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0例超声表现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耿京 唐军 +2 位作者 杨振娟 李颖娜 崔恒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结合临床表现及阴道超声特点,以协助术前对宫腔内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10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阴道超声检查图像并进行分析,观察其超声特征。结果...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结合临床表现及阴道超声特点,以协助术前对宫腔内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10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阴道超声检查图像并进行分析,观察其超声特征。结果患者年龄24~64岁(平均45.9岁),8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2例不孕。超声表现:4例病灶位于宫腔下段至宫颈内口,5例位于宫腔内,1例位于宫角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7例病灶测出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0.33~0.71。结论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宫腔内病变,临床上需与子宫内膜癌、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相鉴别,通过超声检查病灶的回声、部位及血流信号并结合临床表现可协助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息肉肌瘤 宫腔内病变 阴道超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古雅丽 李新敏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于宫腔镜下未能确诊,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息肉样腺肌瘤15例,由富含平滑肌组...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于宫腔镜下未能确诊,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息肉样腺肌瘤15例,由富含平滑肌组织的基质包绕大小和形态不等的子宫内膜腺体,但无不典型性改变;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2例,由杂乱无章的不规则腺体构成,具有明显的腺体结构复杂性和细胞非典型性,可见鳞状上皮化生。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具有特异的病理特征,为良性病变,但是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存在低度恶性潜能,需完整切除肿物,防止复发,且应严密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肌瘤 典型性息肉肌瘤 病理分析
下载PDF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古雅丽 李新敏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4-365,369,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年龄24~62岁,其中3例行子宫全切及双附件切除术,9例宫腔镜下行肿瘤单纯切除术。镜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年龄24~62岁,其中3例行子宫全切及双附件切除术,9例宫腔镜下行肿瘤单纯切除术。镜下肿瘤由增生紊乱的分支状子宫内膜腺体构成,有明显的结构复杂性和细胞非典型性,细胞非典型性从不明显到非常明显;间质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其中9例可见灶状鳞状上皮化生,2例周围腺体有灶状不典型增生。免疫组化示间质细胞SMA和desmin弥漫或局灶(+),周围腺体CD10(-),腺上皮ER和PR弥漫(+);p53(-);Ki-67阳性率为12%。随访10例,时间3个月至4年,均无复发;2例失访。结论子宫内膜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具有特异的病理学特征,其临床为良性过程,但是存在低度恶性潜能,治疗为完整切除肿物且临床严密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息肉肌瘤 子宫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韦玮 石群立 +4 位作者 周晓军 武卫平 李凤山 马恒辉 周航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1例APA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部分辅以免疫表型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5岁,其中9例发生于绝经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1例APA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部分辅以免疫表型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5岁,其中9例发生于绝经前。临床主要表现为宫腔占位,宫颈内口赘生物和不规则阴道出血。光镜下肿瘤呈纤维肌性间质中出现腺上皮细胞轻度到非常明显非典型性及结构复杂的子宫内膜样腺体。免疫表型:间质细胞SMA弥漫强阳性表达,desmin局灶阳性,CD10局灶阳性;腺上皮及间质细胞ER、PR均强阳性;Ki-67少量散在阳性表达,p53阴性。维多利亚蓝染色:间质胶原纤维红色,弹力纤维蓝色,平滑肌纤维黄色。随访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APA是一种罕见的子宫上皮和间叶混合性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抗体标记。须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Müllerian混合瘤、腺纤维瘤和腺肉瘤、子宫内膜息肉等鉴别。病变彻底切除是治疗APA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典型性息肉肌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3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恂 王沁洁 +1 位作者 王玉珏 高雪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特殊的良性宫腔内占位性病变,...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特殊的良性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在组织学上分为典型的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和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存在恶变倾向,50岁及以上的妇女患息肉样腺肌瘤发生恶变的机率高于50岁以下妇女。阴道异常流血和排液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优势。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在临床上虽然不常见,但具有恶变倾向,老年息肉样腺肌瘤患者恶变率较年轻者高。对宫腔有占位或阴道不规则流血,特别是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应积极行宫腔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肌瘤 典型性息肉肌瘤 癌变 宫腔镜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秦桂萍 华玉兰 +2 位作者 侯海娜 齐淋喆 王亚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本组8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8~53岁,中位年龄43.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本组8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8~53岁,中位年龄43.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及宫腔镜示疑为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增生性子宫内膜样腺体不规则散布于富含平滑肌的纤维性间质中;其中1例腺体结构复杂,腺上皮细胞轻~中度非典型性,为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7例为息肉样腺肌瘤。免疫组化:间质细胞SMA和desmin弥漫(+)。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上皮和间叶组织混合的良性肿瘤,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具有复发倾向及恶变潜能,在活检标本中需与子宫内膜癌侵及肌层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肌瘤 典型性息肉肌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5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爱娇 《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17-318,共2页
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是由非典型性或复杂结构的子宫内膜样腺体及平滑肌成分组成的病变,生物学行为通常良性,其形态学较复杂,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全文分析5例AP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发生在绝经前;组织学上4例纤维... 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是由非典型性或复杂结构的子宫内膜样腺体及平滑肌成分组成的病变,生物学行为通常良性,其形态学较复杂,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全文分析5例AP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发生在绝经前;组织学上4例纤维肌性间质中出现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体,1例出现明显恶性转化。5例患者预后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典型性息肉肌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8
作者 汪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1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5年来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7例并分析其中临床和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为37—75岁,平均53岁,其中4例为绝经妇女、1例为不孕妇女。组... 目的:探讨子宫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5年来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7例并分析其中临床和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为37—75岁,平均53岁,其中4例为绝经妇女、1例为不孕妇女。组织学上6例为良性、1例为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免疫表型:6例上皮成分ER、PR、CK(L)阳性表达、间质成分sMA、Actin阳性表达、ki-67、p53阳性,腺体周围CD10阴性,其中1例腺体周围CD10呈弱阳性。结论:息肉样腺肌瘤(PA)和不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均属于良性范畴。后者因上皮有轻度或中度不典型的腺体。部分有鳞状上皮化生。应称不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在临床上有恶性潜能。故应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肌瘤 典型性息肉肌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燕 刘福兴 +1 位作者 卢婷 叶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496-498,50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方法收集和观察6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6例患者年龄33—53岁,平均43.5岁。主诉月经量增多、阴道异常出血,B超检查偶然发现。肿瘤最大径2~5cm,平均...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方法收集和观察6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文献。结果6例患者年龄33—53岁,平均43.5岁。主诉月经量增多、阴道异常出血,B超检查偶然发现。肿瘤最大径2~5cm,平均2.6cm。3例位于子宫体部,1例位于子宫下段,2例位于子宫底部。肿瘤形态主要表现为复杂的分支腺管状结构,4例见鳞化,2例见腺腔内红染颗粒样坏死物。1例癌变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随访时间1~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多数临床经过良好,少数APA进展为子宫内膜样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息肉肌瘤 子宫 分子病理学
下载PDF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静 刘从容 石新兰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APA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部分辅以免疫表型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5.3岁,其中5例发生于绝经前,2例有不孕症,临床主要表...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APA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部分辅以免疫表型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5.3岁,其中5例发生于绝经前,2例有不孕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宫腔占位。光镜下肿瘤由具有复杂结构的子宫内膜样腺体及良性纤维肌性成分组成,腺上皮细胞轻度到非常明显的非典型性。免疫表型:间质平滑肌成分SMA(+),Desmin(+),CD10(-);子宫内膜腺体ER和PR均(+);p53(-),Ki67增生指数10%-20%。术后随访6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 APA是一种少见的子宫体上皮和间叶混合性肿瘤,尤其需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浸润肌层鉴别。绝经后APA患者可合并子宫内膜癌。病变彻底切除并随访、必要时切除子宫是治疗APA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典型性息肉肌瘤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李君 郭凌川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94-495,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认识,积累诊治经验。方法对苏州大学附一院1例APA及国内已报道APA21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多为年轻育龄女性,肿瘤由增生的内膜腺体和平滑肌组成,除1例合并内膜癌患者死...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认识,积累诊治经验。方法对苏州大学附一院1例APA及国内已报道APA21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多为年轻育龄女性,肿瘤由增生的内膜腺体和平滑肌组成,除1例合并内膜癌患者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经过良好。结论APA主要需与高分化子宫内膜腺癌鉴别,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到低度恶性之间,临床处理需结合年龄及生育情况而定,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息肉肌瘤 子宫内膜 病理
下载PDF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12
作者 张琪 赵华 张智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2例为绝经前女性,1例60岁。肿...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2例为绝经前女性,1例60岁。肿瘤2例位于子宫体,1例位于宫体下段。2例行息肉切除术,1例行子宫切除术。组织学表现为腺上皮呈不同程度增生,并伴有一定异型性,3例均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灶;肿瘤间质主要为增生的平滑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病例间质细胞均显示SMA和Desmin阳性,腺体显示ER和PR阳性。随访10~54个月,患者均无瘤健在。结论: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具有特征性组织结构:平滑肌纤维间质中出现具有细胞学异型性的复杂增生的腺体,需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鉴别。典型的病例临床过程良好,部分病例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病变可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息肉肌瘤 子宫内膜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健 吴霞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73-375,共3页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又称腺肌瘤性息肉,占子宫内膜息肉的1.3%-8.0%,属于混合性苗勒管肿瘤,根据腺上皮有无异型性,分为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与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恶变可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又称腺肌瘤性息肉,占子宫内膜息肉的1.3%-8.0%,属于混合性苗勒管肿瘤,根据腺上皮有无异型性,分为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与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恶变可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1分类1996年,Longacre等[1]研究了55例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病理切片,提出了结构指数的概念:病变中含分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典型性息肉肌瘤 雌激素 高分子量钙结合蛋白 宫腔镜
下载PDF
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子宫内膜不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一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回允中 沈丹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性息肉肌瘤 低度恶潜能 病理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宫腔镜联合激素治疗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尹玲玲 王纪云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8期8-10,78,共4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激素治疗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疗效,初步研讨宫腔镜联合激素治疗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明确诊断为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患者资料,选取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典型息肉样腺肌...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激素治疗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疗效,初步研讨宫腔镜联合激素治疗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明确诊断为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患者资料,选取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1例(宫腔镜治疗)、观察组41例(宫腔镜联合激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月经失血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VEGF)、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12个月后妊娠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月经失血评分、子宫内膜厚度、VEGF、LH、FS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月经失血评分(53.68±6.12)分和子宫内膜厚度(6.15±1.05)mm、血清LH(38.36±4.42)U/L、FSH(30.51±3.02)U/L、VEGF(70.56±9.76)ng/L、并发症发生率(2.44%)和复发率(4.88%)均低于对照组,妊娠成功率(39.0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激素治疗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能显著减少子宫异常失血,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降低复发风险,提高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激素 子宫典型性息肉肌瘤 激素
下载PDF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宝宝 刘辉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经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PA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P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经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APA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表现,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及预后等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6例APA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如下。①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发病年龄为23~59岁[(40.8±10.7)岁];15例为绝经前女性,1例为绝经后女性。②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异常阴道流液、尿频与尿痛、盆腔包块分别为12、2、1及1例。③术前合并症:术前合并≥1种合并症,如不孕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等为11例,其余5例无合并症。④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宫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为3例;提示子宫内膜回声欠均匀、泡状液性暗区、宫腔内血流信号丰富,未见确切占位为5例;提示宫腔内占位位于宫腔中下段,宫腔内血流信号丰富为8例。⑤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APA伴子宫恶性肿瘤及其癌前病变为5例,其中APA伴子宫内膜灶性癌变、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子宫内膜癌肉瘤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为2、1、1与1例;而APA伴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以及单纯性APA伴鳞状上皮化生,分别为1、1与9例。⑥治疗及随访:6例接受子宫切除术;10例接受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其中,6例有生育要求,术后仅1例自然妊娠,但是最终流产,其余5例均未妊娠。对16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1例失访,对其余15例随访7~8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尚未见APA复发。结论APA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常合并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诊断困难,需根据术后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肌瘤 子宫内膜典型性息肉肌瘤 病理学 临床 子宫切除术 宫腔镜检查 预后 女(雌)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介入术后嵌顿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乌兰 李兵 +2 位作者 袁冬存 曹雪 王盼盼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1-742,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间歇性下腹部疼痛伴阴道流血10个月余,加重10余天”入院。查体:子宫形态饱满,如孕12周大小,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及异常。既往未育,半年前曾行诊刮术提示子宫内膜轻度非典型增生。入院后查盆腔MRI... 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间歇性下腹部疼痛伴阴道流血10个月余,加重10余天”入院。查体:子宫形态饱满,如孕12周大小,质硬,活动可,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及异常。既往未育,半年前曾行诊刮术提示子宫内膜轻度非典型增生。入院后查盆腔MRI示:子宫明显增大,为16 cm×12 cm×9 cm,宫腔内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厚度约3.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典型性息肉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磁共振 介入 嵌顿
下载PDF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合并腺肌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朱峥艳 《当代医学》 2010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2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综合分析。结果2例均为生育期妇女。肿瘤1例位于宫颈管,1例位于宫体。组织学上,不规则腺体呈息肉状增生,细胞具有非典型性,间质可见平滑肌和纤...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2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综合分析。结果2例均为生育期妇女。肿瘤1例位于宫颈管,1例位于宫体。组织学上,不规则腺体呈息肉状增生,细胞具有非典型性,间质可见平滑肌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其中1例可见典型桑葚状化生。2例均合并息肉下方肌层内腺肌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病例间质均显示SMA和Desmin(+),腺体显示ER和PR(+),p53(-),Ki-67增生指<10%。2例均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非典型性息肉状腺肌瘤具有特征性组织结构:即在平滑肌纤维间质中出现复杂增生的腺体。典型的病例临床过程良好,部分病例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病变可复发,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息肉肌瘤 子宫内膜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典型性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27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任健 吴霞 张立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5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6年2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子宫内膜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B超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40岁以上23例,绝经者...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6年2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子宫内膜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B超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27例患者中,40岁以上23例,绝经者占51.9%。48.1%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25.9%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55.6%的患者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27例患者均经宫腔镜手术切除病灶,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其中4例腺体呈不同程度增生。术后随访26例患者6~7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息肉样腺肌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阴道超声可提高疾病检出率,首选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典型性息肉肌瘤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王宝 金凤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8期79-79,共1页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nomyomas,APA)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7例APA进行临床、大体、光镜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22~49岁),以不孕和阴道异常出血为主...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nomyomas,APA)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7例APA进行临床、大体、光镜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22~49岁),以不孕和阴道异常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显示结构复杂的子宫内膜腺体和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的平滑肌或(肌)纤维母细胞的双向增生,随访5个月~10年。结论子宫APA是非常少见的子宫体病变,大多数临床经过呈良性,部分病例具低度恶性潜能和潜在复发性,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息肉肌瘤 子宫肿瘤 病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