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互层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分布的影响——以陆9井区K_1h_2~6油藏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石 高先志 路建国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4,95,共10页
在三角洲前缘沉积背景下,砂体呈薄互层特征,形成较强的储层非均质性,并对原始油气的充注产生重要控制作用。以陆梁油田陆9井区K1h26三角洲前缘油藏的宏观非均质及油气分布的关系为例,分析油藏岩心观察、测试和测井等资料,分别精细刻画... 在三角洲前缘沉积背景下,砂体呈薄互层特征,形成较强的储层非均质性,并对原始油气的充注产生重要控制作用。以陆梁油田陆9井区K1h26三角洲前缘油藏的宏观非均质及油气分布的关系为例,分析油藏岩心观察、测试和测井等资料,分别精细刻画沉积微相、隔夹层、砂体形态和韵律性等4个方面的非均质特征;利用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总体表征储层属性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分布特征,建立综合指数和油气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藏顶部稳定隔层和砂层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使油气发生优势充注和聚集;沉积微相成因的局部储层质量差异控制油气在砂层内的分布,在整体砂体发育好、物性特征好和夹层频数少的东部井区,非均质性综合指数较高,含油性普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隔层 综合指数 含油 K1h26油藏 陆9井区
下载PDF
用非均质性综合指数研究大路沟A区储集层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力文 旷理雄 +2 位作者 敬小军 史德锋 黄文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5-218,共4页
以靖安油田大路沟A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碎屑岩储集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非均质性综合指数分析了储集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靖安油田大陆沟A区长2油层组储集层非均质性总体偏弱,储集层质量较好;东部地区储集层非均质性相对较弱... 以靖安油田大路沟A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碎屑岩储集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非均质性综合指数分析了储集层非均质性。结果表明,靖安油田大陆沟A区长2油层组储集层非均质性总体偏弱,储集层质量较好;东部地区储集层非均质性相对较弱,西北和西南地区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自东向西非均质性有逐渐变强的趋势。储集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为层内夹层,受控于沉积微相。注水见效较快的区域,非均质综合指数为0.65-0.75,是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地区。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简单,运算速度快,能够准确地求取各参数的权重系数。引入非均质综合指数能够克服单一因素表征储集层非均质性的不足,结合高斯随机模拟,实现了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油田 灰色关联分析 综合指数 储集层 延长组
下载PDF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技术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婷 赵军龙 +2 位作者 许建涛 郑璇 曹军涛 《陕西煤炭》 2013年第1期62-64,77,共4页
为了对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综合研究,本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梳理了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分类,归纳总结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的新方法。
关键词 储层 测井信息 综合指数 试井资料
下载PDF
塔木察格油田复杂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广全 袁勇 +1 位作者 张晓华 赵凯鑫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6-11,共6页
复杂断块油藏非均质性显著,影响对剩余油分布的准确预测。针对蒙古国塔木察格油田D断块,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对非均质性的表征。基于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分析,优选沉积微相、微构造、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隔夹层分布特征... 复杂断块油藏非均质性显著,影响对剩余油分布的准确预测。针对蒙古国塔木察格油田D断块,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对非均质性的表征。基于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分析,优选沉积微相、微构造、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隔夹层分布特征、渗透率及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多个参数,以全面、有效地反映储层特征。通过归一化处理和加权平均等方法得到非均质性综合指数。实践应用表明,D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介于0.3-0.5的层位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区,是后期调整的重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储层 渗透率变异系数 综合指数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综合调整方案效果评价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振海 范玉杰 +2 位作者 于会利 荣娜 潘燕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7期112-114,共3页
针对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挖潜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系统分析总结了胜坨油田“十五”前期所实施的综合调整方案的效果,研究了特高含水阶段油田综合调整对开发规律的影响。
关键词 精细油藏描述二次解释 断层封闭定量评价 综合指数 一套半井网开采 套损机理研究
下载PDF
码头庄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文超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以码头庄油田庄2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算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层内非均质程度有较... 以码头庄油田庄2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算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层内非均质程度有较大差异。在各沉积微相中,滨浅湖砂坝呈较弱非均质性;水下分流间湾呈强非均质性;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呈中等偏较弱非均质性;前缘席状砂呈强非均质性。各小层层间非均质性呈中等—较强程度。平面上,非均质综合指数等值线主要呈北东、北西向展布,总体呈中等平面非均质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长期注水开发等因素影响了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呈弱非均质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算法 综合指数 剩余油分布 码头庄油田
下载PDF
不同开发时期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三维模型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少春 王瑞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2-659,共8页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为例,简述非均质综合指数的计算、作用和意义。按储层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非均质综合指数三维模型,主要包括储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非均质综合指数分析、非均质建模和显示5个环节,直观表征储层的...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为例,简述非均质综合指数的计算、作用和意义。按储层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非均质综合指数三维模型,主要包括储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非均质综合指数分析、非均质建模和显示5个环节,直观表征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了东营组三段开发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非均质综合指数变差函数和三维模型特征,得出了不同开发时期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注水开发的进行,变程(a)减小,基台值(c_0+ c)增大,块金效应值(c_0)为0。开发初期储层以中等非均质性为主,中期以较强-中等为主,后期以较强为主。纵向上,上部的非均质综合指数差异较大,下部的差异相对较小。纵向上的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要强于平面非均质性。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指数 储层 三维模型 开发时期 胜坨油田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特征:以胜坨油田二区东营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少春 王瑞丽 +1 位作者 王改云 高树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3-499,共7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营组三段(以下简称东三段)为例,提出以非均质综合指数为表征参数,以其平面等值图为依据,研究目的层不同开发时期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分析了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和开发后期的非均质特征,得到了不同时期非均质性的变化规... 以胜坨油田二区东营组三段(以下简称东三段)为例,提出以非均质综合指数为表征参数,以其平面等值图为依据,研究目的层不同开发时期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分析了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和开发后期的非均质特征,得到了不同时期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东三段储层的平面非均质程度随注水开发而变化;开发初期以中等—较强非均质性为主,开发中期非均质性增强,开发后期以较强非均质性为主;中部非均质性相对较强,西北部相对较弱;沉积微相主体部位的非均质性变弱,侧缘部位的非均质性变强;平面非均质性增强的趋势仍将持续下去。约75%的剩余油分布在较强非均质性的储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东营组三段 综合指数 开发时期 平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