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虫草对正己烷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沈齐英 沈秋英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4-285,共2页
采用静式染毒方式使SD大鼠吸入正己烷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脏形态 ,同时观察了北虫草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 ,正己烷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膜系统的损伤 ,北虫草对此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正己烷 肝脏损伤 北虫草 保护作用 染毒
下载PDF
正己烷慢性吸入小鼠实验模型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大勇 黄中新 +2 位作者 曹静婷 程欣 陈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0-591,共2页
目的建立正己烷慢性吸入染毒的动物实验模型,为研究正己烷长期吸入的毒理损伤机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染毒4,8和12周组),静式染毒,初始浓度为17.6g/m3。染毒结束后,取血标本测正己烷浓度;取肺、肝... 目的建立正己烷慢性吸入染毒的动物实验模型,为研究正己烷长期吸入的毒理损伤机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染毒4,8和12周组),静式染毒,初始浓度为17.6g/m3。染毒结束后,取血标本测正己烷浓度;取肺、肝和肾组织常规固定,包埋,光镜观察结构变化。结果各染毒组小鼠血液中正己烷平均浓度均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已达到染毒要求。镜下观察实验小鼠的肺、肝和肾均出现病理变化,并随染毒时间延长呈病理改变加重趋势。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昆明小鼠正己烷静式染毒方法,已造成实验小鼠主要代谢器官进行性损伤,可作为研究正己烷毒理损伤机制的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昆明小鼠 染毒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敏芝异味消对小鼠氨气吸入中毒的拮抗作用
3
作者 李新兰 张启媛 李林富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4年第4期29-30,共2页
采用静式吸入染毒双盲法对敏芝异味消进行了小鼠吸入氨气后能减轻刺激作用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空气对照组小鼠一直保持静卧、无异常反应,溶剂对照组为轻度刺激,氨水组表现为重度刺激直至死亡,而氨水加异味消组刺激症状在两小时内... 采用静式吸入染毒双盲法对敏芝异味消进行了小鼠吸入氨气后能减轻刺激作用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空气对照组小鼠一直保持静卧、无异常反应,溶剂对照组为轻度刺激,氨水组表现为重度刺激直至死亡,而氨水加异味消组刺激症状在两小时内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芝异味消 染毒 刺激作用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小鼠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焕珠 宋伟民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研究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分析纯试剂配制成混合物,对小鼠用静式染毒柜进行亚慢性吸入染毒(3个剂量组分别是,甲醛:1.5、4.5、13 .5mg/m3 ;VOCs :2 0 .0、60 .0、180 .0mg/m3 )。观察小鼠一... [目的]研究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分析纯试剂配制成混合物,对小鼠用静式染毒柜进行亚慢性吸入染毒(3个剂量组分别是,甲醛:1.5、4.5、13 .5mg/m3 ;VOCs :2 0 .0、60 .0、180 .0mg/m3 )。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包括水迷宫、避暗、跳台、自发活动试验。[结果]染毒期间可见各染毒组小鼠活动减少,行动迟缓;雌性小鼠高剂量染毒组体重增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而在水迷宫、避暗、自发活动测试中,除雄性小鼠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雌、雄性小鼠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 )。雄性小鼠体重增长,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使小鼠体重减轻,活动减少,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神经行为功能测试 雄性小鼠 学习记忆能力 自发活动 体重增长 染毒 显著性 对照组 吸入染毒 VOCs 行动迟缓 雌性小鼠 结果差异 体重减轻 水迷宫 混合物 亚慢性 高剂量 低剂量
下载PDF
静式染毒柜的制作应用及稳定性试验
5
作者 吴立仁 蒋世熙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染毒 制作 稳定性试验 毒理学
下载PDF
苯暴露对小鼠血液系统和DNA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婷婷 王茜 +8 位作者 郑国颖 刘英莉 袁聚祥 沈福海 蒋守芳 冯福民 金玉兰 关维俊 佟俊旺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目的]观察苯吸入染毒对小鼠的周围血象、尿中苯巯基尿酸(SPM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的影响,探讨苯暴露对血液系统和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将12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低、中、高组苯染毒质量浓度分别为375、... [目的]观察苯吸入染毒对小鼠的周围血象、尿中苯巯基尿酸(SPM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的影响,探讨苯暴露对血液系统和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将12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低、中、高组苯染毒质量浓度分别为375、750和1 500 mg/m3,对照组吸入空气。采用静式吸入染毒法,每天2 h,每周5 d,持续染毒3个月。分别于染毒后1、2、3个月时,每组随机处死10只小鼠,检测周围血象、尿中SPMA和8-OHd G的水平。[结果]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尿中SPMA及8-OHd G水平随着苯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高浓度组染毒3个月时尿中8-OHd G水平明显高于1、2个月(P<0.05)。尿中SPMA及8-OHd G与白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rSPMA=-0.718,r8-OHd G=-0.971,均P<0.01)。[结论]亚慢性苯暴露可导致小鼠血液系统和DNA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染毒 血象 苯巯基尿酸 8-羟基脱氧鸟苷
原文传递
丙烯腈对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王振全 肖卫 +1 位作者 李芝兰 连素琴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0-261,共2页
目的 探讨丙烯腈的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静式吸入染毒方法 ,观察小鼠全血、心脏、肝脏、肾脏的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力的变化。结果 低、中、高染毒剂量组心脏、肝脏... 目的 探讨丙烯腈的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静式吸入染毒方法 ,观察小鼠全血、心脏、肝脏、肾脏的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及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力的变化。结果 低、中、高染毒剂量组心脏、肝脏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中、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而心脏SOD活力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 ,肝脏SOD活力各染毒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中、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低剂量组。肾脏的MDA含量及SOD活力各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全血GSH Px活力显著下降 ,并呈剂量 效应关系 ,各染毒组全血MDA含量升高。结论 丙烯腈可能具有形成自由基、促进机体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毒理学 亚急性吸入染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