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在钢岔管水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孔垂雨 靳红泽 +2 位作者 耿红磊 张兵 许闯 《水利技术监督》 2017年第6期139-143,共5页
针对钢岔管水压试验应变应力监测的问题,采用非接触应变测量方法,测量水压试验过程中钢岔管产生的应变,进而计算得到应力,验证了钢岔管制作及焊接施工质量及结构的可靠性,与传统电测法测量结果相比,非接触应变测量方法准确,具有推广应... 针对钢岔管水压试验应变应力监测的问题,采用非接触应变测量方法,测量水压试验过程中钢岔管产生的应变,进而计算得到应力,验证了钢岔管制作及焊接施工质量及结构的可靠性,与传统电测法测量结果相比,非接触应变测量方法准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应变测量 钢岔管 水压试验
下载PDF
非接触应变测量技术在高温应变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蒙怡 宋贵宾 程鹏飞 《工程与试验》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接触应变测量技术,是一种强大而灵活的表面变形测量工具。该方法的优点是试验设置和试样制备简单,对测量环境的要求较低,测量灵敏度和分辨率范围大。本文主要介绍了DIC方法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 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接触应变测量技术,是一种强大而灵活的表面变形测量工具。该方法的优点是试验设置和试样制备简单,对测量环境的要求较低,测量灵敏度和分辨率范围大。本文主要介绍了DIC方法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以及该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接触应变测量 变形测量
下载PDF
数字散斑相关法应用于非接触应变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军辉 冯平 蔡增伸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6年第9期457-459,共3页
探讨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非接触式的应变测量方法,称为数字散斑相关法(DSCM),并用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DSCM有着全场、非接触、高精度、易操作的优点,因此在工程材料测试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从而为光测力学拓展了应用领... 探讨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非接触式的应变测量方法,称为数字散斑相关法(DSCM),并用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DSCM有着全场、非接触、高精度、易操作的优点,因此在工程材料测试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从而为光测力学拓展了应用领域,为应变多样化测量展现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散斑相关法 接触应变测量 数字图像处理
下载PDF
T300/AG80复合材料高温拉伸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众迎 龙连春 +1 位作者 路志峰 阳志光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33,共7页
在CSS电子万能实验机上,采用QBT高低温环境箱实现控温,测试了T300/AG80复合材料试件纵向、横向的高温拉伸性能,其中纵向试件选取的温度范围为室温~375℃,横向试件的温度范围为室温~325℃。采用非接触方式即远程摄像和图像识别相结合... 在CSS电子万能实验机上,采用QBT高低温环境箱实现控温,测试了T300/AG80复合材料试件纵向、横向的高温拉伸性能,其中纵向试件选取的温度范围为室温~375℃,横向试件的温度范围为室温~325℃。采用非接触方式即远程摄像和图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了试件在不同温度、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并依据变形计算材料纵向、横向的高温弹性模量。获得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保留率,分析了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而对材料的高温性能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300/AG80复合材料 高温力学性能 保留率 接触应变测量
下载PDF
DSCM在中温环境下SnSb8.5焊丝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军辉 冯平 +1 位作者 蔡增伸 梁利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研究了无铅中的一种SnSb8.5焊丝的力学性能,它是大变形材料并且在中温环境下进行应变测量,因此,普通引伸计不适用.在此,介绍了一种非接触式的应变测量方法———数字散斑相关法(DSCM).DSCM有着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易操作方面的突出优... 研究了无铅中的一种SnSb8.5焊丝的力学性能,它是大变形材料并且在中温环境下进行应变测量,因此,普通引伸计不适用.在此,介绍了一种非接触式的应变测量方法———数字散斑相关法(DSCM).DSCM有着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易操作方面的突出优点,将DSCM应用于中温环境中SnSb8.5无铅焊丝的应变测量.首先用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再将其应用于中温环境中SnSb8.5焊丝的力学性能测试,并成功得出了应力应变数据,为无铅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M 接触应变测量 SnSb8.5
下载PDF
两种颈椎前路内固定方法对邻近节段应变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晋元 吴卫东 +4 位作者 房亚峰 钱蕾 樊继宏 毕振宇 欧阳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498-1502,共5页
[目的]采用非接触应变测量技术对颈椎前路钛板椎体钉系统(anterior screw plate system,AP)和颈椎前路人工椎体系统(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AVB)的邻近节段进行了应变分析,以评估两种固定方法对邻近... [目的]采用非接触应变测量技术对颈椎前路钛板椎体钉系统(anterior screw plate system,AP)和颈椎前路人工椎体系统(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AVB)的邻近节段进行了应变分析,以评估两种固定方法对邻近节段的力学影响。[方法]取8具新鲜成年男性C_2~C_7标本,剔除椎旁肌,去除颈椎前纵韧带及骨膜以暴露骨面,保留小关节囊、椎间盘及椎体节段。于标本前面喷涂散斑,并置于加载台上以1 N/m的力偶矩分别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六个方向运动。同时用标定后的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记录加载全过程图像。通过ARAMIS软件计算,可自动输出Von Mises应变云图。在软件中选择加载稳定后的云图,并统计该图C_3~C_4、C_6~C_7椎间盘应变均值,此为完整组。行C_5次全切,并分别安装AP、AVB,并按相同流程采集数据。[结果]同一运动状态下,AVB、AP组的上邻近节段应变均大于完整组,AP、AVB组的下邻近节段应变均小于完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运动状态之间的邻近节段应变发现,前屈时邻近节段的应变显著大于其他运动状态(P<0.05),后伸时邻近节段应变则小于其他运动状态;同一组中上邻近节段的应变均大于下邻近节段,AP、AVB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获得了不同条件不同运动状态下,邻近节段椎间盘前面的应变云图。在装配固定器械后,上下节段间出现了应力分布不均的现象,提示可能与邻近节段退变有关。同AP相似,AVB也具有引起邻近节段退变的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应变测量 应变 邻近节段 前路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利用等强梁装置验证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精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靳红泽 孔垂雨 郭宁泊 《华电技术》 CAS 2017年第9期10-12,共3页
采用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在自制的等强梁装置上测量全场应变,与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验证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的应变测试精度。试验表明,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可准确测试等强梁应变。
关键词 接触应变测量系统 等强梁 应变
下载PDF
高温疲劳应变量测量调研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温宏波 王春意 +1 位作者 施吉 包志为 《中国仪器仪表》 2019年第8期66-70,共5页
试件应变量测量通常采用电阻应变片和光纤应变片,但对于某些高温高疲劳小尺寸测试条件,使用应变片测量难以满足要求,选用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方式较为可取。
关键词 应力应变测量 应变 接触应变测量
下载PDF
非接触式光学应变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屈蓓 付小龙 +4 位作者 何俊武 蔚红建 李吉祯 张亚俊 张昊越 《计测技术》 2013年第5期10-15,共6页
随着光学应变测量技术的兴起,特别是非接触式的光学应变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技术已成为应变测量的先进技术。本文在分析非接触式应变测量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较前沿的非接触式光学应变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同时对该技术的... 随着光学应变测量技术的兴起,特别是非接触式的光学应变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技术已成为应变测量的先进技术。本文在分析非接触式应变测量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较前沿的非接触式光学应变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同时对该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测量技术 接触式光学应变测量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电子散斑图干涉技术 应变
下载PDF
飞艇囊体薄膜材料的双向拉伸试验及结构仿真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林 姜鲁华 +1 位作者 张远平 徐文宽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43-2550,共8页
飞艇囊体膜材的弹性常数是飞艇外形设计、结构分析、动力学分析的基础。本文根据正交异性平面应力模型假设,应用双向拉伸试验方法获得了飞艇囊体膜材HV130在不同载荷比条件下的经纬向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飞艇囊体进行应力分析,得到囊... 飞艇囊体膜材的弹性常数是飞艇外形设计、结构分析、动力学分析的基础。本文根据正交异性平面应力模型假设,应用双向拉伸试验方法获得了飞艇囊体膜材HV130在不同载荷比条件下的经纬向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飞艇囊体进行应力分析,得到囊体应力的理论解及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的载荷比。根据飞艇囊体受力情况,选取对应的弹性常数,对飞艇进行不同压差条件下的静力学仿真分析。利用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测试不同压差条件下飞艇囊体的变形情况,验证了双向拉伸试验所得的弹性常数的准确性和仿真分析的可靠性。本文能为飞艇的外形设计和结构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飞艇 囊体膜材 双向拉伸试验 接触应变测量系统 弹性常数
原文传递
关于早龄期混凝土收缩开裂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聪 杨壮 +2 位作者 张裕锦 郑志远 李明凯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075-1080,共6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粉煤灰、钢纤维、页岩陶粒的掺入对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与抗裂性能的影响,发现粉煤灰的掺入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初裂时间;钢纤维的掺入可以很好抑制混凝土开裂后裂缝的扩展,但却不能有效延缓混凝土的初裂时间,掺量过多甚至会... 通过试验研究了粉煤灰、钢纤维、页岩陶粒的掺入对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与抗裂性能的影响,发现粉煤灰的掺入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初裂时间;钢纤维的掺入可以很好抑制混凝土开裂后裂缝的扩展,但却不能有效延缓混凝土的初裂时间,掺量过多甚至会使混凝土的初裂时间提前。页岩陶粒替换碎石骨料后既能极大的延缓初裂时间,且对开裂后裂缝的扩展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混凝土抗拉试验中通过改进的八字模进行试验,测得混凝土24h内的抗拉强度,并使用非接触式三维全场应变测量系统测出混凝土早期极限拉应变;通过平板法早期抗裂试验收集了各组混凝土的初裂时间、裂缝尺寸数据;最后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了混凝土早期的力学性能指标与抗裂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大小,并对收缩开裂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收缩开裂 八字模 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系统 灰色关联度理论
下载PDF
CFRP加固紧凑拉伸钢试件的疲劳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元鹏 陈涛 黄诚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192-5205,共14页
以紧凑拉伸试件(Compact-tension specimen,CT试件)为研究对象,针对未补强及不同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粘贴补强工况的CT试件开展疲劳试验。以CFRP材料类别、单/双面粘贴与CFRP材料用量作为变量... 以紧凑拉伸试件(Compact-tension specimen,CT试件)为研究对象,针对未补强及不同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粘贴补强工况的CT试件开展疲劳试验。以CFRP材料类别、单/双面粘贴与CFRP材料用量作为变量,运用沙滩纹加载制度与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记录测量疲劳裂纹扩展长度与试件CFRP表面应变场,分析CFRP粘贴延长疲劳寿命的作用,从疲劳寿命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入手,比较疲劳试验结果用以指导CFRP粘贴加固疲劳损伤钢构件。结果表明粘贴CFRP发挥其抗拉和抗压作用可以减小乃至抑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增长,从而有效推迟试件疲劳破坏,在特定工况下可最多延长试件疲劳寿命至未补强状态下的3.14倍。其中,双面粘贴的加固效果明显优于单面粘贴;增加碳纤维布的铺贴层数对疲劳寿命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贡献;碳纤维复材板与试件粘接边缘的脱胶导致其补强效果不及刚度相似的碳纤维布;粘接界面是补强体系破坏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碳纤维复材板加固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为胶层破坏与复材板脱胶,碳纤维布加固试件的破坏模式为以最内层碳纤维布脱胶与分层主导,含有小范围胶层破坏的混合状态。含裂纹钢构件CFRP粘贴加固的材料与工艺值得进一步改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拉伸试件 钢板 CFRP 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DIC) 疲劳寿命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原文传递
基于VIC⁃3D技术的自复位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13
作者 裴强 吴聪 胡顺彩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6-763,828,共9页
为降低强震对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破坏水平,提升梁柱节点在震后的可修复性,设计了一种内置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筋的新型自复位梁柱节点。基于对不同配筋构造形式和SMA筋不同配筋率等因素的考虑... 为降低强震对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破坏水平,提升梁柱节点在震后的可修复性,设计了一种内置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筋的新型自复位梁柱节点。基于对不同配筋构造形式和SMA筋不同配筋率等因素的考虑,设计制作了4个1/5缩尺比例梁柱节点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通过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video image correlate⁃3d,简称VIC⁃3D)对低周往复加载作用下各节点塑性铰区的整体位移和应变进行了实时测摄,获得了相应的竖向位移和主应变全过程云图。对起裂阶段、裂缝发展阶段和自复位阶段3个阶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各节点的破坏过程以及耗能能力、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自复位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内置超弹性SMA筋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滞回耗能和自复位性能,延缓塑性核心区混凝土的开裂,改善开裂后的损坏程度,提升节点的经济可修复性;一定范围内,增大SMA筋配筋率可有效延缓节点的刚度退化速度,但对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和自复位性能的提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形状记忆合金 梁柱节点 拟静力试验 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