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时间之境——论存在
被引量:
1
1
作者
艾尔克.鲁尼亚
莫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30,共8页
何以可能潜在神秘的却异常有影响力的过去实存物——存在——被设想?我论证到:存在不是由故事(stories),而是由故事中的"历史事实"(storiness)引起。存在不仅呈现过去如何制约着我们,而且呈现如何强迫着使我们能够改写关乎我...
何以可能潜在神秘的却异常有影响力的过去实存物——存在——被设想?我论证到:存在不是由故事(stories),而是由故事中的"历史事实"(storiness)引起。存在不仅呈现过去如何制约着我们,而且呈现如何强迫着使我们能够改写关乎我们自身的历史。因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习得这样的经验,它能最终促使我们去那样做。何以可能"本能的回忆"在存在涌现之处被呈现物所充盈?为了能回答此问题,我们应该回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样充满他人的"本能的回忆"。对"诽谤技艺"深思熟虑,它表明,"本能的回忆"倾向于被如下事物填充:(1)我们所信任的常识、(2)非对称性的交流、(3)在转喻中所赋予的形式。与隐喻相比,转喻提供了一条更好的路径通达"本能的回忆",因为转喻更好地表明,它所传输的正是"常识"。因此,我认为存在停驻于语言转喻领域中。存在不是包含于故事里有意义的内容(历史)之中,而是停留在故事不经意之处,这就是说,故事所呈现的诸多事情是为了再现一个历史。结论:作为存在的往昔完全处于历史学家所思所想的对立面。这是一种神秘的恒久闭合,并且完全不可能保藏随同我们亦步亦趋穿越时间的"表象",尽管它是封闭的和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转喻
常识
非意愿
回忆
时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玛德莱娜之味——论《追忆》中作为“事件”的非意愿回忆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国豪
《法国研究》
2021年第2期72-82,共11页
“非意愿回忆”是《追忆似水年华》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事件”在德勒兹的思想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从德勒兹的理论出发对《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德勒兹式”的重新阐释,将“非意愿回忆”理解为生成性的“事件”,从感觉与时间这...
“非意愿回忆”是《追忆似水年华》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事件”在德勒兹的思想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从德勒兹的理论出发对《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德勒兹式”的重新阐释,将“非意愿回忆”理解为生成性的“事件”,从感觉与时间这两个角度来试图说明非意愿回忆是如何可能的。那么我们将看到:一方面,对感觉的把握就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事实层面,而是深入到其潜在的可能性维度——组成感觉的情感与觉知这两个方面也由此突破日常现实中的感情和知觉,使得在记忆中生成的诸多形象得以摆脱静态的具象化思维的桎梏,通过一种未确定的、暂时性的身体状态显现出来。另一方面,记忆的重现给了我们理解时间的另一种可能的契机,区别于日常生活中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维度的依次进场,非意愿意义发生的瞬间意味着过去与未来的同时持存。追忆在实质上并不是退回到过去,而是朝着未来向度的创造和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愿
回忆
事件
感觉
无器官的身体
时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时间之境——论存在
被引量:
1
1
作者
艾尔克.鲁尼亚
莫斌
机构
格罗宁根大学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30,共8页
文摘
何以可能潜在神秘的却异常有影响力的过去实存物——存在——被设想?我论证到:存在不是由故事(stories),而是由故事中的"历史事实"(storiness)引起。存在不仅呈现过去如何制约着我们,而且呈现如何强迫着使我们能够改写关乎我们自身的历史。因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习得这样的经验,它能最终促使我们去那样做。何以可能"本能的回忆"在存在涌现之处被呈现物所充盈?为了能回答此问题,我们应该回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样充满他人的"本能的回忆"。对"诽谤技艺"深思熟虑,它表明,"本能的回忆"倾向于被如下事物填充:(1)我们所信任的常识、(2)非对称性的交流、(3)在转喻中所赋予的形式。与隐喻相比,转喻提供了一条更好的路径通达"本能的回忆",因为转喻更好地表明,它所传输的正是"常识"。因此,我认为存在停驻于语言转喻领域中。存在不是包含于故事里有意义的内容(历史)之中,而是停留在故事不经意之处,这就是说,故事所呈现的诸多事情是为了再现一个历史。结论:作为存在的往昔完全处于历史学家所思所想的对立面。这是一种神秘的恒久闭合,并且完全不可能保藏随同我们亦步亦趋穿越时间的"表象",尽管它是封闭的和持续的。
关键词
历史事实
转喻
常识
非意愿
回忆
时间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玛德莱娜之味——论《追忆》中作为“事件”的非意愿回忆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国豪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法国研究》
2021年第2期72-82,共11页
基金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德勒兹差异美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20FZWB023。
文摘
“非意愿回忆”是《追忆似水年华》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事件”在德勒兹的思想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从德勒兹的理论出发对《追忆似水年华》进行“德勒兹式”的重新阐释,将“非意愿回忆”理解为生成性的“事件”,从感觉与时间这两个角度来试图说明非意愿回忆是如何可能的。那么我们将看到:一方面,对感觉的把握就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事实层面,而是深入到其潜在的可能性维度——组成感觉的情感与觉知这两个方面也由此突破日常现实中的感情和知觉,使得在记忆中生成的诸多形象得以摆脱静态的具象化思维的桎梏,通过一种未确定的、暂时性的身体状态显现出来。另一方面,记忆的重现给了我们理解时间的另一种可能的契机,区别于日常生活中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维度的依次进场,非意愿意义发生的瞬间意味着过去与未来的同时持存。追忆在实质上并不是退回到过去,而是朝着未来向度的创造和生成。
关键词
非意愿
回忆
事件
感觉
无器官的身体
时间
分类号
I565.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时间之境——论存在
艾尔克.鲁尼亚
莫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玛德莱娜之味——论《追忆》中作为“事件”的非意愿回忆
沈国豪
《法国研究》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