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矫正的正义”与“正义的矫正”——非刑事司法赔偿制度研究
1
作者 王群 孟久皓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我国于2012年10月对《国家赔偿法》的修订引起了法学界不小的关注。然而,作为国家赔偿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之完善与细化目标未能实现。针对当下赔偿法领域存在的不足和空缺,结合理论与实务的指导与需求,从非刑事司法赔偿... 我国于2012年10月对《国家赔偿法》的修订引起了法学界不小的关注。然而,作为国家赔偿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之完善与细化目标未能实现。针对当下赔偿法领域存在的不足和空缺,结合理论与实务的指导与需求,从非刑事司法赔偿制度之认定、非刑事司法赔偿制度之归责原则、非刑事司法赔偿制度之不足以及非刑事司法赔偿制度之完善等四个方面加以探讨和展开,以促进对"矫正正义"的"正义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正 正义 国家赔偿 非刑
原文传递
暂缓起诉制度再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孙力 刘中发 《法学杂志》 2004年第5期57-59,共3页
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现行立法规定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宽严相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政策依据,现行缓刑制度运行的良好效果和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非刑事化处理的成功做法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 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现行立法规定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宽严相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政策依据,现行缓刑制度运行的良好效果和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非刑事化处理的成功做法为暂缓起诉的施行提供了实践基础。为了保证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的良性运作,必须通过立法科学地确定暂缓起诉的适用对象,合理地设立暂缓起诉的适用条件,有效地发挥并制约检察机关的暂缓起诉决定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缓起诉制度 未成年人 非刑化处理 犯罪 中国 诉讼法
原文传递
非犯罪化的概念界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贾学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8,共6页
国内外关于非犯罪化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立足于我国的刑事法制度,非犯罪化是指立法机关或者司法机关通过立法或者司法活动,将一直以来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不作为犯罪规定或者处理的制度或过程。非犯罪化可分为法律上的非犯罪化和事实上... 国内外关于非犯罪化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立足于我国的刑事法制度,非犯罪化是指立法机关或者司法机关通过立法或者司法活动,将一直以来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不作为犯罪规定或者处理的制度或过程。非犯罪化可分为法律上的非犯罪化和事实上的非犯罪化。法律上的非犯罪化又分为合法化、行政违法化、民事违法化和国家态度中立四种情况;事实上的非犯罪化又可分为追诉上的非犯罪化和审判上的非犯罪化。非犯罪化是与非刑罚化、非刑事化有所区别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犯罪化 非刑罚化 非刑 轻刑化
下载PDF
暂缓起诉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巧芬 刘中发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4S期18-20,共3页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面临着犯罪数量逐年上升的势头,与此相对应,刑事司法资源,特别是检察机关所拥有的办案资源却相对有限。在犯罪上升的态势短时间内难以有效遏制的现实条件下,各地检察机关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立足于合理配置司...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面临着犯罪数量逐年上升的势头,与此相对应,刑事司法资源,特别是检察机关所拥有的办案资源却相对有限。在犯罪上升的态势短时间内难以有效遏制的现实条件下,各地检察机关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立足于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探求能够体现诉讼分流,提高工作效率的新的办案模式。同时,转型时期,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主体低龄化、类型多样化等新的特点,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予以极大关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对未成年人轻微犯罪实行非刑事化处理,已成为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在这种社会和司法背景下,被认为能够有效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缓起诉制度 实践与探索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社会转型时期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司法资源 犯罪数量 检察机关 依法办案 非刑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原因探析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运锋 周静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4年第4期15-22,共8页
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公害。当前,因网络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常突出,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治理应基于刑事对策与非刑事对策两个层面予以展开。在刑事立法上,需降... 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公害。当前,因网络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常突出,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治理应基于刑事对策与非刑事对策两个层面予以展开。在刑事立法上,需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入罪门槛、改革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幅度及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制度;在刑事司法上,需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并需认真关注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政策。在非刑事对策的纬度上,主要是沿着行政监管与民事责任两个纬度强化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网络犯罪 原因 对策 非刑对策
下载PDF
“见危不救”刑法化与非刑法化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伟 熊波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见危不救"事件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进而引发学者针对事件折射下的道德沦丧以及法律规范的软化展开研讨。刑法理论界虽存在的"见危不救"行为刑法化路径详细思考,却未深究"见危不救罪"的思维论证下悖理性... "见危不救"事件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进而引发学者针对事件折射下的道德沦丧以及法律规范的软化展开研讨。刑法理论界虽存在的"见危不救"行为刑法化路径详细思考,却未深究"见危不救罪"的思维论证下悖理性的矛盾所在。采用多元化视角去规范内心规范意义层面的良知,可起到同等效果,却动辄利用严酷的刑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架空。遵照这一价值定位,使用行政法、民法和"鼓励性"政策等多元化规制手段显然更契合公民对法律的期许,最终采用非刑事手段规制"见危不救"行为才是目前立法发展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救 刑法化 非刑化规刺 设立见危不救罪
下载PDF
域外检察职能的类型学分析
7
作者 陈兴生 武艳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在对域外检察职能的发展进行整体性考察时,因为我们无法确保比较研究的周延性和完整性,所以我们选取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类型学研究范式,并将研究的目光落在刑事检察职能与非刑事检察职能两个类别上。我们发现,在刑事检察职能领域,当前... 在对域外检察职能的发展进行整体性考察时,因为我们无法确保比较研究的周延性和完整性,所以我们选取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类型学研究范式,并将研究的目光落在刑事检察职能与非刑事检察职能两个类别上。我们发现,在刑事检察职能领域,当前的协商司法与程序分流成为检察改革的重要背景,因此检察官刑事检察职权的扩张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刑事检察主导效应愈发明显,刑事诉讼领域自由裁量权越来越成为检察官角色的重要特征,包括美国的替代起诉、辩诉交易;法国的公诉替代程序、刑事和解、庭前认罪答辩程序,这些检察职能使得越来越多的案件因为检察官的主导作用被排除在刑事司法大门之外,这些都让检察官们越来越成为刑事诉讼的“守门人”。纵观非刑事检察领域,其检察职能则呈现出复杂而又多元的特点,无论是基于“公共代表人”的定位抑或是“法律守护者”的角色,检察机关在非刑事检察领域,同样表现出独特的魅力。法国、德国的检察官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可以作为主当事人或从当事人,为保护公共秩序而参与到法律规定的案件中,成为公共利益的最后屏障;英美国家的“私人检察总长”理论则将公益代表人的身份延伸至行政公益诉讼领域,以此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除此之外,域外一些国家的检察机关还可以参与到某些特殊领域的监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检察职能 检察职能 非刑检察职能
下载PDF
警司警诫制度与香港青少年犯罪的非刑事化处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华智亚 《青年探索》 CSSCI 2014年第5期33-38,共6页
如何处置青少年犯罪者是应对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关键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香港地区开始建立并实施警司警诫制度,对一部分青少年犯罪者进行非刑事化的处置。警司警诫制度能够有效地阻止犯罪青少年再次犯罪,使他们回归正途,可以让... 如何处置青少年犯罪者是应对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关键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香港地区开始建立并实施警司警诫制度,对一部分青少年犯罪者进行非刑事化的处置。警司警诫制度能够有效地阻止犯罪青少年再次犯罪,使他们回归正途,可以让他们避免受到就业歧视,还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家庭整合,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我国内地探索建立合适的犯罪青少年处置制度过程中,警司警诫制度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警司警诫 非刑 香港
下载PDF
我国证券犯罪立法若干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熊永明 胡祥福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9-181,共3页
我国刑法规定了“证券犯罪”,但从实践来看,我国证券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并未因此得到明显的遏制和规范,这既有立法本身缺陷的原因,也有司法实践操作不力的问题,如立法的滞后,立法的粗疏或超前,立法背离刑法的谦抑性,立法缺乏规定等。... 我国刑法规定了“证券犯罪”,但从实践来看,我国证券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并未因此得到明显的遏制和规范,这既有立法本身缺陷的原因,也有司法实践操作不力的问题,如立法的滞后,立法的粗疏或超前,立法背离刑法的谦抑性,立法缺乏规定等。在司法实践中,立法贯彻有待加强,应建立刑事、行政、民事三位一体的防范手段来对付证券领域里的违法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犯罪 非刑 内幕交易罪 证券交易
下载PDF
行贿罪防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占英 《社会科学论坛》 2002年第6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行贿罪 贿赂犯罪 犯罪预防 刑法 法律完善 非刑预防制度
下载PDF
检察机关非刑事职权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甄贞 郭兴莲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3,共4页
检察机关的非刑事职权是检察职权的组成部分,非刑事职权对于检察定位有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定位于"法律监督"的我国检察机关还是定位于"法律守护人"或"政府律师"的域外检察制度,其对非刑事职权的规... 检察机关的非刑事职权是检察职权的组成部分,非刑事职权对于检察定位有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定位于"法律监督"的我国检察机关还是定位于"法律守护人"或"政府律师"的域外检察制度,其对非刑事职权的规定都直接决定了检察定位的阐释。在西方主要法治国家检察机关或纯粹是作为政府律师的角色出现,或将检察机关偶尔当作咨议部门使用。我国检察机关非刑事职权是出于检察机关的理念定位而衍生出的非刑事职权,检察机关非刑事职权是证实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最为重要的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非刑职权 法律监督 公益代表
原文传递
我国非刑事化处置的路径选择与模式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柳兰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非刑事化处置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凡是能够实现刑罚目的,不予定罪、不予处罚或不予实际监禁的一切实体或程序措施都可纳入非刑事化的范畴。我国刑法犯罪构成较为严格。立法中存在重犯罪,轻刑罚的倾向,司法理念上重实体、轻程序,刑事诉讼... 非刑事化处置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凡是能够实现刑罚目的,不予定罪、不予处罚或不予实际监禁的一切实体或程序措施都可纳入非刑事化的范畴。我国刑法犯罪构成较为严格。立法中存在重犯罪,轻刑罚的倾向,司法理念上重实体、轻程序,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我国非刑事化处置的路径和构建重心在刑法中应当是刑罚的设置和具体运用;在刑事诉讼程序上应当强化和细化程序法的制约功能,增强对刑罚的限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刑 非犯罪化 非刑罚化 犯罪 刑罚
原文传递
受贿犯罪的认定与预防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佑平 胡骁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本文比较和分析我国和世界各国关于受贿犯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基于法律之规定,从刑事和非刑事化诸方面探究对受贿犯罪的预防控制。就受贿犯罪的根源说,更需要从社会综合治理的角度建构这一体系。
关键词 受贿犯罪 化体系 非刑化体系 防控机制
下载PDF
国有资产公益诉讼中的检察官提起非刑事公诉制度
14
作者 杨东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0-112,共3页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特别严重,但是现实中很难看到对此实行司法保护,其中一个制度上的障碍就是没有规定诉权主体。作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检察机关应该以诉人身份对国有资产流失案件提起非刑事公诉;同时,立法机关应该从立法上...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特别严重,但是现实中很难看到对此实行司法保护,其中一个制度上的障碍就是没有规定诉权主体。作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检察机关应该以诉人身份对国有资产流失案件提起非刑事公诉;同时,立法机关应该从立法上赋予检察机关非刑事公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 公益诉讼 非刑公诉权
下载PDF
加强罪错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执行监督的路径探析——以安徽省蚌埠市L检察院为样本
15
作者 安徽未成年人司法综合保护研究课题组 张家敏 《人民法治》 2023年第11期23-27,共5页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刑事化、轻型化和非监禁化替代监禁矫正的刑罚方式,如果对于罪错未成年人的矫正方案不科学,矫正措施不落实,那通过社区矫正使罪错未成年人真正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沦为一句空话。罪错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刑事化、轻型化和非监禁化替代监禁矫正的刑罚方式,如果对于罪错未成年人的矫正方案不科学,矫正措施不落实,那通过社区矫正使罪错未成年人真正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沦为一句空话。罪错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除了具备成年人矫正的普遍性特点外,还有要对心理健康、成长环境、监护人教育等进行关注和引导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刑罚方式 矫正方案 监禁矫正 非监禁化 矫正措施 非刑 安徽省蚌埠市
下载PDF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雅芳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0年第6期92-97,共6页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不论在刑罚领域还是在防控矫治机制上,均应寻求恰当的策略。未成年人犯罪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缺乏正确判断是非能力;另一方...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不论在刑罚领域还是在防控矫治机制上,均应寻求恰当的策略。未成年人犯罪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缺乏正确判断是非能力;另一方面,当代社会纷繁复杂,外界不良诱因太多,难以抵御,使一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为此,对未成年人应倡导非监禁刑等轻刑化措施;依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我国签署的《联合国未成年人司法最低限度》第21条规定,应在条件成熟时建立未成年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确保受过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权益。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对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矫治应采取说理式、抑制式和训练式等方法,从培养其成熟人格入手矫正其人格缺陷。即使有逮捕必要的,也应基于对未成年人权益特殊保障的司法理念,对其慎用逮捕;在继续全面实施"非羁押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可以试点开展未成年人审查逮捕听证制度,创新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建立符合我国未成年人特点的"保释"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一体化 轻刑化 制度研究 犯罪未成年人 非刑 非监禁化 司法实践
下载PDF
“严打”刑事政策与国际上的“非刑事化趋势”
17
作者 李晓明 辛军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刑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刑事法治化的进程与走向。二战后世界许多国家的刑事政策逐步出现了非刑事化的发展趋势,其实这与我国目前进行的“严打”刑事政策并不矛盾。借鉴世界各国经验,我国应当正确认识刑罚本身的局限性,从我国的现... 刑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刑事法治化的进程与走向。二战后世界许多国家的刑事政策逐步出现了非刑事化的发展趋势,其实这与我国目前进行的“严打”刑事政策并不矛盾。借鉴世界各国经验,我国应当正确认识刑罚本身的局限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与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及时调整和完善我国的“严打”刑事政策,并与非刑事化政策相结合,使两者互动互补,确保我国“严打”刑事政策充分发挥其有效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 非刑 严打 法治
下载PDF
前科封存制度在刑事和非刑事领域的适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贵森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9-185,共7页
犯罪前科封存制度在刑事领域和非刑事领域的适用存在理论和实践的分歧,存在法制不统一的矛盾。为此,首先应厘清前科和犯罪记录的关系,分析前科封存的立法目的;其次需对前科制度在刑事领域和非刑事领域的规定及适用进行梳理,在法制统一... 犯罪前科封存制度在刑事领域和非刑事领域的适用存在理论和实践的分歧,存在法制不统一的矛盾。为此,首先应厘清前科和犯罪记录的关系,分析前科封存的立法目的;其次需对前科制度在刑事领域和非刑事领域的规定及适用进行梳理,在法制统一的语境下,探寻前科封存制度在法系内的平衡适用;最后,应结合劳动教养废除后的三元处罚体系向二元处罚体系转变,借鉴犯罪追诉时效制度,构建前科制度从封存到消灭的立法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科封存 领域 非刑领域 前科消灭
原文传递
未成年人身份过错浅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鸿巍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5-52,共8页
"身份过错"是洞悉少年司法相关制度的关键概念之一,全面而准确理解这一术语对于深化少年司法诸核心理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总结身份过错概念及特征、身份过错的沿革及发展、身份过错的类型、身份过错的非刑事化处分... "身份过错"是洞悉少年司法相关制度的关键概念之一,全面而准确理解这一术语对于深化少年司法诸核心理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总结身份过错概念及特征、身份过错的沿革及发展、身份过错的类型、身份过错的非刑事化处分程序等内容的基础上,客观评析我国身份过错非刑事化处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过错 国家亲权 儿童福利 非刑化处分
原文传递
名人嫖娼 众人喊打
20
作者 陶短房 《世界博览》 2013年第18期20-22,共3页
要讨论对“嫖娟的态度”,首先就得谈及对卖淫的态度。 联合国在《消除所有形式对妇女歧视国际公约势中规定了“妇’女自由选择王作权”,并通过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的权威解释。将自愿卖淫包括在“自由选择职业”范畴内,以此为据,... 要讨论对“嫖娟的态度”,首先就得谈及对卖淫的态度。 联合国在《消除所有形式对妇女歧视国际公约势中规定了“妇’女自由选择王作权”,并通过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的权威解释。将自愿卖淫包括在“自由选择职业”范畴内,以此为据,联合国对自愿卖淫的态度,是不视为违法。至少应该“非刑事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嫖娼 名人 自由选择 国际公约 权威解释 非刑 联合国 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