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意+境=意境” |
施议对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8
|
|
2
|
背着“语言的筏子”——废名小说《桥》的诗学解读 |
吴晓东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3
|
试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的女性题材写作——兼论《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
木斋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4
|
“青青河畔草”何以成为经典 |
袁济喜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古诗《江雪》《青青河畔草》英译译法研究 |
唐年青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6
|
音象·形象·义象——庞德语势翻译理论之个案研究: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 |
谢丹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7
|
浅探《青青河畔草》中“乐景写哀”技法的形成 |
许斌
|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1
|
|
8
|
语势与取势: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研究 |
谢丹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9
|
原欲的呼唤——由《青青河畔草》看《古诗十九首》思妇诗主题 |
陈红梅
张权
|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0
|
《诗经》与《古诗十九首》的游子诗比较 |
祝冰晶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
11
|
体现三美——“青青河畔草”三种译文比较 |
郭敏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2
|
妙趣横生的叠字艺术 |
马双有
|
《语文天地(初中版)》
|
2001 |
0 |
|
13
|
莫晓松作品 |
|
《国画家》
|
2000 |
0 |
|
14
|
《青青河畔草》诗旨“守”与“独”探析 |
薛俊霞
|
《黑河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5
|
翻山越海来爱你 |
崔济麟
赵思龙
|
《政工导刊》
|
2022 |
0 |
|
16
|
古诗《青青河畔草》的翻译策略研究 |
仲夏
|
《才智》
|
2012 |
0 |
|
17
|
沈从文四十七年前的书法馈赠 |
杨璐
|
《收藏家》
|
2022 |
0 |
|
18
|
《青青河畔草》四种译本赏析 |
颜莉
|
《今古文创》
|
2022 |
0 |
|
19
|
古诗《青青河畔草》新说 |
刘青海
|
《文史知识》
|
2022 |
0 |
|
20
|
《青青河畔草》的题旨辨正及其南朝拟作剖析 |
孙士现
|
《继续教育研究》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