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7a乌鲁木齐机场雾的不均匀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楠 杨洪儒 梁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年第4期43-49,共7页
应用1977—2013年乌鲁木齐机场12月—次年(2014年)3月逐时地面观测资料,应用相关气候统计方法探求乌鲁木齐机场雾天气的出现时间及其变化特征,并以大雾集中度(FCD)和大雾集中期(FCP)来表征大雾天气累计出现时间的非均匀性特征,结果表明:... 应用1977—2013年乌鲁木齐机场12月—次年(2014年)3月逐时地面观测资料,应用相关气候统计方法探求乌鲁木齐机场雾天气的出现时间及其变化特征,并以大雾集中度(FCD)和大雾集中期(FCP)来表征大雾天气累计出现时间的非均匀性特征,结果表明:(1)1977—2013年,乌鲁木齐机场雾累计出现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大雾的上升速率大于浓雾的上升速率,且浓雾占机场雾的比率逐年下降;(2)机场雾累计出现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少发期(1977—1991)、调整期(1992—2001)、高发期(2002—2013),且机场雾累计出现时间存在明显的突变,突变时间为本世纪00年代初期(2001/2002年);(3)机场大雾累计出现时间和能见度大小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日变化显著:3:00—13:00为一天内易发大雾时间段,14:00—23:00为一天内能见度较好时间段;(4)机场大雾集中度相对较高,且近37 a来无显著变化;机场大雾集中发生在12月和1月,以周为时间单位计算时,在2002年以前,大雾最多发生在12月第四周;2002以后,大雾最多发生时间开始后移至次年1月第一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机场雾 气候特征 均匀特征
下载PDF
近60 a黔东南汛期夜间和白天各级雨日数非均匀性分析
2
作者 周智晖 张艳梅 +1 位作者 杨胜忠 张超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4期119-126,共8页
选取1961—2020年黔东南1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汛期(4—9月)日间、夜间和白天发生的小—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为研究对象,采用EOF分解、多项式拟合、线性趋势、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级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选取1961—2020年黔东南1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汛期(4—9月)日间、夜间和白天发生的小—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为研究对象,采用EOF分解、多项式拟合、线性趋势、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级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黔东南汛期昼夜各级雨日数具有非均匀分布特征,夜间强降雨主要集中在西部,白天集中在东部;在大尺度天气系统控制下,夜间和白天各级雨日数呈一致的同位相变化,夜间台江小—中雨、夜间凯里大雨、夜间三穗暴雨、白天黄平小—中雨、白天天柱大雨、白天丹寨暴雨日数等易发生异常变化,次地域特征显著;昼夜各级雨日数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变化幅度有所不同,大雨以上进入21世纪后均明显增多;各月夜间各级雨日数均比白天多,夜间和白天强降水集中在6—7月,夜间暴雨日数均比白天偏多五成以上;夜间和白天小—中雨日数线性减少显著,大雨以上日数均线性增多,部分站点夜间暴雨或大暴雨显著增多;夜间各级雨日数呈显著短周期变化,白天各级雨日数包含1~2个显著短、中、长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汛期夜间和白天 各级雨日数 均匀特征
下载PDF
晋陕豫交界地壳应力场特征分析
3
作者 闫睿 万永革 +3 位作者 崔华伟 王明亮 高家乙 付靖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3-961,共9页
收集2008—2018年3036个地震的20395个P波初动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对晋陕豫交界应力场进行反演计算,得到研究区浅部0.15°×0.15°的精细应力场分布状态。结果显示:(1)晋陕豫交界大部分地区主要受走滑和拉张应力体系... 收集2008—2018年3036个地震的20395个P波初动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对晋陕豫交界应力场进行反演计算,得到研究区浅部0.15°×0.15°的精细应力场分布状态。结果显示:(1)晋陕豫交界大部分地区主要受走滑和拉张应力体系的作用,整体压应力轴方位表现为NE-NEE向,张应力轴方位表现为近NS向,表明山西断陷盆地为典型走滑拉张的产物;(2)华山山前断裂周边及洛阳盆地出现挤压型应力场作用的特征,反映出逆冲作用机制在这两个地区占主要成分;(3)夹于封门口—五指岭断裂带和新安—郏县断裂带的地区出现了P波矛盾比最大值,表明应力场在该区域的复杂性,该地区受拉张和走滑双重作用控制;(4)晋陕豫交界应力场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特征,隆起和坳陷的过渡区往往是应力场非均匀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陕豫交界 应力场 综合震源机制解 均匀特征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季节内强降水的时间非均匀性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响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楠 李栋梁 张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9-248,共10页
应用1960—2008年5—10月黄河中上游流域66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及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综合气候分区及地表水系分布情况,将黄河中上游流域分为高原区、干旱区、季风影响区,以强降水集中度(SCD)和强降水... 应用1960—2008年5—10月黄河中上游流域66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及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综合气候分区及地表水系分布情况,将黄河中上游流域分为高原区、干旱区、季风影响区,以强降水集中度(SCD)和强降水集中期(SCP)来表征强降水的非均匀性特征,并对SCP异常年份的强降水的变化特征及环流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中上游流域大部分地区强降水依赖化的特征显著,强降水分布最为均匀的地区为秦岭北麓及山西南部,降水最为集中的地区为河套地区及陕北等地。②在黄河中上游流域,3个区强降水平均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为季风影响区最晚、干旱区次之、高原区最早,且均相差一候;黄河流域季风影响区的南部渭河、泾河、洛河等处及青藏高原东部的兰州附近为大的SCP变率区,强降水发生的时间变动较大,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为小的SCP变率区,强降水发生时间稳定;干旱区与季风影响区汛期SCP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由大变小的显著性突变,且干旱区突变提前于季风影响区。③干旱区汛期SCP异常年份的高空环流显示,当西太平洋副高北抬至30°N以北120°E左右、南亚高压维持在30°N左右120°E以东时,若两高压"同进同退"("同向而进、背向而退"),则强降水发生在汛期(7月中旬—8月下旬)后(前)期。黄河流域季风影响区强降水异常年份的高空环流显示,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维持在26°—30°N、120°E左右,南亚高压维持在30°N左右、120°E以西时,若两高压"同进同退"("同向而进、背向而退"),则强降水发生在汛期后(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上游流域 强降水集中期(SCP) 强降水集中度(SCD) 季节内均匀特征 大气环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