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正压通气诱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容英旋 孙春红 +2 位作者 李经纬 唐志航 温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非正压通气诱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诱导时间和胃内积气的影响。方法将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正压通气组(A组)、非正压通气1组(B组)和非正压通气2组(C组),每组各20例... 目的观察非正压通气诱导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诱导时间和胃内积气的影响。方法将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三组:正压通气组(A组)、非正压通气1组(B组)和非正压通气2组(C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给予同样的药物种类和插管程序,A组患者通过紧闭面罩给予正压辅助通气,B、C组患者采用紧扣面罩自主呼吸,不作加压辅助呼吸,放任患者由自主呼吸至无通气状态;C组患者在预充氧之后,先静脉注射肌肉松弛剂预算总量的1/5,余量给药时间同其他两组。分别于诱导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记录诱导时间、胃内积气。结果与A、B组比较,C组患者诱导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胃内积气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T2时间点三组患者MAP、HR明显降低;A组患者Sp O2显著升高,Pet CO2明显降低;B、C组患者Sp O2明显降低,Pet CO2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患者T1、T2时HR、Pet CO2明显升高,Sp O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正压通气诱导能有效减少胃内积气,肌肉松弛剂预给药法明显缩短诱导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通气 麻醉诱导 腹腔镜子宫切除 诱导时间 胃内积气
下载PDF
全身麻醉诱导期非正压通气预防患者急性胃扩张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引法 黄冰 +1 位作者 孙磊 孙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9期1043-1044,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诱导期非正压通气预防患者急性胃扩张的效果。方法将60例ASAI~II级、术前评估无气道插管困难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A组及B组,各30例。A组气管插管前采用序贯快诱导非正压通气,B组则常规给予正压辅助通气,观察两...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诱导期非正压通气预防患者急性胃扩张的效果。方法将60例ASAI~II级、术前评估无气道插管困难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A组及B组,各30例。A组气管插管前采用序贯快诱导非正压通气,B组则常规给予正压辅助通气,观察两组胃管引流的气体量。结果 A组胃内引流出的气体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期非正压通气可预防患者急性胃扩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诱导期 正压通气 胃扩张
下载PDF
预氧非正压通气在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期的应用
3
作者 马丽云 秦再生 田珂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预氧非正压通气用于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期的安全性及减少胃胀气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院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控组(A组)、压控组(B组)、非正压组(C组)... 目的探讨预氧非正压通气用于腹腔镜手术全麻诱导期的安全性及减少胃胀气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在南方医院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控组(A组)、压控组(B组)、非正压组(C组),所有患者麻醉前均进行3 min预氧,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双通道靶控快速诱导,三组实施不同的辅助通气策略。记录并比较患者预氧前(T0)、预氧后(T1)、意识消失时(T2)、气管插管时(T3)、气管插管成功时(T4)的生命体征(HR、MAP、SpO2)和血气分析数值(PaO2、PaCO2、pH、HCO3-),比较三组患者的胃胀评分、术中留置胃管和诱导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T3和T4,C组PaO_2和pH比A、B两组低(P <0.05),PaCO2比A、B两组高(P <0.05)。相较于T0,在T4时刻,三组的MAP和pH明显降低(P <0.05),SpO2、PaO2、PaCO2明显升高(P <0.05),而HCO3-只有C组有升高(P <0.05)。三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的HR、MAP、SpO2、HCO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A、B两组胃胀评分比C组高(P <0.05);三组皆没有返流、呕吐、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预氧非正压通气可减少胃胀气的发生,气管插管成功后血气值和生命体征皆在安全允许范围之内。因此该方法在全麻腹腔镜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氧 正压通气 腹腔镜 胃胀气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预氧非正压通气诱导插管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妮荣 吉宗民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第7期588-589,593,共3页
目的探讨预氧非正压通气全麻诱导插管技术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择期经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的患者48例,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G)和对照组(D),每组患者为24例。G组应用预氧非正压通气技术诱导插管,... 目的探讨预氧非正压通气全麻诱导插管技术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择期经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的患者48例,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G)和对照组(D),每组患者为24例。G组应用预氧非正压通气技术诱导插管,D组应用传统的胃管置入结合正压通气诱导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T1)、诱导前5min(T2)、插管时(T3)、插管毕(T4)、插管后5min(T5)等5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T4、T5两个时点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评估胃胀情况。结果 T2时点,D组HR、SBP、DBP变化明显,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组T4时PetCO2点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T4、T5时点HR、SBP、DBP与组内T1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胃胀情况发生。结论应用预氧非正压通气技术全麻醉诱导插管,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氧正压通气 全身麻醉 胃管 腹腔镜胆囊手术
下载PDF
非侵入性正压通气在治疗儿童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韩晓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1-183,共3页
关键词 侵入性正压通气 治疗 儿童 呼吸衰竭 应用
原文传递
对高危低氧血症患者经面罩正压通气支持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少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2年第4期186-187,18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面罩非侵入性正压通气 (NPPV)支持下对伴有高危低氧血症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 :19例需要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危重病患者 ,术前氧合指数≤ 10 0 ,pH≥7.35 ,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外 ,经NPPV通气后血氧... 目的 :探讨经面罩非侵入性正压通气 (NPPV)支持下对伴有高危低氧血症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 :19例需要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危重病患者 ,术前氧合指数≤ 10 0 ,pH≥7.35 ,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外 ,经NPPV通气后血氧饱和度均提高至≥ 90 %。NPPV采用BiPAP呼吸机或Servo 90 0C呼吸机 ,检查期间常规进行心电图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 )的监测。结果 :SpO2保持在 90 %以上 ,1次入镜完成检查与治疗 14例 ;SpO2 降低至 85 %以下的 3例COPD再次入镜时同时施行射频通气 ,结果未发生低氧血症。检查未引起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侵入性正压通气 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肺泡灌洗
下载PDF
对高危低氧血症患者在无创性机械通气支持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少华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无创性机械通气 (NPPV)支持下行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对伴有高危低氧血症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19例需要接受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危重病患者 ,术前PaO2 /吸入氧分数 (FIO2 )≤ 10 0、pH≥ 7.35 ,经NPPV通气后血氧饱和... 目的 探讨无创性机械通气 (NPPV)支持下行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对伴有高危低氧血症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19例需要接受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危重病患者 ,术前PaO2 /吸入氧分数 (FIO2 )≤ 10 0、pH≥ 7.35 ,经NPPV通气后血氧饱和度均提高至≥ 90 %。NPPV采用BiPAP呼吸机或Servo 90 0C呼吸机 ,检查期间常规进行心电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 )的监测。结果 SpO2 保持在 90 %以上 ,1次入镜完成检查与治疗 14例 ;SpO2 降低至 85 %以下 3例 ,再次入镜时同时施行射频通气 ,结果未发生低氧血症。检查未引起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危重病患者在NPPV下可提高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侵入式正压通气 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NPPV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COPD急性期患者非侵袭性正压通气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盛娅 鲍志坚 +2 位作者 盛云峰 崔岩飞 牟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炎性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患者非侵袭性正压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使用非侵袭性正压通气的COPD急性期患者(试验组)和同期100例未使用者(对照组)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WBC)和降钙素原(P... 目的探讨炎性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患者非侵袭性正压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使用非侵袭性正压通气的COPD急性期患者(试验组)和同期100例未使用者(对照组)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WBC)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采用ROC曲线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RP、WBC和PCT水平显著增高[(43.6±14.17)mg/L比(13.38±2.43),P<0.05;(32.12±10.17)×10~9/L比(12.19±2.16)×10~9/L,P<0.05;(0.24±0.10)ng/mL比(0.09±0.04)ng/mL,P<0.05],CRP、WBC、PCT均与COPD急性期患者侵袭性正压通气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但以PCT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0.838~0.957),当临界值(诊断阈值)取0.12时,其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0.86。结论 P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非侵袭性正压通气的指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急性期 侵袭性正压通气 降钙素原
下载PDF
NIMV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张伟 胡建国 +3 位作者 向旭东 周新民 戴爱萍 陈亚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1039-1040,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胸部铁肺负压通气(NPV)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慢性呼吸衰竭(CRF)急性恶化的疗效。方法224例因CRF急性恶化住入重症监护室(ICU)的COPD患者联合应用NPV和NIPPV。首选NPV治疗,如有禁...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胸部铁肺负压通气(NPV)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慢性呼吸衰竭(CRF)急性恶化的疗效。方法224例因CRF急性恶化住入重症监护室(ICU)的COPD患者联合应用NPV和NIPPV。首选NPV治疗,如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铁肺者,则予以经鼻罩或面罩的NIPPV治疗;治疗h后重新评估病情,如NPV组患者病情恶化,改用NIPPV,NIPPV组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则予以气管插管侵入性机械性通气(IMV)治疗。结果采用NPV治疗146例(NPV组),采用NIPPV治疗78例(NIPPV组);NPV组13例治疗2h后改NIPPV治疗;NPV和NIPPV联合应用的有效率为81·3%(182/224),其中NPV为83·6%(122/146)、NIPPV为76·9%60/78);224例中36例需IMV治疗(16·1%),12·1%(27/224)的患者需气管切开;死亡16例(NIMV6例、IMV10例)。主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IMV组为66·7%,NPV和NIPPV组为9·0%(P<0·01)。结论NPV加NIPPV联合应用能有效治疗COPD患者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能使大多数患者避免气管插管或切开,从而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恶化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负压通气 侵入性正压通气
下载PDF
儿童呼吸衰竭急诊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李琼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儿童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来铜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非侵入性正压通气进行治... 目的探讨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儿童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来铜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非侵入性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氧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动脉血气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侵入性正压通气治疗儿童急性呼吸衰竭具有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缓解急性呼吸衰竭症状等优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呼吸衰竭 侵入性正压通气 治疗
原文传递
夜间非侵入式正压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
11
作者 任少华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8年第3期160-162,共3页
多种疾病可能发生夜间低氧血症,并可能因此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非侵入式正压机械通气是近年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型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具有简便易行,舒适性好,费用比较低廉等优点,就其在纠正夜间低氧血症中的临床应用和技术进展作一简要... 多种疾病可能发生夜间低氧血症,并可能因此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非侵入式正压机械通气是近年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型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具有简便易行,舒适性好,费用比较低廉等优点,就其在纠正夜间低氧血症中的临床应用和技术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式正压机械通气 慢性呼吸衰竭 呼吸康复
下载PDF
对接受非插入式正压通气治疗的心衰病人的护理
12
作者 崔玉萍 蒲莉 《柳州医学》 2002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插入式正压通气疗法 治疗 心力衰竭 护理 呼吸疾病 NPPV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