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侯墓漆画初探 被引量:29
1
作者 祝建华 汤池 《美术研究》 1980年第2期76-84,共9页
1978年夏,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发掘,出土大批造型精美、纹饰华丽的青铜礼乐器与漆木器,是我国考古史上罕见的重要发现。十分惹人注目的是,此墓出土的漆内棺、漆衣箱及鸳鸯形漆盒上,描绘着诡异多姿的神话传说与乐舞活动... 1978年夏,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发掘,出土大批造型精美、纹饰华丽的青铜礼乐器与漆木器,是我国考古史上罕见的重要发现。十分惹人注目的是,此墓出土的漆内棺、漆衣箱及鸳鸯形漆盒上,描绘着诡异多姿的神话传说与乐舞活动等图像,为研究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增添了极其宝贵的新资料。本文试就这批漆画的题材内容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画 战国时期 曾侯乙墓 神话传说 新资料 重要发现 湖北省 绘画艺术 题材内容 青铜
原文传递
古代青铜器“粉状锈”锈蚀机理新探 被引量:26
2
作者 程德润 赵明仁 +1 位作者 刘成 李红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了寻求方便、可靠的青铜器保护方法,本文通过对几个不同时代青铜残片的本体及“粉状锈”的全面分析,重新探讨了“粉状锈”锈蚀机理。通过分析可知“粉状锈”主要成分为碱式氯化铜、氧化铅、二氯化锡;锈蚀内因为青铜合金的不均匀性;锈... 为了寻求方便、可靠的青铜器保护方法,本文通过对几个不同时代青铜残片的本体及“粉状锈”的全面分析,重新探讨了“粉状锈”锈蚀机理。通过分析可知“粉状锈”主要成分为碱式氯化铜、氧化铅、二氯化锡;锈蚀内因为青铜合金的不均匀性;锈蚀条件为:潮湿、含氯离子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腐蚀 机理 粉状锈
下载PDF
试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石钺 被引量:30
3
作者 傅宪国 《考古》 1985年第9期820-833,共14页
石钺,是一种扁平、穿孔的双面刃石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这类石器数量很多,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更多,其分布范围也很广。最初它曾被作为生产工具使用,但很快就演变为武器和礼器,成为权力与威严的象征物之一。不啻如此,就是商... 石钺,是一种扁平、穿孔的双面刃石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这类石器数量很多,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更多,其分布范围也很广。最初它曾被作为生产工具使用,但很快就演变为武器和礼器,成为权力与威严的象征物之一。不啻如此,就是商周以后的青铜钺也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由于资料的限制,对这种扁薄的穿孔石器的装柄方法及用途不甚明了,人们往往依其外部特征,望物定名,出现了一器多名的现象。近年来,由于资料的日渐积累和一些典型器物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窑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 薛家岗 龙山文化 考古 青铜 穿孔 长江下游地区 新石器时代遗址
原文传递
电弧喷涂技术的进步 被引量:27
4
作者 温瑾林 《表面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6-21,共6页
关键词 电弧喷涂技术 工件表面 热喷涂技术 大气腐蚀 低熔点 青铜 钢铁 发明 代替 面漆
全文增补中
BTA和钼酸钠对青铜的协同缓蚀作用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胡钢 吕国诚 +1 位作者 许淳淳 吴小红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采用动电位极化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青铜试样在0.5 mol/L NaCl溶液中,苯并三唑(BTA)和Na2MoO4复合缓蚀剂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分析了复合缓蚀剂在青铜表面形成的表面膜组成.结果表明,在0.5 mol/L NaCl溶液中,... 采用动电位极化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青铜试样在0.5 mol/L NaCl溶液中,苯并三唑(BTA)和Na2MoO4复合缓蚀剂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分析了复合缓蚀剂在青铜表面形成的表面膜组成.结果表明,在0.5 mol/L NaCl溶液中,BTA和Na2MoO4复配使用具有良好的协同缓蚀效果,增强了对青铜阳极过程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青铜电极表面膜电阻和电极反应的界面电荷转移电阻.XPS表面分析结果证明,在BTA和Na2MoO4复合缓蚀剂的作用下,青铜表面生成[Cu(Ⅰ)BTA]聚合物保护膜,SnO2,PbO,MoO3等金属氧化物沉积在表面膜上,改善了表面膜的致密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氯离子腐蚀性能.从而提高了表面膜的保护性能,有效地保护了青铜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A 钼酸钠 青铜 缓蚀剂 协同作用
下载PDF
试论我国农具史上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文华 《考古学报》 1981年第4期407-426,共20页
马克思说:"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的身体组织,必须研究遗骨的构造;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相同的重要性。"对研究农史来说,我们不但要研究古代劳动人民种植哪些农作物,还要探讨他们是怎样种植,用... 马克思说:"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的身体组织,必须研究遗骨的构造;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社会经济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相同的重要性。"对研究农史来说,我们不但要研究古代劳动人民种植哪些农作物,还要探讨他们是怎样种植,用什么劳动手段去种植,因此对古代农具的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农书,只有到元代王祯的《农书》才开始绘有"农器图谱"。在此之前的农书著作,大都限于简略的文字记载。历代学者为了考证这些文献,常常是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古代农具的真实面貌。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考古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农具 出土 甲骨文 新石器时代遗址 古代农具 考古学 青铜 河姆渡遗址 生产工具 农业生产
原文传递
国内外镍铝青铜螺旋桨材料在舰船上的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化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3-35,47,共4页
综述了Ni-Al青铜螺旋桨材料的发展过程,在舰船上的应用以及对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 青铜 螺旋桨 材料 舰船
下载PDF
曾侯乙墓编钟音律的探讨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湘 《音乐研究》 1981年第1期70-80,共11页
本文拟对曾侯乙墓战国编钟的音律作一初步探讨,以了解当时乐律中的某些问题。因笔者限于业务水平,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同志们提出批评和指正。编钟的音高编钟为青铜制,一套共65件,分上、中、下三层悬挂于钟架上。上层全部是钮钟,... 本文拟对曾侯乙墓战国编钟的音律作一初步探讨,以了解当时乐律中的某些问题。因笔者限于业务水平,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同志们提出批评和指正。编钟的音高编钟为青铜制,一套共65件,分上、中、下三层悬挂于钟架上。上层全部是钮钟,共19件,中层及下层有甬钟45件,下层中央(右起第5钟)为鎛钟,是楚惠王酓章在曾侯乙死时赠送给死者的。每个钟都能发音,并且都有错金铭文记载该钟发音的音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曾侯乙墓 音高 初步探讨 音分 铭文 三分损益律 音律 八度音 发音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铜矿带的早期开发和中国青铜文明 被引量:22
9
作者 华觉明 卢本珊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1-16,共16页
本世纪30年代以来,商周时期巨大数量的铜料来源,一直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学术悬案。该文从古文献所载早期铜产地、现代地质勘探揭示的铜矿资源分布和早期采铜冶铜遗址的发掘研究,辅以铅同位素法等现代检测手段,论证长江中下游铜矿... 本世纪30年代以来,商周时期巨大数量的铜料来源,一直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学术悬案。该文从古文献所载早期铜产地、现代地质勘探揭示的铜矿资源分布和早期采铜冶铜遗址的发掘研究,辅以铅同位素法等现代检测手段,论证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和中条山区及其迤西地带为商周铜料的主产地。中国青铜时代各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和各地区采铜冶铜生产与铜料供应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商周时期的三大铜都(荆州、扬州和中条山),长江中下游据其中之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旧的以中原为单一中心、单一辐射的文化传播的模式,应代之以双向或多向交流的新的文化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长江中下游 青铜 铜矿 开采 选矿 冶炼
下载PDF
对商代琢玉工艺的一些初步看法 被引量:20
10
《考古》 1976年第4期229-233,286-287+290,共8页
公元前十六到十一世纪的商朝,正当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恩格斯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 公元前十六到十一世纪的商朝,正当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恩格斯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反杜林论》)商朝建国以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琢玉工艺 商代玉器 奴隶制 恩格斯 青铜 中国奴隶社会 研磨 图版 钻孔 管钻
原文传递
作册般铜鼋三考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冠英 《中国历史文物》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藏一稀见青铜龟形器,通长21.4厘米,宽16厘米,通高10厘米,重1605.6克,经研究初步称其为鼋(封面)。铜鼋呈爬行状,伸头,尾左偏,四足外露,爪蹼下各有一0.7厘米高、1.5厘米宽的方钮作为整体的支撑足(图版二)。鼋...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藏一稀见青铜龟形器,通长21.4厘米,宽16厘米,通高10厘米,重1605.6克,经研究初步称其为鼋(封面)。铜鼋呈爬行状,伸头,尾左偏,四足外露,爪蹼下各有一0.7厘米高、1.5厘米宽的方钮作为整体的支撑足(图版二)。鼋身上植4矢:左肩部1支,背甲左部2支、右后部1支。矢长5.4厘米,皆为矢射入鼋体后露出的尾羽部分,矢末有类似现在螺丝钉帽上的挫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 封面 肩部 整体 图版 青铜 爬行 类似 支撑
原文传递
殷代西周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18
12
作者 白云翔 《农业考古》 1985年第1期70-82,共13页
殷代西周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证,但认识至今远远没有统一:一种意见认为殷代西周大量使用青铜农具;另一种意... 殷代西周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证,但认识至今远远没有统一:一种意见认为殷代西周大量使用青铜农具;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殷代西周虽然有些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并不占主要地位。最近,《农业考古》就这个问题发表了几篇持不同观点的文章,开展了坦率的同志式的讨论,这是可喜的。建国三十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和丰富,不论持哪种观点的同志,在从古文字、古文献、民族学等不同角度研究这个问题时,都或多或少地引用了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西周 考古学 殷代 农具 生产工具 考古材料 农业生产 手工工具 大辛庄遗址
下载PDF
激光清洗技术在一件鎏金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晓彤 张鹏宇 +2 位作者 杨晨 周双林 王景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3,共6页
为了恢复鎏金造像的美观以及与同类造像外观协调,需对其进行清洗。但传统的机械、化学清洗方法存在着有残留和给器物表面造成划伤的风险,因此利用先进的激光清洗技术进行清洗。针对一件鎏金青铜造像进行的激光清洗,采用了hllX34nm,p... 为了恢复鎏金造像的美观以及与同类造像外观协调,需对其进行清洗。但传统的机械、化学清洗方法存在着有残留和给器物表面造成划伤的风险,因此利用先进的激光清洗技术进行清洗。针对一件鎏金青铜造像进行的激光清洗,采用了hllX34nm,pwrl55—165,QdivlO的参数,能量密度在0.30~0.50J/era2的范围,激光垂直照射液膜法进行清洗。通过清洗,造像面部及周身线条轮廓清晰,散发鎏金光泽,体现了原有工艺价值。采用了肉眼观察和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完成了激光清洗本件鎏金青铜造像的效果评估,证明了激光清洗的高效、安全、可控的特点。本次实验也为这批鎏金青铜造像的激光清洗确定了适用的激光清洗参数和方法,同时也为激光清洗技术在其它鎏金青铜器的清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鎏金 青铜 激光 能量 评估
下载PDF
论安阳殷墟墓葬青铜武器的组合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一曼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3-75,共13页
安阳殷墓青铜武器的组合有12种。由于墓主生前身份的不同,随葬武器的种类、数量等有明显差别。高级武将拥有钺、戈、矛、镞或钺、大刀、戈、矛、镞等,从数十件至数百件不等。中低级武官拥有戈、矛、镞或戈、矛等成套武器,有十多件。基... 安阳殷墓青铜武器的组合有12种。由于墓主生前身份的不同,随葬武器的种类、数量等有明显差别。高级武将拥有钺、戈、矛、镞或钺、大刀、戈、矛、镞等,从数十件至数百件不等。中低级武官拥有戈、矛、镞或戈、矛等成套武器,有十多件。基层指挥官只有戈、矛、镞中的两种,一般只几件。普通的士卒只配备戈、矛、镞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殷墟 墓葬 青铜 武器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化论——关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车广锦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5期20-61,共42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个让许多学者长期为之探究的课题.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从考古学材料出发,试图通过纷纭复杂但又十分直观的实物世界,揭示隐藏在实物背后的并以象征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的生成及其精神内涵,资料和思维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个让许多学者长期为之探究的课题.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从考古学材料出发,试图通过纷纭复杂但又十分直观的实物世界,揭示隐藏在实物背后的并以象征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的生成及其精神内涵,资料和思维方法都颇为新颖,表现了作者可贵的学术探索精神.文中涉及到对大量考古材料,包括陶器、玉器、青铜礼器、乐器、兵器、生产工具及祭祀建筑遗存、埋葬习俗等物质现象的新的诠释,读后对人不无启发.作者的结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是生殖崇拜文化和祖先崇拜文化.当然,文中的某些观点还值得商榷和推敲,发表后希望引起关心者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根 象征物 青铜 阴茎头冠 祖先崇拜文化 陶器 地母 陶罐 尖底瓶 古代先民
下载PDF
成都中医学院战国土坑墓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肖马 江章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1-75,共5页
成都中医学院位于四川成都市十二桥西侧,与十二桥商代遗址隔街相望。1980年11月初,该院在修建大楼时发现几件青铜兵器,我馆派人前去调查,得知这些兵器出自一战国墓葬。墓葬清理情况如下。此墓开口于浅黄色土层,其上层为汉代文化层,出有... 成都中医学院位于四川成都市十二桥西侧,与十二桥商代遗址隔街相望。1980年11月初,该院在修建大楼时发现几件青铜兵器,我馆派人前去调查,得知这些兵器出自一战国墓葬。墓葬清理情况如下。此墓开口于浅黄色土层,其上层为汉代文化层,出有绳纹瓦当等物;其下层为黄色粘土,再下为青灰土层,青灰土中出有小平底陶罐、尖底陶杯,陶高柄豆等商周遗物。墓室为狭长形竖穴土坑,北端残损,存东、南、西三壁。墓向9度,墓底距地表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中医学院 战国墓葬 兵器 汉代文化 成都市 遗址 青铜 三角形 四川地区 土层
原文传递
AMT在铜表面形成保护膜的STM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瑛 曹楚南 +6 位作者 林海潮 朱一帆 李大钢 施兵兵 万俐 徐飞 陶保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5-368,共4页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otection film of AMT formed on bronze has been observed by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in angstrom scale. Three to five ellipse units join together to forma linear structure. Many such linear ...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otection film of AMT formed on bronze has been observed by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in angstrom scale. Three to five ellipse units join together to forma linear structure. Many such linear structures make up the protection film to prevent corrosionprocess of bronze. After analysis the reactivity of AMT witll Cu (Ⅱ ) by XPS,XAES and IR, theconclusion has been obtained as follow: corrosion product Cu(Ⅱ ) combined with AMT forming acomplex compound which deposits on the bronze from the protection film. The structure has beendescribe in the l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膜 缓蚀剂 青铜 STM AMT
下载PDF
山西洪洞县发现商代遗物 被引量:18
18
作者 朱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90-91,共2页
1982年5月,洪洞县双昌乡上村村农民盖房挖地基时发现商代青铜鼎、爵、戈及玉刀、金耳环等文物,共6件。现介绍如下。铜鼎 1件。通高15.7、耳高2.4、口径13.6厘米。鼎壁较薄,口呈盘形,直沿,沿内两侧直立素面环形附耳,底部内外分裆明显,腹... 1982年5月,洪洞县双昌乡上村村农民盖房挖地基时发现商代青铜鼎、爵、戈及玉刀、金耳环等文物,共6件。现介绍如下。铜鼎 1件。通高15.7、耳高2.4、口径13.6厘米。鼎壁较薄,口呈盘形,直沿,沿内两侧直立素面环形附耳,底部内外分裆明显,腹内三足处尚有凹窝,三锥形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环 遗物 发现 山西洪洞 腹部 青铜 文物 凹窝 农民 口径
原文传递
先秦青铜合金技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何堂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73-286,共14页
我国是古代世界青铜合金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其中工作开展得较早的,日本学者有近重真澄[1]、道野鹤松等人,我国学者有梁津[2]等人;其中批量分析数较大的,... 我国是古代世界青铜合金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其中工作开展得较早的,日本学者有近重真澄[1]、道野鹤松等人,我国学者有梁津[2]等人;其中批量分析数较大的,我国学者先后有梁树权[3]、李敏生等人;李敏生等于1982、1984年两次,曾先后分析了殷墟妇好墓和小屯村西殷代墓葬出土的138件青铜器[4]。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分析过的我国古代青铜数应以千计。这些分析都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我国古代青铜合金技术的了解。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还存在两个问题:(1)是过去的分析研究局限于某一较小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很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有的历史时期分析试样较多,有的则分析较少。(2)对青铜合金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很少涉及。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大量实物分析资料的综合考察,来探讨我国古代青铜合金技术发明、发展的一般情况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中的地位,并对我国某些考古文化的分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青铜 合金技术 铜合金
下载PDF
广汉商代纵目青铜面像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范小平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58-62,共5页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商代祭祀坑中发现了一批青铜人像。其中三尊造型奇特的“纵目”青铜人面像(MⅠ、MⅡ、MⅢ)尤为突出。三尊青铜人面像的特点有三。(一)形制较大,并非戴在真人脸上类似“摊戏”的面具。其中MⅠ耳宽138.2厘米,像...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商代祭祀坑中发现了一批青铜人像。其中三尊造型奇特的“纵目”青铜人面像(MⅠ、MⅡ、MⅢ)尤为突出。三尊青铜人面像的特点有三。(一)形制较大,并非戴在真人脸上类似“摊戏”的面具。其中MⅠ耳宽138.2厘米,像高67厘米。MⅡ、MⅢ比MⅠ略小一些。(二)M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面像 青铜 烛龙 图腾 汉商 古蜀 广汉三星堆 《山海经》 面具 文字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