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廖志敏 张长林 翟海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观察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应用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 表面麻醉剂 0 5 %爱尔卡因于结膜囊冲洗后及放置开睑器前各滴 1次。术中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43 0例麻醉效果达Ⅰ级者 3 95例 (91 85 ... 目的 观察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应用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 表面麻醉剂 0 5 %爱尔卡因于结膜囊冲洗后及放置开睑器前各滴 1次。术中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43 0例麻醉效果达Ⅰ级者 3 95例 (91 85 % ) ,Ⅱ级者 2 6例 (6 0 5 % ) ,Ⅲ级者 9例 (2 0 9% )。结论 表面麻醉具有球周及球后麻醉同样的效果 ,又可避免球周及球后麻醉诸多潜在危险 ,使手术变得更加简单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小切口 乳化白内障摘出 应用
下载PDF
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超声乳化劈核技术在超高度近视合并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珂 朱思泉 赵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9-633,共5页
背景白内障手术中劈核操作是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的不断革新有助于缩短超声乳化的耗时,减小超声能量,避免对眼内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目的评价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用于超高度近视伴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并与... 背景白内障手术中劈核操作是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的不断革新有助于缩短超声乳化的耗时,减小超声能量,避免对眼内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目的评价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用于超高度近视伴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并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于2016年3—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眼轴长度〉27.0 mm、屈光度〉-10.0 D,患眼晶状体核为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眼随机分成预劈核组和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分别选择反式劈核钩预劈核及传统超声乳化劈核,比较2个组术中角膜内皮损失率、角膜水肿程度的差异,以评价预劈核技术的安全性,比较2种方法的有效超声时间、超声能量差异,测定术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数视力表)变化,以评价预劈核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2个组术眼手术均顺利。预劈核组术眼平均有效超声时间为(47.30±11.29)s,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为(57.70±14.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0,P=0.016)。术后7 d,预劈核组和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术眼BCVA分别为4.75±0.11和4.6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38)。术后1个月,预劈核组术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82±3.77)%,低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的(16.11±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8,P=0.001)。术后7 d,预劈核组术眼的2级和3级角膜水肿眼数明显少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822,P=0.008)。结论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操作比较,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用于超高度近视伴Ⅲ~Ⅳ级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效果好,对组织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方法 高度近视 晶状体核/手 治疗效果 预劈核技 超声乳化劈核技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反式劈核钩
下载PDF
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阳 朱思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3-618,共6页
背景晶状体核的劈核操作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可以减少术中超声乳化的能量和时间,减轻对眼内组织的损伤。目前常用的预劈核法对于硬核的效果较差。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反式劈核钩进行硬核白内障手术,此... 背景晶状体核的劈核操作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可以减少术中超声乳化的能量和时间,减轻对眼内组织的损伤。目前常用的预劈核法对于硬核的效果较差。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反式劈核钩进行硬核白内障手术,此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法的疗效尚未公开报道。目的比较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干预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确诊的Ⅳ级晶状体核的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术中分别采用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法和拦截劈裂法进行劈核,比较2个组术中所用的有效超声时间和术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s)损失率、角膜水肿程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的平均有效超声时间分别为42.56(39.31,45.81)s和78.63(73.85,83.4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7,P=0.000)。术后1d和3d,2个组不同等级BCVA的眼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33)。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术后1个月术眼CECs计数分别为(2026.05±154.03)/mm。和(1866.50±117.1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8,P=0.003);预劈核组和拦截劈裂组术后1个月CECs丢失率分别为(13.36±2.85)%和(25.7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6,P=0.000)。术后1d和3d,预劈核组严重角膜水肿的眼数均明显少于拦截劈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结论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Phaeo过程中,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比较,自制反式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方法 晶状体核/手 治疗效果 比较研究 预劈核技 拦截劈核技 反式劈核钩
下载PDF
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4
作者 崔巍 刘志英 +2 位作者 高伟 路强 马晓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2-364,共3页
背景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发展和进步,探索在更小切口下安全、有效地摘出混浊晶状体的手术方式,从而减轻术中组织的损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目的探讨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 背景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发展和进步,探索在更小切口下安全、有效地摘出混浊晶状体的手术方式,从而减轻术中组织的损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目的探讨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2年4-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其中Ⅱ级核者8例8眼,Ⅲ级核者16例16眼,Ⅳ级核者8例8眼。所有患眼行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IOL度数按照SRK-Ⅱ公式计算。对患眼行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于10:00~11:00位用专用手术刀行1.8mm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于2:00位做侧切口,其他步骤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并通过1.8mm的切口植入AkreosM160型人工晶状体(IOL)。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术眼手术顺利。各级核患眼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有效时间为(7.0±3.6)s,平均超声能量为(15.3±6.1)%。术后1d、1周及1个月时裸眼视力≥0.5的术眼分别为18、28和30眼,分别占56.25%、87.50%及93.75%;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和O.8者分别为31眼、26眼,分别占96.88%和81.25%。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部位的热损伤。结论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安全、有效,并可通过1.8mm的切口植入IOL,术后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白内障 微创手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 被引量:17
5
作者 范永琦 申飞 +1 位作者 张晨霞 朱珂珂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6例18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治疗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8例98...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CTR)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6例18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治疗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8例98眼联合CTR植入治疗(联合组),88例88眼未联合CTR植入治疗(对照组)。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3、6mo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觉质量[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RMS)]、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评估术后1、3、6mo时前囊口面积、IOL倾斜角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前囊膜混浊、后囊膜混浊、囊袋收缩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两组BCVA具有交互效应(P<0.05),两组术后BCVA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术后BCV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高阶像差RMS具有交互效应(P<0.05),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RMS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术后总高阶像差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前囊口面积具有交互效应(P<0.05),组内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且联合组术后3、6mo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IOL倾斜角具有交互效应(P<0.05),组内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且联合组术后3、6mo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并无交互效应(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IOL植入+CTR植入术可改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视觉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囊袋张力环 前囊口面积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眼压及滤过泡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晓贞 李松峰 +2 位作者 吴葛玮 李树宁 王宁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眼压及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共收集27例33眼抗青光眼术后有功能性滤过泡眼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各随访阶段眼压变化,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8个月做滤过泡UBM检查,观察巩膜瓣下滤过通道的可...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眼压及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共收集27例33眼抗青光眼术后有功能性滤过泡眼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各随访阶段眼压变化,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8个月做滤过泡UBM检查,观察巩膜瓣下滤过通道的可见性及滤过泡内反射强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平均眼压较术前分别升高了5.16mmHg(1kPa=7.5mmHg)、3.74mmHg、3.07mmHg、2.99mmHg、2.72mmHg、2.55mmHg和2.65mmHg,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术后18个月滤过泡内部巩膜瓣下滤过通道的可见性及滤过泡内反射强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能够升高眼压,但对滤过泡UBM图像中特征性结构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眼压 超声生物显微镜 滤过泡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不同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立威 许军 +2 位作者 许明林 于军 张劲松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不同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方法患者58名(75眼)按术前角膜散光程度分为3组,每组患者选择不同手术切口及角膜散光松解切口。A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1.0D,手术切口为角膜屈光力最大径线上的角膜...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不同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方法患者58名(75眼)按术前角膜散光程度分为3组,每组患者选择不同手术切口及角膜散光松解切口。A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1.0D,手术切口为角膜屈光力最大径线上的角膜缘内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1.0D~2.0D,手术切口同A组,同时在对侧角膜缘内2mm处做一弧长1/4象限,深度60%或80%角膜厚度的弧形板层角膜切口;C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2.0D,手术切口同A组,同时在对侧角膜缘内做一长3.2或5.5mm的穿透性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各组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分别为:(0.34±0.15)D、(0.86±0.22)D和(1.79±0.43)D。结论在屈光力最大径线上的角膜切口可以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联合对侧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增加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对侧角膜切口 角膜散光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琳琳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20例(240眼)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整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晶状体核硬...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20例(240眼)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整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晶状体核硬度、手术切口位置、有无后弹力层撕脱、植入晶体的材料性质、有无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等,分析结果。结果 52眼术后发生角膜水肿,发生率为21.67%,其中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34眼、13眼、3眼、2眼,分别占65.38%、25.00%、13.46%、5.77%、3.85%;晶体硬度Ⅳ~Ⅴ级、手术切口靠前、后弹力撕脱时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为30.56%、35.48%、32.43%,高于晶体硬度Ⅰ~Ⅲ级、无手术切口靠前、无后弹力撕脱时14.39%、16.85%、19.7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晶体硬度Ⅳ~Ⅴ级、手术切口靠前、后弹力撕脱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晶状体核硬度Ⅳ~Ⅴ级、手术切口靠前、后弹力撕脱是引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在术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正确处理措施以降低角膜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水肿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截囊针预劈核技术和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合并假性剥脱综合征白内障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阳 陈杰 +3 位作者 冯强 肉孜买买提·买买提尼牙孜 高敏 朱思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背景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在维吾尔族人群发病率较高,常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且多并发白内障。PEX眼晶状体组织的异常改变及悬韧带组织变性脆弱,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应用常规的拦截劈核过程易导致悬韧带断裂。截囊针预劈核技术是一种... 背景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在维吾尔族人群发病率较高,常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且多并发白内障。PEX眼晶状体组织的异常改变及悬韧带组织变性脆弱,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应用常规的拦截劈核过程易导致悬韧带断裂。截囊针预劈核技术是一种新的劈核技术,其在PEX合并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比较截囊针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PEX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五官科纳入晶状体核为Ⅲ级并且合并PEX的白内障患者41例41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中分别采用截囊针预劈核法及拦截劈裂法进行劈核,比较2个组术中所用的有效超声时间及术眼术后角膜内皮损失率、角膜水肿程度、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的平均有效超声时间分别为14.0(13.0,16.5)min和18.5(16.5,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354,P〈0.01)。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术后1周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101.90±209.08)/mm和(2002.30±207.0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0,P=0.134);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27±2.23)%和(13.09±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0,P=0.001)。预劈核组术后3d的视力优于拦截劈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1d和3d,2个组间角膜水肿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1、0.446)。术中严重并发症主要为悬韧带断裂,预劈核组及拦截劈核组发生术中悬韧带断裂者分别为1眼和2眼。结论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出/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方法 晶状体核/手 假性剥脱 治疗效果 比较研究 预劈核技 拦截劈核技
下载PDF
细节决定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伟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因MIOL设计上固有的缺陷,术后可能导致患者对比敏感度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和异常光学症状,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功能,因此M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 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因MIOL设计上固有的缺陷,术后可能导致患者对比敏感度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和异常光学症状,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功能,因此M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扬长避短,提高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已成为眼科医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围绕如何提高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这一主题,从患者适应证的选择、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等细节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下载PDF
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早期角膜屈光状态和中央角膜厚度对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竺向佳 周鹏 +2 位作者 何雯雯 张可可 卢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9-833,共5页
背景 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治疗的主流术式,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受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角膜屈光和中央角膜厚度(CCT)改变的影响,其中角膜屈光改变和CCT对视力波动的影响研究较少. 目的... 背景 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治疗的主流术式,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受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角膜屈光和中央角膜厚度(CCT)改变的影响,其中角膜屈光改变和CCT对视力波动的影响研究较少. 目的 分析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早期患者的视力波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2.6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型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5例29眼,白内障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14d及术后1个月、2个月进行电脑验光和主觉验光,检查术眼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CCT及角膜散光值,结果均采用矢量分析法.对术眼手术前后UCVA、B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散光值和CCT进行比较,并分析UCVA和BCVA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术眼术后1d平均UCVA(LogMAR)为0.52±0.06,2个月为0.64±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P<0.05);术眼术后1d平均BCVA(LogMAR)为0.24±0.04,术后2个月为0.1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1,P<0.05).术眼术后1、14、60 d的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2,P=0.039),术后1d的SE为(-1.74±0.28)D,术后14 d为(-1.99±0.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5,P<0.05);术眼术后2个月SE为(-1.69±0.24)D,明显低于术后14d的S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7,P<0.05).术眼术前J0成分为(0.06±0.06)D,术后1d增加到(0.29±0.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P<0.01);术后14 d J0成分为(0.38±0.07)D,明显高于术后1d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7.858,P<0.01);术后2个月J0成分为(0.27±0.07)D,与术后14d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t=-5.649,P<0.01).术眼手术前后C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视力 中央角膜厚度 散光
下载PDF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夏天 石荣先 程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Ⅲ级以上硬核型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64眼)Ⅲ级以上硬核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31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B组33眼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Ⅲ级以上硬核型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64眼)Ⅲ级以上硬核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31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B组33眼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中观察前房稳定性、能量释放及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角膜水肿和视力情况。结果术中B组前房稳定性略低于A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能量使用及乳化时间B组明显少于A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B组角膜水肿情况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第7天B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硬核型白内障来说,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硬核型白内障
下载PDF
Pentacam与iTrace像差仪在白内障患者角膜像差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帅 汤欣 +4 位作者 张一凡 穆凤平 李穗玲 赵伟 李彦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Pentacam系统测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比较Pentacam系统与iTrace像差仪测量的术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差异。方法研究为诊断性试验研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 目的探讨利用Pentacam系统测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比较Pentacam系统与iTrace像差仪测量的术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差异。方法研究为诊断性试验研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79眼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型IOL植入术,应用Pentacam系统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个月测量角膜前表面的像差,观察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变化。术后2个月对所有患者行iTrace像差仪检查,记录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及球差的均方根(RMS)值。所有手术和检查均由同一位医师操作。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结果 Pentacam测量方法检查结果显示,角膜前表面的总高阶像差术前较术后轻度增加,但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7,P>0.05);其余各项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以及3~6阶像差手术前后的变化与总高阶像差的检测结果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tacam和iTrace测量术后角膜前表面的像差发现,Pentacam测量的球差、三叶草像差测量结果较iTrace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ntacam和iTrace所测量的总高阶像差、球差、3~6阶像差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Pentacam和iTrace测量的角膜波前像差结果存在部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波前像差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 PENTACAM iTrace
下载PDF
PEI联合房角分离术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宋云河 张英哲 +8 位作者 林凤彬 聂昕 施继光 陈太峰 梁小红 王贞玉 魏孟欢 陈姝宇 张秀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纳...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连续纳入中晚期PACG患者50例50眼,所有患眼均接受PEI+GSL+GT,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平均随访7.5(6,10)个月。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眼压;采用ETDRS视力表测定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分析;收集抗青光眼用药种类及数量信息和手术并发症资料。计算患眼手术成功率,完全成功定义为术后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为5~18 mmHg(1 mmHg=0.133 kPa)且眼压较基线下降20%,无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无需接受额外的抗青光眼手术,无光感丢失;条件成功定义为使用或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达到上述条件。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为(28.81±7.81)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3.41±4.10)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60,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眼压平均降低13.80(9.10,19.40)mmHg,降幅为51.1%(38.6%,67.1%)。术前平均BCVA为(0.92±0.11)LogMAR,术后末次随访时为(0.88±0.10)LogMAR,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0,P=0.580)。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2(1,3)种,术后为0(0,0)种。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0%(40/50),条件成功率为94%(47/50)。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7眼,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角膜水肿3眼,未出现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PEI+GSL+GT治疗中晚期PACG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和数量,手术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手疗法 疗效 安全性 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 房角切开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下载PDF
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莉 刘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比较2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QReSTOR+3D和IQReSTOR+4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2例(4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IQReSTOR+3D组15例(20眼),IQReSTOR+4D组17例(21眼),比较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 目的比较2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QReSTOR+3D和IQReSTOR+4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2例(4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IQReSTOR+3D组15例(20眼),IQReSTOR+4D组17例(21眼),比较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远距离、中距离和近距离视力、对比敏感度、视野、离焦曲线和生活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IQReSTOR+3D组裸眼中距离视力为1.38±0.06,优于IQReSTOR+4D组(1.0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近距离和远距离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离焦曲线IQReSTOR+3D组在-1.5D、-2.0D、-2.5D的视力均优于IQReSTOR+4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QReSTOR+3D较IQReSTOR+4D能够提供更好的中距离视力和一定距离范围的近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离焦曲线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伴白内障的效果及对人工晶体稳定性、视力状态的影响
16
作者 沈颖 魏海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104-108,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伴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高度近视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伴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高度近视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囊袋张力环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中央角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晶体偏心量、倾斜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三叶草像差、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伴白内障可提高人工晶体稳定性,改善角膜质量,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视力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囊袋张力环植入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视力状态
下载PDF
“T”切口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高度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立涛 董微丽 张铁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6,159,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T"形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9例(46眼),所有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角膜地形图检查)均>2.00D。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A组18例(23眼),B组21例(23眼)。A组患者行...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T"形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9例(46眼),所有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角膜地形图检查)均>2.00D。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A组18例(23眼),B组21例(23眼)。A组患者行透明角膜3.0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患者首先完成同A组的手术操作,然后以最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可调钻石刀作成对横切口,即"T"形切口。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情况及散光轴向。结果 A组患者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2.43±0.34)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2.53±0.31)D、(2.46±0.27)D、(2.41±0.28)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2.44±0.45)D,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数分别为(1.85±0.58)D、(1.46±0.46)D、(1.36±0.47)D,手术前后散光度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各时间点A组与B组平均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角膜散光低于A组。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手术源性散光、散光轴向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角膜散光>2.00D的患者在行白内障手术时联合角膜"T"切口,矫正了部分术前散光,视力恢复好,提高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角膜散光 矫正
下载PDF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疗效比较及对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蔚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2-774,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0年我院白内障患者44例(44眼),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观...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0年我院白内障患者44例(44眼),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的视力、并发症情况,同时检查术后1d、1周、1个月的角膜知觉及泪液分泌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在0.05~0.29者4眼,0.30~0.49者6眼,0.50~0.79者8眼,0.80~1.00者4眼;对照组术后视力在0.05~0.29者6眼,0.30~0.49者10眼,0.50~0.79者4眼,0.80~1.00者2眼;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观察组中央、下方、上方的角膜知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眼表
下载PDF
囊袋张力环植入配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用于近视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李成钢 何柳 李佳 《大医生》 2023年第23期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囊袋张力环(CTR)植入配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用于近视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国药东风花果医院收治的106例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 研究囊袋张力环(CTR)植入配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用于近视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国药东风花果医院收治的106例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为单侧眼发病。观察组患者采用CTR植入配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觉质量[高阶像差,以Zernike多项式的均方根(RMS)表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人工晶状体(IOL)倾斜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BCVA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高阶像差RMS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IOL倾斜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R植入配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提高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和视觉质量,维持IOL的位置,且不会增加角膜内皮损伤,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张力环植入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近视 白内障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前房形态的远期变化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彩霞 陈云飞 +2 位作者 谢青 陈惠 彭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前房形态的远期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PACG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前房形态的远期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PACG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裸眼视力和眼压,同时利用0cT检查前房相关参数变化。结果术前患者裸眼视力为数指~0.5(0.16±0.08),术后3个月为0.2~0.8(0.45±0.1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眼压为22~38(27.6±3.5)mmHg(1kPa=7.5mmHg),术后3个月为12~21(13.8±5.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及500μm房角开放距离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瞳孔直径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各象限前房角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有效改善PAcG患者眼前段结构的狭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 前房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