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东宝 马建国 +1 位作者 王文英 曹广智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治疗 10周前后 ,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及空腹血糖 ,然后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治疗 10周前后 ,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及空腹血糖 ,然后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缬沙坦治疗 10周后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 ,分别为(15 0 .6± 4 .6vs 12 5 .6± 10DBP :94 .6± 14 .2vs 80 2± 6 .7,P <0 0 5 ;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前降低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前显著升高 ,分别为 15 .6 4± 3.2 4vs 10 4± 0 5 4和 - 4 .36± 0 4 0vs - 3.82± 0 35 ,P <0 0 5。肱动脉内径的基础值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分别为 3.75± 0 6 3mmvs 4 .2 1± 0 4 2mm和 4 .4 0± 0 2 3mmvs 8.5 4± 0 5 5mm ,P <0 0 5。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降压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胰岛素抵抗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高血压 血管内皮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治乾 李远 肖文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34-2036,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CSF现象的患者11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通心络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硝酸酯类、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通心络组在...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CSF现象的患者112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通心络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硝酸酯类、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浆一氧化氮(NO)、脂联素(APN)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通心络组患者F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血浆NO、APN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的NO、ET-1、APN及FMD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显著改善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通心络胶囊 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一氧化氮 脂联素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缬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莉 徐瑞金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1次/d。治疗8周前后,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测定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化学比色...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1次/d。治疗8周前后,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测定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即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选择2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弱P<0.01,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服用缬沙坦前与正常对照组的NO水平比较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明显的提高P<0.01。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DA活性明显增高(P<0.01),经缬沙坦治疗后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MDA活性明显降低(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缬沙坦治疗后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与NO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1,r=0.798。结论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少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原发高血压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一氧化氮 脂质过氧化物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胫前动脉舒张功能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玲玉 陈翠林 +2 位作者 黄丽娟 刘小华 谢良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以胫前动脉为靶点,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ED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分析左心室肥厚(LVH)与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门诊EH患者307例,选择同期在门诊初诊的正常血压者39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以胫前动脉为靶点,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ED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分析左心室肥厚(LVH)与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门诊EH患者307例,选择同期在门诊初诊的正常血压者3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在入选前测量身高、体质量、心率和血压,测定血生化指标,检查超声心动图,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彩色超声技术,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靶动脉内径的变化率{[加压后内径(D1)-胫前动脉的基础内径(D0)]/D0×100%}为EDD;含服硝酸甘油前后靶动脉内径的变化率{[(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内径(D2)-D0]/D0×100%}为EID。根据LVH的诊断标准[LVMI≥125(男)或≥110g/m2(女)]将EH患者分为非LVH(NLVH,n=217)和LVH(n=90)组。结果 LVH组EDD[(6.99±6.62)%比(8.76±6.69)%、(10.96±7.25)%]和EID[(12.51±9.44)%比(17.19±11.92)%、(18.87±9.09)%]明显低于NLVH和对照组(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D与EID互相影响;LVM、基础内径和高血压病程是EID的影响因素;EID、心率和高血压病程是LVMI的影响因素。结论 EH合并LVH患者的胫前动脉舒张功能明显降低。LVMI与血管舒张功能相关,EDD与EID互相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通心络对高脂血症兔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尹玉洁 张倩 +6 位作者 贾振华 张军芳 王宏涛 魏聪 常丽萍 孙永辉 李彩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高脂血症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给...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高脂血症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给予各药物干预组通心络胶囊0.15、0.3、0.6 g/kg,阿托伐他汀2.5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生化法检测各组血脂(TC、TG、HDL-C、LDL-C)水平变化,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HE染色观察动脉形态学变化,离体血管环检测主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采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动脉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HDL-C、LDL-C和ET-1水平升高(P<0.01),NO水平及主动脉舒张率下降(P<0.01),颈动脉组织PI3K、p-AKT蛋白表达量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水平降低,通心络中剂量组血清TG、LDL-C水平降低(P<0.05,P<0.01);通心络高、中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ET-1水平下降,NO水平及主动脉舒张率升高(P<0.05,P<0.01),颈动脉组织PI3K、p-AKT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P<0.01)。结论通心络能够改善高脂血症兔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具体机制与其激活PI3 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通心络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一氧化氮 P13K/AKT
原文传递
血必净对糖尿病足围手术期老年患者COX-2水平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顾珮瑜 刘平 +3 位作者 马静 王琼英 盛静 胡玲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环氧合酶(COX)-2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血必净对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例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在截肢术前随机分为血必净组及...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环氧合酶(COX)-2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血必净对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例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在截肢术前随机分为血必净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tid,持续治疗7 d。检测2组患者在术前(0d)、术后第1天(1 d)、第7天(7 d)COX-2水平及内皮性依赖舒张功能(EDD)、内皮素-1(ET-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并进行比较。结果:(1)同时段2组比较:0d及1 d 2组COX-2水平、EDD、ET-1、sEPCR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血必净组COX-2、ET-1、sEP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2)术后1 d对照组与血必净组EDD、COX-2、ET-1、sEPCR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 d则COX-2、ET-1、sEPCR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EDD较术前升高(P<0.05)。(3)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后老年患者COX-2水平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r=-0.758,P<0.01)。结论:血必净可改善老年患者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后的血管功能;血必净对老年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与调控血浆COX-2表达从而减轻内皮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老年糖尿病足 环氧合酶-2 可溶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金辉 刘佳 邢昌赢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0期695-698,共4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名,行心脏彩超检查,以肺动脉收缩压(PASP)≥35mmHg的为肺动脉高压组(PA...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AH)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名,行心脏彩超检查,以肺动脉收缩压(PASP)≥35mmHg的为肺动脉高压组(PAH组),PASP<35 mmHg的为无肺动脉高压组(无PAH组),分别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在透析间期测量2组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人血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结果 60例患者17人存在PAH(28.3%),PAH组和无PAH组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与干体质量比值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检测PAH组和无PAH组FMD分别为(12.2±1.3)%和(6.9±1.2)%,ADMA分别为(2.97±0.31)μmol/L和(2.10±0.29)μmol/L,采用协方差分析法矫正可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的其他因素后,得出FMD和ADMA在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F=63.8,P<0.001,F=16.832,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质量分数(LVMI)(B=0.037,P=0.043)和ADMA(B=9.519,P=0.006)是MHD患者并发PAH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MHD合并PAH的患者存在显著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LVMI和人血ADMA是MHD患者并发PAH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肺动脉高压 内皮细胞 功能紊乱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对肥胖伴高血糖患者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旅云 刘坤申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2004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对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正常体重(NW )组 81例 ,单纯肥胖 (Ob)组 14 0例 ,肥胖伴高血糖 (Ob +HG)组 97例。测定体质指数 (BMI)、腰臀围比 (WHR)、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 (FBG和FIns)...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对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正常体重(NW )组 81例 ,单纯肥胖 (Ob)组 14 0例 ,肥胖伴高血糖 (Ob +HG)组 97例。测定体质指数 (BMI)、腰臀围比 (WHR)、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 (FBG和FIns)及餐后血糖和胰岛素 (2hBG和 2hIns)。采用稳态模式法评价胰岛素抵抗 (HOMA IR)和 β细胞功能 (HOMA β)。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测定肱动脉对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 (EDD)及硝酸甘油的扩张反应。 结果 与Ob组比较 ,Ob +HG组WHR、血压、甘油三酯 (TG)、FIns、2hIns和HOMA IR等显著升高 ,HOMA β明显降低 ,并伴有EDD所标志的血管内皮功能显著下降。相关分析显示 ,β细胞功能与EDD在Ob +HG组呈显著正相关 (r=0 2 5 9,P <0 0 5 ) ,在Ob组和NW组无显著相关。在对Ob +HG组影响EDD的因素进行控制后 ,EDD仍与 β细胞功能显著相关 (r =0 4 5 8,P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 β细胞功能的主要因素在Ob +HG组为FBG、FIns和EDD ,在Ob组为FBG和HOMA IR。 结论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肥胖者 β细胞功能衰退 ,引发 2型糖尿病 (T2DM )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胞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高血糖 肥胖 胰岛分泌功能 患者 血压 影响 IR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及胰岛素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柳岚 陆泽元 +2 位作者 邵豪 陈小珠 邹钢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观察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以及胰岛素治疗对两者的影响。方法妊娠糖尿病31人及正常孕妇27人。经体格检查、血糖、... 目的观察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以及胰岛素治疗对两者的影响。方法妊娠糖尿病31人及正常孕妇27人。经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hs-CRP反映血管炎症状态,肱动脉超声评价FMD。追踪观察3个月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妊娠糖尿病组与正常孕妇组比较FMD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糖尿病组治疗前后FMD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FMD与CRP、SBP、FPG、TC、DBP和HOMA-IR呈高度负相关关系(P<0.01),与LDL-C和HbA1C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FMD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CRP、HOMA-IR、FPG、TC和SBP(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存在FMD障碍和血清CRP水平升高且FMD与患者血清CRP水平呈负相关;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妊娠糖尿病受损的FMD及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高敏C反应蛋白 胰岛素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B对高脂血症兔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旭敏 沈伟 +3 位作者 倪唤春 罗心平 施海明 范维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 B(镁盐)对高脂血症兔受损的内皮结构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纯种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及治疗组,通过血管多普勒的方法测定兔髂总动脉内血流平均峰值速度(APV)的变化以评价内皮依...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 B(镁盐)对高脂血症兔受损的内皮结构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纯种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及治疗组,通过血管多普勒的方法测定兔髂总动脉内血流平均峰值速度(APV)的变化以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取胸主动脉标本分别送电镜、光镜检查以观察各组动物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形态学检查显示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减轻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壁结构的损害;血管多普勒检测显示注射乙酰胆碱后正常组、高脂组、治疗组的 APV 比值分别为1.10±0.20、1.65土0.69、1.15±0.37,治疗组与高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改善异常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论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改善高脂血症所致的内皮结构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多酚酸 B 内皮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下载PDF
缬沙坦氢氯噻嗪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勇 常宇锋 刘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7年第9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缬沙坦/氢氯噻嗪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24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口服,观... 目的:探究缬沙坦/氢氯噻嗪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24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口服,观察组则给予缬沙坦/氢氯噻嗪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并对治疗前后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EDD及IMT水平均无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EDD明显增高,IMT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并改善肱动脉内皮功能,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缬沙坦/氢氯噻嗪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延迟干预对野百合碱诱发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敏烈 谢良地 +2 位作者 李宏亮 郑苏梨 王华军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1-837,共7页
背景归巢于肺动脉高压(PAH)模型大鼠体内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能诱导分化为内皮样细胞,ADMSC延迟干预野百合碱诱导的PAH大鼠,可以显著改善肺小动脉重构。目的进一步观察ADMSC延迟干预对野百合碱诱导PAH大鼠肺小动脉功能的影响。方... 背景归巢于肺动脉高压(PAH)模型大鼠体内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能诱导分化为内皮样细胞,ADMSC延迟干预野百合碱诱导的PAH大鼠,可以显著改善肺小动脉重构。目的进一步观察ADMSC延迟干预对野百合碱诱导PAH大鼠肺小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从SD大鼠腹股沟皮下脂肪分离培养ADMSC。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30)、PAH组(野百合碱诱导,n=30)和ADMSC延迟干预组[ADMSC-DI组(n=30),于野百合碱诱导后2周,经左颈外静脉一次性给予ADMSC(1×106)]。于ADMSC移植后1、2、3周,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采用离体血管张力法检测肺小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EDdR)、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DiR)以及收缩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野百合碱后3、4、5周,PAH组大鼠MPAP明显升高[(26.9±0.9,n=10)比(14.8±1.0,n=10);(32.2±0.7,n=8)比(15.2±1.0,n=10);(36.3±0.8,n=8)比(15.5±1.0,n=10)mm Hg,均P<0.05],肺小动脉EDdR和EDiR明显减弱[pD2(EDdR):(4.85±0.29)比(8.12±0.48);(3.22±0.61)比(7.93±0.50);(3.16±0.52)比(7.85±0.63);pD2(EDiR):(6.28±0.38)比(8.64±0.35);(5.40±0.55)比(8.58±0.41);(4.79±0.51)比(8.47±0.47);均P<0.05];与PAH组比较,ADMSC延迟移植后1、2、3周,ADMSC-DI组大鼠MPAP明显降低[(17.7±1.1,n=10)比(26.9±0.9,n=10);(21.9±0.9,n=10)比(32.2±0.7,n=8);(22.4±0.9,n=10)比(36.3±0.8,n=8)mm Hg;均P<0.05],肺小动脉EDdR增强[pD2(EDdR):(8.08±0.37)比(4.85±0.29);(6.21±0.67)比(3.22±0.61);(5.74±0.41)比(3.16±0.52)均P<0.05];肺小动脉EdiR也明显增强[pD2(EDiR):(8.16±0.23)比(6.28±0.38);(7.01±0.30)比(5.40±0.55);(6.89±0.23)比(4.79±0.51);均P<0.05]。ADMSC-DI组延迟移植后2、3周与延迟移植后1周比较,MPAP明显增高,肺小动脉EDdR和EDiR明显减弱。结论 ADMSC延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野百合碱诱导大鼠的肺动脉高压,并改善受损的肺小动脉EDdR和ED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肺动脉高压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规律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丽琼 岳文胜 +6 位作者 邹媛 王亚萍 熊云涛 严宗逊 顾鹏 张青 蒋冰蕾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4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规律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运动试验组(n=58)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单纯糖尿病常规治疗,运动试验组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规律有氧运动锻炼(快步走、慢跑、太极拳... 目的探讨规律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运动试验组(n=58)和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单纯糖尿病常规治疗,运动试验组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规律有氧运动锻炼(快步走、慢跑、太极拳及游泳等),比较经过6个月有氧运动锻炼后的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的差异以及运动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自身6个月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规律有氧运动后,运动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体重、BMI、腰臀比和甘油三酯(TG)较有氧运动前下降(P<0.05),肱动脉FMD提高[(6.45±2.83)%vs.(5.20±2.61)%,P=0.019],肱动脉NMD没有变化[(13.78±7.30)%vs.(12.99±6.32)%,P=0.413];与对照组比较,运动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体重、BMI和TG低于对照组(P<0.05),肱动脉FMD高于对照组[(6.45±2.83)%vs.(5.37±2.29)%,P=0.033],NMD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13.78±7.30)%vs.(12.67±7.09)%,P=0.245];未进行有氧运动锻炼的对照组在6个月前后FMD和NMD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重,对提高内皮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有氧运动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原文传递
慢性心衰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红漫 孙晓兰 许其倓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心衰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常规测定8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随着心功能的改善,NO水平... 目的:研究心衰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常规测定8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随着心功能的改善,NO水平上升,ET、AngⅡ水平下降,(P<0.01),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内皮功能随着心衰程度的改善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治疗前 血管内皮功能不全 血流介导 心衰 功能 临床意义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治疗后 内皮素(ET)
下载PDF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低减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晓华 刘士莹 +1 位作者 曹丽 张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低减(1GT)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贝那普利10~20mg/d治疗高血压合并IGT患者40例,共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低减(1GT)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贝那普利10~20mg/d治疗高血压合并IGT患者40例,共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一氧化氮(NO)的变化,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贝那普利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计算其舒张内径的变化率(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下降(P〈0.01),舒张压、FINS、HOMA—IR下降(P〈0.05),血浆NO水平、D升高(P〈0.05)。治疗前后D变化值(AD)分别与FINS、HOMA—IR、NO及它们的变化值AFINS、AHOMA—IR、ANO相关。结论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IGT患者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耐量 贝那普利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下载PDF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海龙 李雷 +3 位作者 杨荣礼 李平静 郝敬波 李东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599-602,共4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科就诊的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7例,完成本研究127例,随机分为氢氯噻嗪组60例及厄贝...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科就诊的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7例,完成本研究127例,随机分为氢氯噻嗪组60例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67例。2组患者每日晨起分别口服氢氯噻嗪25 mg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连续12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氢氯噻嗪组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治疗后收缩压[(156.49±9.10)mmHg vs.(126.37±8.12)mmHg,(157.26±8.91)mmHg vs.(124.46±8.07)mmHg]、舒张压[(98.73±5.54) mmHg vs.(77.65±5.42)mmHg,(99.54±5.38)mmHg vs.(76.36±5.71)mmHg]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5.37±0.91)%vs.(6.79±1.08)%,P<0.01]提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16±0.25)mm vs.(1.03±0.20)mm,P<0.05]降低。与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患者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5.56±0.99)%vs.(6.79±1.08)%,P<0.01]提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15±0.19) mm vs.(1.03±0.20)mm,P<0.05]下降。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降压的同时可以改善肱动脉内皮功能、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高血压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糖耐量减低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进 韦建瑞 +1 位作者 郭顺华 蒋作锋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 (IGT)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2例糖耐量减低患者 ,测定血一氧化氮、内皮素的水平 ,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右肱动脉在静息时 (基础内径 )、反应性充血 (流量介导血管舒张 )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时 (含...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 (IGT)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2例糖耐量减低患者 ,测定血一氧化氮、内皮素的水平 ,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右肱动脉在静息时 (基础内径 )、反应性充血 (流量介导血管舒张 )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时 (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 )舒张末期内径。取 34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糖耐量减低组血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 0 0 1) ,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 0 0 1) ,肱动脉流量介导血管舒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 0 0 1) ,而两组间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程度和基础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结论 IGT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NO水平显著降低 ,ET水平显著升高 ,提示糖耐量减低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及内皮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糖耐量减低患者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血管舒张 内皮 介导 肱动脉 目的观 水平 结论
下载PDF
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致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满清 陈景开 +1 位作者 周辽军 赵秋良 《中国微循环》 2004年第3期160-161,169,共3页
目的观察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致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 ,随机分为三组。同型半胱氨酸组腹腔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溶液(100mg·kg-1·d-1) ;叶酸组先以含叶酸(100mg·kg-1·d -1)... 目的观察叶酸对同型半胱氨酸致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 ,随机分为三组。同型半胱氨酸组腹腔内注射同型半胱氨酸溶液(100mg·kg-1·d-1) ;叶酸组先以含叶酸(100mg·kg-1·d -1)饲料喂食一周 ,余同同型半胱氨酸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16周末 ,测血清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扫描电镜检查颈总动脉内皮细胞并测定离体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叶酸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低于同型半胱氨酸组(P<0.0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叶酸组内皮细胞表面收缩减轻 ,血管内皮依赖的舒张反应损伤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下载PDF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洪长江 林朴卿 张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562-6563,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F)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高龄EH患者80例,根据MAU分为四组:MAU 0~50 mg/L 18例为A组;MAU 51~100 mg/L 20例为B组;MAU10...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F)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高龄EH患者80例,根据MAU分为四组:MAU 0~50 mg/L 18例为A组;MAU 51~100 mg/L 20例为B组;MAU101~150 mg/L 22例为C组;MAU>150 mg/L 20例为D组,比较各组间EDF、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数目差异,分析MAU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四组EDF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4.11,P<0.05),随MAU增高,EDF逐步降低,MAU与EDF呈负相关(r=-0.584,P<0.05);四组颈总动脉的IMT、斑块数量比较差异显著(F=1.22,2.35,P<0.05),随MAU增高,颈总动脉IMT逐步增高,斑块数量逐步增多,MAU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数量呈正相关(r=0.612,0.551,P<0.05)。结论 MAU与血管EDF呈负相关,随MAU增高,EDF逐步降低,与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随MAU增高,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颈总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向东 朱桂华 +1 位作者 江玉玲 邵子翼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9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粥样斑块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松龄血脉康治疗组和吲达帕胺治疗组各36例,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36)。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粥样斑块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松龄血脉康治疗组和吲达帕胺治疗组各36例,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n=36)。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rouse积分及心脏超声。对血脉康组、吲达帕胺组分别在治疗3个月、1年后复查血压和心脏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脉康组和吲达帕胺组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颈动脉内中膜增厚(P<0.05),并出现左室增厚。血脉康组和吲达帕胺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及逆转左室肥厚方面作用相同(P>0.05),但血脉康在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作用优于吲达帕胺组(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外,还能逆转心脏和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龄血脉康 高血压 动脉 左心室肥大 高血压病患者 逆转左室肥厚 松龄血脉康 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 吲达帕胺 斑块发生率 心脏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