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息态脑电图的卒中后抑郁脑网络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平 张小华 +4 位作者 吕慧兰 张鑫 操长春 杨芳菊 杨晓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8期1372-1374,共3页
目的:分析静息态脑电图的卒中后抑郁脑网络异常特征。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诊的198例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是否存在抑郁症分为抑郁症组87例,非抑郁症组111例,两组均进行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脑电图振幅、频率、脑电图异常... 目的:分析静息态脑电图的卒中后抑郁脑网络异常特征。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诊的198例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是否存在抑郁症分为抑郁症组87例,非抑郁症组111例,两组均进行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脑电图振幅、频率、脑电图异常率、α波、β波等分布情况,网络节点效率等。结果:卒中后抑郁症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非抑郁症组(P<0.05);重度抑郁症患者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轻度抑郁症患者(P<0.05);抑郁症组低振幅δ波高于非抑郁症组(P<0.05);两组低振幅α波、低振幅β波、低振幅θ波、α波不对称、α波泛化或迁移、β波活动增加、广泛低电压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后抑郁症组左眶部额下回、右眶部额下回、左内侧额上回、左后扣带回、左右海马、右丘脑、右颞中回脑网络节点效率均高于非抑郁症组(P<0.05)。结论:与卒中后非抑郁症患者比,卒中后抑郁者其脑电图异常率明显偏高,以低振幅δ波为主要特点,脑网络存在异常改变;静息态脑电图可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查方式,为临床卒中后抑郁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症 静息脑电图 网络异常特征
下载PDF
静息态脑电图不同分析方法在解码卒中针刺效应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吴林纳 徐帆 +4 位作者 杨霖轩 孙瑱 许瀚予 徐志杰 李桂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11期8-12,共5页
针刺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但以往的动物实验难以直观揭示其效应规律。静息态脑电图(rsEEG)技术作为神经电生理学重要的检测手段,因具有非线性特征,并且可在毫秒级的范围内实时采集针刺下的大脑活动,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在针刺效应可... 针刺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但以往的动物实验难以直观揭示其效应规律。静息态脑电图(rsEEG)技术作为神经电生理学重要的检测手段,因具有非线性特征,并且可在毫秒级的范围内实时采集针刺下的大脑活动,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在针刺效应可视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针刺脑卒中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中,本研究梳理rsEEG技术不同分析方法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针刺疗法 静息脑电图 分析方法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静息态脑电微状态与童年期情感虐待的相关性
3
作者 胡锦辉 周东东 +8 位作者 赵琳 马伶丽 彭薪宇 何晓庆 陈然 陈婉君 姜正浩 况利 王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78-1685,共8页
目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抑郁症患者的脑网络活动有显著影响,其时间动力学变化的探究亟待展开。本研究探讨睁眼状态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微状态的相关指标特征,并分析其与患者童年期创伤经历的相关性,旨在探索童年期创伤对青少年... 目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抑郁症患者的脑网络活动有显著影响,其时间动力学变化的探究亟待展开。本研究探讨睁眼状态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微状态的相关指标特征,并分析其与患者童年期创伤经历的相关性,旨在探索童年期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息态脑电微状态分析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大脑活动的时间动力学特征。选取66例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27例健康青少年作为健康对照组。选用改良k均值聚类算法,将64通道的静息态脑电数据分类成不同微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的微状态指标差异,Spearman相关并分析相关指标与患者童年期创伤间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在微状态的每秒出现频次及转化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在微状态A的每秒出现频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童年期创伤中的情感虐待因子得分呈负相关(Spearman’s rho=−0.31,P=0.013);病例组特异性非随机的微状态B→A转化(Spearman’s rho=−0.30,P=0.015)及C→A转化(Spearman’s rho=−0.31,P=0.013)均与童年期情感虐待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情感虐待因子分的高低四分位分组比较,微状态A的每秒出现频次、微状态B→A及C→A转化率3种指标经多重比较校正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的异常脑网络时间动力学特征与童年期情感虐待相关,且经历严重情感虐待的患者在大脑视觉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功能上可能存在异常。脑电微状态分析可能具有辅助识别伴严重童年期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静息脑电图 微状 童年期创伤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脑电图的卒中后抑郁脑网络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党鸽 石雪 +7 位作者 蔡敏 苏晓琳 陈思言 曾思琳 兰小勇 付学军 邹良玉 郭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5期458-467,共10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脑电图探索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脑网络特征异常改变,提取客观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脑电数据库中缺血性卒中慢性期患者病例资料,收集静息态脑电图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 目的基于静息态脑电图探索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脑网络特征异常改变,提取客观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脑电数据库中缺血性卒中慢性期患者病例资料,收集静息态脑电图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MMSE及NIHSS评分资料。以HAMD评分≥20分为分界值,并通过病灶位置及体积匹配将患者分为PSD组和卒中后非抑郁(post stroke non-depression,PSND)组。脑电图数据预处理后,分别基于相干性虚部及能量包络在皮层源层面建立不同频段功能连接矩阵,采用基于网络的统计方法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与PSND组比较,PSD组患者①基于相干性虚部的脑网络连接在δ频段减弱,以顶叶脑区连接减弱更明显;θ频段减弱,以左侧额顶颞枕、边缘叶及右侧额叶连接减弱更明显;γ频段增强,以左侧额叶、边缘叶及右侧顶叶脑区连接增强更明显;②基于能量包络的脑网络连接在α频段增强,以双侧顶枕叶脑区连接增强更明显。结论 PSD患者脑网络发生异常改变,静息态脑电图是揭示这种改变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脑电图 卒中后抑郁 网络
下载PDF
基于EEG的失神癫痫发作间期脑功能连接动态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蒋丝丽 罗华 阮江海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2年第4期368-373,共6页
目的借助静息态脑电数据分析探索失神癫痫(absence epilepsy,AE)患者发作间期是否存在脑网络改变,为失神发作的网络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AE患者21例,每例截取5段发作前、发作后及发作间期脑电数据各10 s用于分析比较;同时纳入性... 目的借助静息态脑电数据分析探索失神癫痫(absence epilepsy,AE)患者发作间期是否存在脑网络改变,为失神发作的网络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AE患者21例,每例截取5段发作前、发作后及发作间期脑电数据各10 s用于分析比较;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例截取5段静息态脑电数据各10 s进行分析。通过锁相值(phase locking value,PLV)构建脑网络,然后基于EEG电极导联的相位同步分析;借助图论分析计算网络参数(路径长度、全局效率、聚类系数、局部效率)。比较AE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E组组内功能连接及网络参数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E组发作间期脑电在delta及beta2频段额颞顶区连通性增强。同时,beta2频段,AE组较正常对照组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增加,路径长度降低(P<0.05);对于AE组,与发作间期比较,在delta、theta、alpha2、beta1及beta 2频段,发作前其路径长度降低,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增加(P<0.05);发作后与发作间期相比,其路径长度降低,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增加(P<0.05)。结论AE患者存在功能连接及网络属性参数的异常改变;同时,AE患者在失神发作过程中也伴随着功能连接和网络参数的改变;在发作前和发作间期脑网络连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网络属性上,这可能提示失神发作终止后的一定时间内,其脑功能仍然可能未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发作 静息脑电图 功能连接 锁相值 图论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静息态脑电theta-gamma相位幅度耦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兴平 孙凌 +2 位作者 王珊珊 房蓓 王索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0-496,共7页
目的从theta-gamma相位幅度耦合因果脑网络角度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22例ADHD儿童作为病例组,1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集两组受试者静息态脑电,使用平均向量长度方法计算所有导联对间theta节... 目的从theta-gamma相位幅度耦合因果脑网络角度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22例ADHD儿童作为病例组,1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集两组受试者静息态脑电,使用平均向量长度方法计算所有导联对间theta节律相位对gamma节律幅度的耦合值,分别构建两受试组的因果连接脑网络,使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两受试组间的耦合差异。结果ADHD组导联内的耦合强度减弱,Fp1、Fp2导联内的耦合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导联内的耦合强度与其作为幅度导联被其他脑区耦合的平均强度具有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对照组rs=0.863,ADHD组rs=0.787,均P<0.001)。对照组以左额区(Fp1、F3)、右枕区(O2)被其他脑区耦合为主,而ADHD组则以枕区(O1、O2)被其他脑区耦合为主。与对照组相比,ADHD组前额区(Fp1、Fp2)被其他多个脑区耦合的强度显著降低,同时还存在脑区内和脑区间耦合模式转变。结论前额区为主的多个脑区内耦合减弱,前额区被其他脑区耦合减弱,被耦合中心部分转移等因果脑网络异常,以及相位幅度耦合模式的转变可能是ADHD儿童静息态脑电特有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相位幅度耦合 交叉频率耦合 网络 静息脑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