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股市“股票名称变更”的市场反应——基于“非事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皮天雷 杨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4X期94-97,共4页
我们研究了从1999年发生股票名称变更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结果发现: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经济意义,不包含新信息的股票名称变更这种“非事件”可以像具有经济意义,包含新信息的“事件”那样引起股价的显著波动,而且投资者对这种波动往往... 我们研究了从1999年发生股票名称变更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结果发现: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经济意义,不包含新信息的股票名称变更这种“非事件”可以像具有经济意义,包含新信息的“事件”那样引起股价的显著波动,而且投资者对这种波动往往还表现出过度反应。这种股价波动可能与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有关,从本质上说是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的效率损失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股票市场 上市公司 股票名称变更 股票价格 事件 事件研究法
下载PDF
从非事件到事件:一个真实现场的设定——比尔·尼科尔斯关于纪录片创作论述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平 张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早在弗拉哈迪时期就开始了关于纪录片原则的创作尝试,弗拉哈迪认知基点是在重建现场;格里尔逊则是干预性的"创造性的处理现实";克拉考尔强调基于影像本身的物质形态单纯性,维尔托夫则主张摄影机的而非人的注视;巴赞立足完整性... 早在弗拉哈迪时期就开始了关于纪录片原则的创作尝试,弗拉哈迪认知基点是在重建现场;格里尔逊则是干预性的"创造性的处理现实";克拉考尔强调基于影像本身的物质形态单纯性,维尔托夫则主张摄影机的而非人的注视;巴赞立足完整性,提出其关于真实的三大原则;而尼科尔斯则针对摄影机所面对的对象真实问题,强调了导演面对对象真实的非表现性尊重,其中基点就是:告知与观看。本文以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的相关论述为参照,就BBC制作的设定场景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和《鲁坪事儿》等几部纪录片创作,从倾向性、连续现实的一致性和一种田野的还原:观看等层面,对纪录片创作中从告知到观看这一前提基础作出梳理,以求从一个侧面探讨纪录片创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尔·尼科尔斯 纪录片 事件 现场
下载PDF
包含名宾心理动词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红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上界定出的一对语法语义范畴。在句法层面上,事件句、非事件句和构句成分有相互的选择关系。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心理动词的语义表现为属性义和非属性义。当心理动词表现为属性义时,由心理动词作... 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上界定出的一对语法语义范畴。在句法层面上,事件句、非事件句和构句成分有相互的选择关系。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心理动词的语义表现为属性义和非属性义。当心理动词表现为属性义时,由心理动词作谓语述语构成的句子是非事件句;当心理动词表现为非属性义时,由心理动词作谓语述语的句子是事件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事件 认知语言学 语义功能语法 心理动词 属性义 属性义 指数 句法结构
下载PDF
汉英翻译中非事件化的名词化方式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华文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56,共4页
汉英翻译这种跨语表达也如同单语表达一样会运用名词化方式。英语译文对汉语原文事件的名词化方式的非事件化实现主要有两种:如果一个独立的名词性成分可以完成非事件化过程,那么就称作完全名词化;如果名词化需要其他成分诸如动词、... 汉英翻译这种跨语表达也如同单语表达一样会运用名词化方式。英语译文对汉语原文事件的名词化方式的非事件化实现主要有两种:如果一个独立的名词性成分可以完成非事件化过程,那么就称作完全名词化;如果名词化需要其他成分诸如动词、介词或形容词来完成的话,这种非事件化就是不完全或部分名词化。原文事件的形态一句法表现经过译文的名词化之后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化,从原来的句法谓语成分转变为了主语、宾语等名词性句法成分,而语用功能也由原来的述谓性功能转变为修饰性或指涉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翻译 事件 名词化
原文传递
汉语形名组合的语义分析与识解——基于物性结构的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50,共9页
形容词并不直接修饰名词本身,而是修饰与名词相关的事物或事件,此类现象称为"非事件强迫"。本文在生成词库理论提出的物性结构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着重探讨语义上并不直接相关的两个成分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和动因以及这... 形容词并不直接修饰名词本身,而是修饰与名词相关的事物或事件,此类现象称为"非事件强迫"。本文在生成词库理论提出的物性结构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研究,着重探讨语义上并不直接相关的两个成分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原因和动因以及这一组合的语义分析和识解的过程。本研究将有助于计算机准确地理解这类组合并提供正确的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名组合 事件强迫 物性结构 语义识解
下载PDF
桂北龙胜花岗岩体LA-ICP-MS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缑雪清 冯佐海 +5 位作者 肖宇 连信能 唐秀党 赵亚男 秦亚 Watsala INSALY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桂北地区龙胜花岗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龙胜花岗岩体主要由内部的花岗闪长岩和外侧的二长花岗岩组成。采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各2件测年样品,分别获得3组岩浆锆石U-Pb年龄:第1组年龄是内部的岩浆侵位... 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桂北地区龙胜花岗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龙胜花岗岩体主要由内部的花岗闪长岩和外侧的二长花岗岩组成。采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各2件测年样品,分别获得3组岩浆锆石U-Pb年龄:第1组年龄是内部的岩浆侵位年龄436 Ma±和外侧的侵位年龄425 Ma±;第2组年龄是645 Ma±的捕获锆石年龄;第3组年龄是810 Ma±的捕获锆石年龄。岩体的侵位年龄表明,龙胜花岗岩体内部和外侧分别形成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Liandovery)和罗德洛世(Ludlow),为加里东期侵入体。第2组和第3组捕获锆石年龄分别对应泛非构造热事件和全球新元古代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的年龄记录,暗示泛非期构造热事件的年代学记录在桂北地区也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 事件 龙胜岩体 桂北地区
下载PDF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8
7
作者 彭峰 《视听》 2012年第3期48-51,共4页
在新闻媒体步入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摄影的工作模式早已被颠覆,适应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工作模式则尚未完全确立,图片新闻的重要性又日渐凸显。对此,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既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摄影记者 数码时代 文字记者 新闻图片 图片编辑 摄影作品 摄影者 事件性新闻 编辑权
下载PDF
量词“场”的事件量化功能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强 袁毓林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共9页
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量词"场"跟相关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并通过相关的类型强迫机制生成恰当的语义。此外,... 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量词"场"跟相关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特征,并通过相关的类型强迫机制生成恰当的语义。此外,"场"还具有非事件量化用法。据此,我们尝试将"场"的语义实现分为:(1)"场1":突出时间过程性;(2)"场2":突出时间过程性并兼具空间场景性;(3)"场3":淡化时间和空间性,突出事件计量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场” 生成词库论 类型强迫 事件量化 事件量化 时间性与事件
原文传递
“科技+”语境下非事件性新闻的事件化报道
9
作者 席石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1期97-99,共3页
随着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已经成为当今时政新闻电视报道的生存语境。这为非事件性新闻的事件化报道提供了可能,也为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的融合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主题即由头、消息即论据,“理趣”“情趣”“韵趣”... 随着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已经成为当今时政新闻电视报道的生存语境。这为非事件性新闻的事件化报道提供了可能,也为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的融合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主题即由头、消息即论据,“理趣”“情趣”“韵趣”兼备的非事件性新闻的事件化报道不仅令时政教育统领下的时政新闻更加具有视听优势,而且也对电视新闻媒介话语的专业理论认知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性新闻 事件性新闻 新闻由头 认知
下载PDF
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的区别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光华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6,共2页
区别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的不同之处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 事件性新闻 事件性新闻 区别 新闻报道
下载PDF
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德刚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2-23,共2页
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碰到的两个品种。有人注重事件性新闻的采写而贬低、反对非事件性新闻,认为它不是“纯新闻”,要把它“开除出新闻报道”之列。多年来的新闻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社会生活十分复杂,... 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碰到的两个品种。有人注重事件性新闻的采写而贬低、反对非事件性新闻,认为它不是“纯新闻”,要把它“开除出新闻报道”之列。多年来的新闻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社会生活十分复杂,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受众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我们既要向读者提供突发事件的信息,也经常需要报道一些非事件性的新闻。当风起青萍之末的时候,当一个重大事件正在蕴酿过程之中、一切还是扑朔迷离的时候,当一些重大政策出台的时候,当社会出现了一些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时候,也正是非事件性新闻这一报道形式大显身手的时候。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通常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性新闻 突发性事件 新闻报道 突发事件 新闻信息 客观叙事 报道时机 体制改革 报道形式 暴发性流行病
原文传递
非事件构式的内涵、类型及其价值
12
作者 李延波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2,共11页
语言可以在句法结构之外的某个层次形成一致性形式,该形式不编码事件意义,却具有统一的功能作用,这也能形成“形式—功能”配对。文章据此提出“非事件构式”概念,汉语非事件构式在语体、辞格和语篇方面均有类型体现。非事件构式要依托... 语言可以在句法结构之外的某个层次形成一致性形式,该形式不编码事件意义,却具有统一的功能作用,这也能形成“形式—功能”配对。文章据此提出“非事件构式”概念,汉语非事件构式在语体、辞格和语篇方面均有类型体现。非事件构式要依托于事件构式而使用,二者形成复合性构式。对于复合性构式而言,确定多重形义配对关系,并对其进行拆分研究是一种新的构式研究方法。非事件构式概念能对近期提出的一些新构式类型进行区分和定性,并能够拓展我们对构式的理解,它具有较为重要的语言学价值。非事件构式概念的提出对合理构建构式理论体系也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构式 事件构式 语体构式 辞格构式 语篇构式
下载PDF
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堂林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6-18,共3页
非事件性新闻报道难度相对较大,却极富魅力。 一般来说,非事件性新闻的主体内容没有完备的事件始末,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明显时限,不像飞机失事,丑闻曝光等事件性新闻易于被人直观发现,它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质”是隐性的——这就... 非事件性新闻报道难度相对较大,却极富魅力。 一般来说,非事件性新闻的主体内容没有完备的事件始末,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明显时限,不像飞机失事,丑闻曝光等事件性新闻易于被人直观发现,它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质”是隐性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报道难度,即需要经过细心观察和比较周密的调查研究才能把握,要对事实作分析综合解释评论,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性新闻 模拟事件 工作报道 事件性报道 事件 国有企业 新闻素材 事件新闻 报道方法 捋出
原文传递
思辨性报道谈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岩 《新闻前哨》 2003年第8期27-28,共2页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如果理论思维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成熟程度,那么,思辨性报道的崛起,标志着新闻登上了新的历史高度。思辨性报道散发着新闻与理论结合的璀璨光芒,使新闻报道获得前所未...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如果理论思维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成熟程度,那么,思辨性报道的崛起,标志着新闻登上了新的历史高度。思辨性报道散发着新闻与理论结合的璀璨光芒,使新闻报道获得前所未有的厚度和力度。它突破了新闻只报道事实的传统,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把握报道对象,使新闻报道显露出理性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思维 思辨性报道 新闻报道 事件性新闻 灵感
下载PDF
从情貌特征看动结式“V好”的句法表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萍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54,共10页
动结式"V好"在句子当中可以标示出活动与实现两种不同的情貌特征,据此把"V好"分为"标准"与"实现"两类。"标准"类表示与动作相关的事物的状态或动作本身是否达到某一标准,不能与时间... 动结式"V好"在句子当中可以标示出活动与实现两种不同的情貌特征,据此把"V好"分为"标准"与"实现"两类。"标准"类表示与动作相关的事物的状态或动作本身是否达到某一标准,不能与时间状语和体标记"了"共现,且宾语往往无定;"实现"类表示动作是否已经结束,动作的结果是否已经出现,可以与时间状语和体标记"了"共现,且宾语有定。前者构成非事件句,后者构成事件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好 情貌特征 句法表现 事件 事件
下载PDF
讲中国人的故事:《第六声》的对外传播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国麟 曹俊 《对外传播》 2017年第9期36-38,共3页
2016年4月5日,澎湃团队出品的一份讲述中国故事的全新英文产品《第六声》开始上线测试,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第六声》从出生起就带着新媒体基因,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新闻、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新闻。与受众大多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的上... 2016年4月5日,澎湃团队出品的一份讲述中国故事的全新英文产品《第六声》开始上线测试,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第六声》从出生起就带着新媒体基因,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新闻、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新闻。与受众大多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的上海本地英语媒体《上海日报》、上海外语频道等不同的是,《第六声》把受众定位在全世界的"中国观察家"们,或者说是"中国粉丝"(Chinafans)上,这些人包括关心中国的政界、商界和学界的人士以及世界上对中国感兴趣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外国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日报 社交媒体 受众定位 发布新闻 人性关怀 《荷花淀》 用事实说话 事件性新闻 西方主流媒体 重大新闻事件
下载PDF
文学的事件与作为事件的小说——以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金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6期65-74,共10页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描述1930年代初期的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事件意义上,在历史事件的发生、转变与完成过程中,关注偶然性和普遍主义原则的辩证,塑造“真正的行动者”形象。小说本身便是一个文学事件,其终极目的不在如实再现重大... 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描述1930年代初期的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事件意义上,在历史事件的发生、转变与完成过程中,关注偶然性和普遍主义原则的辩证,塑造“真正的行动者”形象。小说本身便是一个文学事件,其终极目的不在如实再现重大历史事件,而在通过回溯历史发现一种普遍原则,抵抗当下历史文化语境中事件所面临的“非事件化”境遇。作为一个文学事件,《千里江山图》既是历史的再铭刻,更是在重新事件化中的再启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甘露 《千里江山图》 事件 文学事件 事件 普遍性
下载PDF
“陌生化”处理对电视新闻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星儒 《新闻前哨》 2012年第4期61-62,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媒体间对于新闻内容的信息争夺战愈演愈烈。然而,许多媒体限于自身条件和事件本身内容资源的有限性,难以像核心媒体一样掌握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一手信息,也就难以对这些事件进...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媒体间对于新闻内容的信息争夺战愈演愈烈。然而,许多媒体限于自身条件和事件本身内容资源的有限性,难以像核心媒体一样掌握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一手信息,也就难以对这些事件进行良好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因此,大多数媒体转向了侧重二手资料重组和对某一事件进行再解读的非事件性报道。从数量上看,非事件性报道已经成为对重大事件报道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电视新闻 重大新闻事件 事件性报道 意义 文化体制改革 重大事件报道 多媒体
下载PDF
对新闻时效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朝丞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16,共3页
时效,乍看起来,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深文大义好做的了。其实,只要稍与现实一对照,无论对其内涵的理解、操作技巧的把握,以及对它在新闻传播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上,确实又有诸多问题值得再议。新鲜对于新闻具有特殊的意... 时效,乍看起来,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深文大义好做的了。其实,只要稍与现实一对照,无论对其内涵的理解、操作技巧的把握,以及对它在新闻传播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上,确实又有诸多问题值得再议。新鲜对于新闻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人们读新闻,主要是为了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事实 新闻时效 新闻报道 新闻传播 事件性新闻 时间要素 新闻价值 中国新闻奖 新闻由头 受众
下载PDF
广播新闻如何“讲故事”? 被引量:3
20
作者 卫明华 丁霞 《新闻论坛》 2013年第1期56-56,62,共2页
新闻“讲故事”,这一新闻播报形式现正得到包括广播在内的众多媒体同行的认同。当今受众的兴趣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电视普及、网络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受众更希望记者能够把他们带到新闻的“故事”中去。而且“讲故事”的写作... 新闻“讲故事”,这一新闻播报形式现正得到包括广播在内的众多媒体同行的认同。当今受众的兴趣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电视普及、网络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受众更希望记者能够把他们带到新闻的“故事”中去。而且“讲故事”的写作手法,让新闻报道中有具体的人、具体的情节,形象而不抽象,听众易于接受,易于被打动。 所谓新闻要“讲故事”,就是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往往开头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赢得读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新闻 讲故事 事件性新闻 新闻播报形式 人物故事 新闻主题 写作手法 新闻报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