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国献 谭毅华 李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2期91-92,共2页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静脉系统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其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曲张性静脉炎、皮肤湿疹、深静脉血栓、慢性静脉水肿、小腿溃疡及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所以目前提倡早期诊治。手术前一定要排除先天性深静脉缺如、深静脉梗阻或...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静脉系统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其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曲张性静脉炎、皮肤湿疹、深静脉血栓、慢性静脉水肿、小腿溃疡及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所以目前提倡早期诊治。手术前一定要排除先天性深静脉缺如、深静脉梗阻或严重的动静脉瘘引起的代偿性浅静脉曲张。因一方面要了解深静脉是否通畅和深静脉瓣膜是否有反流情况,另一方面可行穿通支定位,所以术前至少要做彩超检查,必要时还要行深静脉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瓣膜 彩超检查 静脉梗阻 静脉 静脉造影 皮肤湿疹 曲张静脉 静脉系统 穿通支
原文传递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架桥吻合术在小儿肝外门静脉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戚士芹(综述) 肖现民(审校)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96-798,共3页
小儿门静脉高压症并不少见,70%由肝外门静脉梗阻(extrahepatic portal vein obstruction,EHPVO)引起,因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对EHPVO所致门脉高压症的治疗在如时机、方式等方面尚未达成一致,近10余年国外采用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 小儿门静脉高压症并不少见,70%由肝外门静脉梗阻(extrahepatic portal vein obstruction,EHPVO)引起,因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对EHPVO所致门脉高压症的治疗在如时机、方式等方面尚未达成一致,近10余年国外采用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架桥吻合术(mesenteric to left portal vein bypass,MLPVB,义称Rex shunt,以下简称RS)治疗该病,积累的经验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而国内尚未见该术式用于小儿的临床报道,本文试对RS在小儿EHPVO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静脉左支 静脉梗阻 吻合术 小儿 肝外 架桥 静脉高压症
原文传递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 病理及临床表现 被引量:4
3
作者 谢树民 刘蓓 《现代实用医学》 2007年第4期331-333,共3页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主要是指左髂总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处受到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引起的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及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此综合征可见于右侧,也可见于双侧,但以左侧最为常见。Cockett于1965年提出髂总静...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主要是指左髂总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处受到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引起的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及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此综合征可见于右侧,也可见于双侧,但以左侧最为常见。Cockett于1965年提出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位于右髂总动脉和第五腰椎间的左髂静脉的非血栓形成性的髂静脉梗阻,弯曲的左髂总动脉和左髂内动脉也可压迫左髂总静脉造成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压迫综合征 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 病因病理 COCKETT综合征 右髂总动脉 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梗阻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急诊手术和早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炘 陈张根 +3 位作者 贾兵 叶明 宓亚平 沈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47-349,共3页
目的回顾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心下型的急诊手术经验和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手术证实的4例心下型TAPVC,平均年龄27 d.肺静脉回流的部位包括:门静脉2例,下腔静脉1例,另1例不详.3例临床上有肺静脉回流梗阻表现... 目的回顾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心下型的急诊手术经验和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手术证实的4例心下型TAPVC,平均年龄27 d.肺静脉回流的部位包括:门静脉2例,下腔静脉1例,另1例不详.3例临床上有肺静脉回流梗阻表现,所有患儿均行急诊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合并肺炎,长时间呼吸机支持,术后19 d自动出院.其余3例均痊愈出院.3例患儿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个月~3年.2例恢复良好,心功能Ⅰ级;1例术后4个月起出现肺静脉梗阻,仅作保守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术后3年失访.结论心下型TAPVC病情危重,急症手术可挽救生命,手术早期效果良好.术后肺静脉梗阻一般内科治疗无效,应积极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中期随访结果 急诊手术 长时间呼吸机支持 2003年6月 静脉回流梗阻 TAPVC 静脉梗阻 2000年 手术经验 手术证实 平均年龄 下腔静脉 手术死亡 合并肺炎 自动出院 痊愈出院 随访时间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术后肺静脉梗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荣 刘迎龙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1-353,共3页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 静脉梗阻 引流术后 PULMONARY 静脉畸形引流 术后并发症 静脉回流受阻 矫治术
原文传递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维 范国华 +1 位作者 涂仲凡 高尚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45-346,共2页
目的总结10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6例心上型患儿早期1例经后径法矫治,其他5例中3例经右心房切口径路矫治;另2例采用心上法矫治;4例心内型1例采用自体心包片将冠状静脉... 目的总结10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6例心上型患儿早期1例经后径法矫治,其他5例中3例经右心房切口径路矫治;另2例采用心上法矫治;4例心内型1例采用自体心包片将冠状静脉窦口经扩大的房间隔缺损隔入左心房,后3例用5-0Prolene线连续缝合房间隔粗糙边缘后再矫治.结果无手术死亡,发生心律失常3例,一过性肺水肿2例,均经治疗痊愈.全组随访4个月~5年,心功能正常.结论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术中吻合口要足够大,扩大左心房容积及术后及时处理心律失常、肺水肿和低心排血量.心内型矫治时消除房间隔粗糙面可防止术后肺静脉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外科治疗 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心律失常 右心房切口 房间隔缺损 自体心包片 术后并发症 手术成功率 左心房容积 低心排血量 治疗经验 全身麻醉 冠状静脉 连续缝合 手术死亡 功能正常 及时处理 静脉梗阻
原文传递
精索静脉曲张易不育
7
作者 刘智勇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12年第2期8-9,共2页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男性精索内静脉盘绕曲张而在阴囊内形成蚯蚓状静脉丛,是青壮年常见的疾病。根据发病的因素不同,精索静脉曲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是由精索静脉在静脉血回流途中受压所引起.多发于35岁以上男...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男性精索内静脉盘绕曲张而在阴囊内形成蚯蚓状静脉丛,是青壮年常见的疾病。根据发病的因素不同,精索静脉曲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是由精索静脉在静脉血回流途中受压所引起.多发于35岁以上男性。常见的压迫病变有:肾肿瘤、输尿管肿瘤、腹膜后肿瘤、肾积水、肾周积脓、髂静脉梗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 精索内静脉 静脉血回流 输尿管肿瘤 腹膜后肿瘤 肾周积脓 静脉梗阻
下载PDF
B超检出腹部大静脉梗阻36例临床报告
8
作者 宋海峰 白蓉 《中国民康医学》 1998年第3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静脉梗阻 超声检查 静脉 B超 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 血栓形成 脉冲多普勒 病变部位 真性红细胞
下载PDF
大隐静脉轉流术治疗静脉梗阻綜合征的初步經驗
9
作者 张振湘 宋惠民 《山东医药》 CAS 1964年第2期8-10,共3页
凡因靜脉梗阻而使其远侧部出現长期郁血、水肿及功能障碍等症状者皆可称为靜脉梗阻綜合征。这种情况并非罕見,但由于診断比較困难,缺乏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献报导不多。我院于1961-1962年共診断下肢靜脉梗阻綜合征3例,上腔靜脉梗阻綜... 凡因靜脉梗阻而使其远侧部出現长期郁血、水肿及功能障碍等症状者皆可称为靜脉梗阻綜合征。这种情况并非罕見,但由于診断比較困难,缺乏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献报导不多。我院于1961-1962年共診断下肢靜脉梗阻綜合征3例,上腔靜脉梗阻綜合征5例,皆經靜脉造影証实。采用大隐靜脉轉流术治疗者有上腔靜脉梗阻綜合征及髂外靜脉梗阻綜合征各1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梗阻 下肢 吻合术 四肢 大隐静脉 上腔静脉
下载PDF
糖尿病相关的乳房坏疽一例
10
作者 邓韫洁 陆慧敏 +1 位作者 黄梅 黄佳榕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坏疽是一种以人体组织腐烂坏死为特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坏疽(坏死性筋膜炎或气性坏疽)和缺血性坏疽(动脉或静脉梗阻)[1].发生在乳房的坏疽较为罕见,且病因多样、预后多变,需早期识别、积极清创、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笔者所在的广州中... 坏疽是一种以人体组织腐烂坏死为特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坏疽(坏死性筋膜炎或气性坏疽)和缺血性坏疽(动脉或静脉梗阻)[1].发生在乳房的坏疽较为罕见,且病因多样、预后多变,需早期识别、积极清创、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笔者所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糖尿病相关的乳房坏疽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气性坏疽 抗生素治疗 静脉梗阻 乳房坏疽 早期识别 缺血性坏疽 感染性
原文传递
肝及胆疾病
1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12期39-40,共2页
0044114 环孢苷 A 对抗 Fas 抗体诱导的小鼠肝炎的保护作用/Okamoto T//Jpn JPharmacol.-1999,79(4).-485~488重医图0044115 Budd-Chiari 综合征:横膈抬高引起肝静脉梗阻/Kim P N//Abdom Imaging.-1999,24(3).-267~271 津医情0044116... 0044114 环孢苷 A 对抗 Fas 抗体诱导的小鼠肝炎的保护作用/Okamoto T//Jpn JPharmacol.-1999,79(4).-485~488重医图0044115 Budd-Chiari 综合征:横膈抬高引起肝静脉梗阻/Kim P N//Abdom Imaging.-1999,24(3).-267~271 津医情0044116 原发性低球蛋白血症病人肝胆疾病发病情况/Bjero K//J Intern Med.-1999,245(5).-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疾病 静脉梗阻 肝炎 肝疾病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梗阻患者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张京慧 李雪兵 +3 位作者 贺连香 曹立明 张彩兰 唐四元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肺癌并上腔静脉梗阻患者超声引导下经大腿中部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此类患者优选血管通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置管信息记录完善、住院和出院间歇期均在医院维护且能全程跟踪随访到的258例肺癌... 目的探讨成人肺癌并上腔静脉梗阻患者超声引导下经大腿中部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此类患者优选血管通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置管信息记录完善、住院和出院间歇期均在医院维护且能全程跟踪随访到的258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接受"超声引导下经大腿中部股静脉PICC置管"的肺癌并上腔静脉梗阻患者为实验组(n=58),以接受"超声引导下经上臂贵要静脉PICC置管"的肺癌无上腔静脉梗阻患者为对照组(n=200),比较两组的置管效果及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出血量评分(2.55±0.71)低于对照组(3.04±0.74),实验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28%)大于对照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55%,96.00%)、疼痛评分(1.57±0.50,1.52±0.61)、操作时间(min)(31.72±2.26,31.11±2.63)、留置时间(d)(200.24±62.42,203.77±65.8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导管堵塞(5.17%,3.50%)、导管相关血栓(1.72%,4.50%)、导管穿刺点感染(1.72%,1.00%)及总并发症发生率(8.62%,9.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大腿中部股静脉留置PICC导管安全可行,适用于肺癌并上腔静脉梗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肺肿瘤 上腔静脉梗阻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原文传递
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切除及重建治疗纵隔肿瘤 被引量:32
13
作者 王振捷 于洪泉 +2 位作者 任华 张志庸 李泽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纵隔肿瘤根治性切除 ,重建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手术意义及技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 2 0 0 1~ 2 0 0 3年 11例纵隔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根治性切除肿瘤 9例 ,其中 2例行心包修补... 目的 探讨分析纵隔肿瘤根治性切除 ,重建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手术意义及技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 2 0 0 1~ 2 0 0 3年 11例纵隔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根治性切除肿瘤 9例 ,其中 2例行心包修补静脉壁成形术 ,7例人工血管置换重建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 ;2例部分切除。术中对左、右无名静脉分次阻断 ,单侧阻断时间 2 2 .15± 6 .2 9min,手术出血量 1342 .86± 6 92 .4 8ml。 结果 侵袭性恶性胸腺瘤 4例 ,胸腺癌5例 ,纵隔小细胞癌 2例。术后早期患者静脉梗阻症状即改善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死于肺部感染 ,其余 10例全部健在 ,存活时间已达 6~ 30个月。 结论 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重建可以有效地消除上腔静脉综合征 ,其手术是安全的 ;但应注意病变的范围 ,争取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梗阻 上腔静脉重建
下载PDF
Budd-Chiari综合征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孟晓春 单鸿 +4 位作者 朱康顺 徐川 张建生 刘凌云 叶滨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DSA证实的28例BCS患者,在DSA检查前1周内行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并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DSA证实的28例BCS患者,在DSA检查前1周内行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并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法(MPR)进行血管重建。分析BCS患者的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并以DSA结果为对照,评价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A技术在判断血管梗阻平面及显示肝内、外侧支循环中的价值。结果与DSA对照,28例BCS中多层CT扫描准确判断梗阻平面者26例,未能诊断者2例,为膈肌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膜性阻塞。22例肝静脉梗阻的患者中,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肝脏典型斑片状强化者19例,不典型强化者3例,8例出现肝内良性结节,同时还显示门脉分支狭窄、僵直20例,肝动脉增粗14例,肝内侧支静脉开放20例。6例单纯性下腔静脉梗阻患者未出现肝脏异常表现。结论肝内、外侧支静脉的出现与梗阻部位有关。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CS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CT动态增强扫描 成像分析 最大密度投影法 血流动力学变化 CTA技术 CT血管成像 梗阻平面 下腔静脉梗阻 多层CT 侧支循环 BCS DSA检查 多平面重建 静脉梗阻 形成机制 应用价值 相关血管 血管重建 CT扫描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致上腔静脉梗阻患者股静脉放置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梗阻的肿瘤患者经股静脉置入PICC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328例,均准备接受化疗而行PICC置管,将其中置管途径为上臂贵要静脉的患者256例设为对照组;其他因上腔静脉梗阻置管途径改为股...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梗阻的肿瘤患者经股静脉置入PICC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328例,均准备接受化疗而行PICC置管,将其中置管途径为上臂贵要静脉的患者256例设为对照组;其他因上腔静脉梗阻置管途径改为股静脉的7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置管操作情况、导管留置时间与置管并发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8.61%)高于对照组(79.69%),出血量评分观察(2.48±0.68)分低于对照组(3.12±0.72)分(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93.34±47.32)d,对照组为(185.33±52.42)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2%)与对照组(1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安全可行,适用于上腔静脉梗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上腔静脉梗阻 经外围静脉穿刺中心静置管 护理
下载PDF
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CT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天武 谢晓东 +5 位作者 白红利 宋彬 刘荣波 邓开鸿 王朝华 魏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 探讨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生物学行为、肺癌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位置关系的CT特征及病理学基础。资料与方法 病理确诊肺癌致SVCS共5 1例,回顾分析肺癌解剖部位、大体类型及其致SVCS生物学行为、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 目的 探讨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生物学行为、肺癌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位置关系的CT特征及病理学基础。资料与方法 病理确诊肺癌致SVCS共5 1例,回顾分析肺癌解剖部位、大体类型及其致SVCS生物学行为、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间位置关系的CT表现,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肺癌致SVCS生物学行为CT表现:直接蔓延7例,淋巴结转移17例,二者并存2 7例。致SVCS肺癌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间位置关系CT表现:直接相连32例,间接相连10例,不相连接9例。不同肺叶不同大体类型肺癌致SVCS生物学行为及其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间位置关系均不同(P <0 .0 5 )。结论 肺癌致SVCS生物学行为、与上腔静脉梗阻段周围病变间位置关系均与肺癌解剖部位及大体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病理学基础 CT特征 肺癌 上腔静脉梗阻 生物学行为 位置关系 SVCS 周围病变 大体类型 解剖部位 CT表现 淋巴结转移 病理确诊 回顾分析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芳娟 孙希文 +2 位作者 梁世雄 江森 毛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23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4例)和对照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腔静脉梗阻...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23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4例)和对照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支架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2.0%和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76±2.83)d,对照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8.08±16.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组和对照组症状完全缓解后的复发率分别为12.0%和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支架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后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7个月,对照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后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3)。支架组中,血栓形成3例,支架狭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中,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123例患者中,存活7例。支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0和5.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结论血管内支架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症状,治疗安全性好,可作为缓解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梗阻 支架
原文传递
Budd—Chiari综合征的超声显像诊断 被引量:8
18
作者 颜普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1期49-51,共3页
Budd—Chiari综合征(以下简称BCS)是指肝静脉和/或邻近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所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及门静脉高压症的症候群。临床确诊十分困难,既往国内报道不多,随着超声事业的发展,X线设备的更新,静脉导管造影的广泛应用,不仅大... Budd—Chiari综合征(以下简称BCS)是指肝静脉和/或邻近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所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及门静脉高压症的症候群。临床确诊十分困难,既往国内报道不多,随着超声事业的发展,X线设备的更新,静脉导管造影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而且对病变部位和阻塞程度等都能提供相当可靠的依据,从而在治疗上也取得了迅速的进展,现把超声显像诊断本病的有关文献复习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显像诊断 CHIARI BUDD 下腔静脉梗阻 超声检查 静脉 静脉高压症 阻塞程度 导管造影 声像图
原文传递
单中心328例不同分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早中期结果 被引量:8
19
作者 欧艳秋 聂志强 +8 位作者 庄建 陈寄梅 高向民 吴勇 曲艳吉 麦劲壮 李晓华 刘小清 岑坚正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外科治疗不同分型的早、中期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328例行外科矫治术的TAPVC患者,其中心内型109例,心上型161例,心下型32例和混合型26例。收集术前、术后临床资... 目的:分析单中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外科治疗不同分型的早、中期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328例行外科矫治术的TAPVC患者,其中心内型109例,心上型161例,心下型32例和混合型26例。收集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15年5月。数据统计应用SPSS 21.0软件。不同分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不同类型外科治疗TAPVC与术后死亡和肺静脉梗阻( PVO)关系。生存及术后无PVO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不同分型的基线资料差异明显,心下型患者的基线情况最为危重,包含新生儿、术前Ⅲ~Ⅳ级心功能、重度肺高压和三尖瓣反流、术前PVO的比例最高,体质量和年龄最小。心下型和混合型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多于心内型和心上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下型(9.4%)和混合型(11.5%)手术死亡比例比心内型(4.6%)和心上型(7.5%)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期死亡比例心下型21.9%、混合型30.8%,明显高于心内型(8.3%)和心上型(11.8%);术后需要再干预的PVO发生率混合型(19.2%)最高,其次是心下型(15.6%)。经过校正混杂因素后,心下型和混合型相对于其他两种类型是TAPVC患者术后死亡和发生PVO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PVC不同分型的早期和中期预后有明显差异,心下型和混合型是术后死亡和PV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全肺静脉异位引流 静脉梗阻
原文传递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梗阻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晓东 廖正银 +5 位作者 官泳松 卢武胜 陈清圣 焦和 陈宏汉 胡淑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16-218,共3页
探讨上腔静脉内支架(stent)置入治疗原发性肺癌合并上腔静脉梗阻(SVCO)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插管的方法对5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梗阻的患者分别向狭窄上腔静脉置入一枚直径10mm或14mm,长60mm或... 探讨上腔静脉内支架(stent)置入治疗原发性肺癌合并上腔静脉梗阻(SVCO)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插管的方法对5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梗阻的患者分别向狭窄上腔静脉置入一枚直径10mm或14mm,长60mm或70mm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结果全部患者支架置入一次成功,上腔静脉血流恢复通畅。4例患者SVCO症状很快消除。其中2例患者成活4月和20月,无复发;2例患者术后4月和5月因肺癌死亡时SVCO亦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短期内复发,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肺癌合并SVCO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为了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上腔静脉梗阻 血管内支架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