角度拆离断层的存在,其中洋陆过渡带中广泛出现蛇纹岩化地幔橄榄岩,钻探结果支持不对称单剪模式。ODP104、152、163航次对挪威—格陵兰东南火山型共轭边缘的调查,揭示了典型的向海倾斜反射层(SDRS)的特征,反映了岩浆活动在边缘形成中的主导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大陆从张裂到破裂到洋底扩张过程的一系列学术问题,需要在IODP阶段继续对共轭被动边缘以及包括冲绳海槽和南海在内的典型地区,通过钻探、采样和观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火山
型
被动边缘
非
火山
型
被动张裂
大陆张裂
海底扩张
Keywords
Volcanic passive margin
Non-volcanic passive margin
Continental rifting
Sea floor spreading
分类号
P736.15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7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洋-陆转换带类型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
8
4
作者
郭玲莉
李三忠
赵淑娟
刘博
索艳慧
王倩
周在征
机构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0-32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5023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1325009)
+1 种基金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项目
鳌山卓越科学家计划项目(2015ASTP-0S10)
文摘
洋-陆转换带是被动陆缘的特殊构造,是伸展背景下大陆岩石圈与大洋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对于理解和认识大洋和大陆的地球动力过程、机制尤为关键。基于不同的被动陆缘类型,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被动陆缘的洋-陆转换带分类及特征,同时探讨其成因机制。根据大陆边缘类型,洋-陆转换带可以划分为四类,火山型被动陆缘中以海倾反射层和下地壳高速体为特征的洋-陆转换带、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出露的洋-陆转换带、异常减薄洋壳组成的洋-陆转换带、强烈减薄陆壳为主的洋-陆转换带。洋-陆转换带成因模式取决于不同类型被动陆缘的伸展破裂过程,火山型被动陆缘起源于主动的火山裂谷,通过热作用来减薄岩石圈的底部进而发生地幔熔融,产生溢流玄武岩,浅表形成海倾反射体,下地壳表现为高P波速度异常且巨厚的高速体。非火山型陆缘的岩石圈横向伸展与深度相关,岩石圈变形既有均一纯剪切变形(均匀伸展)也有不对称的简单剪切变形(拆离断层)。
关键词
洋-陆转换带
火山
型
被动陆缘
非
火山
型
被动陆缘
岩石圈伸展破裂
Keywords
Ocean-Continent Transition Zone
volcanic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non-volcanic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extension and breakup of the lithospher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被动大陆边缘张裂特征与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
被引量:
2
5
作者
万志峰
施秋华
蔡嵩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31,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项目(y007s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219401)
文摘
大陆边缘研究是板块构造运动史重建、地球环境演变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火山型(volcanic passive margins)与非火山型(magma-poor passive margins)大陆边缘作为被动大陆边缘的2种基本类型,在结构特征、演化过程、洋陆过渡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形成机制、构造过程、沉积特征等方面显著不同。向海倾斜的基底反射层(SDRS)以及其下高速异常体是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的典型标志,而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以低角度拆离断层(S反射面)为主要标志。我国南海地处三大板块与两大构造域的结合部,构造特征复杂,北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一直备受争议。以国外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多尺度构造综合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
关键词
火山
型
被动大陆边缘
非
火山
型
被动大陆边缘
南海北部陆缘
构造属性
Keywords
volcanic passive margins
magma-poor passive margins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Sea
tectonic affinity
分类号
P542.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PM和NVPM对南海北部被动陆缘类型的探讨
6
作者
吴通
杨林龙
任建业
雷超
徐菲菲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
出处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年第4期170-175,17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深水盆地结构和演化及其对南海扩张的启示"(4127212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6004-003)
文摘
发育于被动陆缘背景的深水盆地是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NVPM)和火山型被动陆缘(VPM)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这两类被动陆缘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并探讨南海北部陆缘发育特征及类型,深化了对全球典型被动陆缘深水盆地结构构造特征的认识,同时为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非
火山
型
被动大陆边缘
火山
型
被动大陆边缘
南海北部
洋陆转换带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远场地震在台湾南部的触发非火山型微震颤
7
作者
张赟昀
唐启家
黄敬棠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3-645,I0001,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MSFGPMR01-4)资助
文摘
选取2011—2016年发生的38次震中距大于1000 km的MW≥7.5地震震后3小时的连续波形资料,利用人工检视方法对这38次地震是否触发了我国台湾地区的非火山型微震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这38次地震中有4次远震触发了非火山型微震颤,事件持续300—500 s不等。利用网格搜寻方法对此4次微震颤事件进行了定位,确定震中位于台湾中央山脉南段,震源深度为21—53 km。结合研究区内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分析认为是由于远震产生的面波改变了研究区内的瞬时应力,进而导致断层蠕滑触发了微震颤事件。
关键词
非
火山
型
微震颤
动态应力
面波触发
中国台湾地区
Keywords
non-volcanic tremor
dynamic stress
surface wave triggering
Taiwan region
分类号
P315.31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岩浆型被动陆缘研究进展及其深水盆地发育特征
8
作者
韩晓影
任建业
杨林龙
刘强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陆上作业区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深水盆地结构和演化及其对南海扩张的启示"(41272121)
文摘
作为当今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深水盆地发育于非火山型被动陆缘背景,其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与被动陆缘形成过程中岩石圈的变形作用密切相关。文中通过系统的文献资料调研,在总结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详细介绍了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与构造单元的划分,从横向和纵向上描述了其深水盆地沉积特征,并简单探讨深水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对非岩浆型被动陆缘研究进展及其深水盆地发育特征的总结,以期有助于深化对国内被动陆缘深水盆地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的认识,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非
火山
型
被动大陆边缘
深水盆地
构造特征
沉积特点
研究进展
Keywords
nonvolcanic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deep water basin
structural featur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progress
分类号
TE12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南部地壳结构的重力模拟及伸展模式探讨
程子华
丁巍伟
董崇志
方银霞
唐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科学实验与研究进展
李家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被动大陆边缘:从大陆张裂到海底扩张
曹洁冰
周祖翼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洋-陆转换带类型与成因机制
郭玲莉
李三忠
赵淑娟
刘博
索艳慧
王倩
周在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被动大陆边缘张裂特征与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
万志峰
施秋华
蔡嵩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VPM和NVPM对南海北部被动陆缘类型的探讨
吴通
杨林龙
任建业
雷超
徐菲菲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
0
原文传递
7
远场地震在台湾南部的触发非火山型微震颤
张赟昀
唐启家
黄敬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非岩浆型被动陆缘研究进展及其深水盆地发育特征
韩晓影
任建业
杨林龙
刘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