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杨简、陆九渊对《大学》的批判与肯定
1
作者 翟奎凤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3,共8页
南宋杨简认为《大学》非圣人所作,在思想义理上有支离、割裂之瑕疵,有害于道体之浑全。对于“三纲领”,他认为“明德”即是“至善”,“止于”二字加在“至善”前是累赘,而“止、定、静、安、虑、得”之前后次第是臆想、穿凿。《大学》... 南宋杨简认为《大学》非圣人所作,在思想义理上有支离、割裂之瑕疵,有害于道体之浑全。对于“三纲领”,他认为“明德”即是“至善”,“止于”二字加在“至善”前是累赘,而“止、定、静、安、虑、得”之前后次第是臆想、穿凿。《大学》论“止”在杨简看来有些刻意,不如《尚书》所说“安汝止”“钦厥止”说得自然。对于《大学》“八条目”,杨简特别批评其中的“正心”说,认为人心本正,无须去正;而“恐惧”“忧患”“好乐”是人的正常情感,可以是道心的体现,也无须去除。与杨简全面否定态度不同,陆九渊对《大学》基本上是肯定的,两人《大学》观的不同也折射了其思想差异。杨简对《大学》的批判,流露出某种直超顿入的禅学精神;其观点有过激、牵强之处,但也并非一无可取,一些看法也有思想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杨简 陆九渊
下载PDF
郭店竹简《六德》考述
2
作者 连劭名 《人文论丛》 2008年第1期705-716+6,共12页
一原文~[1]1.君子如欲求人,道……人民少者,以修其身,为道者必由此。亲戚远近,唯其人所在。得其人则举焉,不得其人则止也。2.……由其道,虽尧求之弗得也。生民[斯必有夫妇、父子、君臣,此]六位也。有率人者,有从人者,有使人者,有事人[者... 一原文~[1]1.君子如欲求人,道……人民少者,以修其身,为道者必由此。亲戚远近,唯其人所在。得其人则举焉,不得其人则止也。2.……由其道,虽尧求之弗得也。生民[斯必有夫妇、父子、君臣,此]六位也。有率人者,有从人者,有使人者,有事人[者,有]教者,有受者。此六职也。既有夫六位也,以任此[六职]也。六职既分,以卒六德。六德者,虽在山岳之中,苟贤……此。何谓六德?圣智也,仁义也,忠信也。圣与智就矣,仁与义就矣,忠与信就[矣]。作礼乐,制刑法,教此民尔,使之有向也,非圣智者莫之能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者 欲求 竹简 教者 智就 刑法 六德 父子
下载PDF
“《大学》非圣说”析论--关于“圣人之道”的不同诠释及其演变历程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5,共7页
二程开启了《大学》诠释的先河,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把《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做章句集注。自此以后,其被合称为“四书”,并逐渐取代“五经”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朱熹又提出了《大学》为“四书之首”的观点... 二程开启了《大学》诠释的先河,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把《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做章句集注。自此以后,其被合称为“四书”,并逐渐取代“五经”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朱熹又提出了《大学》为“四书之首”的观点,将其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还认为,“格物”是《大学》的核心观念,通过“格物”可以达到“致知”和“穷理”,最终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程、朱均推崇《大学》,认为《大学》为孔子所作,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此并不认同,如杨简、陈确、汪中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学》非圣说”。而他们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他们与程、朱在对“圣人之道”的认识上存在根本性分歧。“《大学》非圣说”是对程朱理学进行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从宋明理学到清代朴学的学术发展历程,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以降中国学术思潮的更替及各学派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人之道 毋意 知行 因材施教
下载PDF
常州庄氏之学与近代疑古思潮之发生 被引量:1
4
作者 萧晓阳 罗时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9-82,共4页
常州庄氏之学开近世疑古之风。庄存与之学融通圣奥,以西汉董仲舒为宗,济以濂洛关闽之学与明代刘宗周一派的心学,在维护王权的思想中包含着变革精神;庄述祖传其学,本原六经,在考证中对经典作出了新的阐释,并开始怀疑经典的真实性;刘逢禄... 常州庄氏之学开近世疑古之风。庄存与之学融通圣奥,以西汉董仲舒为宗,济以濂洛关闽之学与明代刘宗周一派的心学,在维护王权的思想中包含着变革精神;庄述祖传其学,本原六经,在考证中对经典作出了新的阐释,并开始怀疑经典的真实性;刘逢禄在怀疑《左氏春秋》之伪的同时,将今文释经的思想贯穿到诸经之中,动摇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体系。魏源、王闿运承其学,经学疑古之思潮大兴,并开史学疑古一派;亦可知近代湘学、蜀学中尚今文之风皆源于常州之学,肇自庄氏,经凌曙辈传承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融通 稽古阙疑 疑古
下载PDF
卢奇安:无奈的观光客
5
作者 张叶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21-22,共2页
卢奇安有种非圣无法的疾虚妄的精神,他以一种非常诙谐通俗易懂的对话录形式揭露了神灵的不存在,圣人英雄的非道德感和非崇高感,富者的贪婪和贫者的嫉忌,以及哲学家的作茧自缚。然而他写作的目的也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他在将神圣与崇... 卢奇安有种非圣无法的疾虚妄的精神,他以一种非常诙谐通俗易懂的对话录形式揭露了神灵的不存在,圣人英雄的非道德感和非崇高感,富者的贪婪和贫者的嫉忌,以及哲学家的作茧自缚。然而他写作的目的也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他在将神圣与崇高、虚妄与不实打倒在地的时候他并没有为人们树立起一种道德、生活的典范,这就让他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无奈的观光客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奇安 无法 虚妄 观光客
下载PDF
论清代“严绝非圣之书”
6
作者 滕新才 胡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4-67,共4页
清代对不符合传统伦理的"非圣之书"厉行严禁政策,历顺治、康熙、乾隆、嘉庆至近代坚持不懈。这些"非圣之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习俗,但因过分迎合市民口味和审美情趣,内容低俗,与政府"正人心,厚风... 清代对不符合传统伦理的"非圣之书"厉行严禁政策,历顺治、康熙、乾隆、嘉庆至近代坚持不懈。这些"非圣之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习俗,但因过分迎合市民口味和审美情趣,内容低俗,与政府"正人心,厚风俗"的宗旨相悖,其遭禁便成为必然的逻辑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之书” 小说
下载PDF
庄子批判“尧治天下”的文化内涵论析
7
作者 张明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尧在庄子笔下,是完全被批判的对象,这种评判是站在更高境界范畴上来思考统治者治理天下所加于人这一独立个体的本性摧残,认识到一切带有广泛影响的社会行为所具有的对个体和群体的双重危害,它所体现的精神价值要远高于庄子在现实生活中... 尧在庄子笔下,是完全被批判的对象,这种评判是站在更高境界范畴上来思考统治者治理天下所加于人这一独立个体的本性摧残,认识到一切带有广泛影响的社会行为所具有的对个体和群体的双重危害,它所体现的精神价值要远高于庄子在现实生活中对统治者不合作态度所显示的人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尧治天下 批判 思想
下载PDF
《礼记·檀弓》中孔子的“非圣化”形象研究
8
作者 陈逸鸣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7年第4期22-27,32,共7页
记录孔子与"礼"相关的言行是《礼记·檀弓》的重要内容,比起《论语》中的孔子,《檀弓》中的孔子更加宽容待人、和蔼可亲;情真意切,多愁善感,明显呈现出一种亲切生动的"非圣化"形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檀弓》... 记录孔子与"礼"相关的言行是《礼记·檀弓》的重要内容,比起《论语》中的孔子,《檀弓》中的孔子更加宽容待人、和蔼可亲;情真意切,多愁善感,明显呈现出一种亲切生动的"非圣化"形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檀弓》里的孔子,必定比《论语》的更接近于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檀弓》中孔子"非圣化"形象的形成,与其成书的思想文化背景以及先秦散文的发展与成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弓》 孔子 化”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