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33
- 1
-
-
-
机构
随县擂鼓墩一号墓考古发掘队
-
出处
《文物》
1979年第7期1-24,98-105,共32页
-
文摘
随县曾侯乙墓,位于县城西北约三公里叫擂鼓墩的地方,原编为擂鼓墩一号墓。东边紧靠(氵厥)水,南距(氵员)水二公里许,西北是山峦起伏的丘陵地带(图一)。墓坑在一东西走向的小山岗(当地称为东团坡)的最东端。 197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兴建营地、平整山头时发现此墓。1978年3月,湖北省、襄阳地区、随县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勘探小组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钻探。
-
关键词
曾侯乙墓
图版
出土
中室
铭文
湖北省
铸造工艺
车马器
兵器
青铜礼器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有关问题
被引量:98
- 2
-
-
作者
戴春阳
-
机构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4-80,1,共8页
-
文摘
介绍2座大型墓(M2、M3)、2座车马坑和9座中小型墓。根据发现的青铜器,作者推测M2、M3的墓主分别是秦襄公及其夫人,提出大堡子山墓地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秦公陵园。
-
关键词
有关问题
车马坑
堡子
中字形大墓
礼县
西周晚期
二层台
青铜礼器
秦襄公
铭文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95
- 3
-
-
-
机构
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发掘组
-
出处
《文物》
1981年第1期1-8,98-100,共11页
-
文摘
固始县县城东南二公里有一个高约50余米的土岗,群众称它为"侯古堆"。一号墓就座落在土岗的中央(图一)。 1978年8月,城关镇砖瓦厂工人在取土时,发现这座墓的陪葬坑,并暴露出坑内的木椁。后经省文化局派人到现场进行考古调查,并进行发掘,至4月底结束。出土大批青铜礼器、生活用具、乐器、竹、木漆器和陶器等。其中三架漆木肩舆(即四人抬轿)
-
关键词
陪葬坑
青铜礼器
生活用具
长方形
河南
形制
出土
固始县
图版
乐器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山西长子县东周墓
被引量:78
- 4
-
-
作者
陶正刚
李奉山
-
机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
出处
《考古学报》
1984年第4期503-529,549-556,共35页
-
文摘
长子县位于晋东南地区长治盆地的西侧,太岳山脉东麓。北有雍河,当地群众又称黑水河;南有浊漳河南源。七十年代以来山西省考古所晋东南工作站在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和社办企业的建设中,做了四次考古调查和古墓葬的配合发掘,其中有1972年发掘北高庙商代墓,1973、1977、1979年三次发掘东周墓、勘察长子古城址(图一)。本文只报导发掘的八座东周墓,为说明墓葬所在的地理情况,先介绍一下与此有关的东周城址。东周城址在今长子县城附近。经过踏勘和钻探,城址的东北城角、北城墙、西城墙和西南城角都比较清楚,东、南二城墙和东城角不甚清楚。
-
关键词
山西省
图版
周墓
考古研究
长方形
青铜礼器
随葬器物
考古学
发掘
东周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宁城小黑石沟石椁墓调查清理报告
被引量:72
- 5
-
-
作者
项春松
李义
-
机构
赤峰市博物馆
宁城县文物管理所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22,97-98+1-2,共23页
-
文摘
1985年4月初,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民在高约6米的土坎上取土时,因坍塌露出一座石椁墓。乡政府接到报讯立即赶到墓地,及时保护了现场,追回了分散的文物,并报告了上级文化部门。4月上旬,赤峰文物工作站(现市博物馆)4名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在乡政府的协助下,会同甸子乡文化中心站、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宁城县文化局,对墓地进行了勘查,并清理发掘了这座墓葬,获得了一批极其珍贵的考古资料。现将调查、清理结果报告如下。
-
关键词
夏家店上层文化
宁城
博物馆
长方形
黑石
三角形
青铜礼器
双刃
清理
墓葬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盘龙城一九七四年度田野考古纪要
被引量:53
- 6
-
-
-
机构
湖北省博物馆盘龙城发掘队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盘龙城发掘队
-
出处
《文物》
1976年第2期5-15,96,共12页
-
文摘
盘龙城在今湖北省武汉市北五公里许的黄陂县滠口公社叶店大队境内,南边紧靠流注长江的府河,北面是一带小土岗,东北面今为盘龙湖。从古城周围到城北土岗,都有商代文化堆积,整个遗址,断断续续地分布在东西约1,100米、南北约1,000米的丘陵地带上。现每逢夏、秋涨水季节,古城的东、西、南三面环水,枯水时则可在盘龙湖靠近西岸的湖底及其迤南处发现商代地层和墓葬,可知当时城内城外,终年陆地相连,地貌与今大不相同(图一)。这种变化,联系到宜都。
-
关键词
二里岗期
盘龙城
宫殿基址
古城
青铜礼器
长江中游
商文化
黄河流域
发掘
墓葬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太原金胜村251号春秋大墓及车马坑发掘简报
被引量:57
- 7
-
-
作者
侯毅
渠川福
-
机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59-86,97-106,共38页
-
文摘
1987年7月,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15公里的太原第一热电厂进行第五期扩建工程,山西省考古究研所和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电厂考占队在扩建区内配合扩建工程进行考占发掘。同年11月,文物勘探时发现了251号大墓及车马坑。1988年3月20日至6月5日进行墓葬发掘,随后于6月20日至9月25日清理了车马坑,全部田野工作历时半年有余。现将发掘清理收获简报如下。
-
关键词
车马坑
春秋大墓
山西省
扩建工程
青铜礼器
发掘
车马器
铜器纹饰
热电厂
形制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7
- 8
-
-
-
机构
南阳市文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原文物》
1997年第4期8-23,共16页
-
-
关键词
春秋晚期
青铜器
桐柏县
云纹
淮河流域
青铜礼器
A型
出土器物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B型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湖北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2
- 9
-
-
作者
刘彬徽
王世振
黄敬刚
-
机构
湖北省博物馆
随州市博物馆
-
出处
《文物》
1985年第1期16-36,99-103,共26页
-
文摘
1981年7月,在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的西侧,又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编号为擂鼓墩二号墓。这是继曾侯乙墓发掘之后,随州地区又一重要考古发现。经报请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由湖北省博物馆、襄阳地区博物馆和随州市博物馆组织清理发掘,现将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湖北随州
形制
图版
兽面纹
青铜礼器
出土
变形
花纹
省博物馆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
被引量:42
- 10
-
-
作者
陶正刚
刘永生
海金乐
-
机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灵石县文化局
-
出处
《文物》
1986年第11期1-18,97-102,共24页
-
文摘
灵石县旌介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部边缘,汾河之东,太原到风陵渡公路的东侧;西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与介休县相毗邻。墓地坐落在绵山山麓的向阳坡地,地形东高西低,地势平缓(图一)。在旌介村西到集广村附近有最厚达3米的仰韶—龙山文化堆积;村东主要是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村东部及村东地区是墓葬区,主要是汉代以后的墓葬,商墓很少。 1976年,旌介村群众修建窑洞时曾发现商墓一座,编为三号墓,出土十余件铜器,简报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
-
关键词
灵石县
商墓
铭文
山西
出土
文化堆积
图版
铜器
青铜礼器
墓葬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关中秦墓研究
被引量:36
- 11
-
-
作者
滕铭予
-
机构
吉林大学考古系
-
出处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1-300,共20页
-
文摘
自三十年代北平研究院发掘宝鸡斗鸡台的'屈肢葬墓'开始,至今在关中地区发掘并被认定是秦国墓葬的主要有以下几批材料:1934年—1937年在宝鸡斗鸡台发掘的十一座'屈肢葬墓';1955年在长安客省庄发掘的七十一座东周墓葬;1954年—1957年在西安市半坡发掘的一一二座战国墓葬;1959年—1960年在宝鸡市福临堡发掘的十座东周墓葬及一座车马坑;1963年—1964年在宝鸡县阳平秦家沟发掘的五座秦墓;
-
关键词
宝鸡地区
西安地区
秦墓
关中地区
墓葬形制
战国晚期
春秋战国
宝鸡市
斗鸡台
青铜礼器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6的清理
被引量:39
- 12
-
-
作者
江涛
王龙正
贾连敏
宁景通
-
机构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31,97-98+100+1-2,共33页
-
文摘
1990年以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新发现的国君兆域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举世瞩目的M2001、M2009两座虢国国君墓葬,出土了大批青铜礼器和十分精美的玉器。M2006也是这次发掘中比较重要的一座墓葬,现报告如下。将来如与正式报告有出入者,均以正式报告为准。
-
关键词
青铜礼器
纹饰
扁平体
标本
形制
玉器
玉质
出土
三门峡市
西周晚期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殷至周初的北方青铜器
被引量:35
- 13
-
-
作者
乌恩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考古学报》
1985年第2期135-156,共22页
-
文摘
一引言解放以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陕北和晋西黄土高原、冀北及辽西地区,陆续发现相当于殷代至西周初期的北方青铜器(以下简称商周之际北方青铜器)。这类铜器的发现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类为以北方青铜器为主的铜器群,如柳林高红、兴城杨河、青龙抄道沟;另一类为北方青铜器和商周青铜礼器伴出,如绥德墕头村、保德林遮峪、石楼后兰家沟、曹家垣;
-
关键词
北方青铜器
卡拉苏克
夏家店下层文化
青铜文化
鄂尔多斯
青铜礼器
外贝加尔
欧亚大陆
殷墟文化
兰家沟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陕西陇县边家庄五号春秋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38
- 14
-
-
作者
刘军社
-
机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站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
-
出处
《文物》
1988年第11期14-23,54+100-101,共13页
-
文摘
边家庄村位于陇县县城东南4公里处,千河西南岸台地上。村西北有一条小河自南向北流入千河,村西是一处范围较大的春秋墓葬区,常有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等出土。1986年11月,村民取土时发现一墓葬,我们随即在陇县图书博物馆的协助下,进行了清理发掘。现简报如下。
-
关键词
青铜礼器
陕西陇县
春秋
博物馆
长方形
图版
形制
随葬品
墓葬
车马器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长安张家坡西周井叔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39
- 15
-
-
作者
张长寿
卢连成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
出处
《考古》
1986年第1期22-27,97-100+11,共11页
-
文摘
陕西省长安县原沣西公社于"文革"期间,在丰镐遗址所在的张家坡和大原村之间、俗称"郿坞岭"的高冈上,建立了一座机制砖瓦厂。连年来,由于挖土烧砖破坏了很多西周时期的遗址和墓葬,不少文物被毁坏和流失。直到1983年由于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文物保护条例进行干预,这个砖瓦厂才停止了生产。从1982年开始,我们用了将近二年的时间在这个砖瓦厂的周围进行普遍的钻探,钻探范围西至大原村东北,东至张家坡村西,南至西户公路,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200米,共探明西周墓葬1500多座,其中包括几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这种墓葬是丰镐地区以前从未发现过的。
-
关键词
西周墓葬
西周时期
青铜礼器
图版
长安
文物
丰镐
发掘简报
遗址
陕西省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安阳大司空村东南的一座殷墓
被引量:35
- 16
-
-
作者
徐广德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
-
出处
《考古》
1988年第10期865-874,961-962,共12页
-
文摘
1983年6—10月,为配合豫北棉纺织厂翻建厂房,我队在该厂东部进行了钻探,共发现了七十多座殷代墓葬,随后进行了发掘。参加发掘的有郑若葵、徐广德。该墓区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大司空村东南,东距京广铁路200米左右(图一)。这批墓葬都是小型长方竖穴墓。墓口距地表深2米左右,长2—2.5、宽1米左右。有棺木。大部分有熟土二层台及腰坑。殉人、殉牲的墓较少,共有十余座。墓主人的葬式大多数为仰身直肢。墓葬的时代,属于殷墟四期的最多,属于三期的次之,属于二期的最少,只二座,没有属于一期的墓葬。
-
关键词
二层台
墓葬
墓主
殷墟
青铜礼器
绿松石
棉纺织厂
陶器
发掘
口径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宝鸡竹园沟西周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33
- 17
-
-
-
机构
宝鸡市博物馆
-
出处
《文物》
1983年第2期1-11,90+97-99,共15页
-
文摘
宝鸡市益门公社竹园沟村位于秦岭北麓、川陕公路和宝成铁路入山口。清姜河由南而北从村西流过,在村北约四公里的地方与渭水相汇(图一)。继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地的发掘之后,1976年,宝鸡市博物馆又在竹园沟发掘了几座很有特点的西周墓葬,有一批珍贵文物出土,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为了继续探索这里古墓葬的文化性质及内涵,1980年6月至1981年4月。
-
关键词
宝鸡市
古墓葬
西周墓葬
竹园
文化性质
发掘
墓葬形制
出土青铜器
青铜礼器
青铜短剑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中原地区战国墓初探
被引量:31
- 18
-
-
作者
叶小燕
-
出处
《考古》
1985年第2期161-172,共12页
-
文摘
战国时期由于国别和地域的原因,在墓葬制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秦、楚、燕、齐和中原三晋地区,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诚然,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在差异中寓有联系,在个性中寓有共性。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本文仅就中原地区战国墓葬做一些综合的研究。所谓中原地区包括了河南的大部、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当时是韩、魏、赵和周、卫、宋、郑等若干小国的领域。它原是商和东周政治、经济的中心,文化也最为发达。这里发掘的墓葬,其形制和商周墓葬有着更多的连贯性。据了解,解放后已发掘的中原地区战国墓约有一、两千座,已发表报导的有七、八百座,至于详尽完整的发掘报告则又少一些。因此,本文所论错误在所难免,望予指正。
-
关键词
中原地区
战国墓葬
随葬品
陶器
屈肢葬
青铜礼器
直肢葬
空心砖墓
战国时期
车马器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安阳殷墟五号墓座谈纪要
被引量:30
- 19
-
-
-
出处
《考古》
1977年第5期341-350,共10页
-
文摘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了贯彻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正确方针,响应华主席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战斗号召,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一大的胜利召开,于今年七、八月间联合举办学术座谈会,就近年我国原始社会和夏商时期的若干考古新发现,进行多次热烈的讨论。每次座谈会都有历史考古工作者和有关同志数十人参加,与会同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反映了打倒"四人帮"以后文物考古界的新面貌。现在我们刊登的是,七月廿二日座谈殷墟五号基的部分发言纪录,希望能够有助于问题的深入研究。
-
关键词
武丁
甲骨文
甲骨卜辞
青铜器
铜器铭文
青铜礼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土
殷墟发掘
安阳殷墟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商周方鼎初论
被引量:27
- 20
-
-
作者
杨宝成
刘森淼
-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33-545,共13页
-
文摘
一、引言关于商周青铜方鼎,战国典籍已有记载。《墨子·耕柱篇》:"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鼎成,四足而方。……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西汉时,司马迁亦谈到"居三代之传器,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即指传说中的夏铸九鼎。
-
关键词
青铜礼器
出土
青铜器
西周早期
殷墟
西周中期
商周时期
墓葬
二里冈
花园村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