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六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 被引量:372
1
作者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 评价尿激酶 (UK)对急性脑梗死 (发病 6h内 )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凡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 3组 :A组 15 5例接受UK 15 0万U ,B组 16 2例接受UK 10 0万U ,C组 148例... 目的 评价尿激酶 (UK)对急性脑梗死 (发病 6h内 )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凡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 3组 :A组 15 5例接受UK 15 0万U ,B组 16 2例接受UK 10 0万U ,C组 148例接受安慰剂。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 ,Barthel指数 (BI)及改良Rankin量表 (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溶栓后ESS分数迅速增加 ,3组间有显著差异。颅内非症状性出血率为 9.0 3 % (A组 ) ,5 .5 6 % (B组 ) ,4.73% (C组 )。颅内脑实质性出血率为 4.5 2 % (A组 ) ,3.0 9% (B组 ) ,2 .0 3 % (C组 )。颅内脑实质性出血死亡率为 1.89% (A组 +B组 ) ,C组无一例死于实质性出血。结论 UK用于急性脑梗死 (发病 6h内 )有效且相对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治疗 尿激酶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1
2
作者 谢江文 吕国菊 +3 位作者 郑珍婕 宋晓明 毛玲群 董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52例和低龄组46例。2组患者均予以0.9 mg·kg-1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21 d的临床疗...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52例和低龄组46例。2组患者均予以0.9 mg·kg-1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1,21 d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3周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21 d,低龄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高龄组(P<0.05)。治疗后,低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高龄组(P<0.05)。治疗3周后mRS评分表明,低龄组的预后明显优于高龄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组患者均可以从治疗中获益,但低龄组的溶栓效果明显优于高龄组,且并发症较少,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年龄 脑梗死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10
3
作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2097-2101,共5页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目前AIS早期血管开通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静脉...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目前AIS早期血管开通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静脉溶栓),但由于严格的时间窗限制(3~4.5 h)[1-2],且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率低(13%~18%),能够从此项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不到3%,90 d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21%和68%[3],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专家 中国 缺血半暗带 闭塞血管 静脉溶栓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1
4
作者 鲁文先 苏毅鹏 陈金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分析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在6h以内的ACI患者1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14d美国国...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分析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在6h以内的ACI患者1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比较静脉溶栓组有无出血并发症患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静脉溶栓组溶栓后24h、14d 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24 h、14 d NHI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静脉溶栓组的NHIS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静脉溶栓组患者90d后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治疗组(58.4%vs42.3%,2=4.423,P<0.05)。两组之间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2.5%vs19.2%,2=1.487,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NHISS评分(OR:1.517,1.2142.261,P<0.05)、心房颤动病史(OR:1.431,1.2792.041,P<0.05)是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t-PA静脉溶栓对发病6h内的ACI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治疗前NHISS评分、有心房颤动病史是影响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 被引量:78
5
作者 常红 王晓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91-119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方法对发病4.5h内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治疗开始至48h内各部位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结果开始静脉溶栓至溶...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时间。方法对发病4.5h内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治疗开始至48h内各部位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结果开始静脉溶栓至溶栓结束后48h内,无出血症状患者23例,出现不同部位出血患者17例,其中皮下淤血16例,牙龈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5例,鼻出血、血尿各2例。出血发生时间为5min^26h。结论静脉溶栓过程中,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波动、意识、肌力等神经科体征变化及黏膜出血特征,及早发现出血并发症,早识别以便及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出血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4
6
作者 于丽君 邱学荣 +2 位作者 强家奇 王志刚 王蔷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46-348,352,共4页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缺损(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肌力恢复状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4.84±1.63)分和CSS评分(25.92±8.8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9±1.16)分和(29.27±9.86)分(NIHSS:t=2.170,P=0.039;CSS:t=2.198,P=0.034),且观察组BI评分(83.67±30.67)分高于对照组(57.67±28.56)分(t=2.144,P=0.042)。观察组肌力恢复4级和5级(43.3%)、总有效率(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7%、68.3%)(X^2=6.419、11.264,P<0.05);观察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X^2=10.277,P=0.000)。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且高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尤瑞克林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67
7
作者 赵秀欣 穆利春 马丽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86-48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在门头沟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于发病4.5 h内...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在门头沟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于发病4.5 h内进行静脉溶栓,溶栓药物为rt-PA,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90 mg)。分析患者危险因素、溶栓的时间窗、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及14 d时的NIHSS评分及脑出血等溶栓并发症情况。结果 入选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吸烟史71.0%,大量饮酒史51.6%,高血压病49.6%,糖尿病32.25%,心房颤动9.6%,既往脑梗死病史9.6%。发病到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20.91±50.29)min。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14 d 时NIHSS评分分别为(8.32±2.77)、(5.48±1.07)、(5.41±1.26),溶栓后24 h及溶栓14 d 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进相关性分析显示,静脉溶栓时间窗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234,P=0.490)。溶栓过程中1例(3.2%)出现皮下出血,2例(6.4%)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而且安全;rt-PA静脉溶栓后主要在24 h内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6
8
作者 陈静 谢闯洲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AIS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患者... 目的探究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二科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AIS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神经介入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水平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流速度(Vmin)[(9.9±1.8) cm/s vs (9.1±1.5) cm/s]、最小血流量(Qmin)[(4.9±1.2) mL/s vs (4.2±1.3) mL/s]、动态阻抗(DR)[(483.5±156.2) Pa·s/mL vs (418.4±159.2) Pa·s/mL]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外周阻力(R)[(1 825.3±251.5) Pa·s/mL vs 1 965.5±261.8 Pa·s/m]、临界压力(CP)[(6.2±1.6) kPa vs (6.9±1.6) kPa]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搏波速(Wv)[(20.9±3.9) m/s vs (20.8±4.1) 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和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6.4±3.1)分,(11.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3.6)分,(15.8±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介入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5
9
作者 宋程光 刘长喜 +12 位作者 曹群 高红安 王立姝 张建强 李莉 何元发 岳晓棠 陈奥 王汝 徐晓琳 李良媛 巴一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4-187,共4页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选取同一时期内39例未同意溶栓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选取同一时期内39例未同意溶栓的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 h、14 d的NIHSS评分;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结果显示,阿替普酶组治疗后24 h、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4 h 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阿替普酶组治疗后24 hNIHSS评分明显减少(P <0.05),而治疗后14 d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90 d时2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双重抗血小板疗效相似,可用来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双重抗血小板 疗效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周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65
10
作者 李淑荣 何振山 +1 位作者 郑玲 梅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7-669,共3页
对 8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静脉溶栓患者进行回顾总结 ,根据AMI不同部位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时间及临床症状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静脉溶栓 3h左右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其中前、侧壁心梗易发生快速心律失常 ,以室性早搏多见 ,... 对 8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静脉溶栓患者进行回顾总结 ,根据AMI不同部位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时间及临床症状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静脉溶栓 3h左右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其中前、侧壁心梗易发生快速心律失常 ,以室性早搏多见 ,溶栓后前、侧壁及下、后壁心梗易发生一过性血压降低 ,无Q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的发生率最高 ,前、侧壁心梗易发生泵衰竭 ,下、后壁心梗易发生胃肠道症状 ,并根据这一临床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临床特点 护理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5
11
作者 孙永兴 刘玉祥 张凝远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120-212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例作为治疗组,在4.5h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9mg/kg),其中先将10%在10min内进行静脉注射,其...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例作为治疗组,在4.5h内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9mg/kg),其中先将10%在10min内进行静脉注射,其余90%在1h内进行静脉滴注。选择同时期收治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首剂300mg,以后每天100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24h和7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且治疗后治疗组6、24h和7dNIHSS评分为(14.1±3.5)、(12.3±4.3)分和(8.2±5.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证以及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4
12
作者 胡晓 瞿浩 +2 位作者 李世容 王建怡 刘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方案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纳入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1对照组:rt-PA静...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该方案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纳入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1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2治疗组1:静脉溶栓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12 h;3治疗组2:静脉溶栓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24 h。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变化,记录溶栓后并发症,并随访患者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收集患者溶栓前后血液样本,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1和治疗组2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2 MRS评分低于治疗组1(P<0.05)。治疗72 h、7 d治疗组2 ICP较对照组降低,治疗7 d治疗组2 ICP低于治疗组1(P<0.01)。治疗组1和治疗组2治疗24 h、72 h、7 d MDA浓度较溶栓前降低(P<0.01),SOD浓度较溶栓前增高(P<0.05)。治疗24 h、72 h、7 d治疗组1和治疗组2 MDA浓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SOD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7 d治疗组2 MDA浓度低于治疗组1(P<0.01),治疗后7 d治疗组2 SOD浓度高于治疗组1(P<0.05)。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治疗24 h效果较12 h更优,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亚低温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3
作者 张然 田浩林 +7 位作者 王丽婷 黄超联 高胤桐 张辰浩 陈晓杰 李晓涛 梁春玲 刘祖发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11期1916-1920,共5页
急性脑梗死,又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作为一种严重的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并发症高发生率的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梗死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 急性脑梗死,又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作为一种严重的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并发症高发生率的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梗死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急性期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时间窗内采用静脉溶栓是治疗超急性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方法,获得了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溶栓药物主要是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该类药物能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并降解纤维蛋白,从而达到溶栓的目的。然而对于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偏低,血管内治疗可以直观地观察血栓溶解及血管再通情况,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比如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近些年,国内研究人员对此做了很多探索,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本文旨在寻找更佳的临床证据,提升临床医疗实践质量。同时,也发现国内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参考价值,比如研究方法学存在较大差异、新型溶栓药物临床研究少、机械取栓技术缺乏统一规范等,期待进一步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基于急救医疗服务的院前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门-针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62
14
作者 王耀辉 张重阳 +3 位作者 孙伟 户晓东 吕喆 刘维斌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急救医疗服务(EMS)的院前干预措施对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门-针时间(DN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呼叫120电话被送至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 目的探讨基于急救医疗服务(EMS)的院前干预措施对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门-针时间(DN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呼叫120电话被送至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112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依据其是否接受院前干预分为院前干预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70例)。对两组患者的处置均遵循急救的一般性原则,包括对气道、呼吸、循环进行评估和支持,检测血糖、心电图,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等;院前干预组在一般性原则基础上,由EMS急救人员依据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表(LAPSS)筛选出需要院前干预的疑似急性卒中病例,并建立液路、取血标本,针对rt-PA静脉溶栓事宜及风险进行预告知。记录所有患者的教育程度、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来诊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接受EMS干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NT达标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平均DNT、DNT≤60 min达标率、沟通时间及决策溶栓时间。采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溶栓7 d有效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溶栓3个月神经功能情况(mRs 0~2分提示神经功能良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5分者DNT较≤5分者明显缩短,接受EMS干预者DNT较未接受者明显缩短;而教育程度、来诊时间、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均与DNT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和是否接受EMS干预是DNT达标的影响因素〔NIHSS评分:优势比(OR)=0.452,95%可信区间(95%CI)=0.162~1.263,P=0.030;EMS干预:OR=3.077,95%CI=1.260~7.514,P=0.014〕。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院前干预组静脉溶栓DNT明显缩短(min:62.00±11.07比7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急救医疗服务 院前干预 门-针时间 效果 预后
原文传递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62
15
作者 钟建斌 沈庆煜 +4 位作者 陈炽邦 张世军 史丽 钟思敏 潘丽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发病3~4.5 h内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治疗效果,其中溶栓组25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8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 目的:探讨发病3~4.5 h内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治疗效果,其中溶栓组25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8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14、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后应用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m RS)评估患者综合生活能力,同时记录出血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溶栓组NIHSS评分于溶栓后第1和14天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而第90天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更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90 d m R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组的总出血率明显增加(P<0.05),但颅内出血率未见增加(P>0.05)。结论:超高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高龄患者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1
16
作者 王萍 王思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6例,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E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6例,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E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痊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其临床痊愈率,且操作简单,风险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
原文传递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7
作者 孙玉芳 张芹 +1 位作者 李继梅 张拥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1-1375,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约有20年历史,但由于其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因素,静脉溶栓率并不高。国外AIS静脉溶栓率为5%~10%,而我国仅约1.9%。如何提高AIS静脉溶栓率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包括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约有20年历史,但由于其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因素,静脉溶栓率并不高。国外AIS静脉溶栓率为5%~10%,而我国仅约1.9%。如何提高AIS静脉溶栓率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包括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延长、年龄选择范围是否可以扩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小卒中静脉溶栓、存在禁忌证的静脉溶栓、最适剂量等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58
18
作者 吴洪波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静脉溶栓 护理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7
19
作者 史帝 周昊 王苗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抽签法将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就诊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41)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抽签法将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就诊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41)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水平、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S100B蛋白及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氧化应激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7
20
作者 李萍 胡文霞 翟宏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窗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ACI患者118例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分成2组,3 h组(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距发病<3 h)60例,3~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窗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ACI患者118例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分成2组,3 h组(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距发病<3 h)60例,3~4.5 h组(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距发病3~4.5 h)58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的比率。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不同时间点3 h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3~4.5 h组,临床有效率高于3~4.5 h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3~4.5 h组(均P<0.05)。结论:在2种不同时间窗下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ACI,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3 h之内溶栓的临床疗效优于3~4.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时间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