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与苏共二十大 被引量:5
1
作者 时殷弘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以一般所称非斯大林化为主要标记的苏共二十大,对苏联东欧局势造成了两重巨大影响:一方面,它导致苏联集团在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幅度空前的改革,使之进一步有节制地朝比较宽松、比较多样化的方向变化;另一方面,这一改革由... 以一般所称非斯大林化为主要标记的苏共二十大,对苏联东欧局势造成了两重巨大影响:一方面,它导致苏联集团在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幅度空前的改革,使之进一步有节制地朝比较宽松、比较多样化的方向变化;另一方面,这一改革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在若干场合造成了严重的动荡乃至变乱。苏东局势的这种丙重性,决定了本文依据已刊档案文件着重探究的美国反应的两重性:改革失控引起的严重动荡使美国得到了有利条件来重施早已陷入困境的激变战略,现存基本体制框架内的有序改革则导致初出茅庐的演变战略在理论上臻于成熟,并开始在某些方面被自觉地实施。苏共二十大引发的这些事态,说明苏东内部变化的不同基本形态和美国有关政策的不同基本形态之间,存在本文所揭示的对应性机理,这一机理大体上贯穿于苏共二十大往后的整个苏联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工十大 斯大林 美国 激变战略 演变战略
原文传递
苏共二十大、非斯大林化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 被引量:6
2
作者 沈志华 《冷战国际史研究》 2004年第1期28-69,8,共44页
苏共二十大确实从国际、国内和党内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非斯大林化的方针,尽管程度有所不同。二十大路线及其产生的过程告诉人们:苏共二十大提出的问题,绝不是某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时代前进的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民生活的需要。对... 苏共二十大确实从国际、国内和党内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非斯大林化的方针,尽管程度有所不同。二十大路线及其产生的过程告诉人们:苏共二十大提出的问题,绝不是某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时代前进的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民生活的需要。对于斯大林的批判,就其根本目的而言,并不是个人或小集团谋求权力的工具,而是要以此为铺垫改变斯大林的某些政策和做法,这是苏共中央集体的决定。对于二十大的路线,中共中央最初是完全赞同的。对于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毛泽东在内心是满意的,只是不同意在一般意义上否定个人崇拜。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的论述与苏联的改革措施及二十大的总结报告相比较,没有更多的新东西。中共认为需要引为借鉴的也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病,而这正是苏联新领导人已经考虑并在二十大正式提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二十大 斯大林 中苏关系
原文传递
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话语的演进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任成金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6-159,共14页
从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至1991年戈尔巴乔夫以和平方式丧失政权,既是苏联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不断流失的过程,也是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话语不断蔓延的过程。苏共在意识形态话语建构中不自觉引入了自由主义、现实主义、破坏主义,... 从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至1991年戈尔巴乔夫以和平方式丧失政权,既是苏联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不断流失的过程,也是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话语不断蔓延的过程。苏共在意识形态话语建构中不自觉引入了自由主义、现实主义、破坏主义,并与苏联模式、苏联制度、苏共领导人的历史评判相挂钩,形成一套虚无主义话语体系,稀释了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话语的生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成因。考察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话语的生成及其原因,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建构历史认同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前提,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厚植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认同 斯大林 人道主义 执政正当性
原文传递
“非斯大林化”与苏联的解体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书林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6,共8页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相继发动了“非斯大林化”运动,从全面否定斯大林到全面否定苏联历史,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股思潮成为导致苏联崩溃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斯大林 苏联解体
原文传递
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J.伊斯埃尔 伯幼 《世界哲学》 1980年第5期1-7,共7页
一、引言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斯大林化,那儿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较为自由的讨论。讨论的主旨是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化,及与此相关的精神内容的贫乏。波兰哲学家L.柯拉科夫斯基是这样说到这个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这个词并不意味... 一、引言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斯大林化,那儿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较为自由的讨论。讨论的主旨是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化,及与此相关的精神内容的贫乏。波兰哲学家L.柯拉科夫斯基是这样说到这个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这个词并不意味着它是由内容规定的一种学说,而是一种纯粹形式的,由一个绝对正确的机构下达的命令规定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劳动异 官僚主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劳动分工 斯大林 资本主义社会 哲学家
原文传递
科拉科夫斯基、科西克和马尔科维奇关于人的概念 被引量:3
6
作者 A.唐诺索 清泉 《世界哲学》 1983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人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缺乏一种明确的人的哲学。但当时有三种事态发展,即非斯大林化、青年马克思著作的知识广泛传播及东欧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特别是与萨特尔存在主义的接触,开始扭转这种情况。非斯大林化使马克... 在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人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缺乏一种明确的人的哲学。但当时有三种事态发展,即非斯大林化、青年马克思著作的知识广泛传播及东欧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特别是与萨特尔存在主义的接触,开始扭转这种情况。非斯大林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以前解释的狭隘框框中解放出来,提出了种种涉及个人崇拜的个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 科西克 斯大林 五十年代 人道主义 萨特尔 道德哲学 青年马克思 马克思著作
原文传递
论非斯大林化的复杂起因和多重后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时殷弘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0-74,共5页
由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发动的非斯大林化,是使苏联社会主义摆脱斯大林模式若干弊端的突破性尝试。它在很大部分苏联人民中间有其深厚的社会动力,同时也与克里姆林宫内的权力斗争和赫鲁晓夫个人的政治经历及思想认识密切相关。它对社会主... 由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发动的非斯大林化,是使苏联社会主义摆脱斯大林模式若干弊端的突破性尝试。它在很大部分苏联人民中间有其深厚的社会动力,同时也与克里姆林宫内的权力斗争和赫鲁晓夫个人的政治经历及思想认识密切相关。它对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较健康生存,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较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另一方面同赫鲁晓夫的缺陷和失误相连,它也造成了在东欧极为严重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荡,并因此决定性地阻碍了改革的进一步展开。非斯大林化后果的多重性从根本上说来自斯大林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来自对斯大林及其领导时期的苏联历史进行功过分辨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赫鲁晓夫 苏共二十六
下载PDF
苏联意识形态崩溃始自抛弃阶级观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舸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阶级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内容。苏联亡党亡国的重大教训之一就是苏共放弃了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最终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崩溃。苏共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错误判断国际国内依然存在的并且日趋复杂... 阶级观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内容。苏联亡党亡国的重大教训之一就是苏共放弃了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最终导致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崩溃。苏共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错误判断国际国内依然存在的并且日趋复杂的阶级斗争形势,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缺乏警惕性,发动"非斯大林化"运动,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推行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所谓"全民党""全民国家"理论,从而全面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毁掉了苏共意识形态的核心战斗力,成为其意识形态崩溃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马克思主义 阶级观点 斯大林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
9
作者 杨晋川 《真理的追求》 1995年第3期23-28,共6页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杨晋川苏联演变和解体是“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苏联共产党内占主导地位的结果。“新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指导“改革”的思想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改革...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杨晋川苏联演变和解体是“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苏联共产党内占主导地位的结果。“新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指导“改革”的思想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改革”的目标模式和追求的社会理想。“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社会主义思潮 斯大林 斯大林时期 苏共 苏联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秘密报告” 新思维
下载PDF
评“斯大林向德乞和说”——兼与郑异凡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重远 《探索与争鸣》 2006年第10期15-18,共4页
整个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始终坚定不移,领导苏联人民抗击入侵之敌,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统帅。同时,他忠实于反法西斯同盟,恪守所有承诺,从未背叛盟国而试图与德国单独媾和。有关斯大林曾向希特勒乞和的谣言,均源自“非斯大林化”。
关键词 斯大林 卫国战争统帅 向德乞和的谣言 斯大林
原文传递
苏联解体后波兰学者对苏联史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人乾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3-109,共7页
苏联解体后波兰学者对苏联史的研究程人乾波兰是苏联的近邻,波俄(苏)有一千年的交往史,又有漫长的共同边界线,尤其近代以来,两国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波兰学者研究苏联史有其优势:掌握第一手资料较丰,了解俄国学术界动态较详... 苏联解体后波兰学者对苏联史的研究程人乾波兰是苏联的近邻,波俄(苏)有一千年的交往史,又有漫长的共同边界线,尤其近代以来,两国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波兰学者研究苏联史有其优势:掌握第一手资料较丰,了解俄国学术界动态较详,也熟悉西方学者的观点,因而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解体 斯大林主义 布尔什维克党 苏联史 斯大林 苏联历史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勃列日涅夫 现实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俄《新时代》周刊说:赫鲁晓夫是“摧毁了斯大林主义的斯大林主义者”
12
《国外理论动态》 1994年第26期201-204,共4页
俄《新时代》周刊说:赫鲁晓夫是“摧毁了斯大林主义的斯大林主义者”1994年4月俄罗斯《新时代》周刊第15期就赫鲁晓夫诞生100周年发表了以《第三位领袖》为,总标题的一组文章,并加了一段按语,其主要内容如下:赫鲁晓夫是... 俄《新时代》周刊说:赫鲁晓夫是“摧毁了斯大林主义的斯大林主义者”1994年4月俄罗斯《新时代》周刊第15期就赫鲁晓夫诞生100周年发表了以《第三位领袖》为,总标题的一组文章,并加了一段按语,其主要内容如下:赫鲁晓夫是继列宁和斯大林之盾的第三位共产党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主义者 赫鲁晓夫 新时代 持不同政见者 戈尔巴乔夫 反共产主义 共产党 社会主义 斯大林 往国外
下载PDF
“非斯大林化”抑或“斯大林主义”——论1956年波匈事件的成因
13
作者 郝承敦 张盛楠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0-87,共8页
1956年爆发的波匈事件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产生了重大影响。围绕波匈事件发生的原因问题,中、苏、南三党展开论战。中苏两党认为苏共二十大后的"非斯大林化",是形成事件的主要因素,而南党则认为"斯大林主义"是导致... 1956年爆发的波匈事件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产生了重大影响。围绕波匈事件发生的原因问题,中、苏、南三党展开论战。中苏两党认为苏共二十大后的"非斯大林化",是形成事件的主要因素,而南党则认为"斯大林主义"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通览1956年的波匈事件可以看出,"斯大林主义"与"非斯大林化"共同促成了事件的爆发。"斯大林主义"是其根本因素,而"非斯大林化"则是导火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匈事件 斯大林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模式
下载PDF
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变迁
14
作者 王伯军 《俄罗斯研究》 1988年第4期16-19,共4页
阿尔巴尼亚,人称“欧洲孤岛“,也有人称之为“欧洲幽谷”,还有人称之为“地堡社会主义”,更有人称之为“孤家寡人”,总之讲的是一个意思,即恩维尔·霍查治下的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始终推行“斯大林模式”的不变应万变的社会主义国家。... 阿尔巴尼亚,人称“欧洲孤岛“,也有人称之为“欧洲幽谷”,还有人称之为“地堡社会主义”,更有人称之为“孤家寡人”,总之讲的是一个意思,即恩维尔·霍查治下的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始终推行“斯大林模式”的不变应万变的社会主义国家。研究这个社会主义的“恐龙”,总结其教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社会主义建设 拉夫 修正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 恩维尔 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
下载PDF
世纪性谋杀──“倒塌事件”:中国专家的评论
15
作者 辛诚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1-73,共3页
世纪性谋杀──“倒塌事件”:中国专家的评论俄罗斯《真理报》驻北京记者安德列伊·克鲁申斯基中国的月刊《真理的追求》,不是政府的或者某个社会团体的机关刊物,它的特点是议论别具一格。正如编者的话表明的,杂志遵循的是坚持... 世纪性谋杀──“倒塌事件”:中国专家的评论俄罗斯《真理报》驻北京记者安德列伊·克鲁申斯基中国的月刊《真理的追求》,不是政府的或者某个社会团体的机关刊物,它的特点是议论别具一格。正如编者的话表明的,杂志遵循的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原理,坚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 赫鲁晓夫 斯大林 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解体 分析者 历史的原则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下载PDF
周贻白相中了我的邮票——集邮往事之一
16
作者 王泰来 《集邮博览》 2010年第6期30-31,共2页
笔者集邮从1954年至今,凡56年,积聚在心底深处的一些往事时而荡漾泛起。现仅以几笔小札记述,读者会看到,它们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留下了历史印迹。
关键词 周贻白 体育邮票 斯大林 集邮公司 苏联 十月革命 列宁 珂罗版印刷 周年纪念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曲折艰难的路
17
作者 叶永烈 《全国新书目》 2008年第10期14-15,共2页
本书是关于邓小平在1978年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走向的全景记录。深具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围绕着它,前前后后发生了许多事情,虽不是刀光剑影,却也是跌宕起伏,悬疑丛生。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 本书是关于邓小平在1978年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走向的全景记录。深具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围绕着它,前前后后发生了许多事情,虽不是刀光剑影,却也是跌宕起伏,悬疑丛生。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整30年,我们编辑此文,以纪念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毛泽东思想 大讨论 斯大林 赫鲁晓夫 毛主席 真理标准 政治路线 马列主义
原文传递
赫鲁晓夫:第一个搞非斯大林化的人——阿伦评《赫鲁晓夫:其人及其时代》
18
作者 文英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3年第6期44-45,共2页
2003年3月16日的《纽约时报》发表了美国企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社会学家利昂·阿伦题为《赫鲁晓夫:第一个搞非斯大林化的人》的书评,对美国阿默斯特学院政治学教授威廉·陶布曼最近出版的《赫鲁晓夫:其人及其时代》一书(... 2003年3月16日的《纽约时报》发表了美国企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社会学家利昂·阿伦题为《赫鲁晓夫:第一个搞非斯大林化的人》的书评,对美国阿默斯特学院政治学教授威廉·陶布曼最近出版的《赫鲁晓夫:其人及其时代》一书(Khrushchev:The Man andHis Era,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2003)作了评述。阿伦(曾撰写叶利钦传记)从肯定的角度认为,赫鲁晓夫实际上是使苏联党和国家瓦解的第一人。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斯大林 阿伦 《赫鲁晓夫:其人及其时代》 苏维埃制度
下载PDF
揭开历史帷幕的一角(续完)——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出笼前后
19
作者 姜琦 唐师白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0-33,共4页
(四) “秘密报告”的流失“秘密报告”之后,苏共中央以极其严格和机密的方式,把其内容传达到各级基层组织,并规定任何人不得记笔记,也不能向外界谈及此事。随后又秘密地让“兄弟党”了解报告的全文。其所以如此,按赫鲁晓夫的说法是“不... (四) “秘密报告”的流失“秘密报告”之后,苏共中央以极其严格和机密的方式,把其内容传达到各级基层组织,并规定任何人不得记笔记,也不能向外界谈及此事。随后又秘密地让“兄弟党”了解报告的全文。其所以如此,按赫鲁晓夫的说法是“不能给我们的敌人手里增加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贝鲁特 赫鲁晓夫 代表大会 秘密报告 斯大林 领导人 基层组织 内容传达
下载PDF
苏联的非斯大林化运动
20
作者 杰拉尔德.纳德勒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87年第11期54-54,共1页
戈尔巴乔夫正在完成赫鲁晓夫60年代初开始的工作:抹去苏联独裁者斯大林身上的神话色彩。与赫鲁晓夫的做法不同,这位新的苏联领导人让这位独裁者暴露在公开性原则这盏聚光灯下,而赫鲁晓夫则在1961年从红场的列宁陵墓中挖出了斯大林的棺柩... 戈尔巴乔夫正在完成赫鲁晓夫60年代初开始的工作:抹去苏联独裁者斯大林身上的神话色彩。与赫鲁晓夫的做法不同,这位新的苏联领导人让这位独裁者暴露在公开性原则这盏聚光灯下,而赫鲁晓夫则在1961年从红场的列宁陵墓中挖出了斯大林的棺柩,把它重新葬在克里姆林宫的墙脚下。历史学家亚历山大·谢苗诺夫在《社会主义工业报》发表文章说:“把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功都同斯大林的名字联在一起,集人民的天才领袖和伟大的军事指挥家于他一身是错误的。”为了深刻吸取这一教训,执掌大权的政治局上周宣布修建一座朱可夫元帅的纪念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斯大林 戈尔巴乔夫 朱可夫 独裁者 苏联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历史学家 纪念碑 领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