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化地表对油松和白蜡树下非根围及根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于伟伟 陈媛媛 +2 位作者 杨宁 崔博文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6-1382,共7页
硬化地表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了明确硬化地表下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北京典型绿化树油松和白蜡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P)、不透水硬化地表(IPP)和自然地表(Ctr)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探讨硬化地表对非根围和根围土壤微生物量碳(M... 硬化地表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了明确硬化地表下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北京典型绿化树油松和白蜡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PP)、不透水硬化地表(IPP)和自然地表(Ctr)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探讨硬化地表对非根围和根围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tr)相比,PP和IPP显著降低了油松和白蜡树下非根围土壤MBC、MBN、MBC/OC(微生物量碳/有机碳)和MBN/TN(微生物量氮/全氮)(P<0.05),并显著降低了油松树下根围土壤MBN/TN(P<0.05);PP显著降低了白蜡树下根围土壤MBN、MBC/OC、MBN/TN和油松树下根围土壤MBC(P<0.05)。硬化地表引起的土壤MBC、MBN的变化与土壤全碳、全氮、有机碳的变化显著正相关(P<0.05),MBN的变化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见,硬化地表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在非根围土壤中表现更为明显,这种不利影响将可能进一步影响城市绿地的养分循环、树木生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地表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油松 白蜡树
下载PDF
降解菌HD接种和非接种根围土壤中丁草胺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虞云龙 潘学冬 陈英旭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75-581,共7页
测定了小麦、棉花、水稻和玉米根围土壤和非根围土壤中丁草胺的降解特征和降解菌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种植作物丰富了土壤微生物,根围土壤丰富的微生物对丁草胺的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围土壤中丁草胺的降解是非根围土壤的1.63~2.3... 测定了小麦、棉花、水稻和玉米根围土壤和非根围土壤中丁草胺的降解特征和降解菌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种植作物丰富了土壤微生物,根围土壤丰富的微生物对丁草胺的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围土壤中丁草胺的降解是非根围土壤的1.63~2.34倍,相应的半衰期缩短为非根围土壤的 42.2%~72.8%。根围土壤接种处理后这种促进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其降解速率是非根围土壤的1.68~2.83倍,半衰期为非根围土壤的34.4%~59.4%。试验结果表明,作物根围是丁草胺残留快速降解的微环境,作物根围接种处理可以强化丁草胺残留的微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菌HD 接种 接种土壤 丁草胺 降解动力学 生物修复 土壤农药残留
下载PDF
贺兰山中段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非根和根围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壹 邱开阳 +5 位作者 朱亚超 谢应忠 刘王锁 黄业芸 崔璐瑶 王思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974-7986,共13页
面对全球变化,准确掌握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稳定性,实现增汇并延长碳汇服务,持续增进并改善人民福祉。为了探究贺兰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优势建群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 面对全球变化,准确掌握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稳定性,实现增汇并延长碳汇服务,持续增进并改善人民福祉。为了探究贺兰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优势建群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的生态响应及其影响因素,从土壤、林分、地形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方差分解分析(Variance partitioning analysis,VPA)阐明影响其非根和根围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贺兰山青海云杉林非根和根围土壤C、N养分含量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高海拔区域青海云杉生长受土壤P限制高;相较非根土壤,根围土壤虽养分含量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养分周转能力,如有机质分解与矿化、固持P的潜力等。(2)随海拔变化,非根和根围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趋势不同,非根土除了全氮(TN)含量外其他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在不同海拔间均差异显著(P<0.05),根围土全磷(TP)、碳磷比(C/P)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土壤、林分、地形3组影响因子共同累计解释了非根和根围土壤养分计量特征61.35%、39.64%的变异;海拔、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磷(MBP)是影响青海云杉林非根土壤养分计量垂直分异的主导因子,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则显著影响其根围土壤养分计量空间特征;土壤因子对非根和根围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单独作用分别是林分因子的2倍、3倍。综上所述,贺兰山青海云杉林非根和根围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受到土壤因子的驱动,林分因子次之,地形因子的作用主要通过对环境因子的再分配改变植被、土壤性质等特征进而影响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空间格局。本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山地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盈亏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云杉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 贺兰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