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与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剂量学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富利 蒋华勇 +7 位作者 许卫东 王雅棣 高军茂 刘清智 姚波 路娜 陈点点 陈建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20例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38 ~ 68岁,中位年龄51.5岁。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2种照射技...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20例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38 ~ 68岁,中位年龄51.5岁。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2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次)。所有计划都使95 %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根据积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受照剂量和相关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 两种技术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0,P = 0.000)。与静态IMRT相比,HT降低患侧肺在高剂量区的受照体积(V20、V30),但增大了患侧肺(V5、V10)、对侧乳腺(V3)和心脏(V5)的低剂量受照体积。此外,HT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大约为73.2 %。结论 与静态IMRT相比,HT明显改善了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与此同时,HT增加了各个剂量区危及器官低剂量区域的受照体积,在临床工作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左乳癌根治术后sIMRT和VMAT对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美芳 杨毅 +3 位作者 赵玉涛 马立双 孙朝细 赵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9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左乳癌根治术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MAT)对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左乳癌根治术的患者25例。采用Pinnacle310.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IMRT和VMA... 目的探讨左乳癌根治术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VMAT)对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左乳癌根治术的患者25例。采用Pinnacle310.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IMRT和VMAT两组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VMAT的靶区CI明显高于sIMRT,VMAT的靶区HI明显低于s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左肺的V5、V10、V20、Dmean和心脏的V30、V40、Dmean均明显低于s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对侧乳腺的V5、V10、V15和Dmean均明显高于s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对侧肺的V5、V10、V15、V20和Dmean均明显高于s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乳癌根治术后患者行sIMRT和VMAT靶区、心脏和左肺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整体上VMAT优于sIMRT。但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组织的剂量VMAT明显高于sIMRT,尤其是低剂量体积V5、V10明显增大,故在左乳腺癌根治术后行VMAT应关注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组织的低剂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乳癌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乳腺 剂量学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与螺旋断层放疗剂量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解佳奇 蒋俊 +3 位作者 任伟 吕昕 朱丽晶 闫婧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3期479-483,共5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 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和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Precise Plan治疗计划系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剂量分布特点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并设计Tomo Therapy和IMRT治疗计划,计划分别传输至Tomo Th...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 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和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Precise Plan治疗计划系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剂量分布特点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并设计Tomo Therapy和IMRT治疗计划,计划分别传输至Tomo 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Tomo组)和Precise Plan治疗计划系统(IMRT组),肿瘤靶区给予70 Gy/33 F照射剂量,临床靶区给予60 Gy/33F照射剂量,正常器官全肺<30%、脊髓<45 Gy、心脏<30%、食管<30%,根据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指标,比较两组剂量分布特点。结果 Tomo组的GTV放射剂量参数HI(1.047±0.015)cGy、Dmax(7406.2±137.1)cGy,均显著低于IMRT组(P<0.05),Tomo组HI值更接近于1。两组CI、Dmini、Dmean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PTV放射剂量参数Dmax(7306.4±151.4)cGy、Dmean(6603.8±143.7)cGy,均显著低于IMRT组(P<0.05),两组的CI、Dmini、HI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患侧肺脏放射剂量参数Dmax、Dmini、Dmean值与IMR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mo组的健侧肺脏放射剂量参数Dmax、Dmini、值与IMR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an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脊髓放射剂量参数Dmean、Dmini值与IMR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ax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omo组的心脏放射剂量参数Dmax、Dmean、Dmini值与IMR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mo组的食管放射剂量参数Dmini值显著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Dmax、Dmean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研究表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肺癌较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具有更好的放射均匀性,同时对邻近器官组织的放射性伤害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分布特点
下载PDF
三种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急性血液学毒性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伟 薛旭东 +2 位作者 罗文广 沈琦 张红雁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8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5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治疗宫颈癌的骨盆受量和急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放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HT组(32例...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5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治疗宫颈癌的骨盆受量和急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放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HT组(32例)、5F-IMRT组(41例)和VMAT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顺铂40 mg/m^(2)每周方案同步化疗,采用不良事件的通用术语标准(CTCAE)3.0评分标准评估急性血液学毒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骨盆受照射剂量和急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及其相关性。结果:HT组骨盆接受20 Gy、30 Gy、40 Gy及50 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_(20)、V_(30)、V_(40)、V_(50))和平均剂量(D_(mean))受照量明显低于VMAT组和5F-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03,F=13.542,F=17.260,F=4.611,F=101.65;P<0.05),而V5和V10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组患者2度以上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3度以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1.3%、18.8%和6.2%,显著低于5F-IMRT组(63.4%、46.3%和29.3%)和VMAT组(52.8%、44.4%和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4,χ^(2)=6.899,χ^(2)=6.584;P<0.05)。结论:HT技术与5F-IMRT和VMAT技术相比较,可以降低宫颈癌患者骨盆接受较高剂量照射体积,减少患者血液学毒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 血液学毒性 5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容积旋转调强与静态调强和三维适形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沈亚丽 李霞 +2 位作者 赵娅琴 柏森 许峰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探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放疗)技术(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保护危及器官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3年3月1日-9月30日接受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的15例患... 目的探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放疗)技术(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及其保护危及器官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3年3月1日-9月30日接受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的15例患者。在pinnacle 9.2计划系统上分别对同一CT扫描图像进行3种技术的设计:二弧VMAT计划、7野IMRT计划和4野3D-CRT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0 Gy/25次。比较3种放疗技术的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D98%、D2%、D50%,危及器官关注体积的受照剂量,并对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3种计划均能达到对靶区的有效覆盖。IMRT和VMAT的适形度明显优于3D-CRT。在危及器官保护方面,IMRT、VMA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明显降低了骨盆V20、直肠和膀胱V50,小肠V40、V50的受照体积(P<0.05),尤其显著降低了小肠高剂量(50 Gy)和骨盆低剂量(20 Gy)的受照体积。IMRT和VMAT计划在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上无明显差异。VMAT计划的机器跳数较7野IMRT计划减少(P>0.05),VMAT的治疗时间较IMRT治疗时间减少200 s(P<0.01)。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VMAT计划具有与7野IMRT计划相当甚至略好的剂量分布,明显优于3D-CRT计划。在加速器跳数和治疗时间上,VMAT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旋转容积调强治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放射治疗 剂量学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