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January 2013 heavy haze pollution episode over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被引量:199
1
作者 WANG YueSi YAO Li +7 位作者 WANG LiLi LIU ZiRui JI DongSheng TANG GuiQian ZHANG JunKe SUN Yang HU Bo XIN JinYu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14-25,共12页
In January 2013, a long-lasting episode of severe haze occurred i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and it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e process and evolution of haze pollution episodes were observed ... In January 2013, a long-lasting episode of severe haze occurred i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and it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e process and evolution of haze pollution episodes were observed by the "Forming Mechanism and Con- trol Strategies of Haze in China" group using an intensive aerosol and trace gases campaign that simultaneously obtained data at 11 ground-based observing sites in the CARE-China network.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aze pollu- tion episodes were discussed. Five haze pollution episod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Jing-Jin-Ji) area; the two most severe episodes occurred during 9-15 January and 25-31 January. During these two haze pollution episodes, the maximum hourly PMz5 mass concentrations in Beijing were 680 and 530 ~tg m-3, respectively. The process and evolution of haze pollution episodes in other major cities in the Jing-Jin-Ji area, such as Shijiazhuang and Tianjin were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observed in Beijing. The external cause of the severe haze episodes was the unusu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e depres- sion of strong cold air activities and the very unfavorable dispersion due to geograph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How- ever, the internal cause was the quick secondary transformation of primary gaseous pollutants to secondary aerosols,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explosive growth" and "sustained growth" of PM2.5. Particularly, the abnormally high amount of nitric ox- ide (NOx) in the haze episodes, produced by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vehicle emissions, played a direct or indirect role in the quick secondary transformation of coal-burning sulphur dioxide (SO2) to sulphate aerosols. Furthermore, gaseous pollutants were transformed into secondary aerosols through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n the surface of fine particles, which can change the particle's siz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Consequently, the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inorganic ions, such as sulphate and nitrate, gradually in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e pollution episode METEOROLOGY air pollution complex cooperative transition Jing-Jin-Ji
原文传递
高碘酸钠氧化纤维素的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钱军民 李旭祥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7-30,共4页
研究了用高碘酸钠 (NaIO4)溶液氧化纤维素的过程与性能 ,用红外光谱验证了氧化纤维素的结构。考察了溶液pH值、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和氧化剂浓度等因素对氧化纤维素醛基含量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IO- 4 浓度的增大、氧化时间的延... 研究了用高碘酸钠 (NaIO4)溶液氧化纤维素的过程与性能 ,用红外光谱验证了氧化纤维素的结构。考察了溶液pH值、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和氧化剂浓度等因素对氧化纤维素醛基含量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IO- 4 浓度的增大、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温度和pH值的升高 ,纤维素降解程度愈深 ,其回收率愈低 ;随IO- 4 浓度和氧化温度的升高 ,醛基含量愈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氧化 氧化纤维素 非均相反应 高碘酸钠
下载PDF
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向二次有机气溶胶转化的机制 被引量:58
3
作者 谢绍东 田晓雪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733,共7页
从近20年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可发现,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主要物理化学过程可概述为光化学氧化机制、成核过程、凝结和气/粒分配机制以及非均相反应机制。本文系统总结了这些物理化学反应的发生... 从近20年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可发现,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主要物理化学过程可概述为光化学氧化机制、成核过程、凝结和气/粒分配机制以及非均相反应机制。本文系统总结了这些物理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异戊二烯和甲苯同系物的光氧化机制,总结了二次有机气溶胶气/粒分配的两种理论——吸收机制和吸附机制,评述了发生在颗粒相上的非均相反应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重要作用。最后,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光化学氧化 挥发性有机物 成核作用 /粒分配 非均相反应
原文传递
The roles of heterogeneous 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formation of an air pollution complex and gray haze 被引量:25
4
作者 ZHU Tong,SHANG Jing & ZHAO DeFeng 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45-153,共9页
Urban and regional air pollu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econdary pollutants such as photo-oxidants (mainly ozone) an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which are formed through chemical reactions of th... Urban and regional air pollu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econdary pollutants such as photo-oxidants (mainly ozone) an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which are formed through chemical reactions of the primary pollutants emitted from various sources. The accumulation of these pollutants under stagna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gray haze, reducing visibility and causing major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and climate. In an air pollution complex, the co- exist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pollutants provides a large amount of reac- tants for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n the surface of fine particles; these reactions change the oxidizing capacity of the atmos- phere, as well as chemical compositions along with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thereby accelerating formation of the air pollution complex and gray haze. Using in situ technologies, such as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 red Fourier-transform spectroscopy and single-particle Raman spectroscopy, 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reaction kinet- ics and mechanisms of gaseous pollutants (i.e., NO2, SO2, 03, and formaldehyde) on the surfaces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 such as CaCO3, kaolinite, montmorillonite, NaC1, sea salt, A1203, and Tit2. We found that the main re- action products were sulfate, nitrate, or formate, which can change the hygroscopicity and light extinction parameters of those particles significantly. By analyzing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these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we identified synergetic mechanisms of the three ternary reaction systems, ,i.e., NOE-particles-H2O, SO2-particles-O3, and organics/SO2-particles-UV illumination. These synergetic mechanisms can provid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bas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feedback mechanisms and nonlinear processes in the formation of an air pollution complex and gray ha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particles secondary pollutants oxidizing capacity ternary reaction nonlinear processes
原文传递
光助Fenton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芳艳 倪建玲 唐玉斌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8年第3期12-16,共5页
光助Fenton技术是将紫外或可见光引入到Fenton体系中形成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绿色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在染料、酚类、炸药、农药、造纸等各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目前,人们对光助Fenton技术的研究主要集... 光助Fenton技术是将紫外或可见光引入到Fenton体系中形成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绿色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在染料、酚类、炸药、农药、造纸等各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目前,人们对光助Fenton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光助Fenton体系中引入草酸盐络合物、TiO2等物质或将光助Fenton与其它技术联用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处理成本;二是将铁离子固定化形成非均相光助Fenton技术以减少催化剂流失与铁泥生成量、降低二次污染。开发聚光式反应器、探寻良好的光敏剂以便充分利用太阳光以及开发高效、廉价的非均相光助Fenton催化剂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紫外光 羟基自由基 非均相反应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矿质和黑碳颗粒物表面大气非均相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马庆鑫 马金珠 +3 位作者 楚碧武 刘永春 赖承钺 贺泓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36,共15页
灰霾是由于高浓度大气颗粒物消光导致能见度下降的污染现象,而颗粒物的消光性质与其参与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因此,认识颗粒物参与的大气非均相反应对于揭示灰霾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多种手段研究了在矿质颗粒物、黑碳颗粒... 灰霾是由于高浓度大气颗粒物消光导致能见度下降的污染现象,而颗粒物的消光性质与其参与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因此,认识颗粒物参与的大气非均相反应对于揭示灰霾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多种手段研究了在矿质颗粒物、黑碳颗粒物表面以及吸湿过程中的大气非均相反应过程.通过系统研究大气非均相过程对常见污染气体的源汇平衡、颗粒物二次组分形成、老化过程对颗粒物吸湿性的影响,发现了多污染物共存气体在非均相反应中的复合效应,揭示了O2在界面反应中的关键作用,阐明了有机碳在黑碳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在吸湿性研究中,发现了混合颗粒物在吸湿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揭示了弱酸置换强酸的反应机理,解释了二次组分对矿质颗粒物吸湿性的促进机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对大气非均相反应的深入认识,也有助于揭示我国的灰霾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非均相反应 复合效应 吸湿性 灰霾
原文传递
改进非均相高碘酸氧化纤维素反应 被引量:17
7
作者 熊犍 叶君 +1 位作者 何小维 吴奏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175,共4页
在高碘酸氧化纤维素的非均相反应体系中加入添加剂 ,将传统的非均相反应时间缩短 ,同时提高了反应温度。文中考察了添加剂的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不同的添加剂有不同的最佳用量 ,反应温度可提高到 40℃。与均相... 在高碘酸氧化纤维素的非均相反应体系中加入添加剂 ,将传统的非均相反应时间缩短 ,同时提高了反应温度。文中考察了添加剂的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不同的添加剂有不同的最佳用量 ,反应温度可提高到 40℃。与均相法比较 ,改进的非均相方法具有操作简单 ,所用试剂种类少 ,对试剂要求低 ,后处理容易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非均相反应 高碘酸盐 氧化
下载PDF
超声浸渍法制备Fe_3O_4/γ-Al_2O_3催化剂及其表征、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越男 吕效平 韩萍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05-2809,共5页
Fe3O4 catalyst supported on spherical γ-Al2O3 was prepared with and without ultrasonic treatment during the impregnation step,and the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xidation of dimethoate wastewater was conducted with Fent... Fe3O4 catalyst supported on spherical γ-Al2O3 was prepared with and without ultrasonic treatment during the impregnation step,and the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xidation of dimethoate wastewater was conducted with Fenton reagent.Then,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XRD,ICP-AES and SEM,especially the effect of Fe3O4 dispersity on γ-Al2O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the supported catalysts prepared with ultrasonic treatment for dimethoate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ultrasonic treat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gradation rate doubled those of the catalyst obtained by impregnation.The probable cause was that for catalysts prepared with ultrasonic treatment,Fe3O4 was well dispersed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with small particle size,or existed in non-crystalline amorphous state,and Fe content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ultrasonic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浸渍 非均相反应 Fe3O4/γ- Al2O3负载型催化剂 降解 FENTON试剂
下载PDF
粉煤灰负载Fe^(3+)非均相光催化降解苯酚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朱莹佳 肖羽堂 +1 位作者 尹玉玲 高冠道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31,共4页
利用粉煤灰负载Fe3+制备异相催化剂,研究了采用该催化剂的UV/Fenton体系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探讨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体系、铁负载量、H2O2投加量和初始pH对苯酚降解效率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 利用粉煤灰负载Fe3+制备异相催化剂,研究了采用该催化剂的UV/Fenton体系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探讨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体系、铁负载量、H2O2投加量和初始pH对苯酚降解效率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浸渍法制得的Fe-A1催化剂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及催化性能,在pH为3,H2O2投加量为5.0mmol/L,催化剂投加质量浓度为0.2g/L的基准反应条件下,处理500mL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的苯酚模拟废水,60min之内对苯酚的降解率达95%以上,并且催化剂重复利用3次后,60min内对苯酚的降解率仍可达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UV/FENTON 苯酚 非均相反应
下载PDF
SO2在Fe2O3颗粒表面不同温度下非均相反应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16
10
作者 崔虎雄 成天涛 +2 位作者 陈建民 徐永福 房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31-2336,共6页
使用漫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DFTIRS)、离子色谱(IC)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不同温度条件下SO2在α-Fe2O3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过程进行实验模拟和监测,并分析了反应剧烈波段(8.7μm)的产物硫酸盐以及颗粒吸收和后向散射光学系数的... 使用漫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DFTIRS)、离子色谱(IC)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不同温度条件下SO2在α-Fe2O3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过程进行实验模拟和监测,并分析了反应剧烈波段(8.7μm)的产物硫酸盐以及颗粒吸收和后向散射光学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45℃内,硫酸盐生成量、生成速率以及吸收系数、后向散射系数都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同一反应温度下,硫酸盐生成速率随时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的演变;光学系数变化与硫酸盐生成量之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研究结果将对深入了解真实大气中SO2与矿尘非均相反应造成的气溶胶光学特性演变,以及定量评估其辐射强迫影响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非均相反应 温度 硫酸盐 光学特性
下载PDF
微尺度下非均相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骆广生 王凯 +2 位作者 吕阳成 王玉军 徐建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微结构反应器(微反应器)是微化工系统的核心装备之一,是实现化工过程强化的重要技术基础。从微尺度非均相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微尺度下多相流动、分散和传递等方面的相关报道,系统地介绍了一些典型微尺度非均相... 微结构反应器(微反应器)是微化工系统的核心装备之一,是实现化工过程强化的重要技术基础。从微尺度非均相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微尺度下多相流动、分散和传递等方面的相关报道,系统地介绍了一些典型微尺度非均相反应过程,分析总结了微尺度反应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并对未来微尺度反应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化工系统 反应 非均相反应
下载PDF
超声技术在催化化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晏刚 霍超 刘化章 《工业催化》 CAS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超声技术在催化化学领域应用研究的新进展,包括超声技术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催化活性组分的负载及催化非均相反应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超声技术 纳米材料 负载 非均相反应
下载PDF
一种合成蒎酮酸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夏卫华 哈成勇 刘治猛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了解决蒎酮酸传统合成方法的条件苛刻和反应时间太长等问题 ,提出用表面活性剂催化氧化α 蒎烯的新方法。主要研究了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以下简称K1 2 )作催化剂对KMnO4氧化α 蒎烯合成蒎酮酸的反应的催化作用 ,系统探讨了各种反应因... 为了解决蒎酮酸传统合成方法的条件苛刻和反应时间太长等问题 ,提出用表面活性剂催化氧化α 蒎烯的新方法。主要研究了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以下简称K1 2 )作催化剂对KMnO4氧化α 蒎烯合成蒎酮酸的反应的催化作用 ,系统探讨了各种反应因素对α 蒎烯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用表面活性剂K1 2作催化剂对KMnO4氧化α 蒎烯时 ,具有催化剂用量少 (2 % )、反应条件温和 (3 0℃ )、反应时间短 (5 .0~ 5 .5h)和蒎酮酸产率较高 (>60 % )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蒎酮酸 Α-蒎烯 非均相反应 表面活性剂 催化氧化 松节油
下载PDF
氨法烟气脱硫过程中气溶胶颗粒生成特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荣廷 潘丹萍 +1 位作者 盛溢 杨林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66-4372,共7页
利用自行搭建的模拟氨法烟气脱硫实验平台,针对氨法脱硫中脱硫浆液液滴夹带蒸发和非均相反应两种气溶胶生成途径,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PM2.5/10采样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两种途径下生成的气溶胶浓度、粒度分... 利用自行搭建的模拟氨法烟气脱硫实验平台,针对氨法脱硫中脱硫浆液液滴夹带蒸发和非均相反应两种气溶胶生成途径,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PM2.5/10采样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两种途径下生成的气溶胶浓度、粒度分布以及形貌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考察了氨法脱硫工艺参数对两种途径下生成的气溶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法脱硫中形成的气溶胶颗粒从数浓度角度而言,主要为亚微米级颗粒,从质量浓度分析,则以微米级及更大颗粒为主;脱硫浆液中挥发逸出的气态NH3和烟气中水汽、SO2间的非均相反应是氨法脱硫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其形成量主要取决于脱硫浆液p H、脱硫塔进口烟温等;其次来自于脱硫液滴的夹带蒸发作用,其形成量主要取决于脱硫浆液浓度、空塔气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法脱硫 烟气 非均相反应 蒸发夹带 气溶胶 生成特性
下载PDF
磷酸铝胶粘剂的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武艺 唐绍裘 +1 位作者 刘文超 魏坤 《中国胶粘剂》 CAS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对磷酸与氢氧化铝合成磷酸铝胶粘剂的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该合成反应为一扩散控制的非均相一级反应,活化能为94.9±2.9kJ.mol-1。温度升高,将使磷酸分子向氢氧化铝分子的扩散速率加快,从而提高了该合成反应的速率。
关键词 磷酸铝胶粘剂 合成 反应动力学 研究 非均相反应
下载PDF
HONO来源及其对空气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安俊岭 李颖 +2 位作者 汤宇佳 陈勇 屈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81,共9页
综述了HONO来源(源排放、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生成)、HONO模拟研究以及HONO来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指出均相反应中激发态NO2与水汽作用形成HONO的机制在高NOx排放地区具有重要作用,但反应速率需进一步证实.非均相反应中水解反应可能是H... 综述了HONO来源(源排放、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生成)、HONO模拟研究以及HONO来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指出均相反应中激发态NO2与水汽作用形成HONO的机制在高NOx排放地区具有重要作用,但反应速率需进一步证实.非均相反应中水解反应可能是HONO最主要来源,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结果也支持该观点;soot表面的光照催化反应在soot高排放地区对HONO贡献较大,但仍需大量外场实验证实;土壤排放机理的外场实验研究极少,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亚硝酸 OH 氮氧化物 气溶胶 非均相反应
下载PDF
超声辐射制备Fe^(3+)/γ-Al_2O_3催化剂催化降解含酚废水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忠 赵祯霞 +1 位作者 徐科峰 奚红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3,共5页
应用超声辐射法和浸渍法制备了Fe3+/-γA l2O3催化剂,并进行了非均相Fenton试剂反应以降解含酚废水;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用XRD和XPS技术对Fe3+/-γA 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 应用超声辐射法和浸渍法制备了Fe3+/-γA l2O3催化剂,并进行了非均相Fenton试剂反应以降解含酚废水;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用XRD和XPS技术对Fe3+/-γA 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Fe3+/-γA 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对苯酚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大约为浸渍法的两倍;XRD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催化降解活性的高低与Fe3+在-γA l2O3表面上的分散状态有关;XPS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催化剂其Fe3O4的衍射峰略低且弥散,半峰宽也较宽,这表明此时Fe3O4在载体上主要以小颗粒高分散状态存在,或是以非晶态的不定形状态存在,这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射 非均相反应 Fe^3+/γ-Al2O3催化剂 制备 苯酚 降解 FENTON试剂
下载PDF
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拓展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黎 王亚强 +2 位作者 罗勇 陈振林 任万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6期328-333,共6页
黑碳气溶胶不仅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影响因子,也可能对气候系统的多个参数产生影响,如大气环流、云和降水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与黑碳有关的研究领域已经拓展到黑碳气溶胶与碳循环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黑碳表面与活性气态物种间的相互作... 黑碳气溶胶不仅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影响因子,也可能对气候系统的多个参数产生影响,如大气环流、云和降水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与黑碳有关的研究领域已经拓展到黑碳气溶胶与碳循环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黑碳表面与活性气态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在评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黑碳气溶胶未来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气候效应 碳循环 大气环流 非均相反应
下载PDF
非均相Fenton反应处理染料废水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根行 刘梅 《印染》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44-46,51,共4页
非均相Fenton反应能克服均相Fenton反应的诸多不足,使反应在较宽pH值范围内进行,且催化剂可反复使用。通过详细总结和评述了非均相Fenton反应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现状,包括有机载体-Fe/H2O2体系、无机载体-Fe/H2O2体系、铁氧化物/H2O2和... 非均相Fenton反应能克服均相Fenton反应的诸多不足,使反应在较宽pH值范围内进行,且催化剂可反复使用。通过详细总结和评述了非均相Fenton反应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现状,包括有机载体-Fe/H2O2体系、无机载体-Fe/H2O2体系、铁氧化物/H2O2和其它金属Fe/H2O2等,指出了开发低成本、负载效果好的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载体,进一步提高氧化剂催化部位的活性,以及提高氧化效率等是非均相Fenton反应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 废水处理 非均相反应 降解
下载PDF
连续微反应加氢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屠佳成 桑乐 +2 位作者 艾宁 徐建鸿 张吉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59-3868,共10页
加氢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很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采用常规的间歇加氢釜具有反应效率低、操作烦琐和安全性差等问题。而连续加氢微反应器进行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能提供更高的传质性能,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与产物的纯化也更为方便,能极大地提高... 加氢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很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采用常规的间歇加氢釜具有反应效率低、操作烦琐和安全性差等问题。而连续加氢微反应器进行非均相催化加氢反应能提供更高的传质性能,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与产物的纯化也更为方便,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贵金属催化剂的损失。因为这些优点,连续微反应加氢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阐述了连续微反应加氢技术中常用的微反应器与固体金属催化剂类型,以及不同官能团非均相高效催化加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对该技术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连续微反应加氢技术使得加氢过程可以在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条件下完成,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是未来化学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 催化加氢 反应 选择性加氢 非均相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